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亂象:誰提議誰幹!誰能幹誰幹!……

為什麼有的人只要打卡上班,就會有幹不完的工作,甚至要加班,而有的人卻好像很悠閒?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上面的提問中就能找到,那就是有人閒著,所以才有人會很忙!

這裡面既有分工不同的客觀原因,也有統籌兼顧的主觀原因,更有一些事職場“潛規則”,下面我們梳理一下。

誰主張的誰就多幹

在職場中,很多領導和老闆會重視下屬提出的一些建議或者執行方案,而一些責任心強的員工也勇於和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工作氛圍對於職場人來說是非常積極、陽光的,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

但是,往往在工作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事例分析:

企業策劃某一商演活動,在籌備階段,作為參與者之一的你提出了一些很獨到、很重要的建議,經過商討後,決定按照你的思路和方案執行。這本來是對個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對有利於企業發展的事情。但是,伴隨著你的方案提出,往往是領導會把這項工作交由你負責。

這是組織的信任。但是恰恰是這種信任和肯定,打破了原有的責任分工。

原本這並不是你主要負責的工作,同時,你還有其他要做的工作。當這項任務落到你身上的時候,勢必導致你更忙,責任更大。而原本負責該項工作的人,則會相對閒下來。

長此以往這,總會有一些“小聰明”的人找到“竅門”,那就是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和共組偶環境下,“少說一句是一句”、“少說一句話就少一點責任”。這種逃避工作的態度會導致很多好的建議不會再出現在桌面上,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一種消極的工作氛圍。

誰有能耐誰多幹

能者多勞,這是公認的職場鐵律,能力出眾的人自然會在工作中承擔更為重要的人物,自然會多做一些事情。但是能者多勞的延伸是“多勞多得”。

但是,在現實中往往不是這種情況。

事例分析:

你是一個HR,不管是出於個人愛好,還是職業需要,你的文案撰寫能力很出眾。基於此,就會有業務部門、行政部門的人來找你寫一些業務方面、行政方面的文字材料。甚至是一些部門的工作總結、領導的講話稿、演講稿等等。這所有的一切只是因為“別人覺得你寫的好”!久而久之,這邊成了一種慣性思維,因此你無形中便多做了工作,別人少做了工作,而你的酬勞並未因此獲得提高。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緊急的材料,當別人向領導提議讓你寫的時候,為了突擊工作,為了保證材料的質量,往往領導都會同意讓你做。於是,在以後的時間裡,這樣的額外工作都會落到你的頭上,越寫越多,越寫越能寫,越能寫越寫!

當你有一天寫不了,或者不能寫的時候,別人就會說“不是一直都是你寫的嗎,你不寫讓誰寫?”。

這種情況在職場中,絕不是個例,反映出的是職場責任擔當的問題。各司其職是職場最基礎的原則。對於個人來說,原本屬於你的工作你做不了、做不好,這不是你讓別人做的理由;對於企業來說,既然這個人幹不了這個工作,為什麼還要讓他在那個位置上待著?換一個能幹的了的人不就把問題解決了嗎?

所以,能者多勞不是問題,問題是怎麼樣讓多勞這能夠多得。最怕的就是:有硬活兒了看本事,誰有本事誰幹;有提拔重用了看資歷,誰夠年頭誰上。

誰好說話誰多幹

好說話的同事能夠獲得大多數同事的喜歡,這樣的人會時不時的給別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但是總有一些“情商”比較高的人喜歡“琢磨”你的好說話,用他的“小聰明”把你的好說話用到極致。

事例分析:

某部門負責人寫不了工作總結,於是他找到你,讓你來代寫,一堆好話,一堆軟磨硬泡,最終你應承了下來,並出色的完成。在未來的時間裡,他會一直採用這樣的方式來達到他的目的,甚至有些簡單的材料能寫他也不寫。在他的潛意識中,自己寫的話既費時間,又傷腦筋,反正有你這個“勞工”,不用是一種浪費。

這種情況下,你的“好說話”成了別人逃避工作的“東風”,那麼,你多幹就成為了習慣現象。如果有一天你拒絕一次,就會有人說你變得自私了,變得不近人情了。

這反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各司其職的問題,更深層是一個職業道德和職場規則的問題。一個人遇到困難求助同事時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不能把這種求助精於算計,不能把這種求助當成理所當然!

這三個坑,實際上可以歸結為一個問題,就是能者可以多勞,但是要保證多勞多得才可以。

這些坑,會像蟻穴一樣,在無形中摧毀一個能者思想,摧毀一個企業的文化。如果企業或者老闆不能很好的平衡能者多勞和多勞多得之間的關係,就會讓組織限於“小算計”的工作關係。未來,能者心傷了,也變看淡了,消極或者離開則變成了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