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爆發後,薩達姆為何第一時間向以色列發射29枚導彈?

fujunda


鷹鴿分析尖銳與理性並存,只為普及軍事常識。




伊拉克出兵科威特,薩達姆沒有意料到西方國家干預來的如此之快,伊拉克部隊對於美國為首的聯軍的外科手術式打擊有諸多的不適應。不過薩達姆作為一代梟雄,短時間內就反應過來,為了減緩美國為首的聯軍打擊節奏,為伊拉克軍隊回防和防禦部署展開爭取必要的時間緩衝,因此,戰爭一打響,伊拉克導彈部隊第一時間向以色列發射29枚飛毛腿地對地彈道導彈,實際造成以色列大量建築受損和人員傷亡。薩達姆這一行為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目的。


一、中東地區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積怨已久,妄圖拖以色列進入戰爭。自以色列1948年在美國操縱的聯合國決議下建國開始,先後與阿拉伯國家打了四次中東戰爭,歷史積怨已久。猶太民族自建國以來強烈的民族危機感迫使以色列在政治上持續強硬,養成了有仇必報,以血還血的行事風格;薩達姆長期致力於中東霸權地位爭奪,深知以色列的這一民族特性,故而戰爭一開始就妄圖通過引用兩伊戰爭期間導彈戰的方式,拉以色列下水,從而激起美國為首聯軍內部的矛盾,期望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矛盾激化,從而達到分裂聯軍,緩解聯軍進攻態勢的目的。



二、飛毛腿導彈是伊拉克的殺手鐧,薩達姆意圖通過導彈襲擊以色列,向美國政治施壓。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結束以前,美蘇在中東地區的政治、軍事和經濟領域的鬥爭始終處於白熱化狀態,施加各自影響力成為地緣政治鬥爭的核心內容。以色列和部分阿拉伯國家與美國關係交好,主要還是在於美國可以為其提供可靠的政治支持、軍事保護以及各種援助;薩達姆深知這一點對於美國立足中東地區的重要意義。


三、爭取救命的時間。聯軍武力干涉之初,伊拉克大量主力還在科威特境內,薩達姆面臨國內兵力空虛、科威特境內防禦部署尚未完成的尷尬局面;在聯軍發起首輪進攻的時候,伊拉克軍隊表現的措手不及,薩達姆政府和軍隊都急需一定緩衝時間,其一爭取兵力調動防禦部署的時間;其二為政府官員和軍隊官兵爭取一定時間適應聯軍全新打法的戰爭節奏;最終扭轉錯誤的政治預判所帶來的倉促應戰這一不利局面。

無論薩達姆處於各種原因,這一軍事行動的政治考量遠大於軍事目的,若非美國極力安撫以色列,一旦以色列攪入戰爭,美國為首的聯軍內部勢必出現分歧,至少阿拉伯國家的戰鬥決心會受到較大的影響,這是美國絕對不願意看到的結果。阿拉伯國家雖不願意看到薩達姆稱霸中東,但更不願意看到猶太民族在中東佔據主導權。


鷹鴿分析


這都是被逼無奈啊!以色列是整個中東唯一的異類,薩達姆直到美軍兵臨城下才看明白自己的生存之道!上世紀70年代之後伊拉克為了不切實際的帝國夢,也為了爭奪出海口把周邊鄰居都得罪了個遍,以至於多國部隊逼近伊拉克時周邊阿拉伯國家沒有一個願意幫他,走投無路的薩達姆想出一個陰招,那就是把阿拉伯國家痛恨至極的以色列拉下水,只要它參戰就能製造出一種伊拉克被西方欺負的印象,阿拉伯國家就不會再支持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的行動。唯一刺激以色列的辦法就是用飛毛腿導彈攻擊它的領土,促使它參戰。


只要阿拉伯國家反對多國部隊,就能大大增加薩達姆獲勝的幾率。當時美軍集結美歐18個國家、9個阿拉伯國家以及另外12個不沾邊的小兄弟,動用3500輛坦克和近3000架飛機,輔助80餘萬人的地面兵力進攻伊拉克。儘管薩達姆經過10多年的準備,將伊拉克43.7萬平方公里加固成了銅牆鐵壁,但是就像當初的希特勒逃不過兵敗自殺的命運一樣,他肯定也明白自己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只有將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國家拉到自己的陣營,從外交上瓦解美國的同盟,才有保全自己的可能。


