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如何建立起一支強大軍隊的?

喬-左傾90°


成吉思汗建立強大軍隊的步驟分為三步:

1、建立軍隊。

2、建立管理、訓練軍隊的手段,使它能夠稱得上強大。

3、通過征服的方式來獲取資源裝備、擊潰強敵證明強大。

建立軍隊

成吉思汗是一個極富人格魅力的人,他對待朋友的熱情和對待敵人的殘忍是一樣出名的。

他的父親被鐵木真兀格之子札鄰不合毒死後,家族地位迅速衰落。幸好,鐵木真的兄弟札木合與克烈部脫斡裡勒汗一起支持成吉思汗重組了乞顏部落,並打敗了敵人蔑兒乞人。

成吉思汗的軍隊來源主要有本部族的牧民、擊敗部落的軍隊、自願歸附的人。

近侍有脫端火兒真者,亦將叛,帝自泣留之。

成吉思汗對於要背叛自己的人,是這樣去挽留的,一個給人剛烈形象的猛士,為了挽留一個男人而哭泣,他們身份懸殊還如此之大。這無疑是很感動人心的事情。

成吉思汗的許多猛將都是原本的仇敵,那麼他是如何憑藉個人魅力,讓他們加入自己的軍隊的呢?

有一次,成吉思汗外出狩獵,遇見了自己敵對部落的成員,他是這麼做的:

帝固邀與宿,凡其留者,悉飲食之。明日再合圍,帝使左右驅獸向照烈,照烈得多獲以歸。

他讓部下把獵物驅趕給對方的方向,讓對方獲得豐收,這樣的軍隊如何不強呢,因為軍心所向。

2、訓練、管理

蒙古的軍隊戰場上之所以強大,有六點原因:

1、軍紀嚴明,凡是戰場上,令行禁止是首要標準,任何違背者,輕鞭笞,重處死。

2、蒙古人的馬非常優良,耐力強、氣力大,馱著士兵行百里只需要歇息一次。

3、蒙古人3歲起便在馬背上生活,在戰場上這就等同於一群裝備精良的機動部隊。

4、蒙古人很聰明,打仗之前,他們喜歡收買敵方中的商人再結合斥候,摸清楚敵方情報。

5、蒙古人很殘忍,他們對於敢於反抗的人都會毫不留情進行屠城,雖然投降也很不安全。但他們幾乎所到之處,都是攻無不克的,這對對手的心理壓力是很巨大的。

6、蒙古人善於學習,他們對於被征服者的文化、軍事、政治各方面都很樂衷於借鑑、學習,這也令他們迅速發展起來。

成吉思汗的軍隊是非常靈活的,他們以2萬人為一軍,1000人為一團,10團設一個將軍,一團分10箇中隊。垂直管理下,軍事調動就很便利,再任用親信管理,就能在他統治時,形成一隻穩固而強大地軍隊。


腦洞趣味歷史


要解決軍隊的戰鬥力,首先要解決一個為“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問題,古今中外沒有一個是例外的,比如說在北洋軍閥時代,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是最低下的,因為在那個年代,軍隊士兵的主要來源就是靠“抓壯丁”,老百姓當兵就是為了拿軍餉,領工資,要想領到軍餉就必須要保證自己活著,死人是領不到軍餉的,所以,在那個時代的士兵,上了戰場首先想到的是保命,要是能夠得空兒放上幾槍,就算是好的了,最典型的是四川軍閥的兵,大家雖然屬於不同的軍閥部隊,但是中下級軍官和普通士兵,大都是鄉親,親戚或者是袍哥兄弟夥,不打仗的時候大家都還是朋友,四川軍閥是一個很有意識的團體,他們即使刀兵相見,也會遵循一些不成文的慣例,比如,過節不打,農忙不打,婚喪嫁娶不打等等,即使是打贏了也不趕盡殺絕,這就導致出現了一些很有趣的現象,比如農忙的時候,過軍閥部隊的士兵回家農忙,雖然分屬不同的部隊,但是回到家鄉大家都還是朋友,鄰居,鄉親,大家在一起幹農活,互相幫助,農忙完了又回到各自的部隊去去打仗,這樣的部隊打起仗來跟小孩子“過家家”沒有什麼區別,大家都不會拼命,說不定今天屬於不同陣營,明天又成了一夥,大家當兵純粹就是為了混飯吃,領軍餉,這樣的軍隊有多少戰鬥力就可想而知了。

