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历史悠久 旅游林业资源丰富---旺苍县国华镇史话

建制历史悠久 旅游林业资源丰富---旺苍县国华镇史话

国华镇地处旺苍北部深山区,北邻盐河乡,东接英萃镇和正源乡,南与双汇、西与天星、福庆乡连界。地域辽阔,境内多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山峰耸峙,沟壑纵横。幅员120余平方公里,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可耕地较少,土地总面积7800公顷。全镇辖9个行政村。

建制历史悠久 旅游林业资源丰富---旺苍县国华镇史话

国华场镇位于县城北39公里处,城镇人口约1000余人。国华地质构造为寒武石灰岩、白云岩,海拔差异较大,场镇海拔620米,最高海拔1972米,最低海拔540米,气候为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高山低温湿润区包括山湾、石岗、山坪、山峰四村,立体气候明显,春寒冬早,雨量充沛,夏秋雨多,日照少,空气湿度较大,大春作物常受低温阴雨危害,授粉不良,洁实率低,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中山河谷区包括小河、春风、古松、山寨、花街五村,平均气温较高,日照较长,年降有量1160毫米左右,对农作物生产较为有利。

建制历史悠久 旅游林业资源丰富---旺苍县国华镇史话

国华镇,春秋战国时期,为蜀国之地。据《四川郡县志》记载,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至三年(420—422年)属宋熙群嘉昌县(治今国华场镇),隶属于梁州。南齐置华阳郡华阳县(治今国华场镇),后复属宋熙郡至隋文帝时。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郡废。唐初属静州(治今普济镇大营坝),隶属于利州都督府。宋时属利州益川郡。明属广元府(后降为广元县)。镇境清时置李子坝堡,治今国华场上,以附近地名李子坝取名,属神沙乡。同治二年 (1863年),太平天国陈得才一部曾进人郭家坝。民国初年属干河乡,第十一(河润)团区,约辖今国华镇区域。国华场镇集市最早在盐井河东岸的李子坝,因常遭水害,时常在盐井河东西两岸迁移,几经搬迁于清光绪年间才定于盐井河西岸的郭家坝。

建制历史悠久 旅游林业资源丰富---旺苍县国华镇史话

1933年7月红军于境内置第五(国华)区苏维埃和所辖的第一(花街子)、第二(罗家岭)乡苏维埃。国华区苏维埃设于郭家坝,即今国华场镇,下辖六个乡苏维埃政府,邓海洲、青南山、康德洲等担任主席。在今国华镇境内的第一乡苏维埃设于今国华镇花街村,邓福兴、张仕奎、向安元、向全宗等先后担任主席。第二乡苏维埃设于罗家岭,即今国华镇春风村,1933年12月划归英安县苏维埃,母政宗担任主席。1935年,红军战略转移后,置李子联保。1940 年改李子联保为郭家乡。1943年改郭家乡为国华乡,治今国华场镇上,取“郭”谐音“国”,意为“国之精华”命名,属第一(治城)指导区。1945年,旺苍县建立后,改属第三(国华)指导区,辖第一至第九保。

建制历史悠久 旅游林业资源丰富---旺苍县国华镇史话

1950年,撤指导区,为县直属乡。同年9月,改属第五(国华)区。1951年,分乡北境置盐井乡。1952年,分乡西境置大院乡。1958 年撤销大院乡,归并人国华乡,建政社合一的国华人民公社。1961 年,又从国华人民公社分出原大院乡地建大院人民公社后,国华人民公社辖小河、前卫、山湾、东风、沿河、山峰、茶园、山寨等八个大队。1984年,建政社分开的国华乡。1992年设为国华镇,并从正源乡并入石岗村。国华镇辖小河、花街(原前卫)、 山湾、春风(原东风)、古松(原沿河)、山峰、山坪(原茶园)、山寨、石岗等九个行政村。

建制历史悠久 旅游林业资源丰富---旺苍县国华镇史话

国华镇优势资源以旅游、林业为主。境内有名扬川陕的云雾山,沁人心脾的传统贡品“山寨香米”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适合发展山地旅游和林地旅游。山地资源辽阔,境内800公顷坡度在25°以上的山地不宜种植农作物,但可采用土地有偿和无偿流转方式,结合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大力发展用材林、经济林、种草养畜、巴山粉葛等产业。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加上天然林和其他林业资源的大力保护,林业资源和林产品产量陡增,品种繁多,野生动物明显增加,林业资源已由保护生产型转变为生产开发型。

建制历史悠久 旅游林业资源丰富---旺苍县国华镇史话

国华镇,有1600余年的建县历史。镇西李子坝河岸,曾有广福寺,寺内有铁钟、石碑等,石碑上刻有“古挂角县”四字,现钟、碑俱毁,史料无考。镇东北,有地名大堂坝,旧时称县衙为大堂,可佐证国华曾经建县。顺盐井河一带,有古城庙宇遗址,有多处发掘出汉砖、青铜、金银器皿。国华由于地处川陕古道,地势重要,据传清顺治六年(1649年)五月,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由陕入川与四川巡抚李国英激战,就是走的盐井河谷地。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叛清,此地为叛军盘踞六年。嘉庆思念(1799年)白莲教冉正隆部与清将额勒登保周旋鏖战于镇东的云雾山中。

