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史诗级的音乐,为什么一定要看《波西米亚狂想曲》


除了史诗级的音乐,为什么一定要看《波西米亚狂想曲》


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皇后乐队,但你一定听过他们的歌。

We are the champions 和 We will rock you 出现在各种晚会和赛事上,抒发着人类的雄心壮志和干云豪气。


除了史诗级的音乐,为什么一定要看《波西米亚狂想曲》


正在热映的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是对皇后乐队尤其主唱佛莱迪·摩克瑞的“神还原”,这一点无需再多强调。

全场高潮Live Aid,连饮料的摆放都和历史上几乎一样,可见电影想把致敬做到“像素级”。


除了史诗级的音乐,为什么一定要看《波西米亚狂想曲》


我之前看了一遍,影院上映后又看了一遍。有一说一,大银幕声光效果带来的血脉贲张和热情沸腾,不是随便哪部电影就能遇见。

但比起音乐,这部电影还有一个不容错过的重要看点。

有不同的声音说,《波西米亚狂想曲》叙事过于四平八稳,像“百科式电影”,甚至有点流水账。

或许观众习惯了多线并进或者正叙倒叙这种混合的叙事方式,觉得顺着时间线的表达不够精巧。

可我恰巧认为,《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展开,是为了更直观地讨论一个重要且普世的问题:一个兼具天才和混蛋两面的自恋之人,如何与自己相处。

佛莱迪并不是头顶光环出生的天之骄子。刚好相反,他带着很多与常人无异的卑微和窘迫。但他同时又有着天生的无可撼动的自信,以至于到了自恋的地步。

电影开头是1970年的伦敦,佛莱迪还在机场做搬运行李的地勤。同事管他叫“Pakkie”,指他是巴基斯坦人。佛莱迪马上回嘴,眼神里写着不满和愤怒。

可镜头一切,他就在纸上记录音乐创作的灵感。

回到家里,父亲对他把真名佛卢克改成艺名佛莱迪非常不满,也丝毫不支持他的音乐梦想。

传统严肃的父亲期望儿子的人生拥有good thoughts, good words, good deeds,而不是“离经叛道”的流行音乐。

可佛莱迪完全不听父亲的,依然用艺名,甚至把姓也改成了摩克瑞,音乐也照玩不误。


除了史诗级的音乐,为什么一定要看《波西米亚狂想曲》


即便是音乐之路,佛莱迪也走得不顺。他向其他成员毛遂自荐顶替主唱,队友张嘴就是嫌弃:“你那副牙就先淘汰。”


除了史诗级的音乐,为什么一定要看《波西米亚狂想曲》


他也不动气,当场开嗓试唱,震撼全场。

按说常人此时应该会问:“这样行吗?”可是佛莱迪转身告别,离开前回头说一句“我会考虑你们的邀请的。”


除了史诗级的音乐,为什么一定要看《波西米亚狂想曲》


种族歧视的言论一般会换来争执,佛莱迪选择用创作纾解。

家人的反对会让人烦恼困扰,佛莱迪却毫不在意地坚持自我。

龅牙通常带来困扰,佛莱迪看到的却是音域因此更宽广。

我们常说要聆听内心的声音,但像佛莱迪这样大写的“坚持自我”本人,却并不多见。有时候你甚至会迷惑,这种爆棚的自信,究竟从何而来?

和爆棚的自信相对照,佛莱迪的另一面是扭捏的自恋,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得意和骄矜。

女友玛丽问她,你们的乐队想叫Queen?平躺着的他把头后仰,傲气地回复:“没错,和女王一个等级。”


除了史诗级的音乐,为什么一定要看《波西米亚狂想曲》


掏出戒指向玛丽求婚,问的是“你会嫁给我吗?”左手却撩着自己的头发,对这个行为极为自得。


除了史诗级的音乐,为什么一定要看《波西米亚狂想曲》


想破例把《波西米亚狂想曲》作为新单曲,被拒绝后,佛莱迪拿烟头烫唱片公司负责人案头的文件,放言“你将成为那位永远和皇后乐队失之交臂的人”。


除了史诗级的音乐,为什么一定要看《波西米亚狂想曲》


甩下这句话,跑到楼下用石头砸碎窗玻璃,还趾高气昂地说:“你可以从我们的版税里面扣。”

如果这一切放在普通人身上,很容易觉得这个人自恋、无礼、粗鲁,可天才似乎总是有一些额外的豁免权。

佛莱迪也有真实的软弱。

众叛亲离的时候,玛丽去看他。他孤独无助,希望玛丽留下。玛丽说我不能,因为我怀孕了。当年亲手抛弃玛丽的佛莱迪,第一反应竟然是:“你怎么能这样?”


除了史诗级的音乐,为什么一定要看《波西米亚狂想曲》


这完全是自私本性的流露,毕竟玛丽比他更有资格提出这个问题。

佛莱迪重新把闹掰的伙伴聚集起来,动情地说了一段需要他们的理由,马上又补充一句:“你们也需要我。”


除了史诗级的音乐,为什么一定要看《波西米亚狂想曲》


这些细节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佛莱迪是天才。他爱音乐,爱情人,爱纸醉金迷,但说来说去,他爱的是自己。

爱自己爱到极致,反倒有一种让旁观者不那么讨厌的赤诚:你知道他就是这样的人,他对无关的人并没有攻击性,他只是沉溺陶醉在自己的与众不同里,从头到尾,每时每刻。

或许只有这样的自信与自恋,才能在舞台上握紧拳头,舞动身姿,引吭高歌,引得千百万人一起山呼海啸热泪盈眶。


除了史诗级的音乐,为什么一定要看《波西米亚狂想曲》


佛莱迪和自我相处的方式,其实对每个人都有价值。

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什么天才,但我们仍然欠缺像佛莱迪那样真正无条件相信自己的劲头,也很少为了喜欢和擅长的事情拼尽全力。

我们无数次怀疑自己,质问自己为什么不是人群中最优秀的那一个,却忘了更重要的一点:只要接纳并且拥抱自己,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那一个。

这话也许听起来鸡汤,可生活中就有很多人走通了这条路。

我相信我能以写字作为终生的职业,千回百转也就如愿以偿。身边学艺术的朋友,真心走这条路,虽然道阻且长,也慢慢活跃在音乐、戏剧的各个领域。

我始终相信一条朴素的道理,喜欢的事情才能做好,而对于不自信的人,喜欢也只是过眼云烟。

《波西米亚狂想曲》提示了一点:能做成事的人,不可能完美,但一定自信。他会相信自己的与众不同,从中汲取力量,最终说出那句“我要成为我注定成为的人。”


除了史诗级的音乐,为什么一定要看《波西米亚狂想曲》


我们未必会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但我们成为自己注定成为的人了吗?

这是史诗级的音乐现场之外,一定要看《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另一个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