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將來,軟件程序員是否將成為與低薪勞動者一樣的情況?

硅發佈


關注我,獲取更多深度解讀


不會的。


首先,程序員是有一定門檻的,門檻提高競爭壁壘,低薪職業之所以低薪,就是沒有核心競爭力,可以隨時被取代,比如公司前臺,或者一些沒有競爭力的職業,這種職業無論你幹幾年,都沒有成長,自然也沒有漲工資的空間。

當然,這也跟個人意識有關,前臺行政靠自己努力升職加薪完全有可能。只是單純說程序員這份職業先天就有一定競爭門檻,所以決定它的起薪就高於一般職業。

就算現在程序員越來越多,有爛大街的趨勢,但要知道,2018年應屆高校畢業生820萬,各行各業都有,程序員估計不到百分之一吧。


再來看看大學各專業畢業生薪資圖。

明顯軟件工程以及相關的計算機專業工資較高,但是在圖中,我們也看到了一個趨勢,就是13年-17年,薪酬待遇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大環境所致,另一方面,互聯網行業泡沫消退,整個行業的薪資水平迴歸常態,沒有以前那麼誇張,但也依舊保持行業領先水平,完全不用擔心淪為低薪行業。


最後,程序員在互聯網行業也算是基層從業者,每個行業都有上升途徑,程序員也有,縱向來看,程序員可以往上升職,實現收入增長;橫向看,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從IOS語言到安卓語言,再到時下流行的AI人工智能,保持學習的心態,掌握流行語言,程序員的競爭力是與日俱增的。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其實我曾經是一個做過模具的人,當時影像最深刻的一句話,老闆說我這晨全部都是技術人員,你一個技師也講你技術好,要求這個要求那個,你知不知道你其實在我眼裡就是一個普工,我這 一廠子人就全部是技術工,我差你一個技術工嘛!

當時這個給了我很大的震撼。

其實軟件程序員在一定程度上還是需要比較高的技巧跟能力,其實低薪勞動者應該是比不上程序員的,除非是計時計件的勞動者,拿命拼。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一直只是個程序員,沒有一點漲進,那其實就是普通勞動者,頂多算是高級一點點的普通勞動者,做程序員我是不懂,但是技術工種我懂

程序員相對一般的勞動者來說

優點

第一應該是知識面更加廣

第二有專注的地方程序

這就比普通勞動者來說更具有競爭力。

缺點

程序員的平均工作就那麼長,沒有普通勞動者長,在40-45歲左右如果還是程序員,基本上就沒太發展,像大一點的公司這個年齡段還要少。

建議

既然事情是發生在不久的將來,或者一年或者兩三年。那筆者建議您不論在哪個領域,加強專業技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最起碼您得有一件或者幾件做得確實相當漂亮或者在哪個方面是別人比不來的。您能問這個問題就說您不是一般的勞動者,就衝您這問題就知道您肯定是努力的人,不是平凡的勞動者。


起航辦公娛樂


看到這個問題,自己心裡的感觸一下子就湧上來了。五味雜陳。

我的回答是一定的,並且這個情況並不需要等到“不久的將來”,而是現在已經在發生了。

本人是一個所謂的“科班”出身的程序員,早在十多年前,還在唸書的時候,周圍的同學,包括老師就已經對這個行業有這樣的認知了。

在這一前提下,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首先把問題中的“低薪勞動者”好好分析一下。何為“低薪勞動者”,其實拆穿了說,就是“社會最底層勞動者”,在普世價值中,這樣的勞動者沒有前途和未來可言,即使再努力,終究不過是混個溫飽。

有了這樣一個認知,要回答“軟件程序員是否將成為低薪勞動者”這一問題,我覺得可以先試著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軟件程序員會成為低薪勞動者”。

一個大寫的Why?

我們從兩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

先從社會角度來看,來看一段距離我們很近很近的歷史。我是一個80後,我的父母輩在80年代的時候都是國有工廠的工人。稍微去了解一下那個時代就會發現,在那個年代,工人階級是非常吃香的一個階級。吃香到什麼程度?那時候誰家女兒嫁了個工廠的工人小夥,那是非常非常有面子的事情。為什麼?工人階級工作穩定,收入中上,人踏實,在那個年代正是這一階級的社會地位穩步上升的時代。

“工作穩定、收入中上、踏實、行業發展”,不覺得這些標籤這些年來最多出現在程序員群體上嗎?甚至前端時間都有新聞,說是阿姨媽媽挑女婿首選程序員。

後來呢,從80年代的輝煌,到90年代經濟開始騰飛。短短10年,工人階級變成什麼樣子了?

