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被共享,你被侵犯的隱私,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个人信息被共享,你被侵犯的隐私,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上面藍色字免費訂閱本賬號!

作者 | 庾裡 | 來源:老闆手記 laobanshouji

个人信息被共享,你被侵犯的隐私,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萬眾聯網時代,用戶就像砧板上的“肉”,不知道何時就會遭遇信息洩漏帶來的困擾和威脅。

比如簡歷被非法採集,APP讀取數據洩漏數據,大數據推送和“殺熟”,點外賣訂酒店信息被洩漏......你被侵犯的隱私,比你想象中的要多。

个人信息被共享,你被侵犯的隐私,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非法收集他人簡歷被查封

又又又收到垃圾短信了......

隔三差五收到垃圾短信、接到騷擾電話,應該是很多人的煩惱,它們就像牛皮癬一樣,怎麼甩也甩不掉。

都是因為我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了。

近日,號稱中國最大的簡歷大數據公司的巧達科技,被警方查封,眾多員工都被帶走調查。

被查封的原因是:非法收集他人簡歷,盜取個人隱私。

个人信息被共享,你被侵犯的隐私,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這家成立於2014年的公司,曾經獲得李開復的創新工場、中信產業基金等知名風投的投資,估值兩億。它的商業模式可以概括為:獲取簡歷的價值變現。

巧達科技的數據來源是大數據產品矩陣“喬大招”,“喬大招”旗下擁有多款招聘軟件,曾在2015年對外宣稱,收集了1.6億自然人的簡歷,超過25億行為軌跡。

它們通過在招聘網站抓取、用積分誘惑HR和獵頭主動上傳來獲得用戶簡歷。

蒐集個人簡歷後,它們將用戶不願意公開的信息直接展示給招聘者。而且能實時監測員工,將員工在招聘網站上更新簡歷、投遞簡歷等動作通知所在公司的主管,相當於給老闆發送“離職預警”,這就很尷尬了.......

除此之外,還會根據你的就職情況、收入情況,將你的信息賣給各種借貸、炒股、博彩類公司。

於是,垃圾信息、騷擾電話開始造訪你的生活。

个人信息被共享,你被侵犯的隐私,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簡歷信息屬於個人隱私嗎?

一般來說,簡歷上有個人的姓名、照片、電話、住址、教育、婚姻等信息。

雖然簡歷上沒有涉及財產、私生活、特殊身體狀況等,但也有個人的敏感信息。

但喬大招方面說:簡歷上的信息不屬於個人隱私。

如何區分個人基本信息,個人敏感信息?

可以參考2018年5月1月正式實施的《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中給出的標準:

個人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通信通訊聯繫方式、通信記錄和內容、賬號密碼、財產信息、徵信信息、行蹤軌跡、住宿信息、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

個人敏感信息包括身份證件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銀行賬號、通信記錄和內容、財產信息、徵信信息、行蹤軌跡、住宿信息、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14 歲以下(含)兒童的個人信息等。

同時也明確規定,如果要收集用戶信息,需要有用戶明確的授權。所以,變相蒐集用戶個人信息並且倒賣,是犯法的。

然而,在你把簡歷貼到網上的那一刻起,你的個人信息就被分門別類地賣給了不同的賣家,甚至還有倒賣個人簡歷的淘寶店。

不單是喬大招,之前智聯招聘也出現過類似事件,內部員工偷賣簡歷獲利數十萬,最終被判刑。

个人信息被共享,你被侵犯的隐私,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個人信息在網上“裸奔”

簡歷被非法採集只是大數據灰色產業鏈的冰上一角。大數據環境下,我們的個人信息早已在互聯網上“裸奔”。

比如去年在國外鬧得沸沸揚揚的“Facebook事件”:盜用數百萬用戶隱私數據、洩漏用戶個人信息、干預競選投票幫助特朗普贏得競選、存儲6億用戶密碼並被查看900萬次等等,引起了公憤。

這些醜聞導致坐擁十幾億用戶的Facebook在過去一年中市值急劇縮水,內部IOS應用程序也被蘋果公司短暫關停了,還引來了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調查。

CEO扎克伯格不斷為數據洩露事件出面道歉。

个人信息被共享,你被侵犯的隐私,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在國內,早就有互聯網巨頭對於個人隱私安全語出驚人。

去年3月,李彥宏在中國發展高峰會說:“我想中國人可以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有那麼敏感,如果他們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很多情況下他們是願意的,那我們就可以用數據做一些事情。”

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了大量網友的討伐和抗議。

但不得不說,這也提醒了我們。

在互聯網發展初期,用戶對於個人信息安全還沒有深刻的認識,往往會為了便利和一些小福利,交出個人身份信息。

比如安裝某些APP時,我們為了正常使用軟件,不得不提供獲取通訊錄、拍攝照片、錄音、位置等多項隱私權限。有時即使你刪除了應用,也無法阻止信息被讀取。

比如商業公司利用大數據的精準推送,當我們用搜索引擎打開網頁時,彈窗跳出來的廣告內容,是最近搜索過的產品;而且大數據還會“殺熟”,根據不同人的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對同一商品差異化定價。

這讓很多人都心生恐懼:我們在網上的所有行為軌跡,都受到了監視,是商業公司在共享我們的數據嗎?

个人信息被共享,你被侵犯的隐私,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被侵犯的隱私是潛在的威脅

前段時間,外賣平臺被爆出洩露用戶信息,“800元就可以買到上萬條外賣用戶的姓名、電話、地址、訂餐次數”。

你在家裡或辦公室裡悠閒地點外賣,卻不知道自己的個人信息已經被售賣。

雖然美團、餓了麼及時進行了核實排查並報警,但有些問題還是很難解決。洩露信息的渠道五花八門,涉及平臺內部人員、商家、騎手等等。

个人信息被共享,你被侵犯的隐私,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除了點外賣,還有酒店住宿信息等。你被侵犯的隱私,比你想象中的要多。那些信息如果落到不法人士手裡,後果不敢想象。

萬眾聯網時代,用戶就像砧板上的“肉”,不知道何時就會遭遇信息洩露帶來的困擾和威脅,這感覺或許就跟被狗仔隊盯上明星一樣。

我們一直將物理傷害視作生存的威脅,卻沒想信息洩露也是一種潛在威脅

計算機領域正在經歷一場“道德危機”。故事卻遠遠沒有結束。

對於商業公司而言,如何合理利用數據的同時不侵犯用戶隱私,在秉持商業倫理下實現商業價值,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大數據發展突飛猛進,關於互聯網隱私保護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方案也應該跟上變化速度。

个人信息被共享,你被侵犯的隐私,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商務合作請加 QQ:3506614436

• 為幹掉微信,騙了900萬情侶,還惡意賴賬15億!史上最坑APP,涼了!

• 被“3.15”點名的辣條產業,為何屢禁不止?

• 大學生騙走京東110萬,一個人的信息很值錢,信用卻是無價的

• 曾不被看好,裁掉90%員工,專注“孩媽”19年,終成行業一面旗

• 掉進坑裡的巴西:丟掉實體經濟,到底有多可怕?

• 忽悠馬雲10億的騙子,還了阿里4500億:做對事贏一場,跟對人贏一生!

• 創業者倒下了,因為買了套房...

CEO思想精髓

ID:CEOdushuyuan

↑↑↑長按二維碼 一鍵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