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體西用之爭再現,造就了華為與聯想不同結果的到底是什麼

談及華為和聯想,無人會感到陌生,一個是私企的典範,一個是國企的楷模。低調的任正非在與員工一起泡食堂的時候,柳傳志正埋頭寫書。不過在小編看來,一個是自以為是的習慣,一個是自以為是的成就。換句話說自古以來自己給自己寫書的人,大抵都沒什麼值得傳承的成就的,而由普羅大眾譜寫的文章才有生命力。任正非一直在做事說事而不寫事,而柳傳志寫事說事最後才是做事,他們所領導的企業也是一樣,華為是技工貿型,聯想則是貿工技型。而所謂“技”便是企業研發能力,“工”是指製造力,“貿”則是買賣,因為企業理念和價值觀的差異,決定了企業核心點的方向。這怕是要從清朝洋務改革便開始的中學體,西學用說起了。

中體西用之爭再現,造就了華為與聯想不同結果的到底是什麼

華為

咸豐十一年,馮桂芬首次提出以中國倫常為根本,輔之諸國之強術的理論,被洋務派所鄙視,認為這是不徹底之改革無用之末技,三十年的爭論讓清王朝的改革停滯不前。之後張之洞為了緩和封建頑固派與洋務改良派的矛盾,通過系統性的實踐證明從而正式發表了勸學篇,將當時中國之封建儒家文化為基礎的實際國情出發,利用西方強學之術來作為改革舉措的理論基礎,期望拯救沒落的清王朝。正是所謂的先讓改革有所成就有所收穫,然後再組織新一輪的深入改革,最後使中國真正的吸收西學的精髓,從而成就中華之強大。此舉與想聯的貿工技是一樣的,自1984年聯想在北京成立之初,當時的國情並在新中國首都之地,要說直接走顛覆式的企業路線,怕也是很難生存,為何?因為沒有民眾基礎,大家沒有辦法理解連計算是什麼都不清楚的情況下,就去自己搞研究,那不等於去送死嗎?畢竟改革開放是中央決定的,並不是北方百姓選擇的,對於西學的影響,北方百姓聽不到那些炮聲。

中體西用之爭再現,造就了華為與聯想不同結果的到底是什麼

聯想廣告

而如果把創業初期的聯想比作中學體西學用的典範,那1989年正式的華為公司,則也是一樣,拿著西方的成熟悉商品進行倒賣,在被供方刁難的情況下,憑著一股氣下決心自己搞。三年的嘔心瀝血讓任正非在深圳找到了自己的出路,這也是土壤的意義。在環境的影響下,聯想能把好牌打爛,而華為也能開創一條自己的山道,也正是這條山道造就了一個沒有天花板的企業。

中體西用之爭再現,造就了華為與聯想不同結果的到底是什麼

張之洞勸說篇

換句話說何為中學之體?即是以三綱為道,以八目為核心的儒家文化。當我們學了道理便應該懂得道理的意義,必須要懂得創新實踐創新,不能因為略有成就而停止追求,這便是明德至新民再至不止於至善的意思。雖然說儒家文化偏軟,但並不代表沒有氣節,相反儒者最重氣節,最重革新,最懂得追求之無止境的意義。

中體西用之爭再現,造就了華為與聯想不同結果的到底是什麼

清朝洋務改革

當我們看懂了事物的規律,便應該明白其為什麼這些規律存在的意義,此便是格物而致知。要想真正學會別人的東西,就應該懷著虔誠的信念去求知,坦誠自己的信念去求理,此便是誠意而正心。只有當你明瞭道理,掌握其本質時,不要驕傲不要狂妄,應該沉住氣不斷的充實自己,才能把家過得像家,把國輔助得像國,如果能這樣何愁沒有自己的一片天下呢?在小編看來,聯想的初衷也是這樣,而真正把這個理論堅定的執行下去的唯有華為,這也是近兩百年來中華民族最為系統和符合階段性探索的理論成果,不得不佩服張之中華之先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