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驾到,连接青春的记忆

皇后驾到,连接青春的记忆

说句暴露年龄的话,我上初中的时候,李阳疯狂英语刚开始火起来。

电视上,报纸上,再加上老师在课堂上不停的推荐,很多同学就入了疯狂英语的坑。

但是,入坑也分情况,有的人入了疯狂的坑,着了李阳的魔,真的跟着磁带、教材疯狂起来了,不分场合疯狂的说英语,上学路上也要大声喊出英语句子,引起路人的侧目。

我和几个朋友是另一种情况,跟父母说是老师推荐的疯狂英语,表态是要认真学习英语,拿到钱后却买了疯狂英语的经典英文歌曲专辑。

在这之前,同学之间听的、传唱的全都是中文歌曲,Beyond、黑豹、齐秦、张学友……

而疯狂英语的英文歌曲专辑,彻底让我们这一群谈不上爱音乐,只能说是爱听歌曲的孩子们,入了英文歌曲的坑。

尤其这几个磁带里,收录的全都是欧美各经典乐队、歌手各时期的经典代表作品,质量非常的高,现在听来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我那时候早上起床、吃饭、走路都恨不得永远开着随身听播放磁带,甚至学习的时候都希望能有个背景音乐。

皇后驾到,连接青春的记忆

一开始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小县城,英文歌曲真的是个稀罕玩意儿,想买磁带都没地儿买。

有需求就有供给,这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几乎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外文歌曲的磁带需求日趋强劲的情况下,后来我们的小县城里竟然也有人开始贩卖“打口带”了。

大大的满足了我们这一波伪音乐爱好者的英文歌曲的需求。

所以在去年中国拒绝接受美国垃圾输送的时候,很多年轻人不理解说中国为什么要花钱收购国外的“洋垃圾”?

在网络还没有普及的时候,这些“洋垃圾”几乎成为我们了解外国音乐的唯一渠道。

我经常说,现在的歌曲,唱歌的人只要长得好看,唱的好不好都是次要的,那还叫什么歌曲啊?还是我们那时候的歌,有态度,有唱功,有内容。

后来想想,我最喜欢的那些歌曲,好像也不是我同时代的。

皇后驾到,连接青春的记忆

年轻的时候,好像总是愤怒的,那时候我特别偏爱哥特、重金属等歇斯底里、发泄型的歌曲,比如芬兰乐队The 69 Eyes以李小龙儿子的名字命名的歌曲《Brandon Lee》等。

当然像Backstreet Boys风格的流行音乐,也超喜欢,曲风轻快,容易上口。

在疯狂英语英文歌曲专辑里,其中有一首是Queen的《Bohemian Rhapsody》,是当时专辑所有歌曲中,一开始我最不喜欢的,最喜欢的是Guns N' Roses。

正因为当时是磁带,只能一首一首听,没得选择,所以当那几张专辑被翻来覆去听了无数遍之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喜欢《Bohemian Rhapsody》了,喜欢的原因仍然不清楚,只能归结于“耐听”。

而且,当认真去听这首歌的时候,皮肤上总是会时不时的冒出鸡皮疙瘩,一股冷冷电流击中,情不自禁的打几个寒颤。

2002年,中国足球凭借着上天的眷顾,成功杀入第17届世界杯,举国欢腾。

多少人是因为这一届世界杯才开始关注足球运动的?我不清楚,但我绝对是。

因为《天下足球》背景音乐的缘故,后来就越来越多接触到Queen的歌曲,慢慢就开始关注这支乐队。

所以,你要说我为这支乐队疯狂过吗?

没有!

皇后驾到,连接青春的记忆

但是,《波西米亚狂想曲》电影的上映,仍然让我激动不已。

摇滚是年轻人的事儿,人至中年,早已被生活拖的摇不起来,却滚的远远的。

说什么摇滚不死,那都是年轻人的事儿。我已经多年没刻意听过歌了,断断续续看过几场演唱会,但并没有年轻时候追星的兴趣,反而是完全当成了消遣时间和朋友圈的炫耀。

但是每个中年人都曾经年轻过,年轻时候我追过的乐队,我追过的歌曲,要在大银幕上重现,有什么理由不去纪念一下自己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