大家談:新時代下的辦公照明

阿蘭·德波頓在《職場啟示錄》中寫道:工作佔去一個人一生中最有活力、最具創造性的大部分美好時光。而作為人們停留時間越來越久的場所,辦公空間已經成為人類活動空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類意識的不斷轉變也經歷著一個大的變革。

如今的辦公空間不再只是員工獨立完成工作的地方,而是更多地成為交流中心,是員工之間、員工和客戶之間進行溝通交流信息的場所。因此,人們對於辦公空間環境舒適健康性能的要求逐漸增加,對照明品質的要求開始從“量”發展為對“質”的要求。

從亞馬遜、谷歌、微軟到騰訊,從北京、上海、廣州到深圳,越來越多的企業不斷地加大在辦公環境上的投入,除了要更好地利用空間,提高工作效率,更是將智能照明技術納入設計之中,致力於為員工打造健康、舒適的辦公環境。

大家談:新時代下的辦公照明

他們眼中的辦公照明

在對業內資深照明設計師的採訪中,無一不提到對辦公空間的人性化照明設計的關注。其中,基準方中建築設計有限公司電氣總工黃洲坦言,“國內辦公照明的現狀應該說是喜憂參半,大部分還是粗放的傳統的照明方式,以滿足功能照明為主,追求照明的均勻度,一般採用高照度、高色溫,基本不考慮辦公先環境的舒適度,缺乏對人的關心。但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加上專業照明設計團隊的參與,優秀的辦公照明案例也層出不窮,人們對照明的需求從最簡單的功能性逐漸上升為對空間光環境的需求,這從根本上推動了照明設計的升級和進步。”

用華人照明設計師聯合會(CLDA)會長謝茂堂話來說,辦公照明由於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內經濟突飛猛進,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加上LED新光源取代過去以熒光燈為主的市場替換,辦公照明由過去的簡易單品,發展為多樣化功能需求的品項,例如會議室有多功能組合式照明,展示區有博物館照明概念的引進,餐廳接待區有酒店照明概念的引用等。

歐普商用照明華東大區首席設計師黃秉中亦指出,目前國內辦公照明越來越關注以人為本,以需求為本,從初期的僅僅滿足功能照度要求,發展到美觀的需求與整體天花系統結合,再發展到現在的功能性、美觀性、智能化、人性化的均衡。“大部分人的一天有40%的時間是在辦公室裡度過的,越來越多的業主開始關注到辦公照明的重要性。舒適的空間氛圍與恰當的照度分佈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總部及新興的聯合辦公空間進行展現。節能與舒適性依然是目前辦公照明的設計要點,隨著室內設計的演變,如今辦公照明的表現手法多元化,不再是單一地使用節能筒燈或格柵燈;從頂部的漫反射照明形式,到牆面的虛擬光感霓裳屏,再發展到地面的發光磚,照明已經從單一的手法發展至空間中更多維度的照明形式,給人們以更好的舒適體驗與視覺享受。”上海品岡照明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倪斌分析認為,辦公照明的智能控制的普及程度也在發生著演變,從一開始的分區日光感應控制到如今智能監測辦公工位智能關閉區域照明的更為人性化智能控制。這一系列的變化都說明了當下的國內辦公照明已不再是點亮,而是朝著更多人本的感受出發,用光的表現來更好地營造氛圍。

智能化需求已成共識

在用戶眼中,衡量一個辦公智能照明好壞的標準往往是:是否感到舒適方便。而在業主的眼中,除去氛圍之外,更在意能否達到“雙贏效果”:既希望能營造舒適的照明環境,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將經濟成本降到最低。那麼,我們不禁追問,當前業主對辦公照明智能化需求如何?一套好的智能照明系統應該具備哪些功能和特點?

黃秉中非常肯定地表示,一直以來,業主對智能化主要有兩方面的需求:

一是能有效地滿足辦公照明的功能需求與智能化,例如大空間辦公室的恆照度,會議室的多功能場景;二是能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實現節能效果,綠色建築,例如在公共空間的感應照明,以及通過對日光的應用節省人工照明的能耗。

“在人工智能發展迅猛的今天,業主對智能化的需求有進一步的發展,也就是模糊了原來照明智能化的範疇,希望智能化能將各種設備聯動控制,實現整體、完整的智能化,例如與空調暖通設備、消防系統、窗簾系統結合使用。”黃秉中補充說道。

辦公照明智能化的控制要求幾乎已經是業主的共識。謝茂堂篤定地認為,智能化的要求必須配合整體建築對智能化規劃的要求。例如LEED建築對照明智能化的要求與WELL建築對“光”智能化的要求,就有許多不相同之處。但是業主對於辦公室照明智能化的需求,基本上已經是新的趨勢與要求。倪斌也談到,當前的業主對於辦公智能化照明的需求還停留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工作效率的層面上。當然,分區工位的調光需求以及視覺舒適度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黃洲看來,除了極小型的辦公空間外,應該說所有辦公照明都有智能控制需求,只是控制的智能化程度根據項目的規模、性質和照明場景的複雜度的不同而存在相當大的差異。現在主流的照明智控系統為總線制 Bus 系統,配置照度、移動探測等多種傳感器,現場設置智能面板,功能強大,但是最大的問題是需要預理控制總線,後期使用若需改變場景需要後臺邏輯編程,需要專業人員維護,現場智能面板人機對話不夠友好,市場上也有無線智能控制系統,但系統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還不能令人滿意。

