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理财方式千万不能碰?

邓毅君


有很多人因为这些理财方式倾家荡产!

大家在投资前应该要清楚,不管什么理财方式都是有风险的,只是风险的高低不同罢了。

那么,有哪些投资方式是老百姓千万不要碰的呢?

一、p2p

p2p在鼎盛的时候,是10%起步的,很多产品收益能达15%-18%,但是自2018年以来,多种p2p理财爆雷不断,单在2018年就有1332家出问题,有149家立案调查了。



二、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也就是高利贷,通过朋友介绍把钱借给信任的老总,一般没有任何抵押物,收益在10%-15%之间,一旦发生问题,老总直接跑路就会有找不到人的问题出现,你和你朋友都会吃亏。

三、股票

2018年股市特别糟糕,谁也没想到连腾讯、阿里巴巴、苹果,小米等股票都重创了。隔一段时间打开股市信息,都是一片绿油油的数据映入眼前。

四、期货

期货有股指期货、黄金期货、白银期货等等,普通散户入内,几乎没赚到钱的,象哥有朋友就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了两年,投入5万亏到了5000。

五、天使投资

没事别想不开做天使投资了,因为辨别风险能力弱的话的很容易吃亏,特别是现在的公司盈利低,大量的烧钱,有限责任公司烧完钱后直接可以申请倒闭,不需偿还任何债务。相当于你投个几十万直接打水漂……

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曾经说过,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以上大家千万不要碰,如果想要理财时,象哥认为你应先保住自己70%的财产再去考虑其它的投资。

对此你如何看待? 关注识象财经,与你聊聊泛财经知识~


识象财经


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收入增加,有很多人有闲钱研究起了理财,存银行越存越不值钱,很多金融机构就抓到这一天研究起了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有合法的理财的有不合法理财的,搞的大家都分不清哪些是合法哪些是不合法的理财!

哪些理财方式千万不能碰?以下几点理财方式不能碰:

不合法的理财方式千万不能碰,有些金融机构或者个人抓到法律空隙,研究了一些理财产品出来,为了就是骗取理财的本金,利用高利息非法集资,最终不但没有利息反而把本金都没了;类似庞氏骗局、外汇诈骗、假理财案、非法集资案等一系列的理财方式都是不合法,属于骗人的,总之不合法的理财方式千万不能碰;

理财产品各自有不同的风格,风险分为高风险、中高风险、中风险、中低风险、低风险等之类的产品;同理每个人所承受的风险程度也不同,根据自己的风险程度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所以合适自己的理财方式才是最好的理财,不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千万别碰;

举个例子:张三是一个稳健型的投资者,手中有100万现金想要理财,假如他去购买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期货等理财产品,这样肯定不适合他,千万别碰这些理财产品;只能建议购买一些货币基金,保本理财产品,银行存款等低风险的理财,所以不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千万别碰;

还有一种就是高利息陷阱的理财方式不能碰,有些理财产品就是抓住投资者的贪婪,盲目的去投资一些高利率的产品,最为典型的就是P2P理财,高利息最终连本金都没有了;根据国家规定正规而合法的理财产品年利率都在6%以内,超过6%以上的理财产品千万别碰,98%以上的都是骗局。

总之现在的理财产品都是真真假假,要认真了解想要的理财产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永远要记住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例的,收益越高风险也会越大,你想要他的钱,他想要你的命,谨慎、谨慎、再谨慎。


老金财经


说到理财,只要是理财就有风险,只是风险的高低不同而已。那么哪些理财产品风险高不适合大众投资呢?

从去年以来,国家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特别是P2P,要求在今年4-6月,完成P2P备案。有相关数据显示,从2018年6月1日至7月12日,42天之内全国共有108家P2P公司暴雷。



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严格的监管措施都是P2P公司暴雷的原因。坤鹏论觉得这是必然的,存在问题的平台备不了案,自然就会集中爆雷。所以投资收益率特别高的P2P平台就要考虑到风险问题了。

股票,属于高风险理财产品。收益高,风险也高。都说股市七亏二平一赢,就可见想在股市上盈利是多么困难的事。要有理财经验,要有抗风险能力,还要有能控制住贪大欲望的能力,另外还要加上一点点运气。



基金,也属于中高风险的产品。基金对投资者要求也比较高,也要有一定的理财经验,抗风险能力……想有好的收益前提是选对基金。选不对,别说收益连本金都会有损失。另外,在熊市的时候,各支基金都跌,对于看短线的投资者来说,怎么都是赔钱,比如说今年的股票和基金形式都不好。

引用银保监会郭树清主席在2018陆家嘴论坛上的讲话:“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所以投资不能单纯追求高收益。


坤鹏论


现在理财的方式有很多种,这里我来盘点一下收益相对较高的种类。(风险由低到高)

