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汕大,你還知道哪些潮商捐資興建的學校?

潮汕是著名的僑鄉。從19世紀80、90年代開始,一些海外潮商在家鄉興辦私塾,揭開了海外潮商捐資辦學的序幕。從此之後,鄭智勇、陳美堂、蟻光炎、謝慧如、陳有漢、鄭午樓、林百欣、林世鏗、陳偉南、李嘉誠等潮商紛沓而至,捐資辦學,發展家鄉教育事業。

汕頭大學、汕頭林百欣中學、潮陽林百欣中學、潮安寶山中學……一所所嶄新亮麗的學堂在潮汕大地矗立。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潮汕僑鄉,最堂皇美麗的建築物就是僑辦學校”。

那麼,是什麼原因與動力促使眾多海外潮商不遺餘力地捐資辦學,發展家鄉教育事業呢?

高度重視文化教育的心理使動

潮汕古代為“南蠻”之地,“漲海連天,毒霧瘴氛,日夕發作”,經濟社會相對較為落後。自韓愈開潮之後,書院、社學、義學、官學等為載體的文化教育事業不斷髮展,形成重視讀書的優良傳統,正如王大寶回答宋孝宗關於潮俗如何時所說的,“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習尚至今”。社會日漸開化,遂贏得“海濱鄒魯”美譽。

移居海外的潮商,身處異國他鄉,往往碰到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特別是因語言不通,文化差異而帶來的在創業、生活等方面的種種困難,他們深感讀書接受教育的重要,倍感知識就是財富。


除了汕大,你還知道哪些潮商捐資興建的學校?


鄭午樓

被譽為“文化僑領”的鄭午樓先生,是泰華社會著名的僑領、實業家、慈善家,一向熱心興學育才。1990年,鄭午樓先生在他創辦的華僑崇聖大學成立慶典大會上語重心長地說:“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所負的責任非常大”,“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和社會息息相關,教育領導社會,社會推動教育,互相推動,才能使社會不斷進步”。


除了汕大,你還知道哪些潮商捐資興建的學校?


華僑崇聖大學

創辦汕頭大學、有“華商教父”之稱的李嘉誠先生也高度重視教育,他曾指出:“教育的重要,實關係於國家的強弱,社會的興衰,以及時代的進退……國民教育的成功,實為國家富強的決定性因素……教育功虧則國家將無可用之材。”

創辦潮安寶山中學與沙溪沙二小學等學校、被國學大師饒宗頤稱為“為粵東文教樹立新楷模的”香港著名實業家陳偉南先生有著豐富的教育價值觀,在不同場合縱論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千秋萬代的事業,是提高國民文化的根本措施。改進國家社會,舍教育莫為功”;“教育是立國強國之本。只有人的文化水平和素質提高,具有現代化的知識才幹,才能真正適應當今社會的競爭和需要,才能振興國家和民族”;“一個國家要強盛,在世界有地位,非從教育做起不可”。

正是因為對文化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海外潮人幾經艱苦奮鬥,經濟稍有改善,就開始在住居地投資興辦學校,發展華文教育,從義學、學堂到華僑學校等等。1894年,柬埔寨潮州會館在金邊創辦了端華華文學校,為海外潮商創辦華文教育之始。隨後,潮商創辦的華文教育如潮水般迅速發展起來。1912—1932年,泰國潮人創辦的講潮州話的學校總共達26所。


除了汕大,你還知道哪些潮商捐資興建的學校?


柬埔寨端華華文學校

海外潮商不僅創辦中小學,而且發展高等教育。1956年,新加坡潮商就與其他華僑共同創辦了新加坡南洋大學,設置文、理、商3個學院,用華文教學媒介,以後還有泰國華僑崇聖大學、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和馬來西亞柔佛州的南方學院等。


除了汕大,你還知道哪些潮商捐資興建的學校?


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

海外潮商創辦學校,發展華文教育,為居住地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培養了大批人才,也從中弘揚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增強了海外潮人乃至各幫華人的凝聚力。

海外潮商在住居地致力發展文化教育,這與潮人“尚耕苦讀”的文化因子相結合,形成一種濃重的尊文重教的社會氛圍。而由於高度重視文化教育的心理使動,海外潮商不僅在住居地興資辦學,而且也迫切回家鄉發展教育事業。

報效祖國優良傳統的推動

海外潮商以其強烈的赤誠之愛,竭誠支持祖國和家鄉的各項建設,當中就包括髮展教育事業。

早年飽受國破家亡,背井離鄉之苦的李嘉誠先生,深深體會到教育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分量。


除了汕大,你還知道哪些潮商捐資興建的學校?


