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明朝悍将,率领五千兵马对战十万清军,却惨遭队友背叛

纵观几千年历史我们发现,但凡成大事者都会抓时机,不过有的人明明有成功必备的条件,但因为不会合理规划导致最终惨败。比如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明朝末期的崇祯皇帝,这两个人都有能力成就大业,但却都惨淡收场。当年崇祯虽然才刚上位,但朝中还有很多能担起重任的大臣,比如袁崇焕、孙承宗、卢象升等人,只可惜这些栋梁要么被杀、要么被迫辞官,导致明朝的基业就此被毁。当时有位大将就是这样被崇祯给坑惨了,皇帝原本答应他会派兵对抗多尔衮,最终却因为多方阻挠,这位大将只能率领五千士兵上阵,面对十万铁骑却得不到支援,最终惨死在沙场。

真正的明朝悍将,率领五千兵马对战十万清军,却惨遭队友背叛

这位大将就是卢象升,他虽然长得容貌清秀,但上阵杀敌却丝毫不弱,堪称明末最勇猛的大将之一。公元一六二九年,皇太极率领大军绕过袁崇焕的驻扎地,直接从蒙古一带进攻中原,一口气攻到了北京城外。就在这危急时刻,卢象升率领一万士兵进京勤王,随后因为救驾有功卢象升受封整顿军队,组建起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此后的五年,卢象升率领着这支军队四处平定起义军,官职也跟着一路升迁。公元一六三六年,皇太极在沈阳登基,建立了大清政权,开始和明朝正面对抗。次年,皇太极率领军队进攻关宁,并派多尔衮和岳托分两路进攻明朝,随后蓟辽总督被岳托所杀,北边长城被直接攻破,与此同时多尔衮也成功打进北京郊外,两支军队直指明朝都城。

真正的明朝悍将,率领五千兵马对战十万清军,却惨遭队友背叛

此时,明朝大将基本都被调去各处平定起义军,中原地区的防御能力薄弱,清军几乎没有消耗便攻入了京畿重地。得知消息的卢象升立刻从老家赶往京城,他认为此时清军士气正旺,应该集结兵力重创对方锐气。崇祯皇帝听取他的建议,调集山西总兵等边防军队,任命卢象升为总督,让其指挥三路士兵。只是此时的崇祯并没有完全确定战和,因为杨嗣昌等人极力主张议和,犹豫不决的崇祯询问卢象升的建议。卢象升的态度十分坚决,便直言道:“陛下任命臣前去督师,臣只知道如何上阵作战。”语气坚决的卢象升打动了崇祯,于是坚决表示不会议和。

真正的明朝悍将,率领五千兵马对战十万清军,却惨遭队友背叛

只是崇祯的性格向来都不够坚定,还非常要面子,他明白自己若是回绝卢象升,一定会让战士们心寒。更何况自己已经答应了卢象升,此时再反悔,自己帝王的面子都没有了。然而主战并不是崇祯的本意,因此他提醒卢象升别轻易出战,其实就是在暗示对方做好防守就行。为了避免卢象升产生异议,前去传话的杨嗣昌并没有表明这是皇帝的意思。原本想要鼓舞明军士气,崇祯才派人送去了大批物资,谁知这一行为却让卢象升会错了意,因此更加紧迫的开始备战。

真正的明朝悍将,率领五千兵马对战十万清军,却惨遭队友背叛

在准备的过程中,卢象升这才发现,自己身为能够调派各方军队的总督,却无法控制杨嗣昌与高起潜手下的十几万大军。除此之外,山西等地的总兵也并不服从他的调遣,甚至大同总兵借口边境战事吃紧直接撤兵。在这样的情况下,卢象升能调动的兵力也不过两万,而直属军队更是只有五千左右。但就算这样,卢象升也没有退缩,他决定趁夜偷袭清军阵营,起初清军根本没有料到卢象升有如此魄力,所以营中出现短暂混乱,让卢象升连破十几座营垒。但可惜杨嗣昌等人并没有按时派出援军,导致偷袭行动后续没有跟上,狼狈的卢象升只好紧急撤兵。

真正的明朝悍将,率领五千兵马对战十万清军,却惨遭队友背叛

公元一六三八年,卢象升率领的军队断粮,他只好求助杨嗣昌,不料却遭到了拒绝。没多久清军便召集主力于此,在两位总兵叛逃的情况下,卢象升率领五千士兵奋力迎战,虽然明军奋力进攻,但无奈兵力相差太大,最终卢象升身中四十几箭去世。由于杨嗣昌从中阻挠,一直到八十多天后卢象升的遗体才被带回,而朝廷对此也没有任何抚恤。

真正的明朝悍将,率领五千兵马对战十万清军,却惨遭队友背叛

一直到杨嗣昌平定敌军失败,选择自尽身亡,卢象升这才有机会得以追封,甚至清朝入主中原后还赐其“忠肃”。卢象升在抗清的过程中十分勇猛,面对重围也没有退缩,奈何崇祯一直战和不定,错过了最佳的对抗时机。就连清朝都能肯定卢象升的价值,崇祯却没能意识到,各位读者怎么看?

真正的明朝悍将,率领五千兵马对战十万清军,却惨遭队友背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