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军的首战——参加万山群岛海战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桂山”号炮舰

人民海军的首战——参加万山群岛海战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桂山”舰属于美国LCI型步兵登陆艇,二战结束后作为剩余物资售予中国,最终被广西航业公司买下当做货轮使用,1949那年本艇在香港起义,回归广州编入广东江防部队,更名“桂山”(一同起义的同型艇被更名为“桂海”),加装武器被改装成可以运兵的炮舰使用。1950年5月25日在解放万山群岛战斗中,本艇满载陆军陆军131师一部,原定去垃圾尾岛附近的青洲、三角岛登岛作战。途中遭敌舰攻击。本艇顽强抵抗,舰体多处中弹起火,甲板上物体几乎全部打毁,机舱开始进水。舰长池敬樟(起以前他曾任“同心”号炮舰舰长)牺牲,舰员多半伤亡。陆军战士爬上甲板使用手中武器对敌舰射击,伤亡也很大。在此紧急关头,131师副团长郭庆隆下定决心,指挥本艇全速冲向垃圾尾岛钓庭湾抢滩。抢滩成功,所有幸存官兵在副团长郭庆隆率领下和敌海军陆战团展开肉搏战,直到全部壮烈牺牲。本次战斗史称“垃圾尾岛海战”,战后珠海县(今珠海市)于1954年将垃圾尾岛改名为“桂山岛”作为对该舰官兵英勇战斗的纪念。

排水量:419吨(满载)

主尺度:48米×7米×1.8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通用柴油机,双轴推进,1600马力

航 速:16节(最大)

武 备:美制40毫米MK-3型机关炮2门,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4门。(推测)

“前进”、“奋斗”号炮艇

人民海军的首战——参加万山群岛海战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两艇属于旧日本海军25吨级炮艇,日本投降后残存下来的25吨炮艇被中国海军接收,总计三十五艘,推测另有数目不详的同型艇加入了地方水警部队,在1949年通过起义和投诚,总共有十七艘该型炮艇加入了新生的人民海军,另有相当一批数量的该型炮艇处在备用状态。和华东军区海军接收25吨炮艇的同一时期,中南军区海军所属的广东军区江防部队也接收了两艘25吨炮艇,来源可能是在汉口起义的原汉口巡防处巡防艇队的“炮64”和“炮65”艇,也可能是逃到香港又就近起义回归的原国民党海军同型炮艇。两艇加入江防部队后改名为“奋斗”号和“前进”号,1950年5月23日,“奋斗”号和“前进”号与“解放”号、“先锋”号等配合陆军参加了解放万山群岛的战斗。“奋斗”号炮艇击沉了敌“炮26”艇。

排水量:25吨(满载)

主尺度:18米×3.6米×1.2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海军型柴油机,双轴推进,300马力

航 速:11节(最大)

武 备:日制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1门。

“先锋”号炮艇

人民海军的首战——参加万山群岛海战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先锋”号原为日制“第1号”型驱潜特务艇“第11号”,二战结束后该艇在香港被中国海军接收,改名“高明”,因艇况不佳一直在广州黄埔船坞修理,解放军占领广州后接收该艇,编入广东江防部队,更名“先锋”, 1950年5月25日该艇参加了垃圾尾海战,俘虏了敌“炮25”艇因作战英勇,战后被授予“海上先锋艇”称号。

排水量:130吨

主尺度:29.2米×5.65米×1.8米(长、宽、吃水)

动 力:1座中速柴油机,单轴推进,400马力

航 速:11节(最大)

武 备:日制九三式13毫米双联装机枪2座,HO-103型12.7毫米机枪2挺。

人民海军的首战——参加万山群岛海战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战后改造的先锋号炮艇,火力加强为苏制70K型机关炮2门,12.7毫米机枪2挺。

“解放”、“劳动”号炮艇

人民海军的首战——参加万山群岛海战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原为美制LCC型登陆引导艇,(全称Landing Craft Control)是美军在二战中使用的用于引导登陆艇队,标定登陆出发线及实施海上交通管理和简要水文测量的小艇。LCC有Mk.1和Mk.2两个型号。二战结束后,美制船艇被大量抛售,名不见经传的LCC也在其列。然而,目前尚无见到国民党海军中装备此型艇的记载,反而是海关、港务等公务部门装备了此艇,在海关中该艇被称为“C艇”。但是,现有资料并不能证明这艘艇的具体来历,只是有一说此艇来自海关,而同时也有解放军从港务部门接收过同型艇的记录(我军称其为“坦克登陆舰测量艇”)。 1950年5月23日, “解放”号、“劳动”号配合陆军参加了解放万山群岛的战斗,其中“解放”号参加了惨烈的垃圾尾海战,击伤“太和”号护航驱逐舰,后遭多艘敌舰围攻,副艇长林文虎牺牲。全艇19人伤亡13人。弹药耗尽,火炮被毁,无法再战。艇长梁魁庭驾艇脱离战区,安全返航。