李嘉誠多次出席汕頭大學畢業典禮

教育的成功,無疑決定了民族的前途……我覺得能在國家的百年大計上表現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從此便鍥而不捨地籌辦汕大勉盡全力。若能因此而加速祖國四化的步伐,也算是實現了我報效祖國,造福桑梓的微枕了

——李嘉誠《我對汕大的希望》

泰國正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謝國民先生捐資擴建澄海華僑中學,對教職員工說:“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才來自教育。希望貴校越辦越好,為國家培養人才,振興中華”。正是由於報效祖國這一優良傳統的直接推動,眾多海外潮商不遺餘力地捐資辦學,發展家鄉教育事業。

濃重鄉土情結的驅動

潮汕人有著濃重的土地情結。他們生於斯,長於斯,對這片土地有深厚的情誼。而從這片土地走出去,到海外謀生的潮汕人,也對這片生養他們的土地有深厚的感情。“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這是海外潮人對家鄉故土的無比熱愛的真摯心聲。

強烈的鄉土情結使得眾多的海外潮商對家鄉故里有著深厚的感情,進而昇華為一種報恩心理,猶如孩子對母親的報答般,對故鄉義無返顧、毫不吝惜的回報。眾多的海外潮人視鄉土為生身父母,儘管在海外創業非常艱辛,謀生十分困難,但卻有一顆報答家鄉故土的拳拳赤子之心。他們在海外一站住腳跟,就努力拼搏,艱苦創業,省食儉用,把節約的錢物寄回家鄉,想方設法幫助家鄉解決困難,一旦事業有所發展,就慷慨捐資捐款,支援家鄉建設,特別是教育事業。


除了汕大,你還知道哪些潮商捐資興建的學校?


李嘉誠先生一直把汕頭大學的事業作為一切事業的首位,作為他抱定的宗旨。他一再聲明:“汕頭大學的創辦,就是要為國家四化培養人才,為潮汕地區培養出一流人才,為潮汕人民服務,為改變潮汕的落後面貌出力”。

香港麗新集團董事局主席原林百欣先生先後捐資興建汕頭市林百欣中學、林百欣科技中專、潮陽林百欣中學。他在汕頭市林百欣中學奠基典禮上熱情洋溢地說:“現今世界,國家要繁榮,一定要重視發展科學文化教育。汕頭要興旺,也要高度重視發展科學文化教育,注重培育專業人才。我和太太願為家鄉的興學育才盡點綿力,為家鄉培養精英,為國家培養人才。”


除了汕大,你還知道哪些潮商捐資興建的學校?


林百欣


除了汕大,你還知道哪些潮商捐資興建的學校?


汕頭市林百欣中學

陳偉南先生在1985年潮安縣沙溪沙二小學落成慶典上,滿懷深情地說:“我年輕時遠離鄉井,奮鬥香港幾十載。月是故鄉明,山是故鄉青。常思立人立國,教育乃萬年根基,根深才能葉茂。而普及農村教育,尤為整個教育的基礎”。2003年11月,他在潮安寶山中學建校十週年暨新教學大樓落成慶典上說:“沙溪是我的故鄉。作為家鄉人,我殷切期盼家鄉的教育事業能夠不斷髮展,從而帶動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的繁榮昌盛。我身局香港,但心懷桑梓,情繫寶山中學。寶山中學是我事業的一部分。我將一如既往盡我最大努力關心和支持學校的各項建設,為家鄉的教育事業盡一份綿薄之力”。


除了汕大,你還知道哪些潮商捐資興建的學校?


陳偉南

正是濃重鄉土情結的驅動,海外潮商在家鄉捐資辦學,發展家鄉教育事業。一座座嶄新亮麗的學堂,凝聚著海外潮商的綿綿興學情,殷殷故土心。

年少苦難經歷的促動

大部分海外潮商在其青少年時期有著艱辛困苦的經歷,也因家庭貧困而上不了書齋,或讀書不多。迫於生計,他們離鄉背井,跨海越洋,到海外謀生。而在異國他鄉,他們飽受不識字帶來的謀生困難,蒙受文化低而受人鄙視的莫大屈辱,深知讀書接受教育之重要。

因此,他們秉承潮汕人“銅錢出苦坑”的大無畏精神,在奮力拼搏,艱苦創業的同時,一面敦敦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刻苦讀書,一面立大志,樹目標,一旦事業有成,一定回家鄉辦學,使家鄉的孩子們不再蹈與他們一樣無讀書的覆轍,不再遭受與他們一樣目不識丁的痛苦。於是,當海外潮商闖出一番事業之後,他們毅然踏回家鄉故土,慷慨解囊,斥資興學。