首先是银行推出的金融理财产品。现在房价的持续走高吸引了国内相当大的资本。而银行贷款业务的暴增,和储蓄业务的减少,使得银行推出了一些期限短,年化收益高,但门槛也高的。这一类理财产品可以说风险很低,毕竟这是银行发行的,都是国家直接或间接管控的机构,存在倒闭的风险极低。收益大概在4%-5%不等。

其次是房地产行业。一些平台和机构也是看准了中国房地产这个市场,通过吸收一些资金,大资金量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到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几年前风险较小,但是18年起风险越来越大。这个方向的投资通常可以有年化8%-12%的不错的收益。

然后是基金股票。基金80%的资金流向都是股票市场,所以这里基金和股票一块来谈。根据恒大研究院的报告,股票的投资是唯一能跑赢M2增速的。但是风险与收益同在,散户多数是被套或者止损出场的。参与股票投资收益大概能在10%-15%左右。

还有P2P理财类。这种机构又被称为影子银行。因为它相当于银行的存贷业务。通过以较低的利息吸收存款。再通过高利息放出去。因为自身的不够强大,往往风险极高。(因为最近暴雷的挺多的)但是留下来的综合考虑下还是可以入的。年化收益9%左右。

最后还有一类外汇期货贵金属类的投机。风险很高,主要是黑平台太多。但是也有一些机构在做,这个具体要看他们的合作方式,如果只是将资金交于公司的这种风险要大些。还有交易指导的往往跟不上也会出现亏损。有一些代操的机构,能实时查看自己的资金,可以了解一下。收益大概在16%-20%。

以上是个人认识,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


刘华


大家好,我是李弟,每天记录股票盈亏。

请问这说哪些理财不能碰?肯定是监管不力,非法集资。存钱多少每天返多少?农村这种现象特别多。

股票基金期货,这一类。咱且不说风险如何?起码国家在监管。

我们今天就说一说P2P。2018年P2P模式几乎崩盘的崩盘跑路的跑路,倒闭的倒闭,该抓的也都抓了。但是,你们的钱呢。没有到手吧,给你们许诺的高利息呢。你们又复投进去了吧?到最后两手空空。还不如我们炒股的呢。起码我们还亏得有一点。💔

2019年的开始,p2p会重新走进大家的眼里。国家的监控力度会逐步完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了解更多理财,请关注啊。



李弟记录每天盈亏股灾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就是P2P,尤其是那种年化收益率高于10%的,特别是有些竟然高达14%,这种理财方式不能碰的,第一个原因是不靠谱,第二个原因是会上瘾。

不要觉得我在搞笑,是真的啊。我曾经有一个客户,经别人介绍,投资了e租宝,收益率超高并且介绍新朋友的话还有回扣,于是他就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了进去,一开始的时候收益还是挺稳定的,于是就着迷了。

是真的着迷了,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竟然从信用卡里面刷卡然后拿去投资,由于信用卡额度本身就挺高的,自己条件也还不错,然后又去办了几张信用卡,继续投。

后来有银行向他推销额度外分期,那种一给就是十几万的那种,然后他想都没想就接受了。前前后后投了五六十万,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反正我是觉得挺神奇的,如果这玩意靠谱的话,那些做生意的老板们何苦辛辛苦苦去做生意呢?你一个普通人,通过这种方式,一个月赚的比你们老板还多,是不是对你们老板有点不太公平呀…


王龙说财


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首先不合法的理财产品是绝对不能碰的,其次不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也绝对不要碰。

不合法的理财产品不要碰

简单点说,就是一些非法集资,这类产品往往以高息为噱头,用拉人头的方式去营销,非常具有诱惑力,也往往容易被熟人利用,所以这类产品不仅不能碰,而且伪装度最高 ,需要小心分辨。

不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不要碰

比如你是一个理财小白,没有任何的投资经验,那么权益类投资和投机性的投资就坚决不要碰,权益类投资像股票、外汇、期货这些需要专业知识才有可能获利,投机性的投资,像收藏品、玉石之类的要求就更高了,不精通的话钱投进去可能是石沉大海,血本无归。

处于行业监管整顿期的理财方式不要碰

这里说的就是P2P,2018年P2P暴雷的平台有上百家,有籍籍无名的小平台,也有声名显赫的头部平台,在P2P这个行业里,鱼龙混杂,P2P主要牵涉的资金池、自融等问题,作为我们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根本无法分辨,因为这些信息披露是非常不完整的,即便披露出来我们也分辨不出来真假,建议暂时观望,不要碰,不要有侥幸心理,一时没事不代表一直没事。