排水量:28吨(满载)

主尺度:17米×4.42米×1.21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柴油机,双轴推进,450马力

航 速:13.5节(最大)

武 备:日制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1门,HO-103型12.7毫米机枪2挺。

“国楚”号登陆舰

原英制步兵登陆舰,750吨。(另有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代英制登陆舰,约400吨,陈济棠之兄陈维周购来走私的两艘同级舰“国雄”及“国楚”之一,“国楚”于1947年12月28日被海关查扣,1949年后被解放军征用。1950年5月23日,该舰配合陆军参加了解放万山群岛的战斗。

具体数据不详,无法绘图。

附录1:国民党海军在解放万山群岛海战的舰艇序列

“信阳”号驱逐舰

人民海军的首战——参加万山群岛海战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信阳舰

“信阳”号原为日本海军驱逐舰“初梅”号,属于二战末期应急建造的改丁型驱逐舰,1944年12月8日在日本舞鹤海军工厂开工,1945年4月25日下水,6月18日竣工,日本战败后该舰于1947年被赔偿给中国,7月6日在上海被移交给中国海军,定名为“接2”,因舰龄短,舰况新,1948年3月1日该舰被安排重新武装,4月16日,编制定在海防第二舰队第四队第八分队,5月1日改名“信阳”。1948年该舰被调入长江,驻防江阴。1949年4月21日江阴要塞起义后,该舰和巡洋舰“逸仙”在21日夜一起向上海方向突围,1950年2月1日该舰被编入海防第一舰队,参加万山群岛海战。6月27日被部署在三门岛上的100毫米加农炮击伤。

排水量:1289吨

主尺度:98米×9.35米×3.37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齿轮透平机,2座ロ号舰本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19000马力

航 速:27.8节

武 备:日制十年式120毫米高平两用炮2门,九六式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7座,美制博福斯MK-3型40毫米机关炮2门。

“营口”号护航驱逐舰

人民海军的首战——参加万山群岛海战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营口舰

“营口”舰原为日本海军“第1号”(丙型)海防舰“第67”号,1944年11月2日在日本舞鹤海军工厂竣工,日本投降后作为首批赔偿舰于1947年7月6日在上海被中国海军接收,临时命名“接6”,因舰况较好,所以很快重新武装成军,1948年1月该舰列编海防第二舰队,5月1日改名“营口”,10月31日编为江防舰队第十队二十二分队,在镇江江面驻防,1949年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该舰奉命向上海突围,随后参加防守上海的战斗,上海解放前夕该舰撤往浙江镇海,1949年6月1日该舰编制调整为海防第一舰队第五分队,先后参加对大陆沿海封锁和防守海南岛作战,1949年11月16日编制改到第三舰队,海南岛撤守后该舰在广东沿海活动,1950年参加万山群岛海战。

排水量:745吨

主尺度:67.5米×8.4米×2.9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23号乙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900马力

航 速:16.5节

武 备:日制十年式120毫米高平两用炮2门,九六式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6座。

“泰安”号护航驱逐舰

人民海军的首战——参加万山群岛海战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泰安舰

“泰安”舰原为日本海军“第2号”(丁型)海防舰“第104”号,1944年12月16日在日本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下水,1945年1月31日竣工,日本投降后作为第三批赔偿舰在1947年8月30日在青岛被中国海军接收,临时命名“接21”,1948年5月1日改名“泰安”,10月1日正式成军,编入海防第二舰队第五队十一分队,随后该舰先后参加华北、福建、浙江、广东沿海的国军撤运活动。1950年5月该舰参加了万山群岛海战。

排水量:740吨

主尺度:69.5米×8.6米×3.05米(长、宽、吃水)

动 力:1座舰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机,2座零号乙15改型ホ号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单轴推进,2500马力

航 速:17.5节

武 备:日制十年式120毫米高平两用炮2门,九六式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座,美制博福斯40毫米MK3型机关炮4门。

