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貸真的那麼罪惡嗎?


現金貸真的那麼罪惡嗎?

撰文 | 維姆

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


“315”晚會之後,現金貸等產品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持續曝光下也使得“714高炮”衍生出“55火箭炮”、“1530”等諸多變種。多家媒體在後續報道中採訪了一些業內的業內人士,意料之中的是大部分受訪者都表達了同一個觀點:現金貸並不會因此消亡

為什麼他們能這麼肯定?原來,早在2017年12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佈《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整治辦函〔2017〕141 號)(《通知》),正式叫停現金貸,隨後不少現金貸平臺開始整改,逃離市場。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平臺以手機回租、虛假購物再轉賣等名義繼續放貸;甚至還衍生出了其他各種不同的“外殼”,但其核心都是放貸。所以,現金貸並沒有消亡,只是部分轉入了更為隱秘的地下。

究其原因,因為有需要,就有市場。此前筆者曾接到了一起推銷電話,某銀行的推銷員表示能以一個優惠的利率借給筆者一筆錢,而遭到婉拒後,他反問道,“這年頭兒,誰會不需要錢呢?”從他自信的口吻裡,大概可以生動地反映出現金貸是剛需的事實。

現金貸真的那麼罪惡嗎?

為什麼現金貸是剛需

是的,現金貸從來都不會缺少用戶,除非大家都很有錢,但事實上不管是炒股的,還是工薪階層甚至是當老闆的,也總會有缺錢的時候,更何況還有很多低收入的人呢。

現金貸真的那麼罪惡嗎?

據瞭解,相對而言,低收入人群大有人在,包括一線城市的白領。每個月的工資,要分成至少兩個部分——租房和日常花銷,最大的支出就是租房,一個月2000-4000元的房租,足以佔據相當一部分人工資的一半。

如果再遇上聚會或者人情往來的禮金、自身生病等等一些事情,那工資根本就不夠花,每個月剛領的工資,很快就還給了花唄和信用卡,還有一部分要留著吃飯。不夠時,就要透支下個月,或者再想辦法借錢。

另外,現在大多數人對於跟朋友借錢都羞於啟齒,一方面許多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窘境,另一方面大家平時也應該看了很多例子,比如很多網友以自己的血淚提醒他人,“千萬別借錢給朋友,借錢幫人家,自己沒錢還跟孫子一樣求人家還錢。”再加上現在互聯網借貸越來越便捷,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借貸。

借了錢利息高,還要被收取“砍頭息”,還不上就被暴力催收?為什麼我們的消費金融不“普惠”?

現金貸真的那麼罪惡嗎?

緣何我們的消費金融不“普惠”

“普惠金融”的概念興起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創立的格萊珉銀行(Grameen Bank),在形式上是向沒有傳統金融服務的窮人發放小額、分散的貸款。但是在本質上,普惠金融是以助人脫貧為目標,鼓勵借款人存款,配合一系列監督和扶貧支持,貸款用途是服務於生產,而不是消費。

現金貸真的那麼罪惡嗎?

一段時間,尤努斯多次受邀造訪中國。但是頻頻被P2P玩家、小貸老闆、互聯網金融企業家拉著合影,令這位老人疲憊不堪。他直言,中國沒有令他滿意的普惠金融項目。尤努斯向窮人放款利率從來不超過20%,而中國的互金利率普遍要高於20%。

緣何我們的消費金融不“普惠”?

以持牌的消費金融機構為例,由於消費金融公司並不具備吸收公眾存款的能力,面向的客群也主要是不能享受銀行金融服務的中低收入群體。於這類消費金融機構而言,對其在資金成本、風控水平、貸後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戰。

此前,馬上消費金融的CEO趙國慶曾表示,馬上消費金融在資金方面完全取決於銀行的授信和決策。換言之,由於該行業的授信並非取決於企業自身,於是在放款方面就存在很大差異。當資產負債匹配較好的時候,放款的速度會很快。反之,當資產負債,授信將會比較緩慢,那麼用戶其實是拿不到錢的。

