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2449与1664有异曲同工之妙,2449点会成为未来永久的历史大底吗?

老蒋论股道金


很多股票已经创历史新低,是不是可以大胆抄底了?

首先,大盘还处于下降通道中,并没有在技术上走出明确反转信号和底部形态。

2008年底的1664点,之所以形成V型反转大底,单从技术面来说,主要是2007年6100点上方顶部“短促”,形成“尖顶”之后一路向下,连个像样的反弹都没有。2004——2006年底部深度介入的庄家机构重度套牢,1664点的绝地反击,基本属于庄家机构拉高自救行情,这个技术背景,与今日的2400点的意义完全不同,这点需要散户朋友注意。

2008年1664点反弹过后,直到2014年,将近7年底部反复震荡调整,其实质背景是:自2005年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后,首批完成“股改对价”,实现“全流通”的上市公司的“大小非”原始股,至2008年中期,已经度过最长36个月的限售期而“开闸泄洪”,二级市场流通股中的庄家机构开始承受到沪深A股有史以来最大的“空头”抛压。

庄家机构在反复清洗、消磨大量的持股5%以下的“小非”原始股东,以及PE风投、原始股战略股东的减持抛压,虽然这些“小非”原始股东单个持股比例不大,但是相对于原流通盘而言,其总量巨大,所以二级市场的庄家机构用了整整七年时间与他们反复“拉锯”式纠缠,迫使其在相对低位与市场进行充分“换手”(细心的朋友拉开2008年后的指数周线月线图,对比一下前后长期成交量差异就能秒懂),“清洗”完毕之后,才展开2014——2015上攻行情。

自2015年5100点以来,过往十年深度介入的各路庄家机构在股票经历十年巨大涨幅之后,开始大举卖出,从5100点一路卖到3000点,在3000点一线,从2016年又一直卖到2018年初,整个市场庄家、机构、大股东基本全线撤退,胜利大逃亡,现在虽然点位不高,但是市场空了。

其次,沪深股市一半以上个股市净率还在2倍以上,这不符合长线主流机构的建仓成本偏好。

当前,指数点位虽然处于历史低位,但是市场存量的整体估值相对于资产质量而言,令人堪忧。

截止2018年三季报,沪深股市3500多家上市公司,从市净率来看,有400家跌破净资产,既市净率在1倍以下,500家在1.5倍以内,600家介于1.5—2倍之间,1100家介于2—3倍之间,还有大约950家在3倍以上。而在2005年998点、2008年底1664点、2015年1849点,沪深两市个股市净率在1.5倍以内的股票占比分别达到90%、70%、60%之多。

而这仅仅是静态的表观数据,还不足以全面准确反映市场的价值中枢。

2010年以来,沪深股市出现一种新趋势,股价暴涨与股本扩张的同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也大举扩张,“扩表”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市场趋势。

在上市公司表内应收票据及账款、存货等每年甚至每季倍增的情形下,资产端居然普遍存放巨额现金,更令人蹊跷的是负债端——短期借贷同步、迅猛增长。这种诡异的资产负债结构折射出的资产负债率显得“相当的稳健”。

部分低价股虽然初具底部形态,但是个股一般能够走出独立上升行情的很少,大多数都是跟随大势,顺势而为,所以,大盘没有确立底部,个股言底,为时尚早。

另外,即便大盘中线企稳,长期均线走出下降通道,鉴于目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全球经济会步入调整周期,宏观形势对股市全面走牛缺乏基本面支撑。

有一种逻辑在市场很流行,说沪深股市走牛不一定需要经济基本面支撑,沪深指数历史走势经常与经济基本面发生背离。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要么是不懂技术,把1999年5.19和2015年5100点两次行情在技术上看做两次独立的“牛市”,要么是不懂什么叫做“名义GDP”,把2008年——2014年的7年大调整以及当前的低迷当做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背离”。

在我看来,从技术和庄家机构建仓周期上讲,1999年和2015年这两波行情都不是独立行情,1999年5.19行情属于1995——1997年大牛市的一轮中级反弹,2015年5100点行情属于2005——2007年大牛市的中级反弹(实际上2012——2015是属于中小创的独立牛市,沪深主板只是对2007的反弹)。而2008——2014与当前的两度低迷调整周期,虽然与“名义GDP”发生形式上的“背离”,但是与“实际有效产出”的增量,是完全一致的。