最好的理财方式就是在你缺乏理财相关知识的时候交给专业的机构去做,选择银行也好,选择券商也好,起码可以做到信息透明。在你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的时候,你就可以适当的拓宽投资范围,去追求一下高收益。


不立而立


三土君认为,“哪些理财不要碰”这个问题稍显笼统,因人而异,应区别对待。

第一,所有人最好都不要碰的理财:资质存疑、声称利息高(年化收益率8%以上)、无风险能保本的P2P产品。一方面,目前市场上能给到年化6%以上的理财产品少之又少,如果声称还能保本的,那必定是骗子了。前财政部长楼继伟曾说:“收益超6%的理财都是骗子”不是不无道理。前几年P2P跑路频发,整治过后,目前好一点了,但是市场上还是有不少此类喜欢忽悠大妈大婶的理财公司,请务必慎重。

第二,手里有点闲钱、风险承受能力一般、金融投资经验不足的人,期货、外汇、私募理财等高风险产品不能碰。拿期货举例,保证金交易,放杠杆博弈,而且金额较大,一手原油期货就要好几万。如果杠杆过大,碰到行情突变,分分钟就让你爆仓。此时的钱真的就是数字而已。股票倒是可以适当参与。因为股票有涨跌停限制,并且有几千块就可以入市了,初学者不妨可以尝试。目前股市低迷,不失为抄底好时机。当然,一些指数基金、货币基金也可以初步尝试。

第三,有点闲钱,但是怕这怕那、金融投资经验缺乏的人。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债券基金这类收益较为固定的稳健型产品比较适合你。如果嫌收益少,三土君建议尝试买指数基金,风险再高的产品就不行了。


三土君经济观察


总而言之一句话: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方式最好不要触碰。具体来讲就是P2P、股票、基金以及不正规的理财平台发布的过高收益产品,这些理财一旦投资,等于站在高压线上跳舞了,舞得轻盈漂亮可以赢得满堂彩,很多理财者到最后就触电而亡了。



一、P2P理财产品。P2P公司很多特别不正规,一些P2P公司仅仅经营一个行业或者只集中在单个区域,企业实力薄弱,缺乏一套风控机制,客户相似度很高,行业发生风险,非常容易暴雷。现在的P2P公司亟待国家出台政策整顿,否则跟跑路公司差不多了。


二、股票理财。这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曾经造成多少人财两空的下场,实实在在的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在股市上赚钱,并且是赚大钱,简直比登天难度大多了,十个炒股的理财者有一个赚钱的就是大胜利,想在股票理财市场上赚钱,理财者要有长期的理财经验,要有超强的抗风险能力,更需要有不贪不奢的欲望,见好就好的能力,剩下的就全凭运气。

三、基金理财产品。基金同样属于高风险的产品,但是收益也不见得有多高。理财者选对基金就能赚钱,选错就亏大了,亏本是理财过程中常有的事情。2018年整个基金的形式处在熊市期,各支基金基本形势就是不停地下跌,特别对于短期投资的理财者,亏损影响较大。

其实理财方式的选择也是比较重要的。收益高的理财方式确实比较诱人,过度的追求高收益,带来的将会是损失,而不是收益,有些平台给出的理财收益年化利率高达20%以上,哪有这么好的美事儿,慷慨的背后一定的看不见的风险罢了。


财富公元


现在理财也是热议的话题,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接触到理财,大家最直观的金融机构就是银行,去银行办业务除了定期存款,营业厅里张贴的理财宣传也会引起关注。所以,大家手里有闲置资金的时候不免也会跃跃欲试的想去理财。确实,随着理财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大家已经不满足于银行定期存款,而是想办法把财富累积起来。那么在众多理财面前,我们如何做出选择,如何能够让自己避免走进“雷区”,下面简单列举几方面。

首先,缺乏金融知识,盲目跟风的理财方式不可取。很多人除了银行定期存款对其他的理财了解甚少,也没有基本的投资风险概念,往往是理财哪儿人多去哪儿,轻信来路不明的消息和对收益的保证,这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不仅收益没有保障,连本金都会越理越少。

其次,一心想赚大钱,投机当投资的理财方式不可取。要知道投机和投资是有区别的,有些人抱着侥幸的心理,一味的追求高收益理财产品,忽略高收益产品的风险,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把控风险,抱着投机赌博的心态,没有把本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与理财的初衷背道而驰。

最后,盲目自信,高杠杆配置理财的方式不可取。比如说炒股,股票本身就是高风险投资,一些人觉得自己经验老道区别于普通投资者的身份,牛市来的时候失去理智,熊市来的时候不及时止损,最后落得随波逐流的被收割,甚至赔上家产。

奉劝各位,理财是循序渐进的方式,一口也吃不成胖子,稳下脚步从多看多听多了解开始,切不可急于求成。

(晴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