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双手,美得让人半世纪不忘!她风华绝代,滋养了几代武汉人

“京剧两百年,出了个梅兰芳。汉剧三百年,出了个陈伯华。”

一代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

在7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博采众长、大胆创造,

形成了华美细腻、

圆润婉转、柔媚醇亮的“陈派”唱腔。

她的一双手,

更是完美诠释了

“手如柔荑,指如青葱”的中国式美感。

在陈伯华的老照片中,有一张与梅兰芳的合影显得格外生动,两位大师相视而坐,正在交流着手势。


这双手,美得让人半世纪不忘!她风华绝代,滋养了几代武汉人



只是黑白两色,只是被定格的一瞬间,可即便是戏曲门外汉,也能看到那两双手有多么的美。不是时下流行的修长骨感的外在美,而是似乎随时都能飞舞起来的、灵动的美。


陈伯华的代表性手势

陈伯华说:“手,在汉剧艺术中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强烈显示人物的性格,而且还能表达出一切思想感情和语言所不能表达出来的内容。”

在陈伯华看来,“手势的运用第一要细巧、灵活,怎么好看怎么来。第二切忌出’无名手’和’无情手’,盲目地形式主义照搬,不仅不美,反而会显得丑。”她曾创造的多个手势,就与戏中人物的境遇、情绪密切相关。

陈伯华最具代表性的手势之一出自《二度梅》中陈杏元唱的一句“朔风劲,黄叶落,孤雁南飞。”两臂自然平展,食指轻轻波动,如涟漪般从指尖一直波动到两臂,颇具舞蹈之感,以此象征孤雁无力地飞向天际。

陈伯华曾自述:“开始是做得好玩,后来我把它用在戏里,大家非常欣赏,于是我就给它固定下来,并取名’孤雁手’。”


这双手,美得让人半世纪不忘!她风华绝代,滋养了几代武汉人



《状元媒》中有一个相似的手势,却表达了人物截然相反的情绪。与陈杏元的孤单、无助不同,柴郡主正是春风得意之时,陈伯华的手势便“幅度大些,节奏明快,有力些”,这一手势被取名为“飞雁手”(又名“雁南飞”)。


这双手,美得让人半世纪不忘!她风华绝代,滋养了几代武汉人



而在《宇宙锋》中,赵艳蓉被迫“陪王伴驾”,不得不在父亲赵高面前装疯。随着一声“儿呀”亮相,她翘起食指,直指到赵高脸上。“通过手腕的腕力,臂伸直,指尖用力,宣泄出满腔的愤怒”,这一手势,在陈伯华之前无人用过。因为像刚开了一瓣的花苞,所以被她称为“花苞手”。


这双手,美得让人半世纪不忘!她风华绝代,滋养了几代武汉人


1952年《宇宙锋·装疯》 陈伯华饰赵艳蓉、张春堂饰赵高、童金钟饰哑乳娘

如今,陈伯华曾创造、演绎的这些手势仍在汉剧舞台上一代代传承着,也传递着她一生对汉剧、对美的执着追求。

“你的手怎么练的?”

陈伯华的这一双手,其实早就被戏剧界所青睐。

在《陈伯华回忆录》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往事,1957年,她率武汉汉剧团去上海巡演《二度梅》,“当晚童芷苓上台给我献花时握住我的手问:‘你的手是怎么练的?’言慧珠还特地跑到后台向我讨教手的秘密,她猜道:‘是不是用甘油泡的?’李玉茹也是演出一结束,就忙问我:‘涮腰’怎么练?‘孤雁手’怎么练?”

那次演出结束后,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邀请了京、沪、越、昆、淮、评弹等戏剧界人士举办了“武汉市汉剧艺术座谈会”,陈伯华重点介绍了手势的训练。这还不够,几天后上海戏剧家举行“交谊日”,陈伯华再次做了手的保护及手势运用的经验介绍。

时至今日,京剧名家、《红灯记》李铁梅的扮演者刘长瑜聊起陈伯华,依然对她的手念念不忘。

上世纪60年代,刘长瑜曾受陈伯华亲授代表作《柜中缘》,老听说陈伯华的手柔若无骨,好似春葱,“我那时候小啊,就想着一定得摸摸陈大师的手,看看到底有多软!”终于摸到后,刘长瑜才发现:“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软,原来这是陈老师的功夫,她是用腕子发力,配合手指头的动作才呈现出来的。”

这双手,美得让人半世纪不忘!她风华绝代,滋养了几代武汉人

这双手,美得让人半世纪不忘!她风华绝代,滋养了几代武汉人

这双手,美得让人半世纪不忘!她风华绝代,滋养了几代武汉人

陈伯华手势示范 资料图

经年累月练出这双手

陈伯华对手的保养,秘籍是“坚持”二字。

她曾说道:“我从艺后,师父就教我每天早晚洗脸后,将双手浸在脸盆的温水里,将手指劈、揉,让手指弯曲、柔软,摆各种各样的花瓣的姿势。洗完脸后,平衡训练每一个指头的节和手的腕。每个指头都往外扳,又往内掰,一直练得手指关节不响,手指灵活,有弹性。”

这样经年累月练出来的一双手,“手指翘起来五个指头之间不漏缝隙,两手合拢,要能把水捧得起来”,才能达到柔若无骨,丰若有余,宛转自如,软而有力,出手带有曲线美。

2019年

是陈伯华诞辰100周年纪念

向大师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