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朴素得像农民,靠“卖药”身家百亿,被誉为“藏药女皇”

科学家朴素得像农民,靠“卖药”身家百亿,被誉为“藏药女皇”

广袤无垠的西北大地,孕育了勤劳勇敢的陇原人民,自古至今出过不少传奇人物,“藏药女皇”雷菊芳就是其中之一,她将藏药传统与现代制药技术相结合,带领奇正药业走向全国,在中国药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的《财富甘肃》栏目里,她亲述自己的创业历程,还入选为改革开放40年感动甘肃人物,也被中央列入百名杰出企业家名单中,而她在面对媒体采访时低调的就像个农村大婶一般。

科学家朴素得像农民,靠“卖药”身家百亿,被誉为“藏药女皇”

多年来,她热心公益,在藏区捐款数千万元,完成西部基础教育、赈灾扶贫等200多个专项扶贫项目,虽身为董事长,但她更喜欢员工叫她雷工,在她的努力下,奇正药业已成为国内的龙头企业,荣获国内外发明金奖,拥有百项专利技术,她虚心表示藏药还需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在非藏区也能成立藏医科室,对其他一些病症能够发挥作用,并还会继续研发新型技术,将藏药合理运用于多元化学科。

她是甘肃临洮人,在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的熏陶下,十分喜欢阅读一些古代书籍,尤其深受《孙子兵法》影响,养成凡事都要仔细琢磨的习惯,后来考上西安交大,主攻物理专业,年年都能拿到国家奖学金,毕业后被分配到兰州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从事重离子加速器工作,当时有项“真空室表面洁净处理技术”是国内难以逾越的领域,国外又对此保密,所里专家只带回一张说明书。

领导就鼓励大家各尽才能,踊跃参加此项科研项目,但很多人怕麻烦,大都知难而退,她就暗自根据说明书搞研究,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经过反复实验,还真搞出了名堂,她一下成了研究所的红人,享受到各种福利,此时改革开放已经过去十年,国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市场经济主战场,她便放弃高薪工作,接下兰州工业污染治理研究所的业务,后又将其承包,更名为汇友科技有限公司。

科学家朴素得像农民,靠“卖药”身家百亿,被誉为“藏药女皇”

她年轻气盛,做什么事都要追求理想化,给公司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分配了股份,当研究所真正向公司改制时,她发现发展路子越来越窄,提出转型想法遭到所有人的一致反对,她坚持到最后,公司几大股东将股份套现,合作伙伴纷纷散伙,赔了一百多万,经过这次重创,她喜欢上佛教文化,坐着一辆货车前往西藏寻求精神慰藉,看着壮阔的雪域高原让她瞬间豁然开朗,在藏医学中发现商机。

经过多方走访,她了解到西藏大山深处埋藏千万种名贵药材,一些藏医将其制成膏药状,专治各种疑难杂症,疗效神奇,由于难以贮存,加大了运输风险,如果晒干,又会降低药材功效,她就带上一盒膏药,回到兰州研究所试图用现代透皮吸收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最大限度保持药物的新鲜度,在将处理过的药粉装入药垫,既便于携带还能存放三年时间,兰州骨科医院还为其进行化验,结果非常可观。

科学家朴素得像农民,靠“卖药”身家百亿,被誉为“藏药女皇”

这让她信心大增,就在甘肃成立奇正藏药有限公司,她第一个藏药产品奇正炎痛贴也获得甘肃医药局的生产许可,接下来如何营销也是一大问题,她听说亲戚家孩子扭伤了脚,就带去一盒药,涂完第一天效果立竿见影,亲戚就帮忙大力宣传,将药物送往兰州各大集训队,表面上她是在做赔本生意,但药品效果确实不错,没过多久,全国数十家媒体都自发为她研发的藏药做专题报道。

一时间,奇正藏药声名鹊起,不计其数的订单纷至沓来,她趁势推出显示藏文化的包装,在西藏建立生产基地,并决定成立藏区研究所,为此她邀请藏医学专家强巴赤烈担任所长,但对方一副不理不睬的态度让她焦急万分,就独自前往高原地带,翻过3座大山忍受一系列高原反应,亲自采到200多种药材,放在强巴赤烈面前,用诚心打动了他。强巴赤烈还介绍了十几名信得过的藏医人才,就这样研究所的工作提上日程,短短几个月,就研发出健脾胃类、解毒清热类、妇科调理类等十五个品种,公司销量惊人。

科学家朴素得像农民,靠“卖药”身家百亿,被誉为“藏药女皇”

她又在榆中县投资建厂,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加上甘肃人本就淳朴,不怕吃亏还愿意吃苦,主动要求加班,产销量也是极速暴增。不久,她带着奇正药业在深交所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后,她没有盲目扩张,而是建立了藏药保护区和药材研究基地,自主培育药材,竭力保护藏药资源不受破坏,还顺应时代发展,借助互联网打造疼痛管家平台,将患者集中在一个社区,开展高效的专业咨询。这位忠于初心的女侠,发掘藏药造福百姓,推动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升级,在业界大放异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