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刘备是用什么方法或者什么优势来吸取人才的?

一只创业狗


刘备势力的“人才济济”其实是一种假象,相比较魏吴来说,蜀国的人才基础是最为薄弱的,也许是演义给予了蜀国文武官员太多光环,因此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蜀国人才众多。



一个国家的事业不是单单靠着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上将”就能兴起的,而是由人才集团一同付出努力。蜀汉政权的人才集团比较薄弱,由于前期的颠沛流离,并没有给刘备打下人才基础,因此刘备真正形成人才引进的时期为荆襄客居时期和占领南部四郡时期。特别是刘备带着荆襄十万民众撤离的事件,让刘备在荆襄广得人心,因此荆南四郡大多是归降刘备,而非武力征服。



而在刘备入川蜀以后,川蜀的人才也分为归顺派和宁死派,最出名的就是李严、许靖为代表的归顺派,张任为代表的宁死派。当蜀汉稳定以后,川蜀人才的提拔也成为刘备集团人才储备的主要来源。

当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集团基本上就失去了荆襄一带的人才资源,因此偏安一隅的蜀汉政权面临了一个问题就是“益州疲弊”,这里的疲弊不单单指经济物资,而包括人口,募兵量以及人才资源。刘备称王以徒有虚名的许靖为文臣之首,也只是单单为了招揽人才,可见蜀汉的人才基础还是很贫瘠的。


反观曹魏,占据着最富庶的中原、河北地区,州郡人口众多,经济水平最高,又有正统皇帝在手,人才依附最多,因为到了曹魏才是正经的国家公务员,这一点是刘备和孙权没法比的。而孙吴占据着江南地区,本就人杰地灵,向西扩展至荆襄一带,也会招揽不少人才,加上东吴的“四大家族”长久以来的名誉,人才吸引也比蜀汉要容易的多。

综合来看,其实刘备的人才引进并不顺利,相比较魏吴,蜀国的人才资源显得贫弱很多,这也是蜀国最早被灭亡的另外一个原因。


棍哥观史


首先你得了解刘备有什么资本?只有刘备自已有了某种资本,才能吸引人才加入。

刘备有钱财吗?没有,穷光蛋一个,靠织席贩履生活。

刘备有名声吗?没有,刘备从小不喜欢读书,喜欢骑马溜狗,喜欢漂亮的衣服和美丽音乐,这个形家和刘邦很像。虽师从大儒卢植,但刘备既不是名士,又没有战功,更没有名声。



刘备有显赫的家世吗?没有,刘备没有袁绍那样显赫的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也没有曹操那样的官宦之家,更没有孙权那样父兄打下基业的官二代背景。

也许你要说,刘备不是皇室后裔吗?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后,要知中山靖王有一百多个儿子,等传到刘备将近四百年,子孙至少上百万吧,这跟普通人有什么区别?

也许你要说,刘备的祖父刘雄不是做了县令的官吗?没错,刘雄是做过县令,并且刘雄是济川侯刘惠的儿子,祖上还有爵位,可到刘备的父亲刘弘这一代时己经没落,连生活都困难,都要靠族人救济,及自己想办法谋生,再加上刘备父亲刘弘早早去世,刘备家道中落,只能勉强生活。



刘备能师从大儒卢植,一是因为刘备与卢植是同乡,当时卢植在乡里开办学堂,刘备离得近;二是刘备上学是同宗族人刘元起资助的。刘备纯属运气好。

那刘备是用什么方法或者什么优势来吸引人才加入的呢?

无他,就是刘备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宽厚仁慈、礼贤下士的品质。

刘备在家乡的时候就喜欢结交豪杰,并且能善待下人,与人和亲,就很容易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因此也就容易得到豪杰的支持。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携千金,贩马来到刘备的家乡涿郡,见到了刘备,于是决定给刘备金钱资助,商人在那个时代虽然有钱,但社会地位并不高,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是最低的,商人能看中刘备,显然是因为刘备的为人,给予对方足够的尊敬和将来的承诺,而这笔钱成为刘备起兵的经费。

张飞是刘备的同乡,关羽是逃亡到涿郡的社会底层人士,刘备发现张飞、关羽的能力,与其非常亲近,卧则同床,行则关羽、张飞立于刘备身后,刘备等于是把关羽、张飞当成兄弟对待,刘备起兵后算是一支小部队的头,能和底层人士结成一片,并且对关羽张飞如此礼贤下士,这就像公司老板对他手下的技术骨干涚:你们是我的兄弟,我们一起打天下。



