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理財方式千萬不能碰?

鄧毅君


有很多人因為這些理財方式傾家蕩產!

大家在投資前應該要清楚,不管什麼理財方式都是有風險的,只是風險的高低不同罷了。

那麼,有哪些投資方式是老百姓千萬不要碰的呢?

一、p2p

p2p在鼎盛的時候,是10%起步的,很多產品收益能達15%-18%,但是自2018年以來,多種p2p理財爆雷不斷,單在2018年就有1332家出問題,有149家立案調查了。



二、民間借貸

民間借貸也就是高利貸,通過朋友介紹把錢借給信任的老總,一般沒有任何抵押物,收益在10%-15%之間,一旦發生問題,老總直接跑路就會有找不到人的問題出現,你和你朋友都會吃虧。

三、股票

2018年股市特別糟糕,誰也沒想到連騰訊、阿里巴巴、蘋果,小米等股票都重創了。隔一段時間打開股市信息,都是一片綠油油的數據映入眼前。

四、期貨

期貨有股指期貨、黃金期貨、白銀期貨等等,普通散戶入內,幾乎沒賺到錢的,象哥有朋友就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了兩年,投入5萬虧到了5000。

五、天使投資

沒事別想不開做天使投資了,因為辨別風險能力弱的話的很容易吃虧,特別是現在的公司盈利低,大量的燒錢,有限責任公司燒完錢後直接可以申請倒閉,不需償還任何債務。相當於你投個幾十萬直接打水漂……

郭樹清在陸家嘴論壇上曾經說過,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以上大家千萬不要碰,如果想要理財時,象哥認為你應先保住自己70%的財產再去考慮其它的投資。

對此你如何看待? 關注識象財經,與你聊聊泛財經知識~


識象財經


我國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收入增加,有很多人有閒錢研究起了理財,存銀行越存越不值錢,很多金融機構就抓到這一天研究起了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有合法的理財的有不合法理財的,搞的大家都分不清哪些是合法哪些是不合法的理財!

哪些理財方式千萬不能碰?以下幾點理財方式不能碰:

不合法的理財方式千萬不能碰,有些金融機構或者個人抓到法律空隙,研究了一些理財產品出來,為了就是騙取理財的本金,利用高利息非法集資,最終不但沒有利息反而把本金都沒了;類似龐氏騙局、外匯詐騙、假理財案、非法集資案等一系列的理財方式都是不合法,屬於騙人的,總之不合法的理財方式千萬不能碰;

理財產品各自有不同的風格,風險分為高風險、中高風險、中風險、中低風險、低風險等之類的產品;同理每個人所承受的風險程度也不同,根據自己的風險程度能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所以合適自己的理財方式才是最好的理財,不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千萬別碰;

舉個例子:張三是一個穩健型的投資者,手中有100萬現金想要理財,假如他去購買高風險高收益的股票、期貨等理財產品,這樣肯定不適合他,千萬別碰這些理財產品;只能建議購買一些貨幣基金,保本理財產品,銀行存款等低風險的理財,所以不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千萬別碰;

還有一種就是高利息陷阱的理財方式不能碰,有些理財產品就是抓住投資者的貪婪,盲目的去投資一些高利率的產品,最為典型的就是P2P理財,高利息最終連本金都沒有了;根據國家規定正規而合法的理財產品年利率都在6%以內,超過6%以上的理財產品千萬別碰,98%以上的都是騙局。

總之現在的理財產品都是真真假假,要認真瞭解想要的理財產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理財方式;永遠要記住風險與收益成正比例的,收益越高風險也會越大,你想要他的錢,他想要你的命,謹慎、謹慎、再謹慎。


老金財經


說到理財,只要是理財就有風險,只是風險的高低不同而已。那麼哪些理財產品風險高不適合大眾投資呢?

從去年以來,國家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特別是P2P,要求在今年4-6月,完成P2P備案。有相關數據顯示,從2018年6月1日至7月12日,42天之內全國共有108家P2P公司暴雷。



嚴峻的經濟形勢和嚴格的監管措施都是P2P公司暴雷的原因。坤鵬論覺得這是必然的,存在問題的平臺備不了案,自然就會集中爆雷。所以投資收益率特別高的P2P平臺就要考慮到風險問題了。

股票,屬於高風險理財產品。收益高,風險也高。都說股市七虧二平一贏,就可見想在股市上盈利是多麼困難的事。要有理財經驗,要有抗風險能力,還要有能控制住貪大欲望的能力,另外還要加上一點點運氣。



基金,也屬於中高風險的產品。基金對投資者要求也比較高,也要有一定的理財經驗,抗風險能力……想有好的收益前提是選對基金。選不對,別說收益連本金都會有損失。另外,在熊市的時候,各支基金都跌,對於看短線的投資者來說,怎麼都是賠錢,比如說今年的股票和基金形式都不好。

引用銀保監會郭樹清主席在2018陸家嘴論壇上的講話:“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所以投資不能單純追求高收益。


