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如何建立起一支强大军队的?

喬-左傾90°


成吉思汗建立强大军队的步骤分为三步:

1、建立军队。

2、建立管理、训练军队的手段,使它能够称得上强大。

3、通过征服的方式来获取资源装备、击溃强敌证明强大。

建立军队

成吉思汗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他对待朋友的热情和对待敌人的残忍是一样出名的。

他的父亲被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后,家族地位迅速衰落。幸好,铁木真的兄弟札木合与克烈部脱斡里勒汗一起支持成吉思汗重组了乞颜部落,并打败了敌人蔑儿乞人。

成吉思汗的军队来源主要有本部族的牧民、击败部落的军队、自愿归附的人。

近侍有脱端火儿真者,亦将叛,帝自泣留之。

成吉思汗对于要背叛自己的人,是这样去挽留的,一个给人刚烈形象的猛士,为了挽留一个男人而哭泣,他们身份悬殊还如此之大。这无疑是很感动人心的事情。

成吉思汗的许多猛将都是原本的仇敌,那么他是如何凭借个人魅力,让他们加入自己的军队的呢?

有一次,成吉思汗外出狩猎,遇见了自己敌对部落的成员,他是这么做的:

帝固邀与宿,凡其留者,悉饮食之。明日再合围,帝使左右驱兽向照烈,照烈得多获以归。

他让部下把猎物驱赶给对方的方向,让对方获得丰收,这样的军队如何不强呢,因为军心所向。

2、训练、管理

蒙古的军队战场上之所以强大,有六点原因:

1、军纪严明,凡是战场上,令行禁止是首要标准,任何违背者,轻鞭笞,重处死。

2、蒙古人的马非常优良,耐力强、气力大,驮着士兵行百里只需要歇息一次。

3、蒙古人3岁起便在马背上生活,在战场上这就等同于一群装备精良的机动部队。

4、蒙古人很聪明,打仗之前,他们喜欢收买敌方中的商人再结合斥候,摸清楚敌方情报。

5、蒙古人很残忍,他们对于敢于反抗的人都会毫不留情进行屠城,虽然投降也很不安全。但他们几乎所到之处,都是攻无不克的,这对对手的心理压力是很巨大的。

6、蒙古人善于学习,他们对于被征服者的文化、军事、政治各方面都很乐衷于借鉴、学习,这也令他们迅速发展起来。

成吉思汗的军队是非常灵活的,他们以2万人为一军,1000人为一团,10团设一个将军,一团分10个中队。垂直管理下,军事调动就很便利,再任用亲信管理,就能在他统治时,形成一只稳固而强大地军队。


脑洞趣味历史


要解决军队的战斗力,首先要解决一个为“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问题,古今中外没有一个是例外的,比如说在北洋军阀时代,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是最低下的,因为在那个年代,军队士兵的主要来源就是靠“抓壮丁”,老百姓当兵就是为了拿军饷,领工资,要想领到军饷就必须要保证自己活着,死人是领不到军饷的,所以,在那个时代的士兵,上了战场首先想到的是保命,要是能够得空儿放上几枪,就算是好的了,最典型的是四川军阀的兵,大家虽然属于不同的军阀部队,但是中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大都是乡亲,亲戚或者是袍哥兄弟伙,不打仗的时候大家都还是朋友,四川军阀是一个很有意识的团体,他们即使刀兵相见,也会遵循一些不成文的惯例,比如,过节不打,农忙不打,婚丧嫁娶不打等等,即使是打赢了也不赶尽杀绝,这就导致出现了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比如农忙的时候,过军阀部队的士兵回家农忙,虽然分属不同的部队,但是回到家乡大家都还是朋友,邻居,乡亲,大家在一起干农活,互相帮助,农忙完了又回到各自的部队去去打仗,这样的部队打起仗来跟小孩子“过家家”没有什么区别,大家都不会拼命,说不定今天属于不同阵营,明天又成了一伙,大家当兵纯粹就是为了混饭吃,领军饷,这样的军队有多少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