这样的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关羽、张飞能不肝胆涂地支持刘备吗?况且刘备不仅这样说了,而且还是这样做的。关羽张飞一直是刘备集团的重要骨干,这种地位,受信任程度是其它任何武将比不了的。

这是刘备对待亲如兄弟的关羽张飞的态度。

再看刘备对身边其它人,糜竺是刘备任徐州牧时跟随刘备的,之后一直跟随,是刘备财政的主要资助人,糜竺曾经拒绝曹操的高官厚禄,一路跟随刘备,最后在蜀汉的政治地位仅次于刘备,刘备给予糜竺足够的回报和宽容,糜竺的弟弟糜芳投降了东吴,刘备也没有责怪糜竺。



赵云最早受乡里托付投靠公孙瓒,与同在公孙瓒处的刘备相识,发觉公孙瓒非贤主后离开,几年以后赵云出来就直接投靠刘备了,之后就一直跟随刘备,至死相随,长坂坡之战,赵云为救刘备妻儿,向曹军方向去找,有人向刘备打小报告说赵云投敌了,刘备将手戟扔向那人,说:子龙不会负我。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刘备攻下成都欲大封功臣,赵云劝谏刘备将土地分给百姓,刘备听从。刘备伐吴,众臣不敢劝谏,唯赵云敢劝,刘备即便很愤怒,也没对赵云如何,还将江州交给赵云都督。

简雍、孙乾等人跟随刘备后,也是一直不离不弃,直到去世。

黄权在夷陵之战后路被东吴断掉,投降曹魏,刘备得知后,没有迁怒黄权家人。



刘备以47岁年纪请27岁的诸葛亮出山,以当时刘备的身份(小有名气的抗曹英雄),不惜放下身段,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毕恭毕敬,三顾茅庐,无论是真心诚意,还是谦虚谨慎,刘备显然做到了。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看看诸葛亮与刘备模范般的君臣关系,堪称经典。而刘备托孤对诸葛亮的信任,可见一斑。如其不才,君可自立。这不是客套话,这是真心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用最后的仁义对待诸葛亮,而诸葛亮的回报同样堪称模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刘备因为宽厚仁慈感动了刺客,刺客放弃刺杀。有荆州数十万百姓士人,在曹军压阵,荆州投降的条件下,誓死迫随刘备,如若不是刘备的真心对待,哪有百姓的生死相随,要知道群众的眼晴都是雪亮的。

刘备身上的这种宽厚仁慈、礼贤下士的品质,构成了刘备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成为刘备吸引人才的唯一方法和优势!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刘备吸引人才的最大优势是人格魅力!

首先,刘备道德品质好。刘备说自已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裔,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既是刘胜之后则为刘邦之后,百分百的汉高祖血统,为今后招兵买马,号令天下树起大旗;坏处就是,刘邦是个彻头彻尾的大流氓,为君子所不齿。在生活上,刘邦八处耕田、十处播种,换女人比换衣服还勤;在政治上,排除异已、御磨杀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好在东汉末年,读书人少,懂历史的不多,要

不然,刘备再表现好,别人也不会相信他。

刘备不愧是东汉大儒卢植的学生,正直、善良、仁厚、讲义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世人心中的好兄弟、好长辈。因此文臣谋士有诸葛亮、庞统、徐庶相佐;武将猛士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相帮;这其中关羽温酒斩华雄的威名为世人折服,曹操以高官厚禄苦求关羽加入自己阵营,关羽还是愿意跟着一无所有的刘备混;张飞跟曹操还有亲戚关系(张飞是夏侯渊的堂侄女婿,夏侯渊和曹操是族兄弟),张飞也不愿跟曹操;为什么?刘备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对朋友比亲兄弟还亲,不象曹操,今天当作坐上宾,明天恐成刀下鬼。纵观刘备一生,基本上没有不良记录,既没有刘邦的无赖表现,更没有曹操的奸窄嘴脸,跟他干的人心情舒畅。

第二,刘备仁义。见利就让,有难就当。面对曹兵追杀,宁可将士受损,也不舍黎民百姓;赵云勇救阿斗,刘备心疼爱将要怒摔太子;白帝城托孤,太子可抚则抚,不可抚则臣相自立;文臣武将不曾亏待一人;身后也没为自家特别打算。

总之,刘备以无以伦比的、帝王少有的仁厚,赢得了上至王侯、下至百姓的青睐,刘备的人品,有如强大的磁场,吸引天下有识之士。





生态渔农石峰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因为刘备,是一个值得研究,值得深刻思考的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曹操、孙权、刘备三位主公。曹操雄图伟略,英武豪迈,响当当的一代雄主,自不多说;孙权承继父兄大业,善于权衡,审时度势,在他治下,江东也是四平八稳。至于刘备,白手起家,三分天下有其一,不也很牛逼?