簧利家族的奠基人陳煥榮,出身於澄海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少時以種田、捕魚為生,幾乎成天泡浸於水中,鄉人給了一個雅號——“水鬼佛”。後來陳煥榮到泰國謀生,備嘗無讀書之痛苦,深知事業欲發展,“無文無墨”莫能為之,故此,他教誨子女開卷有益之道,將勤奮攻讀立為族規,規定凡是簧利的子孫,只要肯讀書,考得上,不論到哪個國家留學,學習時間多長,都會得到本家族的資助支持。


除了汕大,你還知道哪些潮商捐資興建的學校?


因此,到20世紀50、60年代,僅暹京簧利家族成員,到歐美各國留學者就有20多人。後來,其長子陳慈黌回家鄉創辦成德學堂,併為學校撰聯:“成才必講合群愛國,德育徽諸淑性潤身。”對讀書受教育的重視洋溢其中。

在捐資興辦,發展家鄉教育事業的眾多潮商中,李嘉誠先生無疑是最傑出,最負盛名的,因為他斥巨資興辦了著名的汕頭大學。而李嘉誠先生創辦汕頭大學的重要初衷之一,正是緣於他終生難忘的少年無書讀的苦難經歷。

1939年6月,日本侵略汕頭,潮汕淪陷。李嘉誠被迫於1940年隨父母輾轉逃到香港。14歲時,李嘉誠的父親病逝,他不得中途輟學,挑起家庭重擔,提早闖蕩社會。飽受失學之苦的李嘉誠,深深體會到教育對於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性。1986年4月,李嘉誠先生在寫給鄧小平的信中講了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本人童年失學,深切體會到學業對人生之重要,自小即有志辦學校。其後,個人事業薄有成就,即渴望償此心願”。


除了汕大,你還知道哪些潮商捐資興建的學校?


青年時的李嘉誠

海外潮商深知送給鄉親萬貫家財,不如送給他們的孩子以賺錢的智慧,智慧才能使他們安身立命,才能使他們取得更大的成就。於是,他們慷慨解囊,為家鄉建起了一座座學校,培養人才。他們的義舉向家鄉的青少年詮釋著“知識就是財富”的真理,警示家鄉的青少年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激勵著家鄉的青少年為振興中華,為發展潮汕而勤奮讀書。

與人為善,義利並舉的策動

深受潮汕傳統文化薰陶的海外潮商,隻身顛簸到海外,能帶走的是鄉音,是家鄉傳統的意識觀念,包括祖先崇拜,包括“銅錢出苦坑”的艱苦創業精神,也包括與人為善,義利並舉的信條。曾擔任泰國中華總商會常務委員的鄭子彬坦言人生之價值時說:“人生在世,不過數十寒暑,要求無負此生則必善用此生。人生價值,不在積聚多少財富,掌握多少權力,而在於對社會對人群能有所貢獻……若徒知積資財,自私享樂者,不過社會一蛀蟲耳。”這充分反映了海外潮商之漁利有超越一己之需,而建勳於社會之胸懷。

在人為善,義利並舉這一信條的影響作用下,眾多海外潮商在海外做善事,積功德,張義氣,也滿腔熱情地回家鄉,在這片生他養他的故土捐資興辦,發展教育事業。捐資興辦,無疑是一項功德無量的善事,是澤披萬世的義舉。海外潮商用善行義舉將潮汕人與人為善,義利並舉的優良傳統弘揚起來,傳承下去。

光宗耀祖的心理衝動

光宗耀祖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獨特文化心理。潮汕是中國的潮汕,光宗耀祖也是潮汕人普遍的文化心理。在這一文化心理的支使下,人們艱苦創業,祈盼發達成功,或升官,或發財,或生貴子,以光耀門庭,振興家族,因而他們不辭勞苦回家鄉,或投資辦實業,或捐資辦學,發展家鄉教育事業,或捐資建醫院,發展家鄉醫療事業。

海外潮商滿腔熱情,不遺餘力慷慨捐資,在潮汕大地建起了一所所嶄新亮麗的學校,不僅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傳播文化的基地,更是一個豐富的精神寶藏,向潮汕故土的青年一代傳遞著艱苦創業、奮力拼搏的可貴精神,展現著愛國愛鄉的優秀品質,釋放著與人為善,義利並舉的精神,激勵著潮汕人民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為潮汕的崛起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