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愛發脾氣,父母不正確引導,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亂髮脾氣,不僅嚴重損傷孩子的情緒和生理狀態,會影響他的知識獲得,影響人際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從而不利於孩子今後的成長,而且也使家長狼狽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為人父母者千萬不可小視孩子發脾氣。情緒調控能力是情緒智力的重要品質之一,這種能力能幫助孩子及時擺脫不良情緒,保持積極的心境。

1.家長首先要控制自己的脾氣

面對發脾氣的孩子,家長切記自己不要發脾氣。如果看到孩子發脾氣,家長也跟著發脾氣,雙方都會火上澆油,鬧得沒完沒了。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有一個好發脾氣的爸爸媽媽,孩子不想發脾氣都難。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遇到孩子哭鬧時,要平心靜氣,冷靜地加以處理。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讓孩子保持積極情緒,控制不良情緒的爆發。

孩子總是愛發脾氣,父母不正確引導,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2.幫助孩子適時脫離刺激環境

家長可以先從量上減少孩子憤怒和衝動的次數。量減少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孩子就會從根本上克服亂髮脾氣的壞習慣。讓孩子認識到,若憤怒和衝動已經發生,就應強迫自己立即脫離刺激環境,以使情緒迅速冷靜下來。脫離刺激環境很重要。憤怒失去了理智,人就會一錯再錯,錯開了頭便不可收拾。而暫時脫離刺激環境,讓情緒平定下來,然後再回頭去看問題,情形就會大不相同。從另一種意義上,暫時脫離刺激環境,避免衝突激化也是對別人的一種理解和寬容。

孩子總是愛發脾氣,父母不正確引導,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3.幫助孩子去捕捉內心的情緒

孩子們對情緒的認識不多,也無法用適當的文字來描述情緒,所以要他們正確表達內心的感受是比較困難的。你可以提供一些情緒詞彙,幫助孩子把那種無形的恐慌和不舒適的感覺,轉換成可以被下定義、有界限的情緒類別,從而刻畫出他當時的內心感受。例如:“那讓你覺得擔心,對嗎?”或者,“你覺得被人冤枉了,很憤怒,是嗎?”

孩子總是愛發脾氣,父母不正確引導,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越能以精確的言辭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就越能掌握處理情緒的能力。例如,當孩子生氣時,他可能也感到失望、憤怒、混亂、妒忌等;當他感到難過時,可能也感到受傷害、被排斥、空虛、沮喪等。認識到這些情緒的存在,孩子便更容易瞭解和處理他們所面對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