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华锐:白牦牛,铜奔马和天堂寺

藏区华锐:白牦牛,铜奔马和天堂寺

马牙雪山

有一位已故的充满智慧的西藏老者曾经说过:“我们称自己的出生地为故乡/然而事实上/在六道轮回之中/没有一处不是我们的故乡”。

每个人眼里都有自己观察故乡的角度,每个人心里也有自己认知故乡的感觉。对于我的故乡来说,我的祖先和父辈曾在那里生息,而我却只是游离在她土地上的一个过客。尽管如此,那里的许多特质,依然熏陶了我,让我离她越远、越久,就越是想要认识她,感悟她和我千丝万缕的脉络和联系。

藏区华锐:白牦牛,铜奔马和天堂寺

华锐藏族歌舞

一脉相承:

铜牦牛和白牦牛的故乡

说到藏族,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西藏。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雪山、寺庙、草原……其实藏族不光居住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个省区也居住着藏族人。藏族是一个人口只有五六百万人的小民族,但是分布面积却占中国版图的约2/5。神秘而独特的文化及价值观,使得藏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林里不可或缺的一块瑰宝。

在河西走廊的东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我的家乡就在这个离甘肃省会兰州一百多公里、海拔在2040—4874米之间的地方。

旅行到其他藏区,大家问到故乡的时候,我会说我是华锐藏族,是出白牦牛的地方。稍有阅历的藏族人马上就会知道这两个关键词:哦,华锐白牦牛,英雄的部落(华锐,汉语意为英雄)。

藏区华锐:白牦牛,铜奔马和天堂寺

天祝白牦牛

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在我的家乡,几乎都是白色的。藏族人尚白,白色的牦牛属于牦牛中的珍品。西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一代佛学宗师多识仁波切发现并保护的国宝级文物铜牦牛的亮相,更是为这块白牦牛世代所生息的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新的传说。

藏区华锐:白牦牛,铜奔马和天堂寺

天祝铜牦牛:国宝级文物

天祝铜牦牛是甘肃省两件动物形象国宝级文物之一(另一件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出土时间1972年6月,身长118厘米,前脊高61厘米,背高51厘米,臂高52厘米,腹径30厘米,尾长30厘米,角长40厘米,重75公斤。十年浩劫之后,铜牦牛才被智者发现。有道是:慧眼识真宝,铜牛终归家。1980年6月,时任天祝县文教局副局长多识在下乡时得知铜牦牛有关详情后,立即返回县城与农副公司协商,并通知文化馆前去征集,最后以360元价格收回,安全保存至今。这件国宝级文物,四足伫立,凝听天籁,呈现出恬然和浑厚的纯朴气质,实属罕见的珍贵古代艺术品,堪称我国青铜雕塑史上卓绝千古的作品,填补了我国游牧民族文物方面的一项空白,成为了我的家乡发展历史上新增的一个靓点,也成了青铜牦牛和白牦牛血脉相连的见证。

马踏飞燕:

铜奔马和赛马会上的走马

有一次,听我的阿样(华锐藏语,舅舅)聊天,聊起了我们华锐老家历史上一户人家的故事。传说那家人有一千匹马,而一千匹马里肯定会有一匹千里马。那匹千里马特别瘦,就像龙。耳朵尖尖地立起来,耳朵里面有很长的毛,垂在脖子的两侧。马吃水的时候,两缕长毛在水面上左右拂动。每次放牧出去或者回来的时候,那匹马都在最前面,像龙游动一样“呋……”就飘过来了。后来主人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动物,于是每次牧马倌回来的时候,他都到马吃水的河边站立,拿一盏灯,端在手中等待,然后看马“呋……”地飘回来,在河里吃水。

后来消息让朝廷知道,派了两位官员,拿了一千两银子,来买千里马。两位官员从中吃钱,以皇帝的命令用八百两银子把这匹马带走。这天晚上,主人梦到千里马对他说,它七天之后回来。所以主人从第二天起每天点灯、煨桑(藏族人点燃松柏枝条燃起青烟供奉神灵的一种仪式),在路口、马圈门口等马回来。