当年曹操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不料这话一语成谶,可见曹操识人之力。


刘备这人首先目光长远,目标远大。

试问一个编草鞋的,怎么会想到要去争夺天下?而且从刘备的经历来看,他不是边走边想一步步做大的,他是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这天下的。

这是刘备的一个优点,作为领导人,目标明确,行事便不会漫无目标,政令不会多变。跟随刘备的人才能看到希望,不会迷茫,才会死心塌地跟他一条道走到黑。

刘备最厉害的武器不是千军万马,也不是攻城略地,而是宅心仁厚,仁义道德。

简言之,刘备是攻心为上。这一招是为刘备他自己量身定做的。

刘备不像曹操、孙权那样有一定的起步点,有属于自己的臣下,有人数众多的族亲。他孑然一身,无财无权无势。

可是刘备志在天下,他就必须有人跟随他一起打天下。在创业前期,他没有太多可以回报他的跟随者,甚至他自己的吃穿都不一定能保证。


因此他选择仁义作为武器。这一招是很厉害的,被刘备折服的人,不但死心塌地跟随刘备,还口口相传刘备的仁义道德。刘备没有钱粮,别人会给他;刘备没有兵马,别人会来投靠他;刘备没有土地,别人也会给他。这就是刘备的武器。

刘备还不贪图小利。哪怕陶谦将徐州送给刘备,刘备都推辞不要,一番说辞让天下人都觉得刘备道德情操高尚无比。刘备拒绝了一个徐州,却赢得了天下人的心。而实际情况是,曹操来势汹汹,吕布窥伺左右,徐州羸弱,刘备料定即使入主徐州也将很快易主,因此走了一招妙棋。


刘备懂得士大夫的心理,在那个时代,是否正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刘备出道以来便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偏偏刘胜又是个子孙多不胜数的贵胄,因此关于刘备是否真的身上流有刘邦的血液,谁都说不清,却又谁都不能否认。


现在很多人说刘备虚伪,假仁义。你们说的没错,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刘备有曹操、孙权那样的家底和世家,他需要这样做吗?

而一个一穷二白,赤手空拳的人,能在那个乱世中打下如此一片江山,难道不能算是成功吗?

要我说,刘备比曹操、孙权都厉害。行大事者不拘小节,无毒不丈夫,要争天下,当然是无所不用其极!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三国之中,曹魏和蜀汉都和“汉”有牵扯,只有东吴相对纯粹一些。


因为东吴早就是都是孙家根基了,所以不需要图一个名号。在东吴,不信“汉”,信“孙郎”。



“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占据天时的曹操,对于“汉”笼络的是【上】,是大环境大局势的名,因此可以令诸侯与拢汉臣。


称“中山靖王之后”的皇叔刘备,出身并不阔,而以仁义行正统,对于“汉”笼络的是【下】,是黎民百姓的心。


简而言之,曹操汉名之下所取权力,刘备汉名之下所取民心。




我们现在很多人将刘备认为成一个虚伪、假情假意的人,这是不对的,应该说压根就不该这么考虑。


读者对于刘备形象的层次有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为大仁大义,第二等级为虚伪奸恶,第三等级为枭雄之姿。




不难理解,三国鼎立,一个时代的霸者,能与曹操相抗衡的人,怎么会是一个纯粹的仁义君子,或是一个虚伪奸恶的人呢?这两者均不足以支撑刘备走到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绝对是一个枭雄,一个时代的人物。


如果你认为刘备是一个虚伪奸恶的人,那还不如入门级小学生觉得刘备仁义的好。因为仁义是刘备的光亮处,而虚伪奸恶完全是将刘备理解错误的产物。


俗称,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而事实证明,历史证明,刘备在曹操、孙权中,确实以仁义为先。


不仅收拢了关张马黄赵魏等一等一的名将,还拥有了卧龙凤雏法正等智谋人才,在刘备实力并不显眼的时候,这些人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刘备的名声与为人。