建制历史悠久 旅游林业资源丰富---旺苍县国华镇史话

1933年秋,红军曾在牛角洞与地方反动武装激战。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七十三师两个团进驻郭家坝,开展建立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工作,在郭家坝建立了广元县苏维埃第五区政府。7月26日,红军工作队的肖干事率领部分红军战士配合区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在周家坝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没收了豪绅周荣生、团总何丕然、杨利生、曹雨辰等人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反动派纷纷逃往深山老林伺机对红军和红色政权进行反扑。敌团总杨利生和向继川、李怀春、任长安等组织地主武装百余人以牛角洞为据点,不时偷袭区乡苏维埃政府,杀害苏干。

建制历史悠久 旅游林业资源丰富---旺苍县国华镇史话

建制历史悠久 旅游林业资源丰富---旺苍县国华镇史话

牛角洞位于郭家坝与鹰嘴岩交界处海拔二千多米的云雾山中,洞的左右两侧都是数十丈高的悬崖,只有一条险道可从腰悬岭下山谷通牛角洞下面的一个岩穴,从此再架约两丈高的木梯攀缘而上,才能抵达洞口进入洞内。洞口上方是三十多米高的凸岩,由于洞室呈牛角弯状故名牛角洞,洞长七十多米,洞中有泉水,宽敞高大。农历八月十三夜,躲藏在牛角洞的任长安串通水藏坪、木瓜院的李怀春、李仕成和盐井河的向继川等仗着机枪二挺、步枪二十余支在云雾山的古庙里密谋袭击苏维埃政府。10月4日(农历八月十五)夜,匪徒以送月饼为名,在象鼻子河坝集中偷袭郭家坝苏维埃政府,打死红军战士八人、赤卫队员及苏维埃干部十余人,抢走粮食和财物,裹挟部分群众迅速逃往云雾山牛角洞。

建制历史悠久 旅游林业资源丰富---旺苍县国华镇史话

建制历史悠久 旅游林业资源丰富---旺苍县国华镇史话

建制历史悠久 旅游林业资源丰富---旺苍县国华镇史话

当晚,脱险的红军战士将情况报告给旺苍坝红三十一-军军部,军部立即调红军特务连和旺苍坝游击队独立连火速赶往郭家坝,会同第一乡苏维埃赤卫队共二百余人于10月20日分两路围攻牛角洞。一路占领了牛角洞对面的腰悬岭,一路占领牛角洞顶部的刘家垭。由于牛角洞洞口有石墙,仅有一米大小的人口,加之有两挺机枪把守,红军战士只好砍伐竹木,构筑工事,对牛角洞形成包围之势,困敌于洞中,阵前喊话,展开政治攻势。包围半月,敌仗着粮食物资充足,拒不投降。红军某部张参谋和红军战士闵长金、游击队独立连副连长何德义、盐井河乡苏维埃主席蒲国清等进洞劝降,杨利生不接受谈判意见。向义章等在红军政策感化下,弃暗投明,将家人叫回,并去水藏坪劝降,被李怀春、李仕成杀害。李怀春等带领匪徒五十余人和机枪一挺,假冒红军增援部队,准备偷袭牛角洞红军阵地,阴谋被红军识破。红军在腰悬岭与李怀春匪徒展开两个多小时的肉搏战,打死匪徒三十余人,李怀春大腿中弹,从此人称李跛子。三天后,李怀春、李仕成勾结陕南土匪三百余人枪,土炮三门,再次偷袭腰悬岭。红军仓促应战,伤亡重大,张参谋、侯班长和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多人牺牲。时任川陕游击总指挥部西路游击指挥长的红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林英安(后以其名将鹰嘴岩苏维埃县改名为英安县)率领突击排增援,壮烈牺牲。匪徒攻上腰悬岭,红军、游击队突围,撤回郭家坝,重新组织兵力,再次进攻腰悬岭,包围牛角洞。十天后,李怀春又率人枪二百,分两路进犯,一路攻刘家垭,一路攻腰悬岭。红军主动放弃腰悬岭,占据制高点大包梁,配合驻刘家垭红军组成交叉火力,封锁敌进攻路线,激战两小时,匪徒伤亡惨重,土大炮爆炸,匪徒溃逃。围攻牛角洞的红军采用烟熏火燎,正准备乘胜全歼土匪时,由于反刘湘“六路围攻”,红军收紧阵地向东转移,全部撤离阵地。

建制历史悠久 旅游林业资源丰富---旺苍县国华镇史话

1934年11月,红军发动“陕南战役”,兵分两路北进,一路经广元北上,另一路则经国华顺盐井河而上,解放宁强,直逼汉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