薩達姆在海灣戰爭之後,一直全力準備迎接美國人的壓力。他一邊積極與周邊的國家搞好關係,正如團結中東各國對抗美歐。同時不惜重金擴大軍事力量,正規軍擴充到百萬兵力,同時建立覆蓋全國的防空體系,早在海灣戰爭之前伊拉克就部署了254個導彈連,擁有1000多個防空導彈發射架和6000多部便攜式防空武器系統。再加上由米格29、米格25和幻影戰機組成的空中防護圈和龐大的裝甲部隊,阻擋美軍一段時間還是很有信心的。

但是上文也說了,有了希特勒的前車之鑑,薩達姆也明白自己的處境,為了更持久的與多國部隊打消耗戰,它特意為空軍修建了598個加固版地堡機庫,儘可能長的抵抗多國部隊為外交活動拉攏阿拉伯國家爭取時間。那麼阿拉伯國家為什麼會支持美國打擊兄弟國家呢?這一切都和伊拉克的地理環境有關。簡單的說就是伊拉克因為海岸線不足而不能發揮能源大國的優勢,薩達姆為了彌補這一缺憾不斷和周邊國家鬧矛盾,最終搞得眾叛親離。

薩達姆藉助與伊朗的阿拉伯河領土爭端,企圖奪取波斯灣地區的伊朗領土,隨後爆發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碰了一鼻子灰之後薩達姆決定吞併科威特來獲得石油資源和出海口,順便之前欠的債也不用還了,但是西方國家看不下去了,之前攻打伊朗等於替美國出氣,現在吞併科威特就是在挑戰世界秩序,整個波斯灣的一群國王們都不願意了,之後爆發了聞名世界的海灣戰爭。



薩達姆得罪了伊朗和一群國王,同時與敘利亞和土耳其的關係也進去死谷。伊拉克需要利用敘利亞和土耳其當作對外貿易的通道,在上世紀伊拉克的石油管道是直接修到黑海和地中海的。但是三國因為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河水爭端問題一直不睦!石油過境的稅收問題也讓伊拉克難以忍受。但是即便如此,土耳其和敘利亞也沒有真正支持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美軍並沒有爭取到從北面夾擊伊拉克的機會。




為了將整個阿拉伯世界拉到反對歐美的一邊,薩達姆使用大量飛毛腿導彈攻擊以色列,希望它惱羞成怒加入到打擊伊拉克的多國部隊當中去。美國當然知道以色列不能參戰,否則敘利亞、埃及、約旦等國立刻會改變立場,多國部隊將無法繼續對伊拉克作戰。美國的對策是安撫以色列隱忍,同時部署大量愛國者導彈加大對飛毛腿的攔截力度(效果很不理想),空軍也重點抹殺伊拉克的導彈陣地。最終薩達姆的計謀沒能得逞。
(以色列版圖最大時刻)


兵器世界


這事兒說起來蠻滑稽,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以後,薩達姆手裡的導彈,第一個襲擊的既不是美國,我不是沙特,而是完全沒有參與到這場戰爭中的以色列。

為什麼薩達姆要襲擊以色列呢?其實打個比方就能明白了。

抗戰期間,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可謂泥沙俱下。不僅有國民黨、共產黨,還有割據軍閥,土匪武裝,甚至地方團練,江湖教會等等。這群人在抗戰前的事蹟有好有壞,意識形態,價值觀完全不同。但是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抗日,讓這些的中國人捐棄前嫌,擱置了對彼此的敵意,槍口一致對外。

攻擊以色列,跟民國的軍閥土匪們宣佈抗日是一個道理。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奇妙組合,從1991年海灣戰爭到現在都是如此——

美國和以色列,是鐵桿盟友。

美國和沙特,是鐵桿盟友。

沙特和以色列,是不共戴天的仇敵。

然而這三個國家在美國的配合下,卻奇妙的走到了一起。以色列和沙特之間沒有直接交往,兩個國家卻一抬一合的配合起來稱霸了中東。

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共識是,除了土耳其外,幾乎所有的伊斯蘭教國家,都將以色列視做不共戴天的敵人。而這就是薩達姆想要利用的。

伊斯蘭教國家仇視以色列的原因很簡單——中東本來是一個純粹的穆斯林地區,而以色列作為猶太教徒闖入了這個區域。闖進來不說,還佔領了聖城耶路撒冷。佔領了耶路撒冷不說,還前後跟眾多的阿拉伯國家打了五次中東戰爭。所以幾乎所有的伊斯蘭教國家都拿以色列視做眼中釘、肉中刺。