“太和”号护航驱逐舰

人民海军的首战——参加万山群岛海战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太和舰

“太和”舰是美国根据1947年7月16日通过的《512号法案》授权援助给民国海军的四艘护航驱逐舰之一(整个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将271艘驱逐舰以下的二战剩余军舰无偿赠送给民国政府海军),属“坎农”级护航驱逐舰,原名“托马斯”号(DE102),1943年1月16日在美国特拉华州德拉沃船厂开工,7月31日下水,11月21日竣工,1946年 12月27日在诺福克军港移交给民国海军,改名“太和”。 1949年3月22日抵达台湾左营,1949年5月1日该舰被列入海防第一舰队,成为旗舰,舰种被定为护航驱逐舰,驻防上海参加防守上海的作战。上海被解放军攻占后该舰撤往舟山定海,9月4日帮助撤运福建平潭岛守军,11月3日参加登步岛反登陆作战、为登步岛守军提供炮火支援,1950年4月19日调往海南岛,加入第三舰队,仍为旗舰。海南岛被解放军攻占后该舰参加万山群岛海战,被“解放”号炮艇突袭击伤。

排 水 量:1620吨(满载)

主 尺 度:93.26米×11米×3.2米(长、宽、吃水)

动 力:4座通用公司GM16-268A型柴油机,双轴推进,6000马力

航 速:21节

续 航 力:10800海里/12节

武 备:美制MK-22型76毫米舰炮4门,MK-3型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3门,20毫米厄立肯机关炮10门,反潜刺猬炮1座,深弹发射炮8座,深弹投放轨2条。

“中海”号坦克登陆舰

人民海军的首战——参加万山群岛海战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中海舰

“中海”舰原为美制“LST”型坦克登陆舰“LST-755”号,1944年5月20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美洲桥梁公司开工,7月11日下水,7月26日竣工,1946年5月29日在青岛被移交给中国海军,1949年该舰负责撤运海军军官学校师生前往台湾,1950年参加万山群岛海战,被“解放”号炮艇突袭击伤(亦可能被“太和”舰误击)。

排 水 量:4080吨(满载)

主 尺 度:99.97米×15.24米×4.2米(全长、最大宽、吃水)

动 力:2座GM12-567A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700马力

航 速:11节

武 备:40毫米博福斯MK-1 型双联装机关炮2座,40毫米博福斯MK-3型机关炮4门,20毫米厄立肯机关炮12门。

“永字”号扫雷舰

人民海军的首战——参加万山群岛海战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永宁舰

1950年5月第三舰队所属的永字号扫雷舰为“永宁”、“永嘉”、“永春”、“永和”、“永康”。

排 水 量:945吨

主 尺 度:56.24米×10.08米×2.74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库伯-贝西默GSB-8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710马力

航 速:14.7节

续 航 力:3700海里/8节

武 备:美制MK-22型76毫米舰炮1门,MK-1型40毫米双联装博福斯机关炮1座,20毫米厄立肯机关炮6门,反潜刺猬炮1座,深弹发射炮2座,深弹投放轨2条。

附录2:解放万山群岛海战简介

1950年5月至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陆、海军备一部对国民党军据守的广东省万山群岛进行的进攻作战。是人民解放军海军初建时期协同陆军进行的首次登陆作战。解放军参战部队有第44军第131师2个团、广东军区江防部队(中南军区海军前身)、珠江军分区炮兵团、第132师炮兵营、中南军区炮兵100毫米加农炮连、第50军无坐力炮连、第130师步炮连,总计兵力1万余人,5艘炮艇、11艘登陆艇、8艘运输船。由兵团副司令员兼广东军区江防部队司令员洪学智统一指挥,各参战部队主要指挥员组成联合指挥所。

国民党军参战部队有由海南岛撤出的海军第3舰队、海军陆战队1个团和青年军第208师1个营、其他步兵6个连以及原驻该群岛的“广东突击军”等共4000余人,舰艇30余艘,由海军第3舰队代司令齐鸿章兼任司令,统一指挥。万山群岛战役历时72天,人民解放军攻占了除蚊尾洲以外的万山群岛各岛屿,共毙佰俘国民党军700余人,击沉舰艇4艘,击伤12艘,缴获舰船11艘。万山群岛的解放,打破了国民党军对珠江口的海上封锁,对于巩固华南海防、保证海上渔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