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社會生活,農業高度發達,漁業資源豐富

加拿大的社會生活,農業高度發達,漁業資源豐富

從19世紀上半期開始,加拿大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工礦業產值已超過農業產值。20世紀70年代中期,加拿大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高於美國和英國,國內生產總值按人口平均計算居世界第四位,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七個資本主義工業國之一。

加拿大的社會生活,農業高度發達,漁業資源豐富

加拿大經濟中,本國資本不足,在各個工業部門,特別是能源工業中,外國資本主要是美國資本佔很大比重。美國經濟一衰退,加拿大立刻受到影響。由於本國科研經費缺乏,加拿大的科研水平和工業技術也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在加拿大的經濟結構中,工業占主導地位,農業比重很小,商業、金融等服務業比重佔2/5以至12以上。

加拿大的社會生活,農業高度發達,漁業資源豐富

加拿大工業分為採礦業、製造業、建築業和公用事業。加拿大的工業發展和佈局很不平衡。由於美國資本在加拿大的採礦業和能源工業中佔的比重很大,這些部門也比較發達。此外,這些工業多集中在與美國接壤地帶,特別是幾個大城市。加拿大電力工業十分發達,多年來一直居世界前列。其中,水力發電在電力工業中所佔的比重極大。森林工業很發達,木材是加拿大的主要出口商品。造紙工業產值在製造業中低於食品、飲料工業和汽車工業,居第三位。

加拿大的社會生活,農業高度發達,漁業資源豐富

加拿大是一個農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按人口平均糧食計算,居世界第二位。加拿大農業因地區條件不同,形成了地區性的生產專業化。目前加拿大農業已經高度機械化。農業構成的特點是農牧並舉,緊密結合,多年來在全國農場的產值中,一直是畜牧業高於種植業。主要作物是小麥、大麥、玉米等。畜牧業以飼養牛、豬和家離為主,畜牧業向生產專業化方向發展,加拿大80%以上的雞蛋是由只佔總數5%的農場生產的。

加拿大的社會生活,農業高度發達,漁業資源豐富

加拿大漁業資源豐富,大西洋沿岸漁場盛產鱈魚、瓣魚和龍蝦,太平洋沿岸則以魅魚和比目魚為主。加拿大淡水水面廣闊,談水魚資源豐富,安大略省的淡水魚場的漁業產值,佔全國的一半。漁業生產已經現代化。近年來,大西洋沿岸漁民使用帶有加工和冷凍設備的新式尾部拖網船,海上作業時間大大超過了普通拖阿船農業在印第安人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北美南部的許多印第安人早在公元前就把玉米作為主要食品了,加拿大最早種植五米的是易洛魁人,除玉米外,他們還種植豆類、瓜類。

加拿大的社會生活,農業高度發達,漁業資源豐富


非農業印第安地區,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供印第安人狩獵、捕魚、採集。草原森林、海洋、河流為印第安人提供了可靠的食品基地印第安人捕魚、狩獵技術很高,據說克里人是狩獵的能手,奇佩瓦揚人是捕魚能手,阿西尼本人是平原地區獵取野牛的能手,溫哥華島的努特卡人則善於捕鯨。因紐特人生活在北極地區,自然條件決定了他們沒有種植作物的可能。自古以來因組特人就主要靠療獵生活。沿海地區是捕鯨、捕海豹、捕魚,內陸地區是抽馴鹿等他們在物質條件極端缺乏的情況下,製作狗爬犁、狩獵工具和生活用品,在生產技術上表現了特有的智慧。

加拿大的社會生活,農業高度發達,漁業資源豐富

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的生活方式受到白人殖民者的極大衝擊。白人殖民者進入加拿大後,先是白人的捕鯨隊肆無忌憚地捕殺鯨魚,不僅使鯨魚面臨滅絕的邊緣,而且也使以鯨魚為主要食品的土著人失去了生活資源,被迫另找謀生之路,這是第一次衝擊。第二次衝擊是白人與土著人的毛皮貿易。這一衝擊,把土著人引向了商品經濟的道路。狩獵民族原來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白人為了牟取暴利,大量收購狐狸、海理、水獺等毛皮,使大批的土著人投向了商品交換。食品結構和生活習慣開始倒向白人。第三次衝擊是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後,軍事基地的建設以及政府對北極地區的投資開始的,特別是最近一二十年來對北極自然資源的助探,對土著人生活方式的改變也起了促進作用。土著人經濟變化方式大體呈如下順序:依靠自然資源、土地,依靠白人商品,依靠就業。

加拿大的社會生活,農業高度發達,漁業資源豐富

英裔加拿大人分佈在加拿大各地,是加拿大的主要居民。目前英裔加拿大人在加拿大經濟中佔有主導地位。他們在加拿大人中,控制著重要的工農業生產、金融、商業、交通運輸等主要部門,經濟收入也比其他民族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