需要声明的是,本文旨在对大盘指数做宏观的整体“大周期”定性分析,不是针对微观个股的局部定量分析。

本人所谓的“独立牛市”,是指以主流庄家机构出于看好宏观经济增长前景及股市投资价值,大规模“增量”资金进场扫货“重新建仓”为起点特征的“新周期”,而不是场内存量庄家机构经历调整周期后的技术性拉高自救反弹出货行情。“独立牛市”是空仓的庄家机构看好后市的“自愿性主动买盘”推动,可以维持股市较长周期景气;“反弹牛市”是原有满仓套牢的庄家机构为了解套出货的“非自愿被动性买盘”推动,属于昙花一现式行情。

不可否认,“独立牛市”当中也有反弹熊股;“反弹牛市”当中也有独立牛股。但是个别股票甚至单一板块的独立表现,并不影响对大盘指数行情性质的总体定性。

2005——2007年“独立牛市”当中,老牌绩优股四川长虹、深科技、深康佳等就是反弹熊股。但这不影响本轮行情总体牛市特征的定性判断。

2015年“反弹牛市”当中,除中小创外(前面特别指出过,中小创在2012——2015属于“独立牛市”,是“新经济”在资本市场的真实反映),单就沪深主板而言,也有一批“次新股”,主要是上证代码“601”开头的次新板块,走出局部的独立牛股行情。例如“南北车”、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交建、还有一些次新及重组券商股等等。但这些局部“亮点”相对于钢铁、煤炭、有色、矿产资源、汽车、化工、工程机械、地产、银行、家电、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板块在2015行情中的整体弱势而言,也不影响本轮行情总体反弹牛市的基本判断。

很多股民总是在不断“猜底”,“问底”,总是纠缠于某个具体点位是不是“大底”。从长线角度讲,预测底部点位总是徒劳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长线投资所谓的底部,指的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具体数字,长线投资从来不追求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而是掐头去尾吃中间,低位看准了就主动买套,高位达到预期目标分批卖出,越涨越卖,永远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上述中提到目前市场是“空的”,庄家、机构和大股东胜利大逃亡,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失望。

但是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看待,机构大股东的清仓看起来是坏消息,同时也是好事情,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这样的情形对散户研判下一轮牛市很有利,不用去整天盯盘看指数点位,看指标了,也不用去研究财报基本面了,盯住沪深指数成交量就可以了,如果像1999年5.19和2008年1664点那样,庄家机构前期高点没有出货,是被大盘指数的外部冲击给“砸”下来套住的,那样的情形,底部很难判断,因为庄家机构手里筹码锁定良好,底部随时随地可以“无量”启动,暴烈反转,也可以任意制造各种“骗量”、“骗线”,没有经验的朋友遇到这种行情,很难准确把握行情的性质到底是反弹还是反转。

但是当庄家机构清仓出货之后,想再度启动新一轮牛市,就必须在底部重新建仓,反复震荡,打压洗盘,更多的会走出“W”型底部或者“圆弧”型底部。而且由于庄家机构手中没有足够的筹码,没有制造“骗量”和“骗线”的“子弹”,只要沪深指数低位有一个持续两月以上的放量上攻之后高位放量震荡的过程,基本可以判定是主流机构进场“扫货”,属于“真实买盘”,这个时候,不要听专家媒体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机构的空仓期,其实也是机构的“软肋”和“腰眼”,这样的机遇按沪深股市的经验常识来讲,属于十年到十五年才能“一遇”(上一次这样的机遇是2004——2006;上上一次这样的机遇就要追溯到1994——1996年了),散户朋友要懂得珍惜这种历史机遇,尤其是40岁以上的朋友,这可能是你退休之前最后一次底部介入的机会。只要量能、空间、时间具备,即便之后指数回跌,也可以大胆逢低吸纳,中长线持有,不要在“黎明之前”卖出一股。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个底部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在量能、空间、时间没有具备的时候,不要盲目“抄底”。长线底部的确认,不是看点位,也不是看政策,是看庄家。庄家没有进场扫货之前,再低的点位也不是底,庄家进场扫货之后,适当追高买进也是正确的。

最优策略是:条件具备后,第一、回避历史暴涨股票,最优选择:沪市603板块、深圳中小创2014年以后上市次新股板块;第二、要分散持仓,不要孤注一掷;第三、为了防止“踏空”,相对高位要鼓足勇气追高买进建立头寸,遇回调逢低吸纳大胆补仓,这样你既不会“踏空”,也可以把综合成本尽量“优化”。

然后,就是耐心持股,不达目标不罢休,做一回坚定的“死多头”。


沦为之后


我们来一个高人的数学公式,差点把我也镇住了。

A股第一次大底:3x333–1=998

A股第二次大底:3x555–1=1664

A股第三次大底:3x666–1=1997

A股第四次大底:3x777–1=2330……???

