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理財了?

灬輝輝


我們國家是儲蓄大國,人們一直以來就對理財非常看重。在人們印象中,理財主要是通過貨幣增值的方式實現,誰給的利率高給誰。實際上我們選擇理財產品要考慮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三大性質。

目前的理財方式主要包括銀行存款,銀行理財,專業公司平臺理財,民間借貸。

銀行理財

銀行存款是大家最熟悉的方式。我們國家的銀行一直是比較厚道的給我們的利率一直都不低。

2015年國家推動利率市場化,不再對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設立上下限限制。現在國家基準利率三年期定期存款整存整取是2.75%,普通大型商業銀行是在基準利率上上浮20~30%,大型商業銀行的大額存單能夠上浮40~55%,個別地方性中小型銀行和民營銀行能夠給出100%的上浮優惠,最高利率能達到5.5%左右。


銀行存款的好處,在於能夠享受到國家的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50萬元以內,本息可以得到保障。可以說銀行存款的安全性最高。

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國家從2018年開始要求打破剛性兌付,要求銀行做好客戶的風險識別,要求實現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風險原則。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比定期存款要高,多數是中短期的理財產品,相應的利率一般在2~4%之間。

主要投資於貨幣基金、債券基金,風險都有標識,一般沒有高風險這樣的產品。當然風險越高,收益率越高,要求的准入門檻也越高。

很多理財產品都要求向合格投資者發售。合格投資者則是具有兩年以上投資經驗,金融淨資產超過300萬或者金融總資產超過500萬,或者連續三年收入超過40萬。

金融理財平臺

像支付寶、微信都有相應的理財平臺,我們購買也是跟銀行差不多的理財產品。不過還有更多的股票型基金。風險很高,但是收益率更高。

民間借貸

其實更多人關注的是P2P平臺。2018年是P2P平臺的爆雷之年,幾百家平臺公司破產、逃逸或者倒閉。投資者苦不堪言。主要還是相關平臺管理不完善,通過高息拉客,最終導致風險爆炸。

普通的民間借貸一般也能拿到10~20%的高利息。如果借款人拒不支付利息,法律可以保障24%以下的利息。如果當事人支付了利息,法院可以保障36%以內的利息不用返還。

今年315也曝光了714高射炮等違法借貸。尤其是一些人非常瞭解法律政策,很有讓你簽訂虛假借條等證據,就讓我們走法院也無法維權。這些違法的借貸千萬不要碰。

綜上所述

如果有200萬元,每年有5%的利息,相當於一年能夠帶給我們10萬元的現金流,這樣的現金流對於不少人來說,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了。

只要通過合適的理財方式,我們就能夠形成穩定的現金流,最終實現財務自由。這也是為什麼大家現在越來越喜歡理財了。


暖心人社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財了?說白了,就想讓自己的錢袋子鼓起來。記得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每個月工資才1000多,真是入不敷出啊。就在網上查怎麼增加收入,便知道了理財,知道了錢生錢,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的開始理財了。到現在,收益還不錯,房子也買了,還是挺滿意的。

下面我來告訴你,理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收入差距拉大,想提高收入

進入互聯網時代,各種新興行業產生,增加收入的渠道越來越多。有的人炒房賺了錢,有的人利用互聯網賺了錢,有人在手機上賺了錢(我在悟空問答上賺了5000多了,有截圖)。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只報著死工資已經不行了,理財能告訴你怎麼開源。

二、通貨膨脹,錢越來越不值錢

2017年,我國的通貨膨脹率為5.1%,也就是說,咱們的錢2017年一年貶值了5.1%。年初的100塊錢,到了年底,就只有94.9元的購買力了。要想跑贏通貨膨脹,只有理財,才有可能實現錢生錢。



三、生活成本越來越高,錢不夠用

物價不斷上漲,錢越來越不值錢,但是,房價高、看病難、上學貴等現實問題,每天在提醒著我們的錢袋子不夠鼓啊。只有通過理財,學習財經知識,進行適合自己的投資,才能實行資產穩步升值。



四、理財越來越簡單、方便、快捷

以前涉及錢的事,只能和銀行打交道,很不方便。隨著社會進步,一部智能手機就能搞定了。現在大家的手機裡,支付寶、微信和銀行app都是必備的,能隨時掌握財經信息,隨時都可以購買,很方便快捷。


最愛一笑而過V


現在的確有很多人開始理財了,大家都想要理財的主要原因有二個:一方面,中國人的錢包開始鼓起來了。過去計劃經濟時代,人們工資收入水平並不高,每個月吃穿開銷之後,也剩不了多少錢了。所以,大家沒有理念的意願,最多把錢存入銀行和買點國債就行了。