只有在面對以色列的時候,伊斯蘭國家才能放下一切的教派、利益之爭,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

海灣戰爭一開打,薩達姆心裡就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可能贏。

這是顯而易見的,伊拉克連伊朗都打不過,別說美國了。薩達姆之前就是在賭美國不會出兵,既然美國已經出兵,那麼伊拉克的抵抗沒什麼意義了。

所以,薩達姆最需要的,就是把水攪渾。


他把有限的一些“飛毛腿”導彈,全部射向了以色列,而且大多射向平民區。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了激怒以色列的政府和人民,逼以色列反擊。

而只要以色列出兵,則眾多的阿拉伯國家必然退兵。這就像抗戰中國人內部摩擦,即使彼此矛盾再大,如果日本人進攻其中一方的話,另一方也是幾乎不可能和日本人並肩作戰的。

也就是考慮到這一點,美國人在組織海灣戰爭聯軍的時候,邀請了沙特、約旦、埃及等諸多盟友,卻唯獨沒邀請以色列,因為沙特等國已經明確表明態度——他(以色列)來我就走!



薩達姆空襲造成了以色列眾多的平民死傷,以色列國內民意洶洶,要求政府開戰。這個時候美國緊急派人前往以色列斡旋,給以色列裝備了大量的“愛國者”防空導彈,確保以色列不要出兵攻擊薩達姆。

而以色列政府也頂著極大的壓力,連個譴責都沒法,生生咬著牙把這個事兒挺過去了。

如果以色列出兵,海灣戰爭結局真的會不一樣嗎?

還真不好說。

以色列出兵,中東國家一定退出聯軍。

中東諸多國家的政府並非看不出薩達姆的詭計,可是各國的百姓是不會想那麼多的。如果以色列真的攻擊伊拉克,中東各國百姓會毫不猶豫的站在薩達姆一邊,中東各國的政府就很難辦了。

中東各國的軍隊實力並不強大,在打薩達姆的戰爭中也沒出多少力,除了沙特以外,其他國家出兵基本都是象徵性的。比如土耳其,他唯一出的兵居然是一個廚子!在軍艦上做飯。

但是,沙特的支持對於美軍很重要。

海灣戰爭中,雖然美軍也出動了數個航母戰鬥群,但是六十萬大軍不可能都住在航母上,這六十萬人基本都駐紮在沙特境內。

如果沙特因為以色列,退出聯盟,不讓美軍在境內駐軍攻打薩達姆,那這六十多萬人就只能泡海水了。

當然了,也許沙特政府不會真的這麼做。但如果美軍因為以色列與伊拉克開戰,真的在中東變成了一個西方侵略者,以色列盟友的形象。那麼海灣戰爭究竟要如何收場,還真的很難說哦~


小約翰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後,薩達姆第一時間,向以色列發射了29枚飛毛腿導彈。



也許有人詫異,薩達姆面對大戰的高壓氣氛,是不是神經錯亂了?以色列並未加入多國聯合部隊之列,他竟然攻擊以色列。


有書君認為,薩達姆神經錯亂的是,入侵科威特。這時的他頭腦清醒,他想利用,中東地區錯綜複雜的矛盾,轉移矛盾重點,利用圍魏救趙的計謀,來緩解伊拉克的壓力。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以色列面對著殘桓斷壁,和500多民眾死亡的損失,竟然忍氣吞聲,連一個公開譴責聲明都沒有。與以色列睚眥必報的一貫作風,大相徑庭。


究其原因,且聽有書君梳理分解。


中東,是一片兩千年來,動盪不安的土地。還有一個血液裡流淌著,不安定成分的民族。阿拉伯人的性格多變,也讓人匪夷所思。



他們時而國家內部爭鬥;時而因宗派之別,爆發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爭鬥;面對以色列時,他們又可以化敵為友,一致攻擊以色列。


阿拉伯人錯綜複雜的矛盾,和好鬥多變的性格,賦予了中東多年的動盪不安。薩達姆堪稱中東的一代梟雄。他執政的初期,收回了西方對伊拉克的石油控制權。他確實也帶給了伊拉克人民富足的生活。


薩達姆桀驁不馴的性格,日益膨脹,想稱霸海灣的野心,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宗派之爭,都促使他發動了兩伊戰爭。