持牌的消費金融機構尚且如此,其餘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更可見一斑。由於資金並非來源於消費金融機構本身,所以造成消費金融機構獲取資金的成本增加。除此之外,風控和貸後管理都需要成本,這就是為什麼大家的直觀感受中利息高。在這一點上,招聯金融做得相對較好,其利息控制得得當,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歸結於其“背靠”招商銀行這顆”大樹“。

其實,對於“現金貸”大家投訴和抱怨的最多的事情其實還是關於高利率的問題,“暴力催收”一定程度上也有利率的一部分原因。由於利息太高借完發現還不起,以貸養貸和逾期等現象由此出現。當然這裡特指正常的借貸情況,主觀意圖中借完不打算的並不在討論範圍。

除此之外,提前還款也要全額繳納利息,除了貸前教育不足外,更多的反映了借貸者與放貸方的利益和角度的不同。

現金貸真的那麼罪惡嗎?

現金貸真的這麼罪惡嗎


那麼現金貸之類的消費金融產品,是不是真的那麼罪惡呢?

比方說,筆者工作需要一臺電腦,但是目前我的手上並沒有那麼多錢,如果我去借一筆錢先買了電腦,那我完成項目的獎金就可以去把借來的錢還上,如果嫌還款壓力大也可以選擇分期還款,當然前提是利息合規。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卻能說明消費金融的好處,當然類似的例子還可以有很多。

現金貸真的那麼罪惡嗎?

從此前美聯儲的調查結果來看,收入越低的人,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越弱。不可否認的是,

在某種程度上現金貸,確實能解決用戶的應急需求,通過多個平臺,在短時間內能籌集到數萬元借款

消費金融對於中國宏觀經濟平衡以及緩和貧富的矛盾,具有戰略價值,一定要從戰略高度去認識。”此前,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會聯席主席兼院長貝多廣這樣表示。同時,他還以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為例,指出他們擴大消費的方法之一就是通過消費金融。“這些國家的消費金融各種產品非常發達,各層次的消費者都能夠通過金融的手段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消費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現實的消費能力。”

消費金融背後的理論支撐有很多,最有名的是諾貝爾經濟學家弗裡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假說”,即:一個人的消費決策取決於他的長期持久性的收入,而非暫時性收入,在不違反全生命週期內“量入為出”原則的情況下,適度的借錢花是有利於個人成長的,是一種“經濟理性”行為。

在2015年最高法發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了借貸的司法解釋:“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其實,在人們口中討伐“過街老鼠”是那些利息畸高並不合規的現金貸等消費金融產品

常常能在一些投訴或者微博下面看到有人說“你們為什麼不用“借X”或者“微X貸”呢?”這裡除開被騙或者被虛假宣傳所吸引導流的普通用戶,還有一部分人無法在常規渠道借款,所以只能選擇這樣的一些產品。

此前,有媒體發文抨擊,有的人明知這樣的產品不合規,明知道是“714高炮”還要去借,結果被高利息和催收壓垮,是活該並不值得大家通情。

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些人借了錢還了以後,由於一些合規平臺的風控較為嚴格,就不會對其繼續放款。但是大家又需要錢,所以只能轉而去其他風控不那麼嚴的平臺借錢,但這樣的平臺大多數不是合規的,很多時候會收取砍頭息和高額利息,而且與用戶簽訂的合同也並不相符。而只為了借錢的用戶並不知道這其中會與合規的消費金融產品有這麼大的差距。

借了不合規的產品,除了要多交一部分額外的錢之外,有一部分的平臺會故意不扣款導致用戶逾期,一旦逾期還需繳納高額的罰息,除此之外暴力催收也將隨之而來,很多用戶被這樣的產品折磨的苦不堪言,於是才有了315晚會上的對”714高炮”的聲討,但這也只是不合規平臺裡較為嚴重的一部分。

所以,對於不合規的消費金融產品,應該堅決予以處罰,防範“劣幣驅逐良幣”的事情發生,而對於合規的產品應該大力倡導,報道播出後顯然大家對於現金貸等產品認識有些片面。“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以合適的監管加之客戶保護的機制。”貝多廣最後這樣建議。

現金貸真的那麼罪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