另一方面,過去人們習慣於把錢存銀行,也沒有其他的投資理財的渠道,現在除了大額銀行存單、銀行理財產品、國債都可以買得到,而且激進點的還可以炒股、買債券基金、保險等方式進行理財。更有甚者投資古董和茅臺酒以期待能增值。總之,現在投資範圍開始擴大了,人們有了多重選擇後,就開始要理財了。

而當人們知道了各種新型的理財渠道,並且知道了錢能生錢後,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越來越多的人進入了理財領域,而且現在社會上也流行著一句口頭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也就是說,只要你好好的打理自己手裡的財富,完全可以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相反如果你放任不管,那就是手中的錢會越來越不值錢。

那麼現在為什麼有更多的人要進入到理財領域呢?首先,社會收入差距拉開,很多人想通過理財渠道來提高收入。隨著收入差距的拉大,現在很多朋友都覺得光拿一份死工資,永遠發不了財,只能依賴於通過理財的方式,來使自己的命運發生改變,最終實現財務自由。於是很多朋友就會去想,我們炒股和買房能否實現財務自由呢?抱著通過理財改變命運的心態,很多人都進入到投資領域。

再者,通脹的壓力之下,學會理財就顯得尤為重要。由於國內貨幣政策的持續寬鬆,導致了物價在不斷上漲過程中。從表面上看,國內的CPI還維持在3%以下水平。但實際上,我們發現日用品、農產品的價格年年都在漲。而把錢存銀行這種理財方式早已過時,人們不得不去尋找新的投資渠道去應對通脹來襲。

再次,現代人要面臨高房價、看病貴、學費高等三座大山,而且還要留點錢為日後養老之用。所以很多人都養成了每個月存點錢的習慣,以抵禦各種大型支出和突發風險之用。但是,這些錢都是需要自己去打理的,光把錢存在銀行裡面是負利率,跑不贏通脹的水平。所以,只能慢慢學習各種投資理財技巧。希望在應急之時,還能派上大用場。

最後,現在理財也越來越簡單了。以前發了工資後,每個月都要跑銀行。現在你相理財,只要一部智能手機就搞定了,只要下裁銀行APP或者支付寶、微信,各種理財信息都可以映入眼簾,可以做到隨時購買,方便快捷,再懶的人也能輕鬆理財,現在理財也不用再去銀行了。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現在大家手裡面都有了一些積蓄,再加上投資渠道的拓寬,這給投資理財行業興起奠定基礎。而之所以很多人越來越關注和重視理財了,這主要是:理財可以使你的財務保值增值;理財可以讓你有可能實現財務自由;理財可使你在應對大型支出時,更有底氣;理財更可以抵禦通脹來襲。正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不理財,財運難來。


不執著財經


我認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財是一種趨勢,其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當然是大家變得越來越有錢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統計。


從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看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了超過100倍。大眾有錢了,才有能力去購買理財產品。

其次,觀念上,大家理財的意識也越來越高。

我父母這一輩的人,特別是在農村的,即使手裡有餘錢,大多也是在銀行存定期。可是現在,我們常會聽人說到,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就是人們理財意識提高的一種體現。隨著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獲取理財知識和信息。比如像近些年興起的關於理財知識的網絡公開課,不僅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推崇,也提高了大眾的理財意識。


第三,理財的產品和渠道越來越多。

解放後,我國在1958年之前曾發行過公債。但是1958年之後20多年的時間,我國再未發行任何債券,直到1981年才開始發行國庫券。所以,改革開放之初,大眾不僅沒錢理財,即使有餘錢也沒地兒理財。次年,也就是1982年,國家第一批公司債發行。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2001年,我國第一隻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成立。此外,在債券、股票這樣基本金融產品的基礎上,各種金融衍生品如期貨、期權等也應運而生。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的產生,不僅使得大眾理財的渠道越來越寬,而且也推動了大眾理財的發展。另外,互聯網、銀行、線上線下各種渠道,也極大方便了大眾購買理財產品。


第四,制度和法制越來越完善,購買理財產品保障度提高

大多數金融產品推出之初,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一些亂象。但經過多年的發展,與這些金融產品配套的制度和法制越來越完善。雖然不能說盡善盡美,但相比起一開始的時候,至少對投資者的保障度是有一定提高的。


趙小詹


這確是個事實。

央行近日發佈的《2019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也表明,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45.0%,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也佔到29.2%。最受歡迎的投資方式中,排在前三的是“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理財產品”、“基金信託產品”和“股票”,排在首位的“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理財產品”佔比50.1%,說明理財意識深入到人心。

無論是因為對通脹的擔憂,還是基於對未來的保障,都會讓越來越多人參與到理財。儲蓄仍然是最大多數人的選擇,雖然低收益但是本金絕對安全。但是選擇更多投資的人也在增加,從央行報告中也可知,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比上季上升1.9 個百分點,這是個較大幅度。

