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全历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何还没消亡?

在动不动就《xx女子图鉴》的今天,家里有矿的人,无疑成为了柠檬精们集体羡慕的对象。然而,在印度很多地区,不幸生在底层家庭,不仅连基本的人权都享受不到,只能从事肮脏低贱的工作,连婚姻都要受到限制。如果跨阶层通婚,就会被家人监禁,甚至进行“荣誉处决”……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印度特色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

纵横全历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何还没消亡?

时间轴上的吠陀宗教和文化

种姓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很多人都曾好奇过,同样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为啥只有中国没有“作古”,而文化灿烂的印度却要加上古字来区分?其实,古印度历史的中断和种姓制度的产生有扯不断的联系。

印度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被征服史。铁血战争之外,文化侵略与融合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原始的印度人是很有竞争力的族群。他们出现的时间很早,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就有活动踪迹,到新石器时代就能开展农业活动。在远古时期,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强大部落,拥有着独特的文化理念,在印度河的下游,可谓称霸一方。

《论语》有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怪只怪印度当时的生活环境实在是太好了!他们处于热带地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不费劲就能过上吃喝不愁的生活,于是整个民族就慢慢养成了懒惰的习惯。然而,就在他们安于享乐时,西北部的草原游牧民族逐渐崛起,并在一系列战争中不断壮大。

纵横全历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何还没消亡?

一张图看懂古印度历史中断与种姓制度的联系

终于在公元前2000年末,古印度人的防线被打开缺口。黑海附近的雅利安人趁势通过开伯尔山口入侵,分批进入南亚次大陆(The South Asian Subcontinent),后逐渐散播到印度各地。雅利安人的入侵如同一柄利斧,将之前的古印度文明一刀劈断。伟大的都市文化被严重破坏,黑皮肤、塌鼻梁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的平静生活也被打破……

这群白皮肤、高鼻梁的雅利安入侵者非常清楚,他们与印度土著居民在人种、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不相同,要想更好地统治这块土地,拥有绝对的权力,急需一套明确划分界限的制度。种姓制度的出现,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为了让土著居民打从心底认同这项制度,他们挖空脑袋编了一个故事,给种姓制度披上了合法的宗教外衣:

纵横全历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何还没消亡?

19世纪初的天城文梨俱吠陀手抄本

天神用他的嘴造出婆罗门,用双手制成刹帝利,用双腿制成吠舍,用双脚制成首陀罗(婆罗门经典《吠陀》)。不同的部位对应不同的等级,自然拥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即由上到下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纵横全历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何还没消亡?

躺在四大种姓下,流着血泪的“贱民”阶层

实际上,除四大种姓外,还有一类人被排除了,即所谓“不可接触的贱民”,又称“达利特”。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在宗教经典对种姓制度的解读中,他们甚至连神的脚趾都够不上……

从婆罗门到贱民,投胎是门技术活

一个异族群体为了统治一块陌生的领土,实行等级制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如元朝为了压制汉人将民族分为四等;清朝入关后早期也实行“重满轻汉”政策……但像印度种族制度这样,等级差距如此之大还能延续到21世纪,实属罕见!

第一等级:婆罗门

纵横全历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何还没消亡?

弹奏侍奉神明之音乐的僧侣——婆罗门

婆罗门源于“波拉乎曼”,原意是祈祷或增大的东西。他们是社会上最富有的阶层,精通《吠陀》圣典,掌管宗教事务,垄断教育,也可以经管其他行业,但都只动口不动手。

还享有很多特权,如不用交税,不被处以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人们还会向他们赠送各种礼物以求得到善报,最受欢迎的是土地因此婆罗门占有大量的地产,甚至整座村庄。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婆罗门占有某些领域的政府职位高达75%。

第二等级:刹帝利

纵横全历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何还没消亡?

拿着武器的战士同时也是封建领主——刹帝利

刹帝利简称为刹利,由贵族和军事行政集团组成,是统治阶级中执掌国家机器的人,国王也属于这个种姓。他们的先祖来自于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奴隶,而且只有他们才有手执武器同敌人作战的权利。

按照婆罗门典籍记载,刹帝利的主要职责是世代守护婆罗门。而在现代印度,刹帝利主要代表政治和军事阶层的职业。

第三等级:吠舍

纵横全历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何还没消亡?

