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全歷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何還沒消亡?

在動不動就《xx女子圖鑑》的今天,家裡有礦的人,無疑成為了檸檬精們集體羨慕的對象。然而,在印度很多地區,不幸生在底層家庭,不僅連基本的人權都享受不到,只能從事骯髒低賤的工作,連婚姻都要受到限制。如果跨階層通婚,就會被家人監禁,甚至進行“榮譽處決”……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印度特色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種姓制度。

縱橫全歷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何還沒消亡?

時間軸上的吠陀宗教和文化

種姓制度是如何產生的?

很多人都曾好奇過,同樣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為啥只有中國沒有“作古”,而文化燦爛的印度卻要加上古字來區分?其實,古印度歷史的中斷和種姓制度的產生有扯不斷的聯繫。

印度的歷史,基本上就是一部被征服史。鐵血戰爭之外,文化侵略與融合正在悄無聲息地進行著:

原始的印度人是很有競爭力的族群。他們出現的時間很早,大約在舊石器時代就有活動蹤跡,到新石器時代就能開展農業活動。在遠古時期,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強大部落,擁有著獨特的文化理念,在印度河的下游,可謂稱霸一方。

《論語》有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怪只怪印度當時的生活環境實在是太好了!他們處於熱帶地區,動植物種類豐富,不費勁就能過上吃喝不愁的生活,於是整個民族就慢慢養成了懶惰的習慣。然而,就在他們安於享樂時,西北部的草原遊牧民族逐漸崛起,並在一系列戰爭中不斷壯大。

縱橫全歷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何還沒消亡?

一張圖看懂古印度歷史中斷與種姓制度的聯繫

終於在公元前2000年末,古印度人的防線被打開缺口。黑海附近的雅利安人趁勢通過開伯爾山口入侵,分批進入南亞次大陸(The South Asian Subcontinent),後逐漸散播到印度各地。雅利安人的入侵如同一柄利斧,將之前的古印度文明一刀劈斷。偉大的都市文化被嚴重破壞,黑皮膚、塌鼻樑的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的平靜生活也被打破……

這群白皮膚、高鼻樑的雅利安入侵者非常清楚,他們與印度土著居民在人種、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不相同,要想更好地統治這塊土地,擁有絕對的權力,急需一套明確劃分界限的制度。種姓制度的出現,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為了讓土著居民打從心底認同這項制度,他們挖空腦袋編了一個故事,給種姓制度披上了合法的宗教外衣:

縱橫全歷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何還沒消亡?

19世紀初的天城文梨俱吠陀手抄本

天神用他的嘴造出婆羅門,用雙手製成剎帝利,用雙腿製成吠舍,用雙腳製成首陀羅(婆羅門經典《吠陀》)。不同的部位對應不同的等級,自然擁有著不同的社會地位,即由上到下分為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縱橫全歷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何還沒消亡?

躺在四大種姓下,流著血淚的“賤民”階層

實際上,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類人被排除了,即所謂“不可接觸的賤民”,又稱“達利特”。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在宗教經典對種姓制度的解讀中,他們甚至連神的腳趾都夠不上……

從婆羅門到賤民,投胎是門技術活

一個異族群體為了統治一塊陌生的領土,實行等級制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如元朝為了壓制漢人將民族分為四等;清朝入關後早期也實行“重滿輕漢”政策……但像印度種族制度這樣,等級差距如此之大還能延續到21世紀,實屬罕見!

第一等級:婆羅門

縱橫全歷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何還沒消亡?

彈奏侍奉神明之音樂的僧侶——婆羅門

婆羅門源於“波拉乎曼”,原意是祈禱或增大的東西。他們是社會上最富有的階層,精通《吠陀》聖典,掌管宗教事務,壟斷教育,也可以經管其他行業,但都只動口不動手。

還享有很多特權,如不用交稅,不被處以死刑或任何類型的肉刑。人們還會向他們贈送各種禮物以求得到善報,最受歡迎的是土地因此婆羅門佔有大量的地產,甚至整座村莊。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婆羅門佔有某些領域的政府職位高達75%。

第二等級:剎帝利

縱橫全歷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何還沒消亡?

拿著武器的戰士同時也是封建領主——剎帝利

剎帝利簡稱為剎利,由貴族和軍事行政集團組成,是統治階級中執掌國家機器的人,國王也屬於這個種姓。他們的先祖來自於中亞地區的雅利安人,擁有大量的土地和奴隸,而且只有他們才有手執武器同敵人作戰的權利。

按照婆羅門典籍記載,剎帝利的主要職責是世代守護婆羅門。而在現代印度,剎帝利主要代表政治和軍事階層的職業。

第三等級:吠舍

縱橫全歷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何還沒消亡?