現在傾向於理財的人更多,一方面是樓市整體趨於平穩、健康,房價波動性也在逐步收窄,投機投資的渠道變窄,所以房產投資的熱度不如以往;另一方面股市有回暖,所以股票作為投資品種,還是受到歡迎的,但是股市相較理財而言,收益可能更大,但虧起來也是更大,尤其是散戶被當作韭菜割怕以後,全力進軍之心也會回收。

理財產品可選擇性大些,有穩健性的產品,也有高收益型的產品。在國內貸幣政策持續寬鬆的情況下,人們對物價的預期從中期看還是看漲的,要跑贏CPI,還真得多學點理財知識,令已獲得的個人財富保值甚而是增值。

對一個家庭來說,消費、儲蓄及投資是“三駕馬車”,其消費需要能力與實力,有些家庭支出是必須的,比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險等,如果沒有房子的還包括購房也是剛性需求。從財富來源看,每個人的就業感受不同,有的也許職業生涯持續穩定,有的也許職業生涯充滿變動,這跟經濟景氣度有關,也跟個人職業能力有關,總之在變數可能發生的面前,必須有面對變數的策略。在這樣的情況,理財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選項。

理財是一個專業的領域,這跟炒股是一個樣的,不是買了一個產品就等著收穫,理財產品現在根本就沒有保本一說。從前銀行一般會對理財產品進行兜底,專業點說這叫“剛性兌付”,現在就不一樣了,2018年4月27日,國家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額意見》,明確打破“剛性兌付”,這以後如果理財產品虧錢,投資者就要自己兜底了。

所以要理財,多學點理財方面的常識,是對保障投資安全有好處的,也對消除一夜暴富的心理有好處。現在一些以暴利為誘餌的P2P產品,其中的邏輯並不能講得通,卻有很多人掉到坑裡,就是因為人們的常識不夠、定力不夠。


波士財經


物價快速上漲,存款持續貶值,房價動輒一年上漲30%,越來越多人理財意識的覺醒,背後都是財富縮水的憂慮。


科技不斷進步,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新的模式不斷誕生。


餘額寶的誕生使得國民互聯網理財意識覺醒,第一次讓消費者認識到原來活期存款也能有這麼高的收益。


銀行存款利率低,靈活性差,小額資金存放收益差。物價持續上漲的同時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追求更高收益成為多數人的選擇。


既然跑不贏通脹,那就就通過理財減少貶值損失,這就是理財的意義所在。


膽子大的人投資房產,在過去的二十年收益頗豐,穩穩的跑贏了通脹,甚至相當一部分人都通過炒房實現了財務自由。


另一批膽子大的人選擇了炒股,在過去的二十年,真正賺到錢的十里挑一,多數人都被割了韭菜。


時代變化快,理財產品的選擇日益豐富,各種套路層出不窮。


存款變保險,成為很多人到銀行存錢的噩夢,宣傳收益率超過5%,實際收益率2.5%,取回本金的期限短則三五年,長則五十年八十年,坑害了無數消費者。


一些銀行售賣的理財產品,雖然預期收益率高,結果不保本金,一不小心還有虧本的風險。


至於曾經火爆的P2P理財,短短三五年時間風光不再,多數平臺甚至可以與詐騙掛鉤,坑害了萬億國民財富。


理財的過程,陷阱重重,騙局多多,讓無數人交了學費。


時至今日,保本理財的意識成為多數人的選擇,銀行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保本理財產品、國債、民營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成為重要選擇。


多拿點利息,存款的購買力就能少損失一點,廣義貨幣M2揮舞著皮鞭一路瘋跑,消費者在理財的道路上只能大口喘著粗氣努力狂奔。


財智成功


更多精彩關注洋蔥先生APP。

錢存在銀行等於貶值,這個觀念現在已經深入人心了。銀行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之前躺著掙錢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就是因為大家理財的意識越來越強,為什麼大家理財意識越來越強呢?洋蔥先生覺得有這幾個原因:


1.口袋裡的錢變多了。

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長8.3%。居民收入年均增長 7.4%、超過經濟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出境旅遊人次由 8300 萬增加到 1 億 3 千多萬。大家已經慢慢的從溫飽型轉化為享受型,有更多的閒暇時間和經濟能力去消費,投資和享受。


2.互聯網金融不斷髮展,投資理財渠道變多

之前大家認為金融門檻高,投資理財是有錢人玩的,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大眾對金融行業開始有了瞭解,也學習了不少的投資理財知識。股票、期貨、黃金、基金、信託、私募、P2P等等渠道向大家敞開了大門,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經濟情況決定自己的投資方向