薩達姆空有膽識,他的才略,不足以支撐起他的野心。


八年時間,兩敗俱傷的兩伊戰爭,薩達姆收穫的是零。兩伊戰爭,不但消耗掉了,伊拉克多年積累的財富,反而欠下大量外債。


兩伊戰爭後,薩達姆又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他為了經濟問題和領土遺留問題,出兵科威特,實行滅國計劃。



有書君認為,他覬覦科威特豐富的石油資源,才走了這步臭棋,同時跳進了美國挖好的坑。薩達姆誤判了美國思維,美國雖然在兩伊戰爭時,支持伊拉克,並不代表著永久支持他。


薩達姆的性格狂傲獨斷,不會對美國言聽計從,他想主導海灣石油資源,擺脫石油貿易以美元結算的定規。


美國怎能容忍薩達姆在中東撒野。美國模稜兩可的態度,薩達姆誤判為美國已經默認,其實,他給了美國,一個名正言順出兵伊拉克的藉口。


這時,我們就回到了開篇時的問題。焦頭爛額的薩達姆,知道目前的實力,只有失敗一條路。他把矛頭指向了以色列,希冀能給自己一個緩衝時間。


以色列是阿拉伯國家的公敵,他們之間已經爆發了,五次中東戰爭。只要以色列一回擊,阿拉伯國家會一致對敵,同時也分解了,多國部隊中阿拉伯軍隊的兵力。


薩達姆的算盤打得很精,確實埃及、土耳其、甚至伊朗都蠢蠢欲動,只等以色列出手,他們就群起而攻之。還有阿拉伯國家,呼籲聯合國停止出兵伊拉克。


可惜以色列讓薩達姆失望了,他沒有對伊拉克採取行動。在美國的壓力下,沙特等多個阿拉伯國家,也未退出多國部隊。阿拉伯國家之間,也只是一盤散沙,沒有超強的凝聚力。


薩達姆的小計謀,逃不脫美國的鷹眼。美國對以色列及時的安撫,以及猶太人的高智商,無聲的粉碎了薩達姆的幻想。


伊拉克,在美國先進的信息戰面前,徹底的不堪一擊。只有短短的42天,伊拉克就俯首稱臣了。

薩達姆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的虛假面具,也被無情的撕破。薩達姆可以稱為梟雄,但不是真正的領袖。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海灣戰爭爆發後,薩達姆其實就已經明白了戰爭的結局,八年兩伊戰爭,伊拉克軍隊連飽受武器短缺之苦的伊朗都搞不定,也就欺負一下科威特,面對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伊拉克軍隊不說打贏,就算能把美軍拖入消耗戰都得算是奇蹟。

伊拉克向以色列發射飛毛腿彈道導彈,這完全是一種策略,原因在於多國部隊中有大量的阿拉伯國家軍隊,畢竟,伊拉克所侵佔的科威特也是一個阿拉伯國家,薩達姆根本沒指望飛毛腿導彈能擊中任何有價值的以色列目標,而是希望以色列能按照其一貫作風,猛烈報復伊拉克,這樣的話,在面對阿拉伯世界的共同敵人,多國部隊中的阿拉伯國家就沒有理由繼續參與進攻伊拉克了,達到了瓦解多國部隊的目的,當然,這基本也沒什麼用,就算阿拉伯國家不參與,光憑其他國家照樣也能打贏海灣戰爭。

薩達姆的這點小伎倆,不光美國和以色列看了出來,就連阿拉伯國家也明白。儘管以色列國內有強烈呼聲,要求以色列國防軍參戰,甚至在發現伊拉克發射的飛毛腿導彈攜帶生化彈頭的話,以色列必須要用自己的核武器回擊,但美國幫助以色列政府安撫住了這種聲音,美國緊急向以色列提供了“愛國者”防空系統,攔截了不少射向以色列的“飛毛腿”導彈,綜合來看,戰爭期間,以色列雖然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損失並不大。

除了向以色列提供“愛國者”防空系統,鑑於伊拉克的“飛毛腿”還威脅到了沙特等國境內的多國部隊,整個戰爭期間,美軍一直在努力獵殺伊拉克的“飛毛腿”機動發射車,投入了包括特種部隊、衛星和偵察機在內的大股力量,但總的來說,效果有限,鑑於實力上的差距,薩達姆雖然不斷髮射“飛毛腿”,但始終沒有為其換裝生化彈頭,儘管伊拉克有這種能力。


