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巴南區在重慶主城卻感覺像不在主城,是這樣嗎?為什麼?

獸王體育公園


肯定不是這樣的,要知道現在很火的江北,渝北,在10年前,15年前都還是大農村,那個時候我們去解放碑都叫進城。

我是2006年到的重慶,我記得非常清楚,當時我在龍頭寺火車站下車之後,一出站,外面全是荒坡,茅草比人都高,大學城這邊全是大農村。然而當時這些地方比巴南好嗎?肯定不見的。

重慶這些年的發展策略是向北發展,所以江北,渝北, 兩江新區這邊一片區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隨著北邊的發展逐漸飽和,南邊的發展也必然是隨之而上的,作者現在可以去看看2017,2018年,有多少房地產在巴南拿地了,就會明白以後巴南的發展的。

巴山蜀水,巴山就是巴南的巴,只是這些年冷落了巴南,但是巴南從始到頭就沒掉出主城區的規劃裡面,如果說要沒存在感,大渡口是不是更比巴南沒有存在感,但是作為我們重慶人都知道,大渡口以後發展也是大有可為的。

總的來說,隨著2017年,2018年,大量的房地產開始在巴南拿地之後,巴南開始迎來真正的飛躍發展了,再過5年吧,拭目以待,巴南給你一個嶄新的面貌的。


張三省的自留地


估計在大多數人心中巴南、大渡口都沒有主城的感覺,活得像一個小縣城。

以前都說“北觀音橋,南李家沱”,十幾二十年過去了,觀音橋變得越來越國際範,李家沱越來越“大農村”,活得像一個小鎮,二者的差價越來越大,觀音橋在快速發展,而李家沱還在停滯不前,房屋破舊,道路擁擠,就算熱鬧的李家沱正街也像一個大農貿市場,沒辦法,幾十年都沒變化,沒有新修道路,也沒有新的大樓盤,高建築,幾十年吃著老本。

這一切也沒辦法。重慶一路向北,各種政策、資金全都帶向了北方,於是觀音橋CBD建起來了,兩江新區成立了,軌道交通建設多條路線規劃了,江北火車站建成了,江北機場也建了。這十幾二十年,社會投向重慶的資金基本都跟隨一路向北去了,也吸引了很多大企業大公司落地,如阿里巴巴、騰訊等

與之相對的,巴南區在缺少政策,缺少資金的情況下,發展緩慢,沒有大開發商原意來開發,沒有幾條軌道交通規劃,更沒錢拆遷翻新,所以想要做一個大項目還必須的勒緊褲腰帶,龜速前進,差距越拉越大,重慶的南大門李家沱就是最真實的寫照,現在巴南想發展龍洲灣,在一片荒地建個萬達,已經那麼多年了,人氣依然不高,其實大多數人還是在李家沱,但是李家沱離龍洲灣又較遠,去龍洲灣和去南坪距離差不多,所以大多數人還是選擇去南坪,畢竟那裡更像“進城”啊。

所有我覺得重慶南面,必須把李家沱片區搞起來,依託本來大量的人氣,建成商圈,才能和北區“對唱”,重慶才會有南大門!


LClarence


之所以巴南區屬於主城區,而給人的感覺不像在主城區,這是一個相對感知,相對於主城渝中、江北、渝北等發展較快、變化較大的主城區而言。原因不外乎:一是巴南發展相對較慢滯後,確實沒有像解放碑、觀音橋、南坪這樣的網紅商圈;二是媒體在主觀上一直引導重慶的發展一路向北,導致民眾甚至政府都忽視了巴南;三是相對於渝中、江北、渝北等主城區,交通硬件確有不足,因為重慶目前走出去的主要通道是向東和向西,向南的貴州發展還不如重慶;四是巴南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既沒有諸如傳統的商圈代表解放碑,也沒有現代的開放平臺兩江新區,給人感覺上沒亮點。但是,巴南有其自身優勢,不可小視:一是後發優勢,巴南地大物博,發展的土地和人口紅利空間較大;二是區位優勢,如果說重慶的城市發展可以一路向北,但經濟發展恐怕更多是向東向西和向南;三是自然稟賦優勢,巴南山水相依,空起清新,民風淳樸,城市佈局張弛有度,具備區域性宜居城市發展的自然稟賦。目前,巴南的城市佈局已經基本完成,龍洲灣、魚洞、巴濱路、李家沱、鹿角等,多點發力,多點發展。相信不久的未來,巴南一定讓很多人高攀不起。祝福巴南!


