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8下马之后为什么没有再次研发远程轰炸机?

夕寒如烟


新型远轰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存在,公开信息很少,所以我们还是重点回顾轰-8是怎么来的。

1967年,轰-6甲(图-16改装)空投氢弹成功。1968年,仿自图-16的国产轰-6才完成研制首飞成功,在我国三位一体构架中承担起空基远程战略打击任务。由于存在航程短、载弹量小、速度慢、突防性能差的特点,一服役就面临着落后的尴尬境地,因此,西飞开始着手下一代远程轰炸机研制,也就是轰-8。

考虑到当时的研制水平,西飞选择了一条相对容易方式,1970年提出在轰-6基础上换装英国“斯贝”Mk.512-5W涡扇发动机,以换装新型发动机的方式达到增加航程、载弹量、空性性能的目地。于是,第一版换装4台“斯贝”发动机的型号开始研制,命名为轰-6I。

1978年1月,轰-6I首飞成功,保持轰-6外形基本不变,在机翼根部及左右机翼中段各增加一台“斯贝”涡扇发动机。最大航程从轰-6的5760公里提升到8060公里,作战半径从3600公里提升到约5000公里,完全达到远程轰炸机的标准。

轰-6I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目的是轰-8轰炸机,同期提出的轰-8有两个备选方案,包括:四发主方案、六发备选方案。其实都是轰-6的放大版,这是当年研制军机的通用手法,减少风险。

轰-8四发方案,四台发动机全部吊挂在两侧机翼下。

轰-8六发方案,两边机翼各吊挂3台发动机(涡扇-6),以美国JT-3D涡扇发动机作为备用方案(引进的波音707客机发动机)。

轰-6I、轰-8I、轰-8II三种机型对比图,最大的变化就是发动机在增加,尺寸在放大,这是基于当时现实的科研基本最最稳妥的作法。

轰-8原定于1979年定型并投入量产,但这一时期我们“运十”项目正在进行中,各种资源都要优先保障。同时,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研制经费被大幅缩减,而且“斯贝”发动机也迟迟未能国产化,种种原因导致了轰-8最后无疾而终。

轰-8之后的远轰一直停留在改进轰-6,大家都可以看到轰-6改型不断,堪比空中五对轮。反观真正的新时代远轰,一直没有正面亮相的轰-20只停留在大众的猜测中,只是根据官方的只言片语证实它确实存在。远程战略轰炸机毕竟不是小型飞机可比,大家看到空军20系列逐步入役、国产航母也都即将入役,做为国之重器的轰-20难度可想而知。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轰-20,目前我们只有这个,但至少它是存在的。


河东三叔


全世界能独立研发飞机的国家10个都不到,能独立研发轰炸机的国家,那就更加屈指可数了,也就美俄中3家,英法都已放弃轰炸机的研发,可见研发轰炸机的难度有多高。

所谓的轰-8,是上世纪70年代初,空军提出的一型远程轰炸机项目,据网上公开可搜寻到的资料,轰-8空重65吨,起飞重量155吨,最大载弹量18吨,最大飞行速度1.4马赫,无空中加油时航程可达到11000公里。

倘若从黑龙江的基地起飞,可在关岛以北的海域上空发射巡航导弹,攻击北美的任何目标,已足以对两个超级大国各重要政治、经济和军事基地实施战略核反击。

不得不说,即便以当下的眼光来看,中国空军70年代初关于轰-8项目,所表现出来的飞行技术参数,以及强大作战能力等,都令国内军迷感到振奋,现在的轰-6K都达到轰-8的性能指标。

倘若此型轰炸机能够顺利服役的话,只可惜轰-8项目的主导人原空军司令员,因为受政治影响的原因,导致轰-8项目被新的军委领导团体终止,批示“缓办远轰,集中力量先搞708”。

所谓的708,就是运-10远程首长用公务机的项目代号,最终,运-10只建了两架原型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量产,被空军寄予厚望的轰-8项目只是停留在了纸面上。

轰-8项目,本身就是在轰-6基础上研发的,可最大程度地利用轰-6已有的技术成果,技术难度应该低于运-10远程首长用公务机,中国人有集全国所有科研院所和工厂集中攻关的优良传统,因此非常有可能就搞出性能指标远在轰-6K之上的远程轰炸机,但历史不能假设,遗憾永留空军和军工心头。


至于轰-8下马以后,没有再次研发远程轰炸机,除了军工技术特别是航空发动机以外,最关键还是和中国空军的战略思维有关。

中国空军长期以来执行依托本土的防空作战,不强调对别国发起主动攻击,所以就非常好理解,空军装备的大都数是制空型战斗机,基本上不具备对地打击能力,有限的火箭弹打地面目标,有多少精度可言。