拿著稱計算金錢的商人同時也是農民——吠舍

吠舍是指從事農業、畜牧、手工業、商業等生產事業的平民階級,屬於普通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是整個社會的支持者和供養者。他們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只有交稅服役,供養第一、二等級者的義務。

他們可以參加婆羅門主持的宗教祭祀和聽講教義,有的吠舍種姓還發家致富,從事高利貸活動,在社會中有些許地位。尤其是在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5世紀時期,手工業和商業非常發達。當時的社會財富,有相當大一部分掌握在了他們手中。

第四個等級:首陀羅

縱橫全歷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何還沒消亡?

沒有任何象徵物位於最底層的奴隸——首陀羅

首陀羅最開始主要由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構成,後來加入了一些因為種種原因失去吠舍身份的雅利安人。

他們主要從事農牧漁獵和一些被認為是低賤的職業,地位和奴隸差不多,其中也有一些人就是奴隸。想要改變階層那幾乎是白日做夢,他們的孩子必須隨父親姓,世世代代都是首陀羅。據說連婆羅門在太陽下的影子,他們都不能踩。

第五個等級:賤民

縱橫全歷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何還沒消亡?

一張圖看懂“賤民”和婆羅門差距有多大

賤民在印度根本不算人民,連四大種姓之列都進不去。

在宗教觀念中,他們被認為是“不潔之人”,不能使用公共水井,甚至不能進入寺廟、在大路上行走……並且他們只能從事印度傳統認為的低賤工作,如倒糞、掃街和喪葬等。

這個制度確定後,不同種姓間形成了一道看不見的嚴格界限,並且永久存在。不同的種姓之間想要交往非常困難,結婚就更不要想了。為了強化這個制度,雅利安人還進一步用宗教洗腦:如果一個人幹了壞事(反抗),下輩子投胎就會被降級……

受壓迫得那麼厲害,他們反抗過嗎?

印度人到現在還逆來順受地接受種姓制度的洗腦?這套網絡上隨便一搜就能看到的說辭,已經完全out了。的確,印度獨立後在法律中明確表示人人平等,但部分頑固派和落後地區仍把這套非人的制度奉為圭臬。但這並不妨礙部分印度人已經開始覺醒,不斷進行“梵華”或佛性抗爭。

實際上,種姓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受到印度教內部的抗爭和全球資本影響,原本各個種姓間的銅牆鐵壁開始軟化,逐漸為人們提供了等級上升的可能。當然,前提條件是你足夠有錢!

一個低種姓的群體,只要獲得大量財富,就能通過學習婆羅門的生活方式,把自己從“不潔”變為“潔淨”,實現種姓地位的上升,這個過程被美其名曰 ——梵化(Sanskritization)。

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不少印度人都開始為反抗種姓制度發聲。

縱橫全歷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何還沒消亡?

在勸說印度人民放棄種姓制度的印度聖雄——甘地

低種姓群體就是反對浪潮的中流砥柱。早在十一到十七世紀,印度教內部的中下層種姓,就爆發了反對種姓、反對婆羅門壟斷信仰的虔誠運動(Bhakti Movement),最終改變了很多人的地位。

到後來,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公務員、國有企業工人、工程師等工作都向低種姓人群敞開了大門,這些人憑藉自己的努力實現了階層上升,成了新興的城市中產。

縱橫全歷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何還沒消亡?

皈依佛教成了“賤民”階層抗議種姓制度的方式

即使再不濟的賤民階層,也找到了一種另類的反對方式——佛性抗爭。通過皈依佛教,擺脫傳統印度教烙印在他們身上的低種姓束縛。雖然這並不能完全改變高種姓階層對“賤民”的歧視,但由於他們皈依佛教的人數眾多,很快成了有影響力的群體,參與選舉的政客們都不得不向他們拉票。

最後,甚至連享受特權的高種姓也成了這項制度的批判者。大量出身高種姓的知識分子,為呼籲平等搖旗吶喊,曾經的印度開國總理就是婆羅門種姓。

縱橫全歷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何還沒消亡?

熱愛自拍的印度總理莫迪據說是賣油人出身

直至今天,很多印度中產都不願承認種姓制度的存在。外國類似於知乎的問答網站Quora就有一個提問:莫迪是什麼種姓?

有印度網民這樣回答:印度沒有種姓制度!當莫迪先生作為國家領袖時,他是剎帝利;當他引領我們的精神時,他是婆羅門;當他帶領我們走向經濟成功時,他是吠舍;當他艱苦樸素時,他就是首陀羅……

Allhistory:基於AI知識圖譜,展現不同角度的歷史世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