3.通貨膨脹嚴重,焦慮情緒蔓延

我國經濟目前處於過熱狀態,通貨膨脹較大,大家都知道自己的錢留在手裡是貶值的,而且在這種信息加上新媒體的各種渲染,使大眾產生了嚴重的焦慮情緒,都紛紛開始學習投資理財,也造成了現在市面上理財騙局叢生。

所有總結就是:錢多了,有時間了,投資理財知識和渠道開放了。

大家肯定也有自己的投資理財渠道,洋蔥先生主要是P2P,你們呢?給我留言吧


洋蔥先生APP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理財了?原因是幾個方面的:

一是從2008年開始全世界各個國家開始量化寬鬆,用多印鈔票來刺激經濟的發展,貨幣是在貶值的,錢是越來越不值錢了,錢存在銀行裡的利息是跟不上貨幣貶值的速度的。

二是我國房價近十年的大幅上漲,引發了全國人民的炒房熱情,形成了巨大的房地產泡沫,進一步加速了貨幣的貶值。

三是在高房價面前城裡的白領依靠工資過日子,已成了低收入的階層,光靠工資那點收入,不管是買房還是租房都已經是力不從心,生活的壓力是越來越大。

四是現在我國的富裕階層和中產階層的收入都不是依靠工資獲得的,富裕階層和中產階層的財富來源都是通過各種投資獲得的,過去那種就靠工資過安穩日子的工薪階層,現在的生活質量是較差的,反而生活在壓力之下。

也就是說,在今天的中國90%的人依靠工資的收入來維持生活,想提高生活質量根本是做不到的。除了少數年薪幾百萬的人士,可以依靠工資保持高質量的生活,但是這個階層的人佔比較低。

所以,財富總管早就告訴大家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也是能改變命運的,如何理財投資,就成了現代社會所有人都無法迴避的問題。

如何通過理財投資讓自己的財富增長跑贏通貨膨賬,如何理財投資,讓自己的財富大幅增長呢?關鍵是要抓住不同時期的財富機遇,上策是跟對人,選對很多種投資理財方式中的幾種組合,只有跟著著頂級專家或者富豪們,才能抓準不同時期的財富機遇。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現在通貨膨脹日益增高,貶值越來越快,靠辛辛苦苦掙的那點工資完全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水平。只會賺錢不會理財,到最後還是一個“窮人”,錢生錢的速度遠比人追錢的速度快得多,最終是富人還是窮人,不是看你能賺多少,而看你會不會理財。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不斷髮展,人們手裡的錢也會越來越多,也就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了理財了。正確的理財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好處:一來理財可以使得自己的財產實現增值,二來通過理財的積累,財富達到一定程度,有了資金基礎,也可以幹自己想幹的事,實現自己的夢想,三來提高生活品質;四是抵禦風險和災害,人難免在生活中會碰到一些意外的事,通過理財,更加容易幫你抵禦風險和災害。可想而知理財有多重要,也是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理財的原因。

然而,理財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按個人情況可以選擇不同的理財。比如追求保本型穩健型的人,一般會選擇風險較低安全係數較高的理財方式,比如,銀行存款,由於目前銀行存款利息比較低,一般選擇的人還是不多,估計只有老一輩不懂理財的人會這樣選擇,更多的人會比較偏向於銀行理財產品,不過銀行理財非保本型,也會有一定的風險,每個人只能根據自己的風險等級不同而購買不同的理財產品。

除此之外,還有激進型的理財,比如炒股、基金、保險等這些。理財總結起來就是一箇中心,三個基本點:以管錢為中心,攢錢為起點,生錢為重點,護錢為保障,為實現財務自由打下基礎。


環球老虎財經


理財,實現財務自由的起步。

財務自由就是我們如果不工作,我們的財產帶給我們的現金流,能夠滿足我們的日常開銷,就叫做財務自由。

像我們理財,就能夠讓我們現有的資產不停的保持增值。

比如我們存款,現在銀行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存整取利率是0.35~2.75%。

大額存單能夠達到4%左右,5年期儲蓄式國債每年利率能達到4.27%。

中小型銀行推出的一些優惠存款,利率能夠達到5~5.5%。

人們都是逐利性的,如果能讓自己的存款獲取更高的收益誰又不想呢?

想想我們餘額寶的存款,當年盛行的時候高達6%的收益率,比銀行存款要高得多。現在已經一路下滑,逐步下跌到2.6%左右了。仍然有不少人將餘額寶當成理財工具。

如果我們每年存2萬元,4%的利息計算,連續存上30年,我們本息餘額就能夠達到112萬元。


如果我們有100萬的存款,每年的利息都能達到5萬元左右,平均每月4100多元,相當於我們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了。

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短時間不上班也不會感到壓力,就是我們大家越來越喜歡理財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