即便对地打击,也只发展了航程非常有限的强-5,事实上就是一型前线攻击机,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也是一款立足于本土防御作战的军品。


因此,长期以来,中国空军的轰炸机,就一直以苏联图-16中程轰炸机为基础,搞出了多种改进型号,包括轰-6K尽管采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新工艺,但外形依然还是图-16轰炸机。

新型轰-20远程轰炸机,是在中国空军战略转型以后才开始研发的,作为由本土防空向攻防兼备的空军转型,必须有一型战略轰炸机,才称得上是大国空军,希望轰-20尽快服役,弥补中国空军长期以来的空中远距离打击这块最大的短板。


国平军史


技术水平不够,再加上为经济建设让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尤其是文革前期,是我国战机研发的一段“放卫星”时期,上马了相当多的各类项目,相当大的原因在于当时是林副总主管空军。但是很遗憾,当时我们完全是眼高手低,大部分项目所需要的技术水平、制造水平都远超我们当时研发和工业水平。所以大部分项目在林副出事后搁置或重新审查,最终在改革开放后,让步于经济建设需要而下马。轰-8模型

1968年轰-6轰炸机首飞成功后,空军就提出了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设想,用核弹、空地导弹轰炸敌后方政治、经济、军事要地,并具有攻击装甲集群和海上舰队的能力。当时首先执行的对轰-6进行改进,换装四台随英国三叉戟客机引进而获得的斯贝MK512-W涡扇发动机(不是后来飞豹上用的斯贝MK202),通过改善油耗来提升航程。轰-6I,他是轰-8的研制基础,1970年研制,1975年首飞。

而下一步则是计划在轰-6I的基础上,放大机体,使用4发涡扇-6发动机,从而实现最大起飞重量160吨,可以携带7吨弹药飞行11000公里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但是很遗憾,空军正式确定轰-8研发项目时已经是1971年2月,确定由汉中生产基地负责研制和生产时已经是1972年8月,一个月后,林副总出事了……轰-8飞机研制随即中止,属于刚开始准备干,就停止了。

轰-8及6发布局备用方案

随后空军进行调整,由于当时还有个大型飞机项目,那就是后面的运-10客机,以当年我们的技术水平和财力难以承担两个大型飞机研制工作。最终决定,先搞运-10,缓办轰-8,在运-10上积累技术和经验后,再去搞轰-8,这一拖拖到改革开放,就随着军队建设让位于经济建设,军工项目集体下马狂潮中下马了。到1982年,空军一共下马了31个项目,再到后面,连轰-8让位的运-10也没有保住。当年因各种原因最终被放弃的喷气式军用战机方案

从某种客观角度来讲,取消这一系列项目有一定合理性。当初我们在六七十年代确立的项目,虽然研发困难重重,但技术水平相当却相当低。例如轰-8其11000公里航程,载弹量却只有7吨,跟美国1961年装备的B-52H型,15000公里航程,27.2吨载弹量完全不是一个层次。在与西方关系改善,国家安全形势大为好转情况下,其必要性大幅度降低。而在与西方接触过程中,接触西方先进技术,可以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轰-8跟B-52技术水平相差非常大

再加上当时我国除了研发水平弱外,其实工业加工水平更弱,很多东西老技工可以依靠手工加工打磨出样品,但是批量生产根本达不到加工水准,比如仿制英国斯贝MK202的涡扇-9“秦岭”发动机,我们在1979年就用英国的原材料敲打出样机,送到英国检测还成功了,但是真正通过国产化工程技术鉴定,进行批量生产却是要等到2003年,想找英国人帮忙,人家一口我只转让技术,不转让生产工艺。歼-7战斗机在1966年开始生产服役,但是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只“敲打”了不到两百架,是在80年代引进西方技术提高自身工业水平后才真正成熟。

而到后面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潜在对象又变成世界第一空军强国,被人家几千架三代机堵门。战斗机能保卫领空就算不错了,除非B-2幽灵这种隐身战略轰炸机,其他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护航跟送肉差不多,同样也没有研发需求。现在战略轰炸机只有隐身轰炸机才真正具有对强国的战略威慑力,其他只是廉价的炸弹/导弹运输者

不过这段时间,还是有段非常可惜的,那就是乌克兰那批战略轰炸机,苏联解体后,二毛子分到19架图-160“海盗旗”在内的大量战略轰炸机。我们确实也感兴趣跑过去谈,但是美俄的联合阻止反对而放弃,乌克兰这批战略轰炸机部分交给俄罗斯抵扣天然气款,其余最终惨遭拆解,非常可惜。