坤鵬論


現在理財的方式有很多種,這裡我來盤點一下收益相對較高的種類。(風險由低到高)

首先是銀行推出的金融理財產品。現在房價的持續走高吸引了國內相當大的資本。而銀行貸款業務的暴增,和儲蓄業務的減少,使得銀行推出了一些期限短,年化收益高,但門檻也高的。這一類理財產品可以說風險很低,畢竟這是銀行發行的,都是國家直接或間接管控的機構,存在倒閉的風險極低。收益大概在4%-5%不等。

其次是房地產行業。一些平臺和機構也是看準了中國房地產這個市場,通過吸收一些資金,大資金量直接或間接地投入到房地產及相關產業。幾年前風險較小,但是18年起風險越來越大。這個方向的投資通常可以有年化8%-12%的不錯的收益。

然後是基金股票。基金80%的資金流向都是股票市場,所以這裡基金和股票一塊來談。根據恆大研究院的報告,股票的投資是唯一能跑贏M2增速的。但是風險與收益同在,散戶多數是被套或者止損出場的。參與股票投資收益大概能在10%-15%左右。

還有P2P理財類。這種機構又被稱為影子銀行。因為它相當於銀行的存貸業務。通過以較低的利息吸收存款。再通過高利息放出去。因為自身的不夠強大,往往風險極高。(因為最近暴雷的挺多的)但是留下來的綜合考慮下還是可以入的。年化收益9%左右。

最後還有一類外匯期貨貴金屬類的投機。風險很高,主要是黑平臺太多。但是也有一些機構在做,這個具體要看他們的合作方式,如果只是將資金交於公司的這種風險要大些。還有交易指導的往往跟不上也會出現虧損。有一些代操的機構,能實時查看自己的資金,可以瞭解一下。收益大概在16%-20%。

以上是個人認識,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批評指正。


劉華


大家好,我是李弟,每天記錄股票盈虧。

請問這說哪些理財不能碰?肯定是監管不力,非法集資。存錢多少每天返多少?農村這種現象特別多。

股票基金期貨,這一類。咱且不說風險如何?起碼國家在監管。

我們今天就說一說P2P。2018年P2P模式幾乎崩盤的崩盤跑路的跑路,倒閉的倒閉,該抓的也都抓了。但是,你們的錢呢。沒有到手吧,給你們許諾的高利息呢。你們又復投進去了吧?到最後兩手空空。還不如我們炒股的呢。起碼我們還虧得有一點。💔

2019年的開始,p2p會重新走進大家的眼裡。國家的監控力度會逐步完善。讓我們拭目以待吧。瞭解更多理財,請關注啊。



李弟記錄每天盈虧股災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P2P,尤其是那種年化收益率高於10%的,特別是有些竟然高達14%,這種理財方式不能碰的,第一個原因是不靠譜,第二個原因是會上癮。

不要覺得我在搞笑,是真的啊。我曾經有一個客戶,經別人介紹,投資了e租寶,收益率超高並且介紹新朋友的話還有回扣,於是他就把自己的積蓄全部投了進去,一開始的時候收益還是挺穩定的,於是就著迷了。

是真的著迷了,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竟然從信用卡里面刷卡然後拿去投資,由於信用卡額度本身就挺高的,自己條件也還不錯,然後又去辦了幾張信用卡,繼續投。

後來有銀行向他推銷額度外分期,那種一給就是十幾萬的那種,然後他想都沒想就接受了。前前後後投了五六十萬,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反正我是覺得挺神奇的,如果這玩意靠譜的話,那些做生意的老闆們何苦辛辛苦苦去做生意呢?你一個普通人,通過這種方式,一個月賺的比你們老闆還多,是不是對你們老闆有點不太公平呀…


王龍說財


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首先不合法的理財產品是絕對不能碰的,其次不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也絕對不要碰。

不合法的理財產品不要碰

簡單點說,就是一些非法集資,這類產品往往以高息為噱頭,用拉人頭的方式去營銷,非常具有誘惑力,也往往容易被熟人利用,所以這類產品不僅不能碰,而且偽裝度最高 ,需要小心分辨。

不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不要碰

比如你是一個理財小白,沒有任何的投資經驗,那麼權益類投資和投機性的投資就堅決不要碰,權益類投資像股票、外匯、期貨這些需要專業知識才有可能獲利,投機性的投資,像收藏品、玉石之類的要求就更高了,不精通的話錢投進去可能是石沉大海,血本無歸。

處於行業監管整頓期的理財方式不要碰

這裡說的就是P2P,2018年P2P暴雷的平臺有上百家,有籍籍無名的小平臺,也有聲名顯赫的頭部平臺,在P2P這個行業裡,魚龍混雜,P2P主要牽涉的資金池、自融等問題,作為我們一個普通的投資者根本無法分辨,因為這些信息披露是非常不完整的,即便披露出來我們也分辨不出來真假,建議暫時觀望,不要碰,不要有僥倖心理,一時沒事不代表一直沒事。