別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在唸中學的時候,父母就陸續下崗了。

再來看這一代的我們,所謂的“程序員”。在我剛剛入行的時候,我的老師、我的前輩、我的上司都教導我,在這一行,如果僅僅只是寫代碼寫代碼寫代碼,在國內是沒有出路的。中國不像國外,60、70多歲了還在寫代碼的老爺爺一大堆。

好吧,實際上這些年Java之父J大爺在求職的時候同樣也遇到了年齡歧視問題。

當時我挺懵懂的,我只知道大家都這麼說一定是有道理的。至於這個“道理”究竟為何,那是我自己在這麼多年工作經歷後,自己深刻體會出來的。

10年前的大部分程序員,掏出名片來上面都是清一色的職位:“工程師”。何為工程師?那個年代根本不像現在,區分前端、後端、架構、數據庫等等各種崗位。那時候做軟件開發,無論是客戶也好,老闆也好,只會告訴程序員他們需要什麼,至於程序員怎麼去實現,他們根本不關心。

什麼界面?什麼數據庫?什麼架構?你不是工程師嗎,你不是程序員嗎,這不是你的專業嗎,這些不都是你應該解決的嗎?

那個時候國內現今幾家互聯網大佬企業還在摸著石頭過河,大部分小公司的程序員,基本上都是要從直面客戶瞭解需求開始做起,自己整理需求,自己畫原型,自己設計數據庫表結構,自己設計程序架構,那個年代還沒有MVC的概念,EJB大型框架如日中天,快速輕便的小框架只能靠程序員自己來設計,然後自己再編碼實現,自己再測試,自己再配置服務器生產環境,自己再上線,自己再持續跟進,客戶或者老闆不滿意了,也是自己一個人頂著捱罵,氣呼呼地繼續修改調整,一直到一個項目結束,或是宣告失敗。

那時候去谷歌還不用自己帶梯子,不管遇到什麼棘手的問題,周圍沒有人可以幫助,只能自己去翻大量的英文資料,一點一點去解決。

那時候跳槽不像現在這樣頻繁,自己翻自己多年前的代碼是常有的事,所以那時候的程序員大多也能養成相對良好的註釋習慣。在座的如果有接觸過那時候的對日外包項目的話可能也會有印象,很多日方對軟件代碼註釋比例是要求達到50%的,啥意思?就是幾乎一句代碼一句註釋。

所以去年阿里的Java開發規範能火我也是挺看不懂的,都是前幾年老程序員們玩剩下的東西。

好吧,其實並沒有任何貶低阿里的意思,畢竟是具有統治地位的大佬。但是仔細想想,在阿里內部能夠成功推行這樣的開發規範的人,屬於什麼水平呢?是什麼年代的程序員呢?可不就是“前幾年”留下來的程序員麼。

隨著社會發展,朝廷一聲令下“大力發展互聯網”,國內互聯網大佬們在全球範圍內給我們國家賺足了面子和民族自豪感,這個行業也開始收到大眾的關注,隨之而來的就是新興程序員們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了。

但是現在的程序員崗位已經劃分的非常細緻了。做後端的不懂前端,做前端的不懂移動端,這種情況比比皆是。要開發一個App,需要一個產品經理、需要一個懂數據庫設計的、需要一個架構師、需要一個後端開發、需要一個web前端開發、需要一個安卓開發、需要一個ios開發,還需要一個項目經理來協調所有這些人。

這不吃飽了撐的麼,說句大言不慚的話,這些事情我自己一個人都會--當然了,團隊的力量確實不是一個個人能比得上的。

但是,反觀團隊內的這些個人,對他們來說,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上面這些細分崗位中的任何一個,在一些比較熱門的招聘平臺或者App上發佈一個崗位,哪怕薪資再低,不出半天求職者的簡歷和消息就能擠爆收件箱--這絕非危言聳聽,只不過大部分程序員接觸不到招聘的機會,所以很難看到真實的行業情況。

而處於這些崗位上的程序員們,仔細想想,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究竟有多高?說句難聽的,你正在做的事情,換一個人來照樣能做下去。而當這其中的某個崗位不再需要你了的時候,你該怎麼辦?學習能力強的或許短期內能夠換一個方向,學習能力不強的怎麼辦呢?

