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竹桥古村:千秋桃源入梦来

金溪竹桥古村:千秋桃源入梦来

金溪县竹桥古村

春风小雨润如酥,人间佳景何处寻?趁着难得的好天气,记者走进了金溪县双塘镇竹桥古村——这座拥有八百年历史的村庄。徜徉在古村里,仿佛时光都走慢了。忽见一村民在水边浣衣,流水淙淙,夹岸草色入帘青,远处天低平野阔,像极了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情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竹桥古村位于金溪县城北10公里,建村距今约800年,现有常住人口206户800余人。鸟瞰全村,似一柄张开的巨扇。竹桥现存明清古建筑109幢,其中明代民居8幢,明代祠堂1幢,其余皆为清代建筑。虽然历经战火和动乱,但在村民的保护下,村内成片建筑仍保存完好。现在竹桥古村是国家级A4景区,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白墙黛瓦中,不知隐藏了多少历史的奥秘。

金溪竹桥古村:千秋桃源入梦来

身着古装

走进古村,可见三口古井,呈“品”字型排列,以石栏围起,形成外圆内方似铜钱的样式。古井旁边立有一石牌,上书此井乃是告诫村民无论为农、为商、为学,唯有人品不能丢。沿着斑驳的青石板路继续前行,不见古人推着独轮车来往的身影,只剩下路上一道道车辙痕,默默诉说着光阴的故事,如今稍不留神我们就和古人的脚印重合。

金溪竹桥古村:千秋桃源入梦来

竹桥古村

与小路一起蜿蜒进村的还有用石板砌成的水沟,路有多远水沟就有多长,纵横交错布局严谨,经过家家户户最后延伸至水塘。村内有七口水塘,宛如上天遗落人间的翡翠。村口那一口水塘名为“月塘”,有七星伴月的寓意。水面清明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调皮的微风拂过,泛起一圈圈涟漪。

金溪竹桥古村:千秋桃源入梦来

古村水塘

金溪竹桥古村:千秋桃源入梦来

竹桥古村池塘

在中国传统民居中,水是一个重要的元素。老子有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们聚水泄水深谙与水和谐相处的自然之道。屋外的水沟,村内的水塘,中庭的水缸……甚至在古祠堂天井,水缸随处可见。天井是古人独具匠心的设计,它不仅在室内的通风、采光、透气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还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在天井下方,则是由青石条砌成的泄水池,历经风雨湿润而变得厚重苍凉。

金溪竹桥古村:千秋桃源入梦来

青石古道

当你在一条条小巷中逶迤徘徊,忽然逢着一位穿着古代服饰的大娘,请不要惊讶,这是竹桥古村的特色。在村里,村民穿上了古色古香的布衣布裙,头上扎着或戴着布巾、帽子,他们会热情地邀请你四处多走走、多看看,感受古村曾经的岁月。

在一位大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公和堂——一家临街药铺。浓浓的药材香味氤氲在空气中,柔和了细碎的流光。说起中药铺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当然是那一人多高的、装满药材的药柜,一屉屉药斗里盛放着各种药材,一张张褪去颜色的纸片上依稀可见中药名,分门别类安放在药斗之上,让每一味草药各得其所。在柜台上还放着捣药罐和铁药碾,仿佛折射出当年药僮细细研磨药材的身影。而在左手边的房间内,则挂着金溪籍明代医家龚廷贤的画像。龚廷贤是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自幼承庭训,随父习医,在村内还有纪念龚廷贤的铜像。

金溪竹桥古村:千秋桃源入梦来

中草药铺

“——叮当,叮当”富有节奏的声音从一间小屋中传来,记者循声走进余老铁匠铺,幽暗的小屋内一位老人正在打铁。老人今年60多岁了,身板结实。在炉火的映照下,老人红光满面、精神矍铄 ,抡起铁锤打起铁来毫不含糊。老人告诉记者,他打铁已经有几十年了,以前村里的菜刀都是他打的。虽然老人现在不再以打铁为生,但那经过千锤百炼铸成的不仅是一件件铁器,也是熔铸于骨肉里割舍不掉的记忆。每一次的敲打都重复了无数遍,下锤的时机、角度、力道,老人早已烂熟于心。打铁时,老人神情专注,力贯双臂。虽然打铁这门技艺,离现代人的生活已渐行渐远,但打铁铺里的声音犹如一曲绵远的古调,不知撩拨了多少游人的心弦。体味古韵乡愁,何须问今朝明朝。

村内青砖黛瓦,桃花掩映成趣。大黄狗在村里跑来跑去,累了就躺在青石板路上,偶尔抬起头打量过往的游人,一副缱绻又慵懒的样子。千年时光抚过悠悠古道,青瓦飞檐,雕梁画栋,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这是一个宁静祥和的古村,一个有历史厚重感的村落,一个令人抚今追昔的地方。

离开竹桥古村时,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古村笼罩在雨雾中,犹如一幅浓淡得宜的水墨画,带着朦胧的诗意,似乎要留住记者的脚步,让人依依不舍……

金溪竹桥古村:千秋桃源入梦来

烟雨朦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