歷來解決了“為什麼當兵,為什麼打仗”的軍隊,必定是戰無不勝的軍隊,秦國的決定之所以戰無不勝,就是因為秦國推行的“軍功爵祿制”,使得秦軍士兵可以通過打仗獲得財富,地位,一個勇敢的士兵可以通過努力打仗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所以他們比起那些無償服兵役或者是領工資的軍隊更有戰鬥力,成吉思汗的軍隊就是非常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蒙古族的軍隊,在成吉思汗建立直屬的“怯薛軍”之前,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軍隊”的,他們實行的是“全民皆兵”制度,平時大家都是老百姓,遊牧,涉獵,戰時一聲令下,全體男丁自帶馬匹,兵器,盔甲,按照自己所屬百戶,千戶入伍,值得一提到是,蒙古人根本不需要抓壯丁,因為所有的人都是自願入伍的,這就是因為蒙古族軍隊有一個傳統~就是通過戰爭擄掠財產,牲畜,人口,打了勝仗,除了上繳給領主的戰利品之外,士兵們都可以按照戰功分得屬於自己的財產,人口,牲畜,一個勇敢的士兵,或者是一家有幾個男丁的家庭,可以通過打仗我家庭或者家族獲得大量的財產,牛羊和作為奴隸的人口,所以蒙古族的士兵對於打仗都是非常狂熱的,戰爭對於別人來說可能意味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可能就是發家致富的好機會,所以,蒙古族的士兵不僅踴躍參軍,而且打仗的時候還特別拼命,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在為自己拼命,我認為這才是蒙古軍隊所向無敵的根本原因。

除了上述的根本原因之外,蒙古族軍隊還有一些其他軍隊不具備的優點。

一,馬具的完善,使得蒙古族士兵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騎兵的優越性,在馬具沒有完善之前,騎兵部隊除了機動性之外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優勢,而馬具完善之後,士兵可以在非常從容的馬上進行射箭,搏鬥,再加上馬匹帶來的來去如風的機動性,使得蒙古軍隊達到了以一當十的戰鬥力,

二,後勤保障的變革,從古至今的軍隊作戰,後勤保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諸葛亮多次北伐,就是因為受制於後勤保障的問題,所以屢戰屢敗,漢武帝討伐匈奴,十萬軍隊就要徵集40萬民夫進行後勤淄重的運輸,人吃馬嚼的下來,前線士兵吃到一斤糧食,可能是消耗了十斤糧食才送上去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蒙古軍隊遠征到歐州,還要從蒙古草原運輸糧食供應軍隊,那將是一個多麼浩大的工程。

而蒙古軍隊解決後勤保障的方法是非常獨特的,一方面士兵可以單兵攜帶風乾的肉製品,另一方面,蒙古軍隊的士兵遠征的時候都不止帶一匹馬,這樣,不僅士兵可以不斷的換馬騎,保持馬匹的體力,在沒有食物的時候還可以殺馬為食。甚至在重要的大規模遠征的時候,他們還可以趕著牛羊,畜群,邊放牧,邊行軍,以隨時獲得新鮮的肉製品。

三,軍事技術的不斷革新,由於蒙古軍隊打遍了歐亞大陸,接觸了大量的中西方文明,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科技,火炮的廣泛運用,以及大量的攻城器械的普及,也是蒙古軍隊保持軍事優勢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狼的影子319