大家刚看的时候是不是觉得特别厉害,但仔细一研究发现只是数学游戏。如果股市的底部是这样算出来的话,那么股神应该是数学家。

2449点要成为历史大底是有难度的,现在的股市点位离它就一步之遥,很难说有什么不可跌破的坚实基础。目前可以明确的是政策底在2500点的区域,但市场底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在我看来,股市如果还继续下跌的话2449点是撑不住的,更不要说成为史诗级别的历史大底。当然了,市场越往下走,风险就越低,投资价值就越高。好比美股走过了十年牛市,肯定没有A股这样的估值优势。

目前市场走到这样的位置,考虑下你能够接受的最大亏损然后就可以执行相应策略。这次股市跟以前不同的是管理层给了更多的呵护。


小兵一枚


K线妖再次说一遍,2449点仅仅是政策底之一,不会成为历史大底。

上证指数2449点与1664点在基本面和技术面并没有异曲同工之妙。k线妖不知道题主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搞清楚1664点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先从技术面上,大家可以打开上证月线图,1664点产生在2008年10月份,当月跌幅24.63%。前期从2007年10月份的6124点历时一年的时间到2008年10月份产生大底1664点,短短一年总跌幅68.86%,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现在的2449点恐怖级别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还处于感冒初期而已。

再从基本面上,融危机从2007年4月份就开始了,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暴露了次级抵押债券的风险;只是大家都还在麻木之中,直到2008年9月份,中国才明显感觉到寒冬到来,从国家层面确认金融危机爆发。我们的股市从2007年10月提前反应了危机的来临,在07年10月份创出历史高点6124后开始瀑布式下跌。在9月份确认危机之后,于2008年11月18日推出了4万亿计划。股市应声而起,从而确认了1664点的历史大底。

没有经历过这段黑暗历时的人根本想象不出其恐怖,在这样的下跌趋势下,所有的人都在绝望,根本不会有人敢入场抄底,如果没有当时的4万亿计划,股市的底部就不会是1664点。

明白了1664点产生的原因,我们回头看2449点,大家都知道基本没有相同之处。2449点的产生,只是管理层防止股票质押暴雷而出面隔空喊话的结果,这样的政策利好仅仅相当于手榴弹的威力,与4万亿这种核弹级别的利好没有可比性。

我们管理层手中还有几个核弹级别的利好,取消印花税、降息、推出T+0等,这些利好都在等后期出现重特大危机的时候启用。目前在管理层的大数据系统里,还没有危机预警出现。

在确认了1664点与2449点的不同之处后,我们知道,2449点绝对不会是历史大底,未来的大恐怖还没有到来,市场上的大V还在忽悠大家抄底,2018年仅仅是把散户、游资、私募消灭干净了,外资和机构还在那里呼风唤雨。

k线妖在此声明:2019年就是消灭外资和机构年。特别是上证50的补跌,是压倒股市的最后一脚,只有这个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都付出代价了,轮回才会结束,底部才会真正到来。


来自星星的K线妖


上证指数的2449点和1664点,不可同日而语,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而且从历史点位上来看,2449点不可能成为永久的历史大底,历史大底还会有新低。虽然目前市场对于2449点已经共识为是政策底部位置,但这只是中期结构的反弹支点,也就是说在政策导向上,2449点仅仅是一种结构修复的政策稳定。

从目前的政策释放情况来看,都属于救急的政策,并没有出现长期稳定利好的发展策略,所以说2449点应该只是个中周期反弹的起点,1664点是6124点的起点,属于中国历史牛市的一个启动线,这个结构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它被击穿,那么整个市场形态完全变化。所以说1664点要比2449点重要的多。



从目前市场的运行态势来看,市场依然处于弱势的反弹过程中,个人认为这里还会有三周左右的反弹周期,随后还会有一波下杀,这把下杀一定会击穿2449点,如果处于一个非常弱势或者极端的情况下,1664点也很有可能保不住,那时候才有可能进入到一个大的底部阶段,才有可能构筑历史底部区域,目前一切都为时尚早。


小散李大鹏


现在,猜底的人越来越多了。题主把2449和1664联系起来,认为2449可能成为未来永久的历史大底,会是这样吗?

