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尸鹿惊现美国街头,现实版釜山行?

今年1月,美国至少22个州和加拿大2个省发现梅花鹿、麋鹿和驼鹿等由于感染而变为"僵尸鹿"。2月13日,据台媒报道,美国密西西比州野生动物、渔业和公园部(MDWFP)宣布,日前在伊萨奎纳县(Issaquena County)发现的白尾鹿,检验后确诊为“僵尸病”,这是美国第25个出现此病例的州

丧尸鹿惊现美国街头,现实版釜山行?

截止2018年1月,标红区域为在美国22个州的186个地区的"僵尸鹿"病例报道(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鹿群究竟得了什么病,何以呈现“僵尸”状?传播途径如何,会否传染人体?目前有无防控举措?

该鹿群究竟得了什么病?

该鹿群感染的可能是鹿慢性消耗性疾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CWD)。CWD主要感染北美黑尾鹿、白尾鹿、落基山麋鹿以及驼鹿等圈养或野生的鹿群。1967年,CWD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和怀俄明州首次被发现后,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多个州(或省)蔓延传播,之后,在韩国和欧洲挪威也出现了CWD的报道。

丧尸鹿惊现美国街头,现实版釜山行?

感染鹿慢性消耗性疾病的鹿(资料图)

什么是鹿慢性消耗性疾病(CWD)?

赵鹿慢性消耗性疾病(CWD)是鹿科动物发生的一种慢性、致死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属于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Encephalopathies,TSEs)的一种,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以神经元空泡化、大脑灰质海绵状病变、星型胶质细胞增生、病原因子PrPSc蓄积和淀粉样蛋白斑块为主要病变特征。

其症状表现与传播途径是怎样的?

患病鹿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极度消瘦、步履蹒跚、精神萎靡、双耳下垂、流涎、过度口渴或排尿频繁,对人恐惧或盲目攻击。

CWD可以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在放养的鹿群中,CWD的患病率可高达30%,在圈养的鹿群中,CWD的患病率甚至可高达100%。经口传播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自然传播方式,另外经血液等传播也有报到,母婴传播也可能发生。感染动物的脑、脊髓、眼睛、周围神经组织、各种淋巴组织、骨骼肌、心肌、膀胱、鼻上皮、肠道末端等均可检测出朊病毒。

CWD传染力如何?

CWD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的一种。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以神经退行性变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慢性、致死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称作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s)。

感染CWD动物的唾液、尿液、粪便、血液以及鹿茸均可以携带病原。因此,CWD的病原可以从发病或死亡动物体内排出或释放,污染土壤、植物、水源以及患病动物接触过的所有物品等,朊病毒可在环境中长期存留,并保持其感染性。

丧尸鹿惊现美国街头,现实版釜山行?

朊病毒(资料图)

人会感染CWD吗?

目前,虽然尚未有人感染CWD的报道,原因可能与种间屏障有关,但不排除通过其他中间宿主如野生动物或寄生虫等导致病原的变异而发生跨物种传播的可能性。

此次,针对CWD主要蔓延区,美国、加拿大采取了何种举措进行控制,为何成效甚微?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主要流行的地区美国和加拿大已经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来控制疾病的蔓延,如加强疾病的监测、对污染区域进行消毒、严格控制放养鹿群进入CWD高污染区域、颁布了捕猎者在捕获麋鹿以及发现临床症状的麋鹿时需要采取措施的相关条例并制订了严格的扑灭措施,一旦发现CWD感染的动物,必须及时隔离、扑杀、焚烧、并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美国一些CWD高发的州还采取了大面积扑杀以及监测的措施,但成果并不显著,没有成功的清除CWD,主要是由于CWD病原已经长期存在于鹿群和环境中,健康鹿一旦接触污染的环境很容易被感染。

有无更为有效的防控措施?

通过人类的行动来控制CWD的传播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手段。控制鹿群的活动范围、减少鹿的聚集以及对疑似CWD的动物尸体的妥善处理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WD的流行。降低CWD复发的最佳方式是完全扑杀,严格限制散养鹿群进入,以及对所有暴露病原进行灭菌消毒。

然而,即使是最全面的净化方式也难以保证CWD不会再次爆发。考虑到当前CWD的流行程度、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环境在CWD传播中起到巨大的作用等因素,对CWD的持续监测和防控非常重要。

我国虽然尚未发现该病的发生,但鉴于CWD对公共卫生潜在的危害,我国应该严禁从CWD发生的国家或地区进口鹿及其产品,防止CWD传入我国,危害我国养鹿业同时做好对CWD的监测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