最好的理財方式就是在你缺乏理財相關知識的時候交給專業的機構去做,選擇銀行也好,選擇券商也好,起碼可以做到信息透明。在你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投資經驗的時候,你就可以適當的拓寬投資範圍,去追求一下高收益。


不立而立


三土君認為,“哪些理財不要碰”這個問題稍顯籠統,因人而異,應區別對待。

第一,所有人最好都不要碰的理財:資質存疑、聲稱利息高(年化收益率8%以上)、無風險能保本的P2P產品。一方面,目前市場上能給到年化6%以上的理財產品少之又少,如果聲稱還能保本的,那必定是騙子了。前財政部長樓繼偉曾說:“收益超6%的理財都是騙子”不是不無道理。前幾年P2P跑路頻發,整治過後,目前好一點了,但是市場上還是有不少此類喜歡忽悠大媽大嬸的理財公司,請務必慎重。

第二,手裡有點閒錢、風險承受能力一般、金融投資經驗不足的人,期貨、外匯、私募理財等高風險產品不能碰。拿期貨舉例,保證金交易,放槓桿博弈,而且金額較大,一手原油期貨就要好幾萬。如果槓桿過大,碰到行情突變,分分鐘就讓你爆倉。此時的錢真的就是數字而已。股票倒是可以適當參與。因為股票有漲跌停限制,並且有幾千塊就可以入市了,初學者不妨可以嘗試。目前股市低迷,不失為抄底好時機。當然,一些指數基金、貨幣基金也可以初步嘗試。

第三,有點閒錢,但是怕這怕那、金融投資經驗缺乏的人。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債券基金這類收益較為固定的穩健型產品比較適合你。如果嫌收益少,三土君建議嘗試買指數基金,風險再高的產品就不行了。


三土君經濟觀察


總而言之一句話: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方式最好不要觸碰。具體來講就是P2P、股票、基金以及不正規的理財平臺發佈的過高收益產品,這些理財一旦投資,等於站在高壓線上跳舞了,舞得輕盈漂亮可以贏得滿堂彩,很多理財者到最後就觸電而亡了。



一、P2P理財產品。P2P公司很多特別不正規,一些P2P公司僅僅經營一個行業或者只集中在單個區域,企業實力薄弱,缺乏一套風控機制,客戶相似度很高,行業發生風險,非常容易暴雷。現在的P2P公司亟待國家出臺政策整頓,否則跟跑路公司差不多了。


二、股票理財。這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曾經造成多少人財兩空的下場,實實在在的高風險高收益產品。在股市上賺錢,並且是賺大錢,簡直比登天難度大多了,十個炒股的理財者有一個賺錢的就是大勝利,想在股票理財市場上賺錢,理財者要有長期的理財經驗,要有超強的抗風險能力,更需要有不貪不奢的慾望,見好就好的能力,剩下的就全憑運氣。

三、基金理財產品。基金同樣屬於高風險的產品,但是收益也不見得有多高。理財者選對基金就能賺錢,選錯就虧大了,虧本是理財過程中常有的事情。2018年整個基金的形式處在熊市期,各支基金基本形勢就是不停地下跌,特別對於短期投資的理財者,虧損影響較大。

其實理財方式的選擇也是比較重要的。收益高的理財方式確實比較誘人,過度的追求高收益,帶來的將會是損失,而不是收益,有些平臺給出的理財收益年化利率高達20%以上,哪有這麼好的美事兒,慷慨的背後一定的看不見的風險罷了。


財富公元


現在理財也是熱議的話題,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接觸到理財,大家最直觀的金融機構就是銀行,去銀行辦業務除了定期存款,營業廳裡張貼的理財宣傳也會引起關注。所以,大家手裡有閒置資金的時候不免也會躍躍欲試的想去理財。確實,隨著理財意識越來越深入人心,大家已經不滿足於銀行定期存款,而是想辦法把財富累積起來。那麼在眾多理財面前,我們如何做出選擇,如何能夠讓自己避免走進“雷區”,下面簡單列舉幾方面。

首先,缺乏金融知識,盲目跟風的理財方式不可取。很多人除了銀行定期存款對其他的理財瞭解甚少,也沒有基本的投資風險概念,往往是理財哪兒人多去哪兒,輕信來路不明的消息和對收益的保證,這樣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不僅收益沒有保障,連本金都會越理越少。

其次,一心想賺大錢,投機當投資的理財方式不可取。要知道投機和投資是有區別的,有些人抱著僥倖的心理,一味的追求高收益理財產品,忽略高收益產品的風險,自己也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把控風險,抱著投機賭博的心態,沒有把本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與理財的初衷背道而馳。

最後,盲目自信,高槓杆配置理財的方式不可取。比如說炒股,股票本身就是高風險投資,一些人覺得自己經驗老道區別於普通投資者的身份,牛市來的時候失去理智,熊市來的時候不及時止損,最後落得隨波逐流的被收割,甚至賠上家產。

奉勸各位,理財是循序漸進的方式,一口也吃不成胖子,穩下腳步從多看多聽多瞭解開始,切不可急於求成。

(晴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