到第七天的时候,那匹马果然“呋……”地飘游回来了,结果到马圈的时候没有收住,碰到马圈墙上碰死了。后来官员们也知道了,赶来的时候,千里马已经死了。阿样说,本来这是主人的命,那匹马要值一千两银子,如果官员从中不要克扣,这匹马可能就回不来了。结果,由于贪官徇私舞弊,千里马“皇帝的手里也没有到”。

阿样说,我们华锐的马出名,不是现在说的光是“岔口驿的走马”,而是整个华锐地区所产的“华锐马”,历史上华锐马就很出名。藏族有一句话很有名,卫藏的法,康巴的人,安多的马。说的是藏族三大方言区里,卫藏方言区(今西藏拉萨、日喀则、阿里一带)的佛法很昌盛,而康巴(今迪庆、甘孜、玉树、昌都等地)的人很厉害,安多(青海、甘南、阿坝等方言区)的马很有名。

据有关专家考证,天祝藏族自治县所属武威市发掘的国宝级文物铜奔马,就是距武威100多公里的天祝“华锐马”。这种马体质结实,眼大眸明,前胸宽,胸廓深长,腹部充实,肌肉发达。四肢关节、肌腱均发达,蹄质坚硬,前肢肢势端正,后肢稍外向,是享誉藏区的走马良种,以善走对侧快步而闻名,骑乘时步伐快速平稳,无颠簸之感,也是历史上藏族赛马会上的一道风景。

藏区华锐:白牦牛,铜奔马和天堂寺

铜奔马:华锐马的代表

武威出土的国宝级文物铜奔马也叫“马踏飞燕”,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全国各大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都在使用。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据说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极为精准地在骏马和飞燕之间找到了重心落点,使得奔驰的骏马紧靠一只蹄子就可平衡稳定全身。这种艺术表现手法表现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速度,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力。马踏飞燕和天祝出土的铜牦牛一样,同样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藏区华锐:白牦牛,铜奔马和天堂寺

从天堂寺远眺天堂镇

中华大地,

只有一所寺院,叫天堂寺

进入21世纪,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地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天祝县第二大镇——天堂镇。这里因为有高23米、宽9.52米,全国最大的室内木雕鎏金的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的雕像,而吸引了许多朝圣者和旅游者一睹风采。

藏区华锐:白牦牛,铜奔马和天堂寺

天堂寺木雕鎏金宗喀巴大师像

进入天堂镇,许多有趣的名字进入大家的视野。这里的邮电所叫“天堂邮电所”,苗圃叫“天堂苗圃”,这里的医院叫“天堂藏医院”,这里的学校叫“天堂学校”,这里的寺院叫“天堂寺”……

早几年我应聘担任天堂学校的名誉校长,为此感到无上的荣耀。因为在我的视野里,叫天堂的学校不多。而且,同一个镇子上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叫天堂的寺院,在中国更是绝无仅有。我曾经对天祝县旅游局局长说,宣传当地旅游,应该有一句广告语是这样的:“中华大地,只有一座寺院,叫天堂寺”。局长补充说,享誉国内外的中国旅游标志,我们武威出土的西汉马踏飞燕,这匹马就是“华锐马”——两件国宝级青铜文物:牦牛和奔马,一个叫天堂的寺院,家乡有此二宝声誉足矣。至于华锐独一无二的藏民族繁衍生息的活化石“白牦牛”,几乎都不用提了。

经常在天堂寺围绕寺院转经的阿样曾对我们说:有信仰的人夜晚走路,也像白天一样,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到哪里去;没有信仰的人白天走路也如同黑夜,因为他们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

在故乡的土地上徜徉,我常常思索自己和这里文化传统的交融和差别。在这样的一个很小的地方我尚且参不透她的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我在想,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作为个体,我们认识她,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一生漫长的时光。(该文刊发于2015年第7期《中国航班:理财与文化》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