成吉思汗治國治軍,特別重視紀律和秩序的建立。他曾說到,以前盜竊通姦之事甚多,兒子不聽從父親的教導,弟弟不聽從哥哥的教導,丈夫懷疑妻子,妻子忤逆丈夫,富人不周濟窮人,下級不尊敬上級,盜賊不受到處罰,而我統一這個民族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族人有秩序和正義。蒙古軍隊的制度和其他國家的完全不同:蒙古軍戰士沒有軍餉,並且每年還要向長官進獻馬匹牲畜,毛氈及其他若干財物。即便從軍,賦役也不會免除,而是由其妻子或居所處其他人代替負擔。蒙古法典規定:殺人、盜竊、通姦、雞姦等罪,處以死刑;三次喪失他人寄託的財貨,收留逃奴或者在戰場上撿到友軍衣物兵器不歸還的,以巫蠱之術害人的,在決鬥中偏袒一方的,都處以死刑。對於隸屬關係,成吉思汗也有嚴格規定,即便是親王也不得收容背叛原首領而來投靠的人;下級須絕對服從上級,將校必須服從大汗的指令,即便你是遠方統領十萬大軍的將軍,見到大汗使者帶去的命令,也必須遵守,哪怕是死刑,也要伏地授首。這不同於漢人所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蒙古將士,平時在家則為民,但必須時常做好戰鬥準備。戰鬥命令一到,立刻騎馬出發,做不到就殺頭,若小隊長做不到,就殺小隊長和他的妻子兒女,再從十人中另選一人代替。領軍將領,必須和士卒一樣忍受飢渴,這樣推己及人,在行軍中有節制,愛惜士卒和馬力。蒙古人不與人戰鬥時,就要與動物做戰,所以每年冬初,蒙古人會組織圍獵。這種圍獵有如打仗,先派人偵查哪的獵物多,然後在其周圍一天行程範圍內駐紮起來,天明後派隊伍驅趕野獸。隊伍也分左翼、右翼和中軍。周圍的部族緩緩收縮包圍,各方還要把獵物逃跑的情況不斷派人向君主稟報。

蒙古軍的裝備和動員 成吉思汗要求,將領在作戰前必須檢閱軍隊,審視士卒的兵械。每個士卒除了要攜帶弓,箭矢,斧子以外,還必須準備一小塊磨刀石、篩子、錐子、針線等物,缺一個都要治罪。兵械最完備的人還配備有彎刀,皮帽,身穿覆著鐵片的皮甲。蒙古人只要拿著武器的都是戰士,每十人一小隊,選其中一人做隊長;每十隊為一箇中隊,選其中一個隊長做百夫長,以此類推到萬夫長。君主的命令由傳令兵下達給萬夫長,再由萬夫長層層下達。

隨著蒙古人征服的民族越來越多,蒙古人還徵用藩屬國和戰敗國的人民做籤軍,在攻城,流血,苦役中都使用籤軍。所以蒙古人雖長期遠征,蒙古兵卻未減少。

成吉思汗在用人方面也有獨特見解。他曾經總結到:智勇兼備的人,就提拔他統領軍隊;頭腦靈活的人就用來看守輜重;愚鈍之人則給他鞭子去看守牲畜。

成吉思汗曾對部下說:人生最大的樂趣就在於戰勝敵人,追逐敵人,奪其所有;見其最親的人以淚洗面,乘坐敵人的寶馬,佔有敵人的妻子女兒。

這樣的軍隊就像不斷膨脹的狼群一樣,曾經肆虐著整個世界。


劉本儒


首先草原上的牧民有兩種基本生存技能,即移動放牧與狩獵。成吉思汗的崛起有其必然因素,軍事因素是主要的。古代草原牧民,生活在氣候環境極端的蒙古高原上,加上人為的戰爭,導致遊牧人的個人軍事素質都是頂級的。這裡的軍事素質包括軍事技能,戰略,戰術。

第二,成吉思汗的經歷,導致了其產生特殊的管理方式。在有原始戰鬥力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發明了新的十進制式的管理模式,把草原原有的部落打散,重新劃入蒙古部的王室與功臣名下。這種管理模式的優點是軍政合一,平時放牧狩獵,戰時統一出發,既保證了軍事技術,也增加了組織管理能力。

第三,蒙古集團出現了一系列的戰爭人才。而且由於其遊牧狩獵的生活方式,其人才成本低。農業定局文明,就沒有很好的制度,秦漢的耕戰制度與後來的府兵制度是定居文明能做到的最好。

第四,善於學習與對人才的籠絡。蒙古的快速崛起與他們的開明政策有關,這些開明政策使用了那些半農半牧文化的族群,比如契丹人,回鶻人,突厥人,阿拉伯人。這些人懂得把定居文明與遊牧文明的結合。蒙古人通過投降的半農半牧族群的精英,有了重騎兵,步兵等多兵種軍隊。


殺手司令


可以肯定,成吉思汗沒讀過書,但他卻能建立起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不得不說他是天才的軍事家。各種跡象表明,成吉思汗是從狼群身上領悟到不少治軍的原理。