拿著称计算金钱的商人同时也是农民——吠舍

吠舍是指从事农业、畜牧、手工业、商业等生产事业的平民阶级,属于普通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是整个社会的支持者和供养者。他们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只有交税服役,供养第一、二等级者的义务。

他们可以参加婆罗门主持的宗教祭祀和听讲教义,有的吠舍种姓还发家致富,从事高利贷活动,在社会中有些许地位。尤其是在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时期,手工业和商业非常发达。当时的社会财富,有相当大一部分掌握在了他们手中。

第四个等级:首陀罗

纵横全历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何还没消亡?

没有任何象征物位于最底层的奴隶——首陀罗

首陀罗最开始主要由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构成,后来加入了一些因为种种原因失去吠舍身份的雅利安人。

他们主要从事农牧渔猎和一些被认为是低贱的职业,地位和奴隶差不多,其中也有一些人就是奴隶。想要改变阶层那几乎是白日做梦,他们的孩子必须随父亲姓,世世代代都是首陀罗。据说连婆罗门在太阳下的影子,他们都不能踩。

第五个等级:贱民

纵横全历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何还没消亡?

一张图看懂“贱民”和婆罗门差距有多大

贱民在印度根本不算人民,连四大种姓之列都进不去。

在宗教观念中,他们被认为是“不洁之人”,不能使用公共水井,甚至不能进入寺庙、在大路上行走……并且他们只能从事印度传统认为的低贱工作,如倒粪、扫街和丧葬等。

这个制度确定后,不同种姓间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严格界限,并且永久存在。不同的种姓之间想要交往非常困难,结婚就更不要想了。为了强化这个制度,雅利安人还进一步用宗教洗脑:如果一个人干了坏事(反抗),下辈子投胎就会被降级……

受压迫得那么厉害,他们反抗过吗?

印度人到现在还逆来顺受地接受种姓制度的洗脑?这套网络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的说辞,已经完全out了。的确,印度独立后在法律中明确表示人人平等,但部分顽固派和落后地区仍把这套非人的制度奉为圭臬。但这并不妨碍部分印度人已经开始觉醒,不断进行“梵华”或佛性抗争。

实际上,种姓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到印度教内部的抗争和全球资本影响,原本各个种姓间的铜墙铁壁开始软化,逐渐为人们提供了等级上升的可能。当然,前提条件是你足够有钱!

一个低种姓的群体,只要获得大量财富,就能通过学习婆罗门的生活方式,把自己从“不洁”变为“洁净”,实现种姓地位的上升,这个过程被美其名曰 ——梵化(Sanskritization)。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印度人都开始为反抗种姓制度发声。

纵横全历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何还没消亡?

在劝说印度人民放弃种姓制度的印度圣雄——甘地

低种姓群体就是反对浪潮的中流砥柱。早在十一到十七世纪,印度教内部的中下层种姓,就爆发了反对种姓、反对婆罗门垄断信仰的虔诚运动(Bhakti Movement),最终改变了很多人的地位。

到后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公务员、国有企业工人、工程师等工作都向低种姓人群敞开了大门,这些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阶层上升,成了新兴的城市中产。

纵横全历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何还没消亡?

皈依佛教成了“贱民”阶层抗议种姓制度的方式

即使再不济的贱民阶层,也找到了一种另类的反对方式——佛性抗争。通过皈依佛教,摆脱传统印度教烙印在他们身上的低种姓束缚。虽然这并不能完全改变高种姓阶层对“贱民”的歧视,但由于他们皈依佛教的人数众多,很快成了有影响力的群体,参与选举的政客们都不得不向他们拉票。

最后,甚至连享受特权的高种姓也成了这项制度的批判者。大量出身高种姓的知识分子,为呼吁平等摇旗呐喊,曾经的印度开国总理就是婆罗门种姓。

纵横全历史|都9102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何还没消亡?

热爱自拍的印度总理莫迪据说是卖油人出身

直至今天,很多印度中产都不愿承认种姓制度的存在。外国类似于知乎的问答网站Quora就有一个提问:莫迪是什么种姓?

有印度网民这样回答:印度没有种姓制度!当莫迪先生作为国家领袖时,他是刹帝利;当他引领我们的精神时,他是婆罗门;当他带领我们走向经济成功时,他是吠舍;当他艰苦朴素时,他就是首陀罗……

Allhistory:基于AI知识图谱,展现不同角度的历史世界。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