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真的那么罪恶吗?


现金贷真的那么罪恶吗?

撰文 | 维姆

出品 | 消费金融频道


“315”晚会之后,现金贷等产品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持续曝光下也使得“714高炮”衍生出“55火箭炮”、“1530”等诸多变种。多家媒体在后续报道中采访了一些业内的业内人士,意料之中的是大部分受访者都表达了同一个观点:现金贷并不会因此消亡

为什么他们能这么肯定?原来,早在2017年12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整治办函〔2017〕141 号)(《通知》),正式叫停现金贷,随后不少现金贷平台开始整改,逃离市场。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平台以手机回租、虚假购物再转卖等名义继续放贷;甚至还衍生出了其他各种不同的“外壳”,但其核心都是放贷。所以,现金贷并没有消亡,只是部分转入了更为隐秘的地下。

究其原因,因为有需要,就有市场。此前笔者曾接到了一起推销电话,某银行的推销员表示能以一个优惠的利率借给笔者一笔钱,而遭到婉拒后,他反问道,“这年头儿,谁会不需要钱呢?”从他自信的口吻里,大概可以生动地反映出现金贷是刚需的事实。

现金贷真的那么罪恶吗?

为什么现金贷是刚需

是的,现金贷从来都不会缺少用户,除非大家都很有钱,但事实上不管是炒股的,还是工薪阶层甚至是当老板的,也总会有缺钱的时候,更何况还有很多低收入的人呢。

现金贷真的那么罪恶吗?

据了解,相对而言,低收入人群大有人在,包括一线城市的白领。每个月的工资,要分成至少两个部分——租房和日常花销,最大的支出就是租房,一个月2000-4000元的房租,足以占据相当一部分人工资的一半。

如果再遇上聚会或者人情往来的礼金、自身生病等等一些事情,那工资根本就不够花,每个月刚领的工资,很快就还给了花呗和信用卡,还有一部分要留着吃饭。不够时,就要透支下个月,或者再想办法借钱。

另外,现在大多数人对于跟朋友借钱都羞于启齿,一方面许多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窘境,另一方面大家平时也应该看了很多例子,比如很多网友以自己的血泪提醒他人,“千万别借钱给朋友,借钱帮人家,自己没钱还跟孙子一样求人家还钱。”再加上现在互联网借贷越来越便捷,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借贷。

借了钱利息高,还要被收取“砍头息”,还不上就被暴力催收?为什么我们的消费金融不“普惠”?

现金贷真的那么罪恶吗?

缘何我们的消费金融不“普惠”

“普惠金融”的概念兴起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创立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在形式上是向没有传统金融服务的穷人发放小额、分散的贷款。但是在本质上,普惠金融是以助人脱贫为目标,鼓励借款人存款,配合一系列监督和扶贫支持,贷款用途是服务于生产,而不是消费。

现金贷真的那么罪恶吗?

一段时间,尤努斯多次受邀造访中国。但是频频被P2P玩家、小贷老板、互联网金融企业家拉着合影,令这位老人疲惫不堪。他直言,中国没有令他满意的普惠金融项目。尤努斯向穷人放款利率从来不超过20%,而中国的互金利率普遍要高于20%。

缘何我们的消费金融不“普惠”?

以持牌的消费金融机构为例,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并不具备吸收公众存款的能力,面向的客群也主要是不能享受银行金融服务的中低收入群体。于这类消费金融机构而言,对其在资金成本、风控水平、贷后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

此前,马上消费金融的CEO赵国庆曾表示,马上消费金融在资金方面完全取决于银行的授信和决策。换言之,由于该行业的授信并非取决于企业自身,于是在放款方面就存在很大差异。当资产负债匹配较好的时候,放款的速度会很快。反之,当资产负债,授信将会比较缓慢,那么用户其实是拿不到钱的。

持牌的消费金融机构尚且如此,其余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更可见一斑。由于资金并非来源于消费金融机构本身,所以造成消费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成本增加。除此之外,风控和贷后管理都需要成本,这就是为什么大家的直观感受中利息高。在这一点上,招联金融做得相对较好,其利息控制得得当,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归结于其“背靠”招商银行这颗”大树“。

其实,对于“现金贷”大家投诉和抱怨的最多的事情其实还是关于高利率的问题,“暴力催收”一定程度上也有利率的一部分原因。由于利息太高借完发现还不起,以贷养贷和逾期等现象由此出现。当然这里特指正常的借贷情况,主观意图中借完不打算的并不在讨论范围。

除此之外,提前还款也要全额缴纳利息,除了贷前教育不足外,更多的反映了借贷者与放贷方的利益和角度的不同。

现金贷真的那么罪恶吗?

现金贷真的这么罪恶吗


那么现金贷之类的消费金融产品,是不是真的那么罪恶呢?

比方说,笔者工作需要一台电脑,但是目前我的手上并没有那么多钱,如果我去借一笔钱先买了电脑,那我完成项目的奖金就可以去把借来的钱还上,如果嫌还款压力大也可以选择分期还款,当然前提是利息合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却能说明消费金融的好处,当然类似的例子还可以有很多。

现金贷真的那么罪恶吗?

从此前美联储的调查结果来看,收入越低的人,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越弱。不可否认的是,

在某种程度上现金贷,确实能解决用户的应急需求,通过多个平台,在短时间内能筹集到数万元借款

消费金融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平衡以及缓和贫富的矛盾,具有战略价值,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去认识。”此前,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贝多广这样表示。同时,他还以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为例,指出他们扩大消费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消费金融。“这些国家的消费金融各种产品非常发达,各层次的消费者都能够通过金融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消费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现实的消费能力。”

消费金融背后的理论支撑有很多,最有名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假说”,即:一个人的消费决策取决于他的长期持久性的收入,而非暂时性收入,在不违反全生命周期内“量入为出”原则的情况下,适度的借钱花是有利于个人成长的,是一种“经济理性”行为。

在2015年最高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借贷的司法解释:“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其实,在人们口中讨伐“过街老鼠”是那些利息畸高并不合规的现金贷等消费金融产品

常常能在一些投诉或者微博下面看到有人说“你们为什么不用“借X”或者“微X贷”呢?”这里除开被骗或者被虚假宣传所吸引导流的普通用户,还有一部分人无法在常规渠道借款,所以只能选择这样的一些产品。

此前,有媒体发文抨击,有的人明知这样的产品不合规,明知道是“714高炮”还要去借,结果被高利息和催收压垮,是活该并不值得大家通情。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借了钱还了以后,由于一些合规平台的风控较为严格,就不会对其继续放款。但是大家又需要钱,所以只能转而去其他风控不那么严的平台借钱,但这样的平台大多数不是合规的,很多时候会收取砍头息和高额利息,而且与用户签订的合同也并不相符。而只为了借钱的用户并不知道这其中会与合规的消费金融产品有这么大的差距。

借了不合规的产品,除了要多交一部分额外的钱之外,有一部分的平台会故意不扣款导致用户逾期,一旦逾期还需缴纳高额的罚息,除此之外暴力催收也将随之而来,很多用户被这样的产品折磨的苦不堪言,于是才有了315晚会上的对”714高炮”的声讨,但这也只是不合规平台里较为严重的一部分。

所以,对于不合规的消费金融产品,应该坚决予以处罚,防范“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发生,而对于合规的产品应该大力倡导,报道播出后显然大家对于现金贷等产品认识有些片面。“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以合适的监管加之客户保护的机制。”贝多广最后这样建议。

现金贷真的那么罪恶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