五岳掩赤城


对于远程轰炸机的研发,我们从未停止脚步。

作为轰-6的升级版本,轰-8在各项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轰-8是我们国家制造大飞机的一次重要尝试,虽然部分计划未能付诸实践,但为我们研制大型飞机做了重要铺垫。

轰-8下马,我们有实力,却缺乏经费,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计划调整而产生分歧,最终项目终止。但是我们国家对远程轰炸机的研制并未就此止步。



“轰-20”逐渐浮出水面。

早在上年CCTV就曾报道过关于中国新型战略轰炸机的研制情况,同时这也是中国最权威媒体报道,提及到了: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轰-20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真可谓振奋国人内心。


当今世界上拥有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屈指可数,拥有隐身战略轰炸机的目前就只有美国。一旦轰-20成功服役,我们也将成为顶级战略轰炸机俱乐部成员之一。

轰-20是我们国家三位一体核打击的重要力量,根据外界披露的消息称轰-20是一款具备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能力的远程战略轰炸机,最大的巡航距离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两千公里,载弹量为20吨,这就连当今美国服役的最为先进的B-2都达不到这一性能。当然,在该款新型战略轰炸机未面世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在此向那些为国防力量做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致敬!祖国为你们骄傲。


Global防尉


轰8就是中国轰六换装四发新型发动机之后的新轰代号:XHC H8,它是在轰六I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的;轰六I原本是安装斯贝发动机的四发战轰版本;由于斯贝的维修费用过高、供货渠道受到限制被放弃;


当时,轰8技术人员接触了波音—707的涡扇发动机,决定引进波音公司的JT—3D涡扇发动机对轰六I进行大改,这就是中国空军的‘’12号任务‘’:兔子十分重视它的研制,毛主席、林彪元帅都作亲笔批示;军方和厂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还有六发版的轰8计划;





20世纪80年代初,运十客机的研制任务同时下达,我国在人员、技术、资金方面不能同时支撑两个大型飞机的研制工程,经过军方高层的慎重考虑,决定放弃轰8的研制,全力以赴研制运十:许多轰8的发动机研制型号、电子系统转入技术储备,轰8配套的空—地2导弹为随之下马!运十也在试飞拉萨成功以后被放弃;中国大飞机工程直到21世纪才重新启动进入慢车道。


熊style


这是国防理念所致,防御思维保守造成的,大国一直本着防御性的空防原则,以战斗机,歼轰机,以及中程轰6K为空防体系,这样的防御能力也仅达到第一、第二岛链的空中作战范围.....

而事实上这是一种被动挨打的国防局面,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在国际争端中站踞主动位置……比如美国的轰炸机可以从本土飞临大国,进行战略威慑,而大国却没有轰炸机可以回敬美国,只能表示克制和无奈,这是很明显的差距,也是很大的软肋,由于我们还造不出远程轰炸机……

轰-8之后,国家面临转型,进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那时中美、中欧进入一个令人似乎可以喜欢的蜜月期,国际社会也进入一个抽象的和平年代,好像全世界都可以只要经济不要武器了.......接着苏联解体,俄罗斯、乌克兰都要销毁大量的大杀伤性武器,而大国那个时候紧跟国际形势也就把国防利器的研制搁置一边了,并且要裁军一百万呢,更别说什么远程轰炸机了……

目前航程近万公里的轰炸机也仅为美俄两国拥有,B-52、B-2、枪骑兵、白天鹅、图-95、逆火……这些家伙飞临别国,那些国家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内心是悲催的、愤怒并颤抖着......


杰地妙玩


轰8下马之后,中国随即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面对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军事压力都相对减轻,特别是前苏联的解体,中国轰炸机需求的愿望已没有那么紧逼。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军费相当紧张,解放军还要自己找钱来维持军事开支,而军工企业则自己找米下锅,国家根本没有研究经费给研究院,那么如何推出新的研究题目。再说与当时国家的军事工业基础,和民用工业基础是根本研究不出来新一代轰炸机的。而外援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和现在一样,只有俄罗斯肯对我们出口武器,但和现在比关系不是很好,特别是对轰炸机技术更是严格控制,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轰炸机对自己的威胁最大,这就事为什么这么多年俄罗斯都没有向中国出售轰炸机的原因之一。


何义575


因为中国同时也在研制另一款大型客机,中国无力同时保证两个大型飞机项目的研制。因此为了保证大型客机的研制计划,中央决定暂停轰8炸机的研制.在多种原因的共同促使下轰8轰炸机的研制安全下马.而且也没有制造出来任何原型机或者工程样机。不过通过对轰8轰炸机的研制,中国在大飞机设计上积累了宝贵的设计经验。


军情播报


1.没有制空权。

2.没有自己先进的航空技术。


未知2521


轰-20估计今年试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