投奔不是买彩票,谁的实力强就投谁,他是一份工作,一份倾心倾力卖命的工作,所以,人品对路很重要。




纵然如此,其实刘备收拢的人才并不多,应该说,精而少。但如此一个拼兵力、拼兵源的战局,刘备行的很是艰难。但我们依旧记得是,三国蜀汉哪个仁义的刘皇叔。



望十安的酒


我觉得是人格魅力和政治身份。

刘备是最坚定的保皇派,很符合儒家的忠孝礼义廉耻之说。

加之汉献帝认他为皇叔,无疑加了光环。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

刘备其实有过几次机会。

第一次是徐州,这是陶谦让给他的。但很明显,他是君子,一直不受,最后陶谦把话挑明,他不受他儿子也守不住,所以这才领受了。而且他并不浮躁,对老陶家一直很好,跟徐州大族也好。

其实它要是在徐州经略几年,估计会迅速成长为一股劲旅。徐州百万人口,碰上刘备这种明主,发展会很快。可见他守礼。

再提第二件事,刘备跑路时,魏延杀韩玄献长沙,谁知刘备竟然不入,我去,确实不是一般人。这事换其他人不跑得鞋子飞掉。

第三,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刘表病重,如刘备小人,真的可以借刘琦之名硬夺……但他没有嘛,否则也没有以后跟孙权的糊涂账,关羽也不会因为这事被东吴捅刀子,张飞就不会死,他也不会大败,重创蜀国实力。有点蝴蝶效应吧。说明他很君子。

最后再说夺西蜀。庞统献计其实是最有效率的办法,但刘备不喜,甚至庞统摆鸿门宴,刘备都制止住。

最后是刘璋自己脑壳发昏,给了刘备出兵的理由。这不,完了。但刘备依然善待刘璋甚至原来西川的一众官员,没有搞大清洗。可见他的仁。

我说,这种老板都不追随还追随谁?所以曹操哀叹,大耳贼一辈子颠沛流离,仓皇跑路,但身边猛将竟然越跑越多,他是真的没搞懂刘备到底凭什么?

要我说,就是一句士为知己者死就够了。这个老板,我都想去追随,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善良之子86



对比魏吴两国,总体上来说,蜀国的人才是比较凋零的,蜀国的武将在三国前期还是可以的,后期能拿的出手的恐怕只有一个姜维了,文臣的缺乏一直就是蜀国的心病,从刘备登上历史舞台,到最后蜀国灭亡。但总体上来说,刘备依靠自己独特的魅力,依然招来了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庞统等人才,主要是依靠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刘备是个重义气的人,他和关羽,张飞桃源三结拜,这是他早年创业的基本,关张二人都是当世猛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三人情同手足,曹操希望关羽能投靠自己,给了关羽非常大的恩惠,但最后也没能打动关羽,可以肯定,刘备是一个非常重义气的人。


第二:刘备擅长借助自己的身份来吸引人才,刘备宣称自己是汉皇后裔,曹操是汉贼,当时汉朝还没有灭亡,汉献帝还在皇帝的位子上,刘备把自己包装成汉朝的救世主,来吸引人才,因为当时汉朝已经建立四百多年了,作为汉朝臣子依然是广大人民的心声。

第三:刘备独特的人格魅力,刘备为了取得诸葛亮的辅佐,三顾茅庐,刘备的这个行为打动了诸葛亮,刘备的这种契而不舍的精神,估计任何人才都会被打动的。当时在新野,曹操的大军马上杀到,刘备准备退守江夏,但是刘备为了保护城内的群众,冒着全军覆灭的危险,掩护群众撤离,他的仁义之举,也打动了许多人。


精品影视馆


我以为,刘备主要是以仁义诚信的人格魅力来吸引人才的。

关羽,张飞,赵云,都于艰难困苦中追随刘备,至死不渝。这些人显然不是为了权力,为了金钱。因为当时刘备一无所有,而且随时有丢掉性命的危险。

这些人追随刘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备的英雄本质。刘备出身平寒,经逢乱世,立志匡复国家,拯黎民于水火。涿郡起兵,便一往无前,虽历经挫折,但矢志不变。终于吸引到象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加入其集团,蔚成气候。

再有一点就是刘备的皇叔身份。汉虽已没落,但传统观念还会影响一部分士人和民众。但这方面的作用,相对是比较小的

至于其建国以后,那召人就容易了。原因想必大家都知道,无须多说。



欢迎点评。


WM晓奇


真实的刘备,并没有什么条件吸引人才。

在北方,刘备颠沛流离十年,曾经担任徐州刺史控制一州,然实在出身低下,名声不彰,所以徐州最大的世家陈硅没有真正投靠,曹家与吕布勾结,赵家躲得远远的,只有地位同样低下的糜竺才在刘备落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嫁妹妹并陪奴客2000,但也是因为糜竺以为甘夫人回不来。而徐州陈群这些人,根本没有投靠刘备的意愿。