鷹眼防務觀察


能想到這一步,說明薩達姆還是蠻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佔領科威特是非正義的戰爭,但是他又不是美國,幹了就是幹了,沒有什麼後顧之憂,自己還是要找點出路,想點辦法,讓矛盾更復雜一些,更混亂一些,讓國際社會的注意力能少一些在他身上,以減輕他身上的壓力。

以色列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天然敵人,雖然薩達姆入侵科威特,但放大了說也就是阿拉伯世界裡的家務事,畢竟阿拉伯世界這幾百年來,分分合合,這種事情在一個大的歷史宏觀層面也很平常,阿拉伯世界雖然反對但還不至於觸動根子,想想辦法讓薩達姆撤併也就好了,怎麼說還是遜尼派的自家兄弟。

但如果以色列用軍事手段迎擊薩達姆的導彈,那性質就變了,那阿拉伯世界可要群情激奮了,一旦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情緒被調動起來,美國根本鎮不住,到時候這個聯軍還沒發起對伊拉克的攻擊,自己就先亂了。但美國不是傻子,不是想不到這個後果。

以色列確實很想打,這才符合以色列“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個性,畢竟你薩達姆當我以色列是草包嗎?美國真是沒辦法,拼了命地哄以色列,給愛國者導彈、給各種武器裝備和援助,極大地滿足了以色列的胃口,這才讓以色列強忍怒氣,打掉門牙往肚子裡咽。

反正,最終薩達姆還是功虧一簣,敗走科威特,在此後十幾年,薩達姆成為全世界反美力量的重要核心,但最終還是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後政亡人息。


雲中史記


海灣戰爭的爆發,薩達姆很清楚自己引以為傲的百萬大軍在美國高科技軍事力量面前是根本不堪一擊,早已知道自己是木有打贏美國的希望,於是薩達姆在這種情況下乾脆就破罐子破摔,薩達姆在第一時間向以色列發射了29枚導彈,除此之外,還點燃了科威特近700多扣油井,薩達姆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個人認為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變向的教訓報復美國
因為以色列一直都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忠實的小弟,美國攻打薩達姆,薩達姆向以色列投放導彈,其目的也是為了打亂美國整個海灣戰爭的規劃。

二:完全是一種策略
因為海灣戰爭的爆發,可以說是得到了聯合國的支持,同時還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支持,薩達姆向利用向以色列投放導彈,想拉以色列下水,將矛盾最大化,企圖瓦解國際反薩聯盟。因為如果以色列出手反擊的話,周邊的國家肯定會認為以色列是在挑戰全世界的阿拉伯國家,到時候阿拉伯國家肯定會把指向伊拉克的的矛頭對準以色列。

但是,最終的結果並非薩達姆所想的那樣,以色列一反常態,對薩達姆發射29枚導彈的所作所為選擇了沉默,最終海灣戰爭伊拉克慘敗。


怪咖軍武


海灣戰爭是指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聯軍和伊拉克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並宣佈科威特的“迴歸”以及大伊拉克的“統一”。

(伊拉克在科威特損失慘重)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取得聯合國授權後,於1991年1月17日開始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主要戰鬥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邊境地帶展開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多國部隊以輕微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第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

(美軍參戰的主要機型)

聯合國安理會第678號決議的最後通牒過後,1991年1月17日,聯軍開始執行名為“沙漠風暴行動”的強烈空襲,每天的攻擊上千架次。使用的武器有制導炸彈、集束炸彈、空氣炸彈和巡航導彈。相應地伊拉克次日向以色列發射了8顆飛毛腿導彈。

(飛毛腿彈道導彈)

盟軍的首要目標是摧毀伊拉克的空軍和防空設施,這個任務很快就完成了,在此後的戰爭期間盟軍空軍幾乎暢通無阻。雖然伊拉克的防空能力比預期的要好,但在戰爭第一天盟軍只損失了一架隸屬於VFA-81“劃日者”(英語:VFA-81)的F/A-18C戰鬥機(機號AA403),遭伊拉克空軍的MIG-25 PD戰鬥機擊落。在這段時間裡隱形戰機被多次使用來消滅伊拉克的地對空導彈和其它防空武器。

