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西北大學這一研究團隊《自然》、《科學》上發表14篇論文!

3月22日上午,西北大學召開重大科研成果發佈會,發佈會通報了《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的

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岩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的有關情況。

點贊!西北大學這一研究團隊《自然》、《科學》上發表14篇論文!

該成果是進化古生物學界又一突破性發現,科學價值巨大。國際著名古生物學家Allison C.Daley評價其"後續研究將有望填補人類對於寒武紀大爆發的認知空白並解決動物門類起源演化等一系列科學問題。"

點贊!西北大學這一研究團隊《自然》、《科學》上發表14篇論文!

論文的第一作者是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成員傅東靜副教授,張興亮教授為通訊作者。這也是該團隊自1996年以來在《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上發表的第14篇研究論文。

點贊!西北大學這一研究團隊《自然》、《科學》上發表14篇論文!

張興亮教授(右)與傅東靜副教授(左)修復古生物化石

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由中科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地質系教授舒德干領銜是一個高水平的學術團隊。1991年以來,在舒德干的帶領下,團隊集中力量圍繞這一世界科學前沿問題開展了持續研究,先後在雲南澄江生物群、陝南寬川鋪生物群找到了一系列真實可靠的世界級化石珍品。團隊發現的"基礎動物亞界"的春光蟲,"原口動物亞界"的仙人掌滇蟲,"後口動物亞界"的古蟲動物門(首創肛門和鰓裂)、始祖棘皮動物古囊動物、雲南蟲類、低等脊索動物華夏鰻(首創肛後尾)、長江海鞘、原始脊椎動物昆明魚類(首創頭腦、眼睛、脊椎)、皺囊蟲(首創口)等都是動物高階元演化的過渡類群的可靠代表。這些重要科學發現揭示了動物三大亞界關鍵門類的起源和演化關係,實證了前寒武紀與寒武紀之間動物演化的連續性,進而首次構建了完整的早期動物樹框架圖。

此次發現的"清江生物群"位於中國宜昌長陽地區清江與丹江河的交匯處,是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其化石豐富度、多樣性和保真度世界一流,被譽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研究最理想的頂級"化石寶庫"。

點贊!西北大學這一研究團隊《自然》、《科學》上發表14篇論文!

談及如此多的成果,舒德干院士說:"我們其實沒有什麼特別才智,只是有一顆堅持的心。也可以說是'咬定青山不放鬆'吧!"

多年來,團隊堅持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科學文化傳播三方面服務社會。近20年來,團隊在古生物學研究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先後在《自然》《科學》雜誌上發表了14篇研究論文

,其中2項成果先後被評列入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另2項成果被評列入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點贊!西北大學這一研究團隊《自然》、《科學》上發表14篇論文!

除此之外,團隊分別於2003年、201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此外還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 項,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1項,陝西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獎1項。團隊先後獲得國家級創新研究群體、教育部創新研究團隊、國家級教學團隊等多項榮譽,目前已發展成為陝西省乃至全國高等教育系統具有示範作用的創新研究團隊,為促進我國科技和人才可持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目前,團隊現有成員1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青年長江學者1人,傑出青年2人、優秀青年1人。團隊以中青年學術骨幹為主,成員全部具有博士學位以及在海外留學和國際合作研究、主持國家級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點贊!西北大學這一研究團隊《自然》、《科學》上發表14篇論文!

通過不懈地努力,團隊在古生物學研究領域已經位居

全球第一梯隊,在基礎科學的研究中取得了世界一流的成果。未來,團隊將在最新研究成果"清江生物群"的基礎上,對清江生物群開展包括古生物學、地層學、古生態學、沉積學、化石埋藏學、地球化學在內的多學科綜合研究,逐步解決動物門類起源與寒武紀大爆發的深層次科學問題。舒德干院士說"面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一經典命題,唯有科學,尤其是進化生物學正在以詳實的可靠證據不斷接近真理,逼近歷史真實。我們將繼續用不懈的努力來接近這個問題的終極答案。"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西北大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