一、猜底有必要吗?

底部不是靠预测出来的,但底部需要预测。有的人,歪歪唧唧,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经历大风大浪的样子,神秘兮兮的说“市场不是靠预测出来的”,用此来否定预测的必要性。

市场底部时市场形成的和要不要预测底部,是两个不同概念,不能互相替代,不要混淆是非。前者说的是要尊重客观,市场底就是走出来的,而不是预测出来的。后者说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搞好预测,依预测制定交易计划,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做好各种应变预案。古人早就说过,“预则立,不预则废”。行军打仗如此,连学生考试前还要押题呢,怎么能说股票这个高风险的市场反而不要预测来呢?纯粹胡扯。

二、历史的底如何?

目前的2449点是政策底,这是业内普遍公认的,毕竟管理层和决策层对股市都表达了关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前,除李大霄认为政策底就是市场底之外,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认为政策底之下还有市场底。

从历史看,市场底都是在政策底之后才会出现。比如05年市场历史大底跌到998点,之前出现政策底1200点。08年大底1664点之前的1800点,也是当时市场认为的政策底。2013年1849点是最近的一次熊市底部,之前的1900点被认为是政策底。今年出现的政策底2449点,难道就会出现例外?

有句话说得好,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资本的逐利和人性的贪婪恐惧共同作用下,市场底一般低于政策底。当散户都认为2449点是底部,去抢进筹码时,主力无法再去市场抢筹码,否则股价飞涨。这时候,只有奋力一击,打破底部,才能吓出散户带血筹码。或者用时间换区筹码,换来未来的上涨空间。

三、当前的趋势咋样?

上图是上证指数月k线图,2449点已经接近趋势线,当前总体应该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但极有可能不是这轮熊市的最低点。熊市的最低点,有可能在250月均线2322点附近。按照黄金分割率计算,大概也会在2039-2276之间,这与历史上政策底和市场底大致差10-20%的空间基本相符。

四、外界条件具备吗?

总体看,美股有泡沫在高位,美元持续走强,美国单边主义挑起贸易摩擦,我们正处于经济转型,面临下行风险,这是客观存在。如果世界范围内像08年爆发金融危机,会给我们带来一定冲击。但我们股市目前在低位,存在低估,有价值吸引力。

会不会跌破2449点,只能说存在较大可能性?这个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预测准确。“凡事从最坏处着想,从最好处努力”按照预测的市场底做好投资计划,起码会让自己头脑冷静,不会还在熊市时就盲目抄底。如果市场底部提前出现,起码指数站稳60日均线,再按照变化的预案来操作就行了。

谢谢您的阅读、点赞和转发。请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或者关注我后私聊,方便加入我的头条股友群交流探讨。


投资悟道


很明显2449点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政策底,但是按照A股的历史运行规律来看,政策底出现之后,后续还得再来一波长时间的阴跌,大盘才能真正见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2449点可能不会成为市场的历史大底。

之所以监管会选择在2449点附近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无非是如今经济增长放缓,民营经济发展困难,给纾困资金托底,救民营企业于水火,解救其大面积质押风险,一旦缓过这口气,接下来即便再次跌破2449点,也不至于引发大规模的系统性风险。

而且这周我们可以看得到证券股和创投概念集体调整,再加上下个月还面临美联储加息的潜在风险,所以不排除大盘还会继续向下调整,所以也提醒大家不要太过与激进,在大盘没有完全企稳之前多看少动,保持足够的耐心。


侯哥财经


1664是政策底但是2449未必是。A股最近的两次牛市和熊市出现过四个低点,05年的低点和14年的低点是市场底是自然跌出来的;08年和15年的低点是政策底,是在4万亿救市计划下和中金证金救市的情况下出现的。1664是政策底毫无疑问,和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应该是2638的政策底而非现在的2449。所以说这个问题的前半部分我就不认可,2449和1664不是在同样的情况下产生的,何来的异曲同工之妙呢?