历来解决了“为什么当兵,为什么打仗”的军队,必定是战无不胜的军队,秦国的决定之所以战无不胜,就是因为秦国推行的“军功爵禄制”,使得秦军士兵可以通过打仗获得财富,地位,一个勇敢的士兵可以通过努力打仗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所以他们比起那些无偿服兵役或者是领工资的军队更有战斗力,成吉思汗的军队就是非常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蒙古族的军队,在成吉思汗建立直属的“怯薛军”之前,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军队”的,他们实行的是“全民皆兵”制度,平时大家都是老百姓,游牧,涉猎,战时一声令下,全体男丁自带马匹,兵器,盔甲,按照自己所属百户,千户入伍,值得一提到是,蒙古人根本不需要抓壮丁,因为所有的人都是自愿入伍的,这就是因为蒙古族军队有一个传统~就是通过战争掳掠财产,牲畜,人口,打了胜仗,除了上缴给领主的战利品之外,士兵们都可以按照战功分得属于自己的财产,人口,牲畜,一个勇敢的士兵,或者是一家有几个男丁的家庭,可以通过打仗我家庭或者家族获得大量的财产,牛羊和作为奴隶的人口,所以蒙古族的士兵对于打仗都是非常狂热的,战争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意味着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发家致富的好机会,所以,蒙古族的士兵不仅踊跃参军,而且打仗的时候还特别拼命,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在为自己拼命,我认为这才是蒙古军队所向无敌的根本原因。

除了上述的根本原因之外,蒙古族军队还有一些其他军队不具备的优点。

一,马具的完善,使得蒙古族士兵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骑兵的优越性,在马具没有完善之前,骑兵部队除了机动性之外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而马具完善之后,士兵可以在非常从容的马上进行射箭,搏斗,再加上马匹带来的来去如风的机动性,使得蒙古军队达到了以一当十的战斗力,

二,后勤保障的变革,从古至今的军队作战,后勤保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诸葛亮多次北伐,就是因为受制于后勤保障的问题,所以屡战屡败,汉武帝讨伐匈奴,十万军队就要征集40万民夫进行后勤淄重的运输,人吃马嚼的下来,前线士兵吃到一斤粮食,可能是消耗了十斤粮食才送上去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蒙古军队远征到欧州,还要从蒙古草原运输粮食供应军队,那将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

而蒙古军队解决后勤保障的方法是非常独特的,一方面士兵可以单兵携带风干的肉制品,另一方面,蒙古军队的士兵远征的时候都不止带一匹马,这样,不仅士兵可以不断的换马骑,保持马匹的体力,在没有食物的时候还可以杀马为食。甚至在重要的大规模远征的时候,他们还可以赶着牛羊,畜群,边放牧,边行军,以随时获得新鲜的肉制品。

三,军事技术的不断革新,由于蒙古军队打遍了欧亚大陆,接触了大量的中西方文明,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科技,火炮的广泛运用,以及大量的攻城器械的普及,也是蒙古军队保持军事优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狼的影子319


成吉思汗治国治军,特别重视纪律和秩序的建立。他曾说到,以前盗窃通奸之事甚多,儿子不听从父亲的教导,弟弟不听从哥哥的教导,丈夫怀疑妻子,妻子忤逆丈夫,富人不周济穷人,下级不尊敬上级,盗贼不受到处罚,而我统一这个民族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族人有秩序和正义。蒙古军队的制度和其他国家的完全不同:蒙古军战士没有军饷,并且每年还要向长官进献马匹牲畜,毛毡及其他若干财物。即便从军,赋役也不会免除,而是由其妻子或居所处其他人代替负担。蒙古法典规定:杀人、盗窃、通奸、鸡奸等罪,处以死刑;三次丧失他人寄托的财货,收留逃奴或者在战场上捡到友军衣物兵器不归还的,以巫蛊之术害人的,在决斗中偏袒一方的,都处以死刑。对于隶属关系,成吉思汗也有严格规定,即便是亲王也不得收容背叛原首领而来投靠的人;下级须绝对服从上级,将校必须服从大汗的指令,即便你是远方统领十万大军的将军,见到大汗使者带去的命令,也必须遵守,哪怕是死刑,也要伏地授首。这不同于汉人所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蒙古将士,平时在家则为民,但必须时常做好战斗准备。战斗命令一到,立刻骑马出发,做不到就杀头,若小队长做不到,就杀小队长和他的妻子儿女,再从十人中另选一人代替。领军将领,必须和士卒一样忍受饥渴,这样推己及人,在行军中有节制,爱惜士卒和马力。蒙古人不与人战斗时,就要与动物做战,所以每年冬初,蒙古人会组织围猎。这种围猎有如打仗,先派人侦查哪的猎物多,然后在其周围一天行程范围内驻扎起来,天明后派队伍驱赶野兽。队伍也分左翼、右翼和中军。周围的部族缓缓收缩包围,各方还要把猎物逃跑的情况不断派人向君主禀报。

