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劉以豪,他用動人笑容留下愛人的永遠

慕名而來,這部片名很長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其實俺是衝著陳意涵而來,但意外的驚喜卻是男主角劉以豪,本來對他不熟悉,但在這部催淚大片中,他細膩的表演,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循序漸進,令他飾演的張哲凱賺取了觀眾最多的淚水,所以才叫驚喜。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劉以豪,他用動人笑容留下愛人的永遠


劉以豪,這個名字對於內地觀眾來說或許聽起來有點陌生,但是熟悉劉以豪的朋友們都知道,這位臉上一對可愛的酒窩,總是掛著招牌式的燦爛笑容的大男孩,那股穩重可靠的氣質是他最大的標籤。劉以豪曾是獨立樂團“輕晨電”的團長兼吉他手,而後又出演了《我可能不會愛你》、《帶我去月球》等電視劇作品,電影演得並不多,喜歡看臺灣電影的朋友,那部打檯球的勵志電影《逆轉勝》,應該看過劉以豪的精彩表演,片中主角小香家隔壁洗衣店那位鬼點子很多的活潑大男孩就是劉以豪。

平心而論,乍一看劉以豪不算是那種帥氣的男生,但他屬於那種“耐看型”,就是越看越有味道。一方面就是模特出身的劉以豪擁有完美身材比例,非常瀟灑;另一方面在於前面提到的笑容感染力,給人的感覺是劉以豪非常可靠,二者的融合,成就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中的張哲凱,也就是K。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劉以豪,他用動人笑容留下愛人的永遠


影片中,兩位角色像是被命運捉弄的孩子,宋媛媛的家人因為隧道坍塌而意外去世,她因此孤獨生活,而張哲凱的命運相比宋媛媛則更加殘忍,他父親因為癌症去世,母親因為不能再次承受他也身患癌症而將他拋棄。原本兩人都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但剎那間經歷了命運的轉折熱鬧溫暖的房屋變成了堆滿雜物,面對對空寂的房屋猶如被整個世界拋棄了一樣,但就是這兩位被世界“拋棄”的人,卻走在了一起。

在外人看來,宋媛媛煙花不逝、冷若冰霜,但她終究是女生,可誰又能知道她獨自在家時的泣不成聲。而張哲凱的出現,像是她心靈的港灣,從此他們開始了“同居”生活,也從此開始成為彼此生命中的至親至愛,但隨時爆發的疾病,讓張哲凱在兩人十幾年的朝夕生活裡,不敢對許下任何承諾,在疾病進入加速期之後,他不得不開始為宋媛媛尋找可以託付終身之人……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劉以豪,他用動人笑容留下愛人的永遠


個人感覺,電影主題暫且擺在一邊,兩位主演的CP感極強,可以說是該片給觀眾的第一直觀印象,他們不僅僅是相互陪伴更是相互拯救,他們成為彼此的生命支柱。而劉以豪飾演的這個角色給人的印象非常好,他與陳意涵的情感是建立在欲拒還迎的基礎上,那種捨不得又放不下的情感,而這樣的情感更多的是為了彼此的奉獻,也充滿了用心良苦的意味。

這樣的情感邏輯建立起來後,張哲凱和宋媛媛為對方所做的一切才說得通。他們就是有愛不能說,有苦自己受,有淚偷偷流,只要是為了對方好、為了對方開心,他們什麼都願意做;張哲凱必須假裝無情、偷偷消失、悄悄死亡,這樣宋媛媛才不是永遠“失去”了他。。。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劉以豪,他用動人笑容留下愛人的永遠


在此基礎上,該角色的人格魅力就凸顯出來,也是最賺人眼淚的地方。而這個頂著一顆“花椰菜”頭的大男生,靠的不是悲憫的煽情,而是溫柔的笑容。電影后半段,他內心深處的難過與痛苦,對於一名演員而言,狀態是首位。

大量的動人之處容納於細節之中,無論是對宋媛媛無微不至關懷,還是面對宋媛媛突然親吻的躲避,他最終將所愛之人的手遞出去時的不捨,都容納於他轉身離去後忍不住的淚水,他將內心複雜且強烈的情感,盡皆置於銀幕之中,無論多麼大的痛苦,都一力承擔。他每一處的情感外露,無一不把觀眾帶入故事的氛圍之中,輕易的就打動觀眾的心絃,讓觀眾難以自拔。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劉以豪,他用動人笑容留下愛人的永遠


這就是一名演員的狀態,劉以豪非常感性,才給予觀眾最大程度上的代入感,他這樣的表演方式,細膩而又不留痕。他把所有感情藏於心底,連追出租車的情節都是在自己腦海中完成的。而一切過後轉頭來,他示人的依舊是那熟悉得笑容,這是劉以豪的標籤,也是電影中張哲凱給心愛之人的永遠燦爛。這樣的對比,尤為突出。劉以豪以感性的表演,擊潰了觀眾理性的心理防線,打動了了銀幕前所以觀眾,也讓劉以豪的形象銘刻在觀眾心中。

整體看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整體情節編排雖然有刻意之嫌,但作為一部愛情電影,兩位主角的深情立得住,他們的愛情能夠讓觀眾信服,那麼電影就算成功了。而且該片的定位,乃是如假包換的偶像片,而對劉以豪來說,不管拍的是不是偶像劇,他總是一貫認真以對,總是全力以赴,因此成名絕非僥倖。該片的火爆兩岸三地,劉以豪也稱得上當紅。期待未來大銀幕上,這位的大男孩的笑容,會感染更多觀眾。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劉以豪,他用動人笑容留下愛人的永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