说2449是历史大底还为时尚早。就目前来看沪指还在下跌途中,而且也并没有走势明确的底部行情。成交量看现在的沪指的成交量有1000多亿高于9月份的800亿地量,IPO也并没有暂停,国家也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救市政策,中金证金也并没有大幅增持到是减持了不少,从这些看2449这里不算是政策底。那么会是市场底吗?市场底需要时间的验证,需要多次的试探才能确认,就目前来看距离2449也就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现在说这里是市场底时间上说不过去吧!趋势上看也更算不上啊!那么永久的历史大底就更谈不上了。所以这个问题我不赞同。

我是投资观,看完关注点赞股票大涨不断,个股分析私信探讨。


投资观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不可能!有人可能会觉得我说的太满,毕竟我们中国人都讲究中庸之道,但是,我个人认为,只要有理由能证明我的观点,我就不应该含糊其辞,我的理由如下:

一、2449与1664二者下跌的幅度不同:

1664点的低点是在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产生的,从6124到1664点,下跌幅度是73%,而今年创造的短期低点2449是从3587点开始的,下跌幅度是31%,有人说应该从2015年的5178点算起,即便是这样,下跌幅度也只是52%,这与2008年一年的跌幅还是有较大的距离,更何况,如果是从5178点算起,那这时间跨度这么大,其破坏力更不能与08年相提并论了!

二、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

评价一个事件一定要放在当时特定的时间背景来评判,不然,很难得出正确的答案,1664点形成的大背景是: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各国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出面救市,市场已大跌73%,市场已经极度恐慌;而反观目前的2449点,现在的大背景是:美股才刚刚大跌,下跌空间还很大,A股的市场扩容和各种再融资行为依然在继续并且有加速的迹象,全球主要国家都下调了2019年的经济预期但并未披露经济潜在的风险,换句话说,目前的2449点还未得到真正的考验,还未出现真正的恐慌,各国政府也未将经济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目前还处在半遮半掩的状态,因此,个人认为离股市大底还很远!

三、国际原油期货、有色期货大跌,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个人认为,国际原油期货和有色金属的走势排除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反映全球的经济发展状况,这是我以前一直持有的观点,OPEC成员国达成了原油减产协议(减产120万桶/天),但是国际原油期货还是继续大跌,这里面除了一些利益集团的博弈之外,我觉得更多的是反映了当前全球的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市场需求减少所引起的原油价格下跌,有色美铜期货自今年6月份以来也是走出了单边下跌行情,所反映的问题我觉得也是一样的,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事实上,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德、法、英等主要国家都下调了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如果经济继续下行,那现在的2449点还会是历史大底吗?

我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K涛资本


市场的趋势不是一天就可以改变,包括历史上著名的1664低点,也是经过了多次的反复,在市场最绝望的时候,先是管理层在1802救市,后来探出市场底1664。

每一次底部的形成都是煎熬,尤其是熊市中后期,我们要防范的风险更大,更多,很多原本稳定的股票会出现补跌,很多原本没有问题行业个股会出现问题,更何况真出问题的。然后进入一个确认过程,就好比历史上筑底的过程一样,市场在犹豫中不断确认。

我觉得底部,或者说若出现新的市场底,也不会距离2449多远,但是破位可能导致的恐慌盘,绝望盘对于短期股价的影响较大,所以,这个时候不要急于放大仓位。


期市小霸王


1.在2017年年底的时候,曾预测2018年的底会是2638点,但到2018年第四季度却到了2449点,可以说这次预测底部宣告失败,究其原因基本可以归结为贸易战的影响,但预测失败就是失败,所以没什么不可说的!通过这次预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不要去预测顶、底!

理由一是个人高度不够,比如我们大部分人都只能立足国内,却忽略了国外形势;

二是变数太大,比如川普是一个善变的人,尤其是他的出尔反尔,相信已经让很多市场受到了教训!

所以,不会再去预测顶、底。

2.市场上很多预测顶、底的“专家”很多都是被打脸的,最明显的就是李大宵的各种“底”。所以,建议不要去相信他人说的顶、底!

3.虽说顶、底无法准确预测点位,但是却可以去评判相对顶、与相对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历史估值对比法,把估值与历史估值对比,接近历史估值低位,基本可以评判为相对底部!但需要留意的是底部区域要持续多久却没法准确评估,对于一般投资者唯有通过磨练自己的耐性与时间赛跑,才能战胜这种不利因素!

4.2449点与1664点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这个点位会是一个相对底部区域,但是不是最终低点,唯有等"最终"才会知道,至于这个“最终”需要多久?也许会很快,也许就是题主所说的永久!所以,可不可以操作、敢不敢操作,怎么操作就看个人的人性特征了!

要过大年了,祝各位投资者在新的一年里都可以赚大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