他進一步解釋道:“我認為小型簡單項目不需要刻意採用智控系統,只需合理分配照明的控制迴路和合理設置控制開關位置即可。對於中型以上較複雜項目也要具體分析項目照明設計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開敞空間辦公區照明、環境照明、重點照明等。控制邏輯清晰,節能貢獻大的照明迴路進行智能控制,控制邏輯越簡單越好,切勿貪大求全,力求投資省、操作方便。”

至於一套好的辦公智能照明系統,黃秉中認為需要具備四個條件:

首先應該滿足照明標準,不能犧牲照明效果,需要避免頻閃、調光不穩定或者存在其他負面的燈光體驗;其次,界面友好,一目瞭然,操作易於上手,不為用戶帶來學習負擔;第三,從前期的初始投資到安裝調試完成的智能照明效果和功能,以及壽命週期內的管理維護都需要符合投資回報邏輯,尊重和滿足業主的性價比需求;第四,與其他系統的兼容性,開放性要好。

未來發展趨勢

有這麼一種說法,辦公照明的發展趨勢,將引領智能化走進新時代。對此,倪斌持贊同意見,“因為智能控制在將來應該不會佔太多的投資造價,而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顯而易見的。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可以實現更多我們對照明的不同需求,同時又能起到低碳節能環保的作用。在這個科技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通過一個面板、一部手機甚至說一句話就可以實現照明的不同形式,便捷的同時也讓更多人體會到照明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謝茂堂也直言,智能控制將是辦公照明的發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並舉例談到,過去辦公室照明以熒光燈為主,調光開關的控制方式往往所費不貲,更不用說要能夠調整光源色溫,最多就是時控開關。然而目前的LED光源辦公照明,對於智能化的控制要求,幾乎已經可以達到數位式智能化的要求,配合整體建築對智能化規劃的要求已經沒有太多屏障。

黃洲也持同樣觀點,認為辦公照明的智能化控制肯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並強調至少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離散化。不一定都要上覆雜的大系統來解決智能控制問題,局部的控制功能由離散的小系統來實現。這種方式靈活性高、針對性強;二是無線化。隨著技術的進步,無線傳輸系統的可靠性、抗干擾性能力都將迅速提升,完全能滿足使用要求,其最大優勢是免佈線、系統增減和位置調整非常便利;三是集成化。照明燈是集成傳感器、控制開關集成傳感器等,集成器件將是一種必然趨勢,這將為智能控制的多樣性、複雜性創造無限可能;四是人性化。智能控制系統必將更人性化、更友好地控制體驗,一定會讓普通人都能非常方便地使用功能強大的智能控制系統,會更傻瓜化,無須藉助說明書便能輕鬆掌握。

他進一步解釋道,“以人為本一定是現在和未來照明設計的發展趨勢,照明必須關注人在光環境中的身心感受,努力為人創造舒適、健康、高效的工作環境和氛圍。所以單一的功能照明已遠遠不能滿足這種要求,我們必須使用環境照明、重點照明等更多的照明手法來精心營造為人服務的高品質光環境。”

“未來的辦公照明會繼續向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發展,以人為本不僅僅是個口號,而是一個核心理念,所有的照明方式,智能系統都會圍繞著這個主題進行,滿足人的各方面需求才是未來的辦公照明趨勢。” 黃秉中如是總結。

事實上,作為國內照明行業領軍,歐普照明很早之前就洞察到了辦公人群對於不同場景下光照環境的需要,並積極拓展在智能辦公領域的佈局。其中,中國遠洋海運大廈項目是其經典案例。展望未來,歐普商用照明智能系統產品負責團隊給出了明確而有力的答案:“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用戶提供優質的照明產品和體驗,隨著控制技術的成熟和普及,我們也非常樂意幫用戶管理和平衡好自然光和人造光,讓辦公環境更加令人愉悅和舒展。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廣義的辦公室有很多具體的分類,比如共享辦公、流動辦公等新的趨勢和應用對照明有一些新的要求,而且不同用戶的辦公室的功能區構成和定義也越來越個性化,我們會考慮不同區域的照明應用,甚至同一個區域的不同功能對照明的要求。”

結語

與傳統照明方式相比,智能照明控制系統不僅可優化辦公建築的照明環境,還能有針對性地設置不同場景的照明,讓用戶體驗更好,並滿足環保節能的需要。據統計,在智能燈光和控制器的協同下,能為辦公室節省約50%的電力。不可否認,目前國內對於辦公照明的認識與西方國家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受消費意識、市場環境、產品價格、推廣力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一直處於緩慢發展的態勢。相信隨著國內智能照明研發生產技術的發展和產品推廣力度的加大,辦公領域的智能照明應用有望得以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