成吉思汗治國治軍,特別重視紀律和秩序的建立。他曾說到,以前盜竊通姦之事甚多,兒子不聽從父親的教導,弟弟不聽從哥哥的教導,丈夫懷疑妻子,妻子忤逆丈夫,富人不周濟窮人,下級不尊敬上級,盜賊不受到處罰,而我統一這個民族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族人有秩序和正義。蒙古軍隊的制度和其他國家的完全不同:蒙古軍戰士沒有軍餉,並且每年還要向長官進獻馬匹牲畜,毛氈及其他若干財物。即便從軍,賦役也不會免除,而是由其妻子或居所處其他人代替負擔。蒙古法典規定:殺人、盜竊、通姦、雞姦等罪,處以死刑;三次喪失他人寄託的財貨,收留逃奴或者在戰場上撿到友軍衣物兵器不歸還的,以巫蠱之術害人的,在決鬥中偏袒一方的,都處以死刑。對於隸屬關係,成吉思汗也有嚴格規定,即便是親王也不得收容背叛原首領而來投靠的人;下級須絕對服從上級,將校必須服從大汗的指令,即便你是遠方統領十萬大軍的將軍,見到大汗使者帶去的命令,也必須遵守,哪怕是死刑,也要伏地授首。這不同於漢人所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蒙古將士,平時在家則為民,但必須時常做好戰鬥準備。戰鬥命令一到,立刻騎馬出發,做不到就殺頭,若小隊長做不到,就殺小隊長和他的妻子兒女,再從十人中另選一人代替。領軍將領,必須和士卒一樣忍受飢渴,這樣推己及人,在行軍中有節制,愛惜士卒和馬力。蒙古人不與人戰鬥時,就要與動物做戰,所以每年冬初,蒙古人會組織圍獵。這種圍獵有如打仗,先派人偵查哪的獵物多,然後在其周圍一天行程範圍內駐紮起來,天明後派隊伍驅趕野獸。隊伍也分左翼、右翼和中軍。周圍的部族緩緩收縮包圍,各方還要把獵物逃跑的情況不斷派人向君主稟報。

蒙古軍的裝備和動員 成吉思汗要求,將領在作戰前必須檢閱軍隊,審視士卒的兵械。每個士卒除了要攜帶弓,箭矢,斧子以外,還必須準備一小塊磨刀石、篩子、錐子、針線等物,缺一個都要治罪。兵械最完備的人還配備有彎刀,皮帽,身穿覆著鐵片的皮甲。蒙古人只要拿著武器的都是戰士,每十人一小隊,選其中一人做隊長;每十隊為一箇中隊,選其中一個隊長做百夫長,以此類推到萬夫長。君主的命令由傳令兵下達給萬夫長,再由萬夫長層層下達。

隨著蒙古人征服的民族越來越多,蒙古人還徵用藩屬國和戰敗國的人民做籤軍,在攻城,流血,苦役中都使用籤軍。所以蒙古人雖長期遠征,蒙古兵卻未減少。

成吉思汗在用人方面也有獨特見解。他曾經總結到:智勇兼備的人,就提拔他統領軍隊;頭腦靈活的人就用來看守輜重;愚鈍之人則給他鞭子去看守牲畜。

成吉思汗曾對部下說:人生最大的樂趣就在於戰勝敵人,追逐敵人,奪其所有;見其最親的人以淚洗面,乘坐敵人的寶馬,佔有敵人的妻子女兒。

這樣的軍隊就像不斷膨脹的狼群一樣,曾經肆虐著整個世界。


智讀歷史學處世


我個人感覺是那時的歐洲文化中對制度的控制力弱,他們忙於自身內鬥的多,體制薄弱,沒有對外形成絕對的抑制能力,再加上地盤小猜的,人口少猜的,所以蒙古人把男女老少全叫上就把一個散亂的歐洲吞併了,之後在整體之中各位蒙古繼承者內鬥給了歐洲人喘息的機會,他們才逐漸站了起來,我在想蒙人是不是被歐洲人同化了。


尊禮重道


(1)重用那科爾組成核心力量;(2)在那科爾基礎上建立怯薛軍;(3)創造性地建立千戶制軍;(4)培養軍隊的忠誠意識;(5)嚴格的軍隊,獎罰分明的制度;(6)知人善任,關切兵士。


世事難料69161803


征戰,籠絡民心,立法創文完善制度,在不斷地戰爭中使得自己的隊伍越來越強大~


騎驢找雜談


怎麼建立的瞭解不清,但是他的狗兵好像比士兵厲害的多,還能幫助打掃戰場


仇成文


我不懂,要是我懂的話,我自己早就有部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