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拼多多兩面夾擊,京東能靠“養豬”翻盤嗎?

在互聯網流量紅利減退、網購用戶增速放緩、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的背景下,電商企業發展面臨更多挑戰,有人逆市而上,有人積極求變。後者的代表者莫過於京東,但是否能憑此翻盤目前尚未可知。

阿里、拼多多兩面夾擊,京東能靠“養豬”翻盤嗎?

阿里、拼多多夾擊,京東用戶數據下滑

又到財報季,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紛紛亮出成績單,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就零售電商而言,在整體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用戶活躍度仍保持增長,京東、唯品會則有所下滑。

最新財報數據顯示,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年度活躍用戶達6億,移動月度活躍用戶達6.66億,同比增長23.6%,環比增長4%。

第三季度拼多多App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為2.32億(不包括社交平臺上的活躍用戶)。截止9月30日,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數達到3.855億,比Q2增加4200萬。

相比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用戶數據的亮眼,京東的數據則顯得暗淡。財報數據顯示,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為3.13億人,同比增長為14%,月活用戶則環比下滑2.8%,減少近800餘萬人。

此外,唯品會的月活躍用戶數由去年同期的2380萬增長至2650萬,同比增長11%,但相比第二季度的2980萬,也下滑了近330萬人。

京東用戶數據下滑一方面反映出市場競爭的激烈。QuestMobile數據顯示,隨著拼多多的發展,新電商與傳統電商的用戶重合程度上升,競爭日趨激烈。截至2018年9月,拼多多與淘寶、京東的重合用戶數分別達到了9580萬和6351萬。

阿里、拼多多兩面夾擊,京東能靠“養豬”翻盤嗎?

另一方面,則在於電商行業發展速度放緩,流量紅利已逐漸消退。根據商務部數據,2017年我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達到7.18萬億元,和去年同比增長32.2%,相比之下2014年我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同比增長49.7%,增速有所放緩。手機網絡購物用戶規模2017年達到5.06億,但增速從2014年的63.5%降至2017年14.7%。

業務結構過於單一,京東積極求變

也許是意識到過於依賴單一渠道不利於可持續發展,京東一直在尋求突圍路徑,如做大金融、物流服務。如果僅以自家電商平臺的賣家、買家為服務對象,對京東而言,生態圈偏小,發展前景有限。

財報發佈不久後,也就是11月20日,在JD Discovery(JDD) 2018京東數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會上,京東金融CEO陳生強表示,“京東金融”品牌將正式升級為“京東數字科技”。未來京東數字科技旗下將包含京東金融、京東城市、京東農牧、京東少東家、京東鉬媒等多個獨立子品牌。

其中,京東提出的第一件事,是養豬。京東農牧將與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等機構合作,研發推出以“神農大腦”為核心的養殖場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養豬智能化”。不知道這招是不是跟丁磊學的?

除了養豬以外,京東數科還宣佈了另外一個產業數字化業務——城市操作系統。京東方面宣稱,這一理念比阿里的“城市大腦”和百度的“智能城市”覆蓋的領域更廣,但療效如何還得看效果。

阿里、拼多多兩面夾擊,京東能靠“養豬”翻盤嗎?

京東數科打出的第三張牌是數字營銷。京東方面稱,京東鉬媒是基於物聯網的智能營銷屏幕,連接了近200萬塊的線下屏幕,使其在線化。目的是在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的情況下,將線上、線下打通,為廣告主、品牌方提供更全面的數字化服務。

有意思的是,阿里和百度之前也盯上了“電梯媒體”,希望將線上廣告與線下廣告打通。阿里巴巴於7月以約150億元人民幣戰略入股分眾傳媒,百度於11月14日宣佈戰略投資新潮傳媒。京東能否和阿里、百度扳手腕,還值得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