薩達姆在兩伊戰爭中對他的軍隊的指揮非常詳細,小部隊自己的主動性幾乎全部喪失。盟軍戰略家希望伊拉克的指揮和控制系統被摧毀後,它的抵抗力會被大為削減。戰爭的第一個星期中伊拉克進行了幾次攻擊,但其效果甚小,38架伊拉克米格機被盟軍飛機擊落,此後伊拉克空軍開始逃往伊朗。

(伊拉克飛毛腿)

空戰的第三個和最大的一個目標是打擊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軍事目標。約三分之一的盟軍空襲是為了消滅伊拉克的飛毛腿導彈。此外軍民雙用的設施也被襲擊:發電廠、通訊設施、港口、煉油廠、鐵路和橋樑。兩座核電站也被攻擊,這違反了聯合國大會第45/52號禁止進攻核反應堆的決議。伊拉克全國各地的電站都遭破壞。戰後伊拉克的發電力只有戰前的4%。所有大壩和大多數重要的泵水站和許多汙水處理站被炸燬。

(愛國者防空導彈)

在此期間伊拉克向盟軍在沙特阿拉伯的基地和以色列發射了飛毛腿導彈,打著希望將以色列牽入這場戰爭,激發中東國家間積怨已久的矛盾。而迫使其它阿拉伯國家退出這場戰爭的算盤。但這個戰略未成功,以色列在美國的安撫下沒有參加盟軍,並且美軍積極使用愛國者飛彈對伊拉克的彈道導彈進行攔截,取得了一定戰果。除約旦外所有阿拉伯留在同盟中,約旦始終保持中立。

1月29日,伊拉克用坦克和步兵佔領沙特阿拉伯城市卡夫吉。但兩天後有被擁有強大空軍掩護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沙特阿拉伯軍隊逐出。


利刃軍事


薩達姆這個刺兒頭,要對付他的不止一路人。

首先是美國人為首的西方勢力,薩達姆這混世魔王坐大嚴重損害了對西方有利的中東格局,也壞了規矩,必須收拾。

對於沙特為首的其它阿拉伯國家的王爺們來說,這個一代梟雄在中東坐大他們也很不希望看到,也想搞掉他。

對於以色列來說,那更是想滅了他。

所以薩達姆1990年搞事情,等著他的是幾路勢力聯合圍剿。

薩達姆沒辦法,就想挑釁下以色列,萬一以色列參戰,那中東其它阿拉伯國家就不好說什麼了,因為事情就會由“阿拉伯國家的內部矛盾”變為“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生死衝突”。

薩達姆這小算盤美國的洞若觀火,所以美國是死死壓著以色列,就不讓其出擊。


國史拾遺


海灣戰爭可以說是機械化戰爭時代和信息化戰爭時代的對撞,整個戰爭經過也就42天,美國展現出的軍事能力是相當出彩的,反觀薩達姆引以為傲的百萬大軍在美軍面前不堪一擊,幾乎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薩達姆)

雖說這場戰爭打的挺順利,但是唯獨一件事讓美國焦頭爛額,那就是薩達姆射擊以色列的“飛毛腿導彈”。薩達姆向以色列發射了29枚導彈,這又是為何?

其實主要原因有兩點

01

海灣戰爭可以說是得到了聯合國的支持的,並且得到了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支持,薩達姆這樣做為的就是打開僵局,而以色列成了最好的突破口。

所以薩達姆的真正目的無非就是想將以色列拖下水,把矛盾擴大化,薩達姆向以色列發射29枚導彈,如果以色列被攪和進來,出手反擊的話,周邊的所有國家就會認為他是在挑戰全世界的阿拉伯國家、穆斯林國家,所以勢必會停止與伊拉克的對抗,大家都會一起去攻打以色列。

如果按照薩達姆的思路走的話,以色列反擊之後,美國自然就不能攻打伊拉克了,如果強行攻打,其他國家就會認為美國是支持以色列的。

薩達姆的這個做法可謂老謀深算,企圖瓦解國際反薩聯盟,減輕自己國家的戰爭壓力,可是這一做法被美國識破,美國一直安排高官前去安撫以色列,並加大對以色列的圓柱,並且用導彈攔截“飛毛腿”。

02

薩達姆這樣做也是因為飛毛腿導彈好用,都是機動發射,基本上打完就沒了。飛毛腿導彈也並沒有什麼精度,但這正好誤打誤撞成了美軍的命門,部署的愛國者在戰爭結束後調查,攔截率不到2成,最後看下來愛國者系統的心理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然而最終結果是以色列並沒有出手反擊,薩達姆的如意算盤給落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