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寫言論的“四個講究”和祕訣

古人對於寫文章有兩個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內容,“有序”就是要有條理。文章到底應該怎麼寫?古往今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把它看得很難,難於上青天,常常“心中一團火,腦子一團麻,筆下一團糟”也有人把它看得很簡單,說寫文章無非就是四個字,即“觀音菩薩”。所謂“觀”,就是要有思想觀點;所謂“音”,就是有音樂般的節奏美,有文采;所謂“菩薩”,就是要有菩薩般的心腸,有愛美之心、善良之心、惻隱之心。


【學習】寫言論的“四個講究”和秘訣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講:“文章是客觀事實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複雜的,必須反覆研究,才能反映恰當;在這裡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碼知識。”總之,寫文章就是要針對實際,解決問題。好文章,說白了就在於言之有物,說出了人們心裡想說的話。以上講的多半是文章寫什麼,我具體還是想講講文章怎麼寫?我體會,能不能寫好文章關鍵是八個字,即“興趣、勤奮、得法、天賦”。雖然說“文無定法、句無定式”,但寫文章還是有一定的特點和規律可以遵循和把握的。這裡,我主要講講怎麼個“得法”。

先哲說,文者詩人有三境界,即:說花為花,見月為月,此為一;見花望月,寫景抒情,此為二;由花月之態,生髮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此為三。我以為,寫言論,其境界就在於“此為三”也。正如古人所云,凡文字之所載,不外事、禮、情三者,記事之文謂之史,說理之文謂之子(諸子),言情之文謂之詩。言論是一種說理文,其不外乎由論點、論據和論證方式構成。簡言之,

一篇言論就是要明確回答“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個基本問題“是什麼”包括問題的提出、有哪些表現等;“為什麼”包括問題的重要性、產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等;“怎麼辦”包括對策、措施和辦法。猶如醫生看病,得告訴病人病在哪、不治有多可怕、怎麼才能治好,叫望聞問切,開藥方。一篇言論可以有很多個自然段,但是內在的層次不能多,否則就層次不清、邏輯不順、文法不通;重點要突出,可以根據題目需要,有側重地回答“為什麼”或者“怎麼辦”,不要面面俱到

要寫好言論,我個人覺得要“四個講究”,即:

講究“皮薄餡厚汁多”

皮薄,就是過渡的話少點,穿靴戴帽的話少點,不要拐彎抹角繞彎子

。不要說了老半天還不著正題、不入主題,給人“只聞樓梯響,不見主人來”的感覺。皮薄就是要能夠“吹糠見米”,讓人一口咬到餡。毛澤東談到魯迅先生有條作文“規則”,就是“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餡厚,就是要有思想、有觀點、有內容、有乾貨,要“貨真價實”。一篇言論的生命貴在有思想,一篇真正能夠吸引人、打動人的言論,不在於有多少華麗的辭藻、工整的對仗,而在於有獨到的見解。沒有思想,文章就沒有靈魂,就立不住,有言道:文以思想而立,思想因文生輝。古人“寧坐板凳十年冷,不寫文章半句空”的訓誡,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汁多,就是有味道,這味道就是要有一定的文采,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文筆要好。乾貨不等於乾巴巴,要既好用又好看,讓人“吃”得有滋有味。


講究“虎頭豹尾”

開好頭、結好尾是寫文章特別需要下苦功、費心思的兩個重要段落。

所謂“虎頭豹尾”,一是“頭要亮”。即開頭要吸引人,要抓人,“扣人心絃”,讓人想讀、愛讀下去。通常可以採取“樹靶子”、“列現象”、“講問題”的辦法,引出話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引子”、“引線”二是“尾要翹”。做人不可翹尾巴,但做文可以也最好是翹尾巴。翹尾巴就是要有力量、有氣勢,讓文章的結尾揚起來而不是落下去,能夠提神來勁,具有感染力和戰鬥力


講究“起承轉合”

一篇言論必須講究怎麼“切入”、怎麼“破題”、怎麼“領起”、怎麼“過渡”,這些個節點要好好推敲,要出彩。文章可以跳躍,但要避免顯得突兀,不能“斷氣”,一定要有內在的邏輯聯繫

。寫言論要像剝筍一樣,一層一層地剝,一步一步地深入和推進,要像俄羅斯的套娃一樣,層層嵌套。“起承轉合”好比一個曲子,有過門、有高潮、有快慢,抑揚頓挫、跌宕起伏。


講究“遣詞造句”

有人說,寫文章要從三個方面下功夫,那就是義理、考據和辭章。義理和考據屬於文章內容方面的問題,辭章屬於文章形式方面的問題。辭章講的就是怎麼遣詞造句。好的辭章在於用詞要妥帖,造句要合文法,辭章拙劣的文章,人們讀到的只是乾癟的詞彙、刻板的句法,食之無味。古人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毛澤東也說過:要用很大的氣力去學語言。不去“使用一大堆相互沒有內部聯繫的概念”,“做概念的遊戲”。“當你寫東西或講話的時候,始終要想到使每個普通工人都懂得”,“隨時都善於用簡單的、具體的、用群眾所熟悉和懂得的形象來講話”。遣詞造句就是要反覆推敲,反覆修改,字斟句酌,叫做“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

言論用詞既要準確、嚴謹、規範,又要生動、深刻、鮮活,好言論是可以高聲朗誦、大聲朗讀的。

總之,寫言論的秘訣在於:想清楚、說明白、寫通透。即,下筆前一定要把寫什麼、怎麼寫想得清清楚楚,沒想明白不動筆,不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正如蓋房子首先要打好圖樣,作戰首先要訂好計劃一樣,這第一步功夫沒有用夠,寫起來就會常常寫不下去;落筆時一定要不把話含在嘴裡,不能“口欲言而囁嚅,足將進而趔趄”,吞吞吐吐,不痛不癢,不要懸在半空中;收筆時不拖泥帶水,乾淨清爽

寫文章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也是一個愉悅的過程。正如馬克思在給恩格斯寫信中所描述的那樣:“工作進行的極其快意,因為在經過許多產痛之後,恬靜地舐著嬰兒,自然感到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