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月後,全球首支打車軟件股“Lyft”市值還能這麼高嗎?

六個月後,全球首支打車軟件股“Lyft”市值還能這麼高嗎?

美國時間昨天也就是本週五,美國本土打車軟件公司Lyft登陸納斯達克,截至交易結束,Lyft的公司市值為228億美元,比它的IPO價格上漲了8.7%,並且,比它最後一次在私人市場融資時的估值,高出了52%。

有趣的是:Lyft的市值,也超過了美國目前最大出行預定網站Expedia以及聯合航空公司的市值。

六個月後,全球首支打車軟件股“Lyft”市值還能這麼高嗎?

不過,美國付費閱讀媒體The Information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今年9月,Lyft的早期投資者和它的員工,就可以出售他們在Lyft股盤裡的股份,那麼,Lyft還能夠繼續保持這樣高的市值嗎?另外,很快也就是4月份,Lyft最大的競爭對手Uber也將公開上市,投資者們很快就可以在公開市場買到Uber的股份(儘管它的價格也會更高),那麼到了那個時候,Lyft還能夠保持這麼高的市值嗎?

需要注意的是:Lyft的內部人員及多數的早期投資者不能夠立即出售這家公司的股票,這是因為有180天的“鎖定期”,而鎖定期的存在,是為了防止股票過於波動,同時,能夠防止這些Lyft的員工在得到股票兌現後就離開公司。

美國付費閱讀媒體The Information隨後拋了一張圖,指出這個公司的真正問題在於,其市值將在多數投資者們可以出售股份(也就是六個月的時間)之後會如何表現。而這張圖表,指出了Lyft一半以上的股份,是由風險資本者持有,而他們,很可能會出售Lyft的股票。

要理解這個問題,關鍵就是The Information展示的這張圖表。

它揭示了Lyft的投資者構成,包括:它的員工持有多少公司股票(可能賣出/可能持有);它的風險投資者們持有多少股票(由於他們有義務將現金返還給LP,很可能會很快賣出)和它的公共市場投資者(可能持有;可能出售)。

下面是The Information展示的這張圖表。

六個月後,全球首支打車軟件股“Lyft”市值還能這麼高嗎?

從上面的圖表可以看到:Lyft的風險投資者佔股達到了很高的比例,達到了53%,而這些人,迫於來自LP的投資回報的壓力,很可能會希望能夠儘快地出售Lyft的股票。

而Lyft投資者結構中,來自公共市場投資者相對較少,目前知道的只有Fidelity和Carl Icahn。同時,有兩個重要的戰略投資者,樂天和通用汽車,戰略投資者通常不會馬上就拋售股票。但不管怎麼樣,Lyft有超過50%的流通股,可以會由風險投資公司持有,而風投的目的並非是為了長期持有公司的股票。

與Lyft的這種情況相比,Uber的股票基礎結構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同樣作為一傢俬人公司,Uber曾經從許多公共市場投資者那裡獲得過錢,這也可能會讓他們能夠更長時間地堅持下去。Uber的早期投資者包括有:沙特阿拉伯的公共投資基金,豐田,軟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