蒙古军的装备和动员 成吉思汗要求,将领在作战前必须检阅军队,审视士卒的兵械。每个士卒除了要携带弓,箭矢,斧子以外,还必须准备一小块磨刀石、筛子、锥子、针线等物,缺一个都要治罪。兵械最完备的人还配备有弯刀,皮帽,身穿覆着铁片的皮甲。蒙古人只要拿着武器的都是战士,每十人一小队,选其中一人做队长;每十队为一个中队,选其中一个队长做百夫长,以此类推到万夫长。君主的命令由传令兵下达给万夫长,再由万夫长层层下达。

随着蒙古人征服的民族越来越多,蒙古人还征用藩属国和战败国的人民做签军,在攻城,流血,苦役中都使用签军。所以蒙古人虽长期远征,蒙古兵却未减少。

成吉思汗在用人方面也有独特见解。他曾经总结到:智勇兼备的人,就提拔他统领军队;头脑灵活的人就用来看守辎重;愚钝之人则给他鞭子去看守牲畜。

成吉思汗曾对部下说:人生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战胜敌人,追逐敌人,夺其所有;见其最亲的人以泪洗面,乘坐敌人的宝马,占有敌人的妻子女儿。

这样的军队就像不断膨胀的狼群一样,曾经肆虐着整个世界。


刘本儒


首先草原上的牧民有两种基本生存技能,即移动放牧与狩猎。成吉思汗的崛起有其必然因素,军事因素是主要的。古代草原牧民,生活在气候环境极端的蒙古高原上,加上人为的战争,导致游牧人的个人军事素质都是顶级的。这里的军事素质包括军事技能,战略,战术。

第二,成吉思汗的经历,导致了其产生特殊的管理方式。在有原始战斗力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发明了新的十进制式的管理模式,把草原原有的部落打散,重新划入蒙古部的王室与功臣名下。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军政合一,平时放牧狩猎,战时统一出发,既保证了军事技术,也增加了组织管理能力。

第三,蒙古集团出现了一系列的战争人才。而且由于其游牧狩猎的生活方式,其人才成本低。农业定局文明,就没有很好的制度,秦汉的耕战制度与后来的府兵制度是定居文明能做到的最好。

第四,善于学习与对人才的笼络。蒙古的快速崛起与他们的开明政策有关,这些开明政策使用了那些半农半牧文化的族群,比如契丹人,回鹘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这些人懂得把定居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结合。蒙古人通过投降的半农半牧族群的精英,有了重骑兵,步兵等多兵种军队。


杀手司令


可以肯定,成吉思汗没读过书,但他却能建立起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不得不说他是天才的军事家。各种迹象表明,成吉思汗是从狼群身上领悟到不少治军的原理。

