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存款搅动存款江湖,会不会被监管叫停?

财富公元


不会叫停,但是已发行的会限制规模。因为产品本身就是存款产品,也没有什么违规的地方,再加上市场上已经有了近千亿的存量,直接叫停会引发银行流动性风险。

此外,民营银行、中小银行网点渠道少,吸储的需求在,类似产品还会继续冒出来,这是真正的市场机制决定的。

详细的背景是这样的,11月底央行对发行智能存款的民营银行做了窗口指导,要求此类产品注意流动性风险,控制规模。白话的意思就是“不准再继续扩大这类产品的储蓄规模了”,这是这类产品要么直接停售,要么限售导致很多人抢不到的背景原因。

至于央行为什么要限制,从央行的角度大致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1. 此类产品突破了银行业协会协商的存款利率约定,有高息揽储嫌疑,这会对其他传统银行造成不利竞争冲击。在央行的眼里,如果因为存款利率上行,造成了贷款利率跟着上行,就会加大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不利于经济发展。

2. 原来银行定期存款如果要提前支取,是按活期利率算的,也就是给提前支取设定了的一定门槛,有利于保护银行大量资金提取的流动性管理风险。而智能存款可提前支取且利率基本不变,提前支取的门槛没了,确实会对银行造成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冲击。

综合来说,央行给智能存款划了一道规模红线,不会立刻消失,但要买就没那么随心了。所以简单来说,现阶段抢到就是赚到,要珍惜。


金融街知事


如果说2018年什么理财产品最火,我认为非各类创新智能存款莫属!

以余额宝为首的货币基金收益率跌破4%以后,先是网商银行的定活宝隆重登场,提前支取收益率3.8%,一时间定活宝成了抢手货。

接下来是京东金融的银行精选,富民宝、众邦宝、振兴存陆续登场,但是影响力最大却不是这些,影响力最大的是: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

最高收益率4.5%,靠档计息,50元起存,凭借腾讯的口碑,立刻烧遍整个存款江湖,智能存款从此被广大投资者接受。

最受益的当然要数京东金融的民营银行,因为网商银行的定活宝3个月的时间利率降到了2.8%,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4个月的时间便退出江湖了。现在的智能存款,只剩下京东金融里的几家民营银行在坚守。

如下图,是京东金融里的几款智能存款截图。


智能存款类业务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呢?

纵观所有的智能存款产品,无非就是大额存单的变种。主要做法是降低了存款门槛,简化了利率档级,提升了利率标准。所有的创新,都是基于对大额存单的优化,而且,都是新型民营银行的产品。

如果刚成立的民营银行不采取这些措施,是根本无法和已经长期存续的大型银行竞争的,同样的利率、同样的额度、同样的存取规则,谁也不会去民营银行存款的。

所以,我认为,现在的智能存款,从规则上来说,并没有违反监管的规定,关键是规模扩大后,民营银行能不能继续保持如此高的利率。

网商银行的定活宝并没有受到监管的约束,但是利率已经连续三次调低;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也没有得到监管约束的消息,12月20日已经停止发售。同样,富民宝也从最初的4.5%降到4.3%,众邦宝的定期产品主动下架,振兴存120天收益率从5.1%降低到4.8%。

所有这些都是银行的自主行为,并没有受到监管的影响。

所以,我的观点是,监管不会叫停智能存款,但是发行智能存款的银行自己可能会对产品进行不断调整和变更,高利率、高灵活性的智能存款不可能是长期持续的。

共享互联网金融红利,欢迎关注互金直通车!


互金直通车


智能存款作为一种新型存款,之所以能够搅动2018年尾的揽储大战,就在于其既有活期的灵活性、又有定期存款的高收益,可谓名副其实的定活两便的存款产品。


智能存款本身就是揽储压力之下的一招创新,其特点是收益高、流动性好,收益率普遍达到了4%以上,而且可以随存随取。

随着监管对结构性存款的严查,对于中小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来说,由于不具有金融衍生品交易资质,就丧失了利用结构性存款实现揽储需要。因此,这些普遍缺乏网点及营业部的互联网银行就只得在业务上进行创新。

目前为止,此类智能存款产品大部分都是采用存款收益权转让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尚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未来或会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或进行窗口指导,信息披露会更加透明,利率也会更加符合市场定位。比如说微众银行下架此类智能存款,以及网商银行等需要定时抢购就是强监管的开始。



另外,我们必须要明白一点,银行存款是具有刚性兑付的特质,所以说此类智能存款的设计,对于的流动性管理要求非常高,万一出现极端市场条件,就很可能会引发流动性风险。可以肯定地说,就算暂时不会叫停智能存款。但为防止流动性风险的发生,今后监管机构一定会对智能存款进行干预或者窗口指导,甚至出台具体的管理措施。


东震木



智能存款的今天和余额宝的从前颇有几分相似,虽然产品属性具有本质区别,但高收益率高流动的特点,以及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力无非殊途同归。从近期央行窗口指导情况来看,民营智能存款被叫停的可能性可能并不大,但需要局部整改到是极大可能。

央行的窗口指导不在乎两次意思,一是常规性监管工作。作为一种创新型存款,尤其是依托互联网平台运营,这对我国金融业来说,不仅是新产品,而且运营模式也算开天辟地,新生事物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常规性监管变得异常重要;第二层意思就是调查与研究。金融改革需要创新鼓励和倡导创新,但也因为我们对信产品和新模式缺乏经验和制度,是否适应改革需要?是否适应市场与客户需求等?有待科学验证与评估,才能给予准确定性,从而配套相关管理措施,以及后续推广。

而现在,虽然智能存款以高收益率和高流动性被客户一遍较好,但这只是对投资者来说的好事。它毕竟与全局金融稳定息息相关,监管机构不可能只为迎合投资者口味,而忽略全局考虑与战略决策。

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分析智能存款,确实也存在需要进一步透明和完善之处。

首先,作为投资者来说,很想知道智能存款究竟是银行的表内业务还是表外业务?是否缴纳存款准备金?是否为智能存款吸收的资金投保存款保险?如果是表外业务,那与一般存款类产品的风险是不在一个等级的。同样,如果智能存款没有投保,那根本就不能叫做存款,而是其他理财类产品。目前,客户获取的部分产品信息均来至于发行方陈诉,缺少监管机构的确认信息。



其次,就是大家都在热议的流动性风险问题。智能存款的运作原理,即是通过向第三方金融机构转让未到期收益权来保证存款人的高收益率和流动性。这其中就存在两种可能性流动风险,一是受让方比如信托公司能否保证按时足额履行兑付合约?假如爽约,发行方是否有应对措施或者说应急预案?二是,在高收益率和高流动性的利益下,势必吸引大量资金聚集。按照存款约定,存款人可以随时支取,当发生大规模兑付时,发行方是否有实力和措施应对?目前,规模最大的微众银行注册资本仅42亿人民币,其他的就更小了,与注册资本千亿级的四大国有银行相比,挤兑风险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解决智能流动性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严格执行存款准备金制度,按时足额向央行缴纳存款准备金,同时为智能存款投保;二是控制好智能存款总规模,确保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所以,再结合近期部分民营银行智能存款的反应,大部分人都认为,未来智能存款可能会走上限量限价销售之路,而不是被叫停。


龙门山财经


百信银行的智慧存安全不


荒芋菬的才子


已经限额购买了,很难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