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磊效應”直逼“姚明效應”,這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的?

“武磊效應”直逼“姚明效應”,這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的?


誰才是真正的加泰羅尼亞球王?

這並不是一個難解答的謎題。賽前接受採訪時,西班牙人隊主教練魯比直言武磊與梅西不具可比性。但從一個球星的社會效應角度來講,武磊的流量價值甚至在梅西之上,他已經成為了西甲流量之王。

武磊並非第一個留洋的國腳,暫時也並非成就最高者,但他所帶來的關注度、商業價值、社會影響力卻是前輩們無法比擬的。

效力NBA時期,姚明在國內不僅擁有億萬球迷,而且推高了火箭隊以及眾多隊友在中國的商業價值,形成了“姚明效應”。“武磊效應”也若隱若現,中國杯期間他的西班牙房東就成了媒體追逐的焦點。武磊加盟西甲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就演變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究竟有什麼神秘力量共同締造了“武磊效應”呢?

西甲流量之王名不虛傳

在西甲聯賽中,加泰羅尼亞德比受矚目程度遠不如皇馬與巴薩的世紀大戰,也不及皇馬與馬競的馬德里德比。這主要歸因於巴薩與西班牙人實力過於懸殊。本賽季首回合交手,巴薩4比0兵不血刃,將同城死敵斬落馬下。

但是,雙方二番戰在中國受關注程度甚至高於世紀大戰。西班牙人將武磊招致麾下後,馬上聚攏了數以千萬計的中國球迷。至少在中國,加泰羅尼亞德比不再是一場簡單的西甲聯賽,變成了一場球迷狂歡的盛宴。加泰羅尼亞球王之爭,雖是精心包裝出來的噱頭,卻為比賽的升溫貢獻了話題度。

賽前一天,這場比賽的門票就已經售罄,黃牛黨成了巴塞羅那城最受“歡迎”的人。無緣去現場的中國球迷則翹首以盼,等待著PP體育帶來的直播。

這場比賽,西班牙人主帥魯比並未讓武磊先發上場。第63分鐘,武磊才在千呼萬喚中披掛上陣。他未能挽回敗局,在進攻端並無斬獲。即便如此,這場比賽仍有超過2372萬球迷通過PP體育收看了這場比賽的賽事直播,創下了武磊登陸西甲後西班牙人隊比賽觀看人數的新紀錄。開賽2分鐘用戶數就突破了1000萬大關。

“武磊效應”直逼“姚明效應”

在西甲賽場上,武磊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球員,與梅西、蘇亞雷斯等超巨無法相提並論。但是,中國球員的獨特身份,以及背後廣闊的中國市場,讓武磊成為“special one(獨一無二者)”。

武磊可以提升到西甲的票房,西甲版權在中國的價值,西班牙人在中國的商業前景,以及眾多隊友在中國的知名度。他就像一個發光源,照亮了西甲、西班牙人俱樂部以及眾多隊友在中國的“錢景”。我們可以將之稱為“武磊效應”。

楊晨曾經在德甲有過一個賽季進8球的高光時刻,“中國太陽”孫繼海也曾在曼徹斯特城的上空閃爍。但他們都沒有像今時今日的武磊一樣擁有如此之高的社會影響力。在武磊之前,中國體育明星最成功的典型當屬姚明。“姚明效應”對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當然,姚明在競技方面的成就也非常高。他以狀元的身份登陸NBA,很快就躋身頂級中鋒之列,成為全明星賽的常客。

姚明在球場上的成就,讓越來越多的球迷關注NBA。NBA覬覦中國市場良久,藉助姚明這個跳板,NBA的中國戰略大踏步前進。如若沒有姚明奠定的用戶基礎,NBA新媒體版權很難賣出5年5億美元這一“天價”。

NBA在中國攻城略地的同時,姚明也為火箭隊吸引了眾多贊助商。同時,因為姚明,他的眾多隊友在中國擁有了不俗的知名度,開闢了吸金的第二戰場。麥迪自不必說,就連巴蒂爾、斯科拉、海耶斯等角色球員都擁有了商家代言。

巴蒂爾成為了匹克代言人,斯科拉、海耶斯分別簽下了來自安踏和李寧的商業合同。每到夏天,他們都會來中國參加商業活動,所到之處球迷前呼後擁,享受著NBA頂級球星才有的待遇。從實力和地位上來講,他們在美國幾無機會獲得商業代言。姚明為他們在中國打開了一扇窗。在那個年代,很多球員樂於加盟火箭,也是看重了中國這一“金礦”。

武磊初入西甲,成就、影響力與姚明不可同日而語,但“武磊效應”初現威力。在剛剛結束的中國杯上,烏拉圭球員斯圖亞尼被中國媒體團團圍住,只因為他是武磊的房東。其實,武磊與斯圖亞尼毫無交集,只是純碎的租客與房東的關係,但媒體顯然不願意放過這樣一個新聞點。

多重因素締造了“武磊效應”

武磊受到的關注度,以及產生的輻射效應,遠遠超出了公眾的預期。從社會影響力上來說,武磊甚至有望逼近姚明當年的高度。

這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從賽場上的成就來說,武磊距離姚明尚遠,短期內甚至都無法追上孫繼海、楊晨等前輩。究竟是什麼力量將武磊推到了如今的高度?

本週,我在烏魯木齊採訪到了剛剛當選新疆足協副主席的孫繼海,也與他聊到了“武磊效應”這個話題。

我提到,武磊留洋成就遠在孫繼海等前輩之下,卻產生了如此轟動的效應。孫繼海保持了謙遜和低調,坦言武磊留洋之路剛剛起步,現在不能說武磊的成就在自己之下。

談到“武磊效應”,孫繼海表示理解,坦言中國球員太久沒有出現在五大聯賽中了,武磊承載了中國球迷的期望。“畢竟武磊是全村人的希望嘛。”孫繼海也拿這個梗進行了調侃。

作為前輩,孫繼海也對武磊表示了傾佩之情,“武磊為了留洋,放棄了國內很優越的條件,克服了很多困難,真的很不容易。我也祝福他,祝福他留洋之路越走越順。”

正如孫繼海所言,武磊產生了這樣的效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留洋以稀為貴”。如今只有武磊能在歐洲主流聯賽站穩腳跟,為萬眾矚目。

另外,在楊晨、孫繼海、李鐵等人留洋的那個歲月,社交媒體還處於萌芽期。那個時候,我們想要了解他們的留言動態,除了守候央視的賽事直播,就是苦苦等待《體壇週報》或者《足球》報的特派記者發回來的報道。

現如今,社交媒體的發達,讓球迷們可以隨時隨地瞭解武磊賽場內外的一切動態。武磊通過PP體育觀看上港亞冠比賽的新聞就第一時間引爆了社交網絡。

與此同時,作為西甲版權持有商,PP體育圍繞武磊在內容、營銷、傳播等方面祭出了一系列組合拳,成為了“武磊效應”發酵的催化劑。

可以說,上述三重因素共同催生了“武磊效應”。

如果武磊延續在西甲的火熱狀態,假以時日,“武磊效應”一定能夠迸發出更大的威力,回饋身處隆冬的中國足球,並反哺中國足球產業的發展。“姚明效應”曾讓中國籃球步入了高速發展期,我們也有理由期待“武磊效應”能夠成為中國足球冬天裡的那一把“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