到了荆州,刘备折腾六七年,荆州世家宁愿投降曹操也不愿意支持刘备抵抗,就是因为世家普遍看不起刘备,不认为刘备有足够资格与能力领导自己。哪怕诸葛亮帮助刘备,也是因为投资潜在绩优股的原因。

真正令刘备开始吸引人才,是赤壁大战之后的局势,因为刘备参加赤壁大战,混得了击败曹操的名声,又以刘琦名义占领荆州南部四郡才得到本地中小世家认同,才能被刘璋等人信任而引入益州,这个时候的刘备才获得了吸引人才的本钱。

最显著的例子是许靖兄弟,他们从北方一路逃到荆州,赤壁大战后也不愿出仕刘备,干脆躲到益州,刘备占领益州之后,许家兄弟躲无可避了,才正式出仕。

庞统也是。作为诸葛亮的亲戚朋友,人家就是看不起刘备,赤壁大战后还是看不起,跑到周瑜手下,周瑜死后又混江东,最后因为外来户难以立足才回到荆州出仕刘备。如果看中庞统才能的周瑜多活几年的话,估计庞统后面就不会到刘备手下了。


四川達州


刘备虽然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是刘备的爷爷刘雄也就是东郡范县的县令而己,而父亲刘弘在刘备少年时就去世,只能和母亲靠卖草鞋和织草席为生。贫穷没有限制他的想象,他拍着胸脯对小伙伴们说:"我一定要坐这样的'雨葆盖车'"。

刘备究竟是依靠什么取得蜀汉政权,并成为三分天下之一的蜀汉国君的呢?这是仁者见仁的问题,我的个人看法认为:

1.刘备的人格魅力

刘备至少明白,在东汉未年群雄并起的江湖上,英雄们眼中无人,刘备在十八路诸侯的论坛上,也只能有一个钓鱼小板櫈而己。然而他有一个好同桌公孙瓒,由于刘备青年时是一个潮人,不喜欢读书,就喜欢结交豪杰侠士,身边很快拥有一批思想和荷尔蒙燥动的年轻人,一个眼光独到的中山国大商人张世平(名字和今天结轨)专烧刘备冷灶,认为他是"潜力股",资助刘备很多汉五铢和马蹄金,刘备树起招兵旗,手下有了点人马,事业正式启动!

有了部队,还应有事业的顶层设计师,

这时的刘备再也不斗狗跑马了,他带着义结金兰的两个兄弟"三顾茅庐",这种真诚、信用、义气,使自视清高的诸葛亮大为叹服,终以"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赤诚辅佐刘备三分天下。

这是刘备以道德和人格力量打动诸葛亮,在君臣相处中,宽厚大度,恪守信义,求贤若渴。这是刘备所以能够兴蜀汉的关键所在。

2.中国传统政治和韬晦之术

从古至今,英雄识英雄,英雄爱英雄,英雄恨英雄,英雄杀英雄。刘备深懂此道:自己仼何政治锋芒的显露,只能带来杀身之祸。于是在枭雄曹操滿带杀机的"闲情逸致"中,成功裝成新手小白,躲过一劫。所以"韬晦"之术,实乃传统文化的精华。

3.哭,实乃"仁义"之表现

民间广泛流传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是窝囊废的表现,虚伪的表演。

这是章回小说巜三国演义》的"成功"之处。举二,三次哭:

刘备与赵云初次见面分手时,二人"一见钟情",分别时惺惺相惜,"执手垂泪,不忍相离"。


另一次流泪是值得一写的,他终于使关闭的当时就是一线城市的,大成都的城门大开,刘璋出城投降,刘备走出营门大寨迎接,一双据说扭头能看见自己耳朵的眼睛飽含着热泪,当然也可以用诗人艾青那句诗来理解,他的流泪是热爱足下的土地。刘备热泪长淌,几步迎上去下边握手,上边"顿时化作倾盆雨",口中说道:"非吾不行仁义,乃势不得已也"。

虽然有惺惺作态之嫌,但是益州难保倒是实情。

如此高明成熟的举动,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一个有胆识,有谋略、关键时刻下手稳、准、狠的政治家,军事家形象跃然纸上。

所以,当大哥者,必须有担当、仁义、体恤下属的气质,部下才会成功成仁,以死相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