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计划:汇集了当时的超级学霸们,只为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发出原子弹


二战后期,当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后,美国决定对日本投下原子弹。1945年8月,美军先后往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此举意味着人类首次亲历核武器爆炸的威力。其后,包括原子弹在内的核武器的问世,为世界政治格局乃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而原子弹的问世,始于美国在二战期间进行的曼哈顿计划。图为美国1945年7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试爆成功。 "

曼哈顿计划,是二战期间关于研发和制造原子弹的一项大型军事工程,以美国为主,英国和加拿大则在美国的相关援助下进行协助,早在1939年即已经秘密展开,前后雇佣了超过13万人,花费了近20亿美元经费,但保密工作做得滴水不漏,堪称二战期间的传奇行动。图为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被誉为原子弹之父的美国物理学家朱利叶斯·奥本海默,摄于1945年10月。 "

曼哈顿计划原名是“代用材料项目发展”,其全面开展,和美国卷入二战一事有着直接联系。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役由此打响。同时,有情报指出,纳粹德国已经开始在研发核武器,即“铀计划”,目的是制造出核武器,并在二战中进行运用。因此,美国有部分科学家提出,要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发出原子弹。从1942年起,“代用材料项目发展”由直属于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的莱斯利·格罗夫斯将军主持,并改名为曼哈顿计划。图为格罗夫斯将军。 "


1942年,在美国科学家们对制造原子弹的理论、研究方向、预算及完成时间有了清晰的了解,并写出了对应的全面报告后,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批准了原子弹研发计划。1942年8月,该计划正式定名为“曼哈顿计划”,同年12月,在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学家、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恩里科·费米的指导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在芝加哥建成,并成功实现了可控的链式反应。这是美国成功研发原子弹过程中的一大突破。图为格罗夫斯和参加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们。 "

1943年7月,格罗夫斯宣布奥本海默为曼哈顿计划的指挥,并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建立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由奥本海默担任实验室主任。其后,奥本海默立刻着手组建在该实验室的工作团队,前后有数千名科学家进驻其中,包括众多学霸级大师:费米、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尼尔斯·玻尔、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冯·诺伊曼及“中国居里夫人”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等等。图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所在地。 "

与原子弹研发工作同时大规模进行的,是针对曼哈顿计划开展的保密工作。由于核武器威力强大,加上战争局势日益紧迫,曼哈顿计划不得不面对极为严峻的保密形势。为此,美国政府不仅在对日宣战后停止了所有公共媒体对于核研究计划的刊载和讨论,还要求国家科学院以及其他媒体撤回先前所刊登的关于原子理论及核研究的讨论,并避免释出含有类似“铀”、“中子”、“原子武器”等字眼的文章。此外,每一名参与者都必须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美军也组织出了针对该项目的保密人员队伍,全力开展保密工作。图为奥本海默。 "


在美国政府全方位的保障下,1944年,美国橡树岭工厂生产出第一批浓缩铀原材料;1945年7月,第一颗实验性原子弹开始进行最后的装配工作。同年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一片沙漠地带成功爆炸,爆炸当量约为21

原子弹试爆成功后,1945年8月,美国先后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图左为奥本海默,图右为格罗夫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