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绿皮书》后,谈如何放下偏见?

相信很多朋友已经在影院领略到了《绿皮书》展现的魅力,影片通过描述黑人钢琴音乐家和白人司机的一次南部巡演旅行,带给我们一段放下偏见去做回自己的故事。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轻松,接地气,不需要特定情景氛围,就如同出现在大众生活中,面对白人司机的粗鲁,黑人钢琴音乐家高雅但是二者矛盾不但没有升级故事的剧情发展反而出人意料。故事中主人公之一是以唐.谢利,黑人音乐家为真实故事塑造,天分加上勤奋使得谢利成为第一个被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破例录取的黑人。在音乐上的惊人造诣,一跃被世界公认为“他的精湛技艺值得上帝聆听”。

借《绿皮书》后,谈如何放下偏见?

电影绿皮书

影片也是两个人互相改变对方,从而收获友情的故事。同时也是黑人音乐家从非常注重礼仪谈吐到放下自我设置的规则去接白人司机递过来的炸鸡腿,再到最后的一场巡演主动罢演,展现了他逐步走出孤独,敞开心扉变得自信经历。白人司机也由讨厌黑人修理工用过的杯子,到为了在酒吧因为白人不平等对待他而遭到流氓的暴打的黑人出手,再到因为不能和白人一起在餐厅用餐而得到嘲笑决定罢演最后一场巡演,即使面临严重合同违约支付高额违约金的风险。从故事的侧面还烘托了黑人音乐家的傲娇中略带极度的自卑,即使他收获到台下的无数的掌声,但是他渴望的只是社会的对他的真正尊重,而不是趋于表面上附和,崇拜。

其实,社会上的种种不平等,不公平合理带有歧视的态度处理社会问题现象很普遍,当下最热的“抢征拆”话题,就如出一辙,涉及到的拆与不拆,而引发的强拆,强征纠纷等等,其实老百姓在意的无非就是,一是,房子拆了,我们住哪儿?二是,地被征了,我们靠什么来生存?

借《绿皮书》后,谈如何放下偏见?

依法征收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征地拆迁工作的律师认为,请政府的相关部门不妨思考这么几个问题,拆迁工作为什么僵持不下来?征收工作进度为何推进不了?根本的原因到底在哪?能否查查那个具体环节出现了问题?站在老百姓的位置上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前期的测量环节是否具体到每家每户?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征收补偿协议上为何迟迟不签?安置政策是否按照协议执行的?等等的一些疑问,我想答案是模糊的。为什么导致这样无法收场,僵持不下局面?背后的原因也只能事情的主人公知晓了。最后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任何矛盾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破一定的条件就会发生质变,或好或不好,大多事情发展的方向决定权往往作用于人的因素,而非事物本身。就像影片中的钢琴家和司机的故事所映射出偏见、歧视是可以消除的,首先是我们本着善良从内心去接受、包容、引导他。

借《绿皮书》后,谈如何放下偏见?

征地拆迁普法公开课报名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