招商先招人


從新中國成立到70年代初,在重慶人民的意識中,只有渝中區(原叫市中區)才叫城。當時,無論是沙坪壩,南岸,江北,大渡口,九龍坡等靠渝中區最近的區縣,到渝中區都說是進城去。其它幾個區稱為郊區。後來沙坪壩為文化區,因那裡是重慶的大學密集區。北碚區為風景區,那裡有縉雲山,北溫泉,加上其主街道綠化好。而大渡口,九龍坡為工業區,因這兩區是重慶的輕、重工業基地。而南岸,江北區與渝中區隔江而望,也成為重點發展區域。這些地區就成為了重慶的主城區。改開後,緊鄰江北區的原江北縣因地勢較平,較易發展,修了機場,於是改為渝北區也納入主城區。巴南區以前叫巴縣縣,與渝中區隔著南岸區,重慶直轄後改為巴南區。巴南區由於到母城渝中區隔著南岸區,加上以前主要以農業為主,沒有特別著名的工業和科技實業體(好像鍾申集團在那裡,不過目前鍾申集團也不怎樣了),因此感覺巴南區的發展不如其它幾個主城區。不過巴南區的城市建設比較好,多年被評為衛生城市。


東南風韻



青春的嘀嗒


其實這是對重慶發展不均衡的一種調侃,實際上生活在巴南、大渡口、北碚和生活中其他主城區域並沒得好大影響。

首先重慶屬於島嶼式發展,每個區都有相對的商圈在生活便捷度上來說都差不多,唯一有差距的就是教育和醫療。

交通的話,現在輕軌和公交系統比較合理,輕軌最高收費7元,公交車2小時內免費換成,開車出行相對來說比較麻煩一點,因為比較堵,還有停車位不好找。

那為什麼又說生活在巴南像在農村呢?

主要問題就是這幾年重慶城區發展不平衡導致,巴南大渡口這幾個地方基本上和10幾年前的城市面貌改變不大,而城市基建,道路,市容市貌,相對渝北,江北差距越來越大。

但是巴南、大渡口、沙坪壩等重慶土著人很多都在江北、渝北那邊買的房,所以一對比,差距就出來了!

還有在工作條件來說,巴南主要以製造業,工廠居多,而江北,渝北,渝中,南坪以金融,科技服務耶居多,比較所以吸引高端人才。

加上最近重慶網紅的旅遊景點,基本不和巴南這些地方沾邊,打卡的人少,人氣就少,所以就感覺像農村!


百科白讀


以前誰說在巴南區住,就有一種瞧不起的思想,因為覺得離解放碑太遠了,反正越離解放碑近,越有優越感,我住南坪,都被鵝嶺公園附近住的朋友瞧不起,雖然他們住的房子還沒有我的好。


小紅15721


應該把李家沱和魚洞兩個主要城區建設好修點標誌性建築而現在這兩個地方都沒有重事了我在魚洞而從魚洞到魚胡路開車有時要開三、四十分鐘人走路也不過半小時是因為區府搬了就把魚洞當後媽了


gggh9


我家就在李家沱正街,有點像縣城和城鄉結合部。


邊界驚雷


巴南目前輕軌兩條線2、3號,在建的5A開車往江津雙福那邊能看到一路都在施工,直觀上已經修了很長距離了。西部最大的體育館(內含商業體),國家級公路物流基地、千億級高職城,萬達廣場、旭輝樂活城、京漢鳳凰城、協信星光商場,商社匯,龍洲灣隧道連通茶園物流基地,火車東站也在茶園巴南交界處,去年一年入駐超過20家上市房企,開發的大多數產品為洋房、別墅、小高層,和少量高層。龍洲灣距離解放碑百度自駕導航20㎞,李家沱離解放碑10㎞,重慶隔江隔山,地理侷限20㎞的間隔距離對於重慶不算遠。巴南區戶口為“內環內居民”主城九區外的戶口為“城鎮遠郊居民”,買房或是上學都會明確標註這一屬性!現在的住宅已經換了很多代了,新房的品質功能性跟老房子可以說區別很大,現在想升級住洋房別墅,也只有像巴南、茶園、大學城、渝北最北邊北碚這些地方才有,並且城市交通規劃也會升級很多,說白了路會寬敞很多,行政等級,執政效率,主城九區也是同等的。真以為巴南買洋房別墅的人,是住不起老城?改善房基本都是大戶型,而且巴南所謂的便宜實際是清一色“建築面積”標價!書記最新發言“舉全市之力,打通南向通道,發展東盟貿易”,就是指巴南的國家級物流基地。我身邊的三個親戚比如朝天門東河灣的房子、御景江山、南坪泰正花園的房子都是租出去了的,分別在渝北、茶園、巴南買了聯排別墅,老房子在等待迫切需要向曾經工友們證明自己新身份“城裡人”的人們來接盤!下面本人用華麗的低咽音獻上一首歌“我來到,你的城市,走過你來時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