成吉思汗治国治军,特别重视纪律和秩序的建立。他曾说到,以前盗窃通奸之事甚多,儿子不听从父亲的教导,弟弟不听从哥哥的教导,丈夫怀疑妻子,妻子忤逆丈夫,富人不周济穷人,下级不尊敬上级,盗贼不受到处罚,而我统一这个民族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族人有秩序和正义。蒙古军队的制度和其他国家的完全不同:蒙古军战士没有军饷,并且每年还要向长官进献马匹牲畜,毛毡及其他若干财物。即便从军,赋役也不会免除,而是由其妻子或居所处其他人代替负担。蒙古法典规定:杀人、盗窃、通奸、鸡奸等罪,处以死刑;三次丧失他人寄托的财货,收留逃奴或者在战场上捡到友军衣物兵器不归还的,以巫蛊之术害人的,在决斗中偏袒一方的,都处以死刑。对于隶属关系,成吉思汗也有严格规定,即便是亲王也不得收容背叛原首领而来投靠的人;下级须绝对服从上级,将校必须服从大汗的指令,即便你是远方统领十万大军的将军,见到大汗使者带去的命令,也必须遵守,哪怕是死刑,也要伏地授首。这不同于汉人所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蒙古将士,平时在家则为民,但必须时常做好战斗准备。战斗命令一到,立刻骑马出发,做不到就杀头,若小队长做不到,就杀小队长和他的妻子儿女,再从十人中另选一人代替。领军将领,必须和士卒一样忍受饥渴,这样推己及人,在行军中有节制,爱惜士卒和马力。蒙古人不与人战斗时,就要与动物做战,所以每年冬初,蒙古人会组织围猎。这种围猎有如打仗,先派人侦查哪的猎物多,然后在其周围一天行程范围内驻扎起来,天明后派队伍驱赶野兽。队伍也分左翼、右翼和中军。周围的部族缓缓收缩包围,各方还要把猎物逃跑的情况不断派人向君主禀报。

蒙古军的装备和动员 成吉思汗要求,将领在作战前必须检阅军队,审视士卒的兵械。每个士卒除了要携带弓,箭矢,斧子以外,还必须准备一小块磨刀石、筛子、锥子、针线等物,缺一个都要治罪。兵械最完备的人还配备有弯刀,皮帽,身穿覆着铁片的皮甲。蒙古人只要拿着武器的都是战士,每十人一小队,选其中一人做队长;每十队为一个中队,选其中一个队长做百夫长,以此类推到万夫长。君主的命令由传令兵下达给万夫长,再由万夫长层层下达。

随着蒙古人征服的民族越来越多,蒙古人还征用藩属国和战败国的人民做签军,在攻城,流血,苦役中都使用签军。所以蒙古人虽长期远征,蒙古兵却未减少。

成吉思汗在用人方面也有独特见解。他曾经总结到:智勇兼备的人,就提拔他统领军队;头脑灵活的人就用来看守辎重;愚钝之人则给他鞭子去看守牲畜。

成吉思汗曾对部下说:人生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战胜敌人,追逐敌人,夺其所有;见其最亲的人以泪洗面,乘坐敌人的宝马,占有敌人的妻子女儿。

这样的军队就像不断膨胀的狼群一样,曾经肆虐着整个世界。


智读历史学处世


我个人感觉是那时的欧洲文化中对制度的控制力弱,他们忙于自身内斗的多,体制薄弱,没有对外形成绝对的抑制能力,再加上地盘小猜的,人口少猜的,所以蒙古人把男女老少全叫上就把一个散乱的欧洲吞并了,之后在整体之中各位蒙古继承者内斗给了欧洲人喘息的机会,他们才逐渐站了起来,我在想蒙人是不是被欧洲人同化了。


尊礼重道


(1)重用那科尔组成核心力量;(2)在那科尔基础上建立怯薛军;(3)创造性地建立千户制军;(4)培养军队的忠诚意识;(5)严格的军队,奖罚分明的制度;(6)知人善任,关切兵士。


世事难料69161803


征战,笼络民心,立法创文完善制度,在不断地战争中使得自己的队伍越来越强大~


骑驴找杂谈


怎么建立的了解不清,但是他的狗兵好像比士兵厉害的多,还能帮助打扫战场


仇成文


我不懂,要是我懂的话,我自己早就有部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