“什麼,你不會做這事兒?那我要你幹啥?”

“什麼,你做這事兒要那麼高工資,我請不起,下午我有面試,會來一波新的求職者,你自己看著辦吧”

“什麼,要你加班你怎麼話那麼多,你看看隔壁屋子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都幾天沒回家了?”

各位,有個事情千萬要記得:我們國家最不缺的資源就是人!別覺得自己有多牛逼,實際上幾乎所有程序員的不可替代性都不高。

事實上,我周圍很多同齡的程序員,現在無不在考慮這些問題了。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在進入30歲之前沒有去點亮更多的技能點,沒有好好發展自己的技能樹,十年如一日的寫代碼。一過了30歲,就開始迷茫了。

另一方面,整個行業的收入水平也逐年被炒得越來越高,這就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這一行業,為的就是賺熱錢。這也催生了大大小小各種行業培訓機構,這些培訓機構的口號出奇的一致,“三個月”、“包分配”、“月薪過萬”。進入這些培訓機構的年輕人無不懷著對“走上人生巔峰贏取白富美”的熱烈期待,卻實際上變成了培訓機構掙錢的工具。

就好象農民伯伯收割韭菜一樣。三個月一茬兒。

當所有人都在關注,當所有企業都在推高這一行的收入,所有的年輕人都希望進入這一行當,連阿姨媽媽們都開始關注,覺得程序員是最佳女婿人選,這個時候就是危機信號開始顯現的時候了。

在未來,能夠留存下來的,一定是思考能力足夠強的,一定是綜合能力足夠強的,一定是軟實力足夠強的,一定是學習能力足夠強的,一定是業務能力足夠強的,一定是管理能力足夠強的......所有這些,全部都是“程序員”的後續技能點和科技樹。要不要點開,要怎麼點,就看每一個程序員自己了。

所有這些事情,仔細想想,完全和80年代的國有工廠的工人們如出一轍。

最近幾天有個鬧得很兇的新聞,某地要拆除周邊的大量公路收費站,一眾收費員跳出來說“我們把青春都獻給了收費站,現在不要我們了,我們除了收費什麼都不會做”。

公路收費站的收費員下崗,這件事情看似和程序員無關。但是真的是一點關係都沒有嗎?

我只想說:“你們餓死活該,有多遠滾多遠去吧”。


斯人若月


我看到過 Quora 上有用戶對這個問題做過回答,大概內容是這樣的:

不是在不久的將來,而是它已經發生了。所有的大公司(蘋果,谷歌,Facebook等)已經完成了你所說的話。他們把他們的研發離岸運送到其他勞動力成本遠低於美國的國家

這一切都是可能的,這要歸功於互聯網。你不必在辦公室工作。你可以在世界的另一邊,仍然可以做得很好。現在每個人都連接到互聯網。你完成了你的任務,測試了他們,然後把它們發佈到中央回購站。

現在新的軟件業務也出現了:SaaS 和 API 的發展。軟件工程師只需要知道你想建立什麼特定的功能/行為,然後他/她可以為你建立它。他/她不需要知道您想要構建的整個系統/應用程序。他/她可以構建符合您的規範的 API 並獲得相應的支付。

軟件世界比硬件世界有點怪異。當你看到一個硬件產品,你知道它在哪裡,但你不知道一個軟件應用程序的地方。您的應用程序可能是由世界各地的幾個軟件商店建立的產品。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軟件公司有巨大的利潤空間。你在服務器上放了一個“我相信我可以飛”的軟拷貝。它花費你幾美分。然後 - 比方說 - 擁有超過 100 萬的下載量,每個下載成本為10美元,那麼你就可以在那裡賺到10美元。再一次...你花了多少錢?幾分錢。沒有製造工廠。沒有生產線。沒有工人。沒有管理。沒有醫療保險擔心。不...不...不...

那麼你需要做什麼?您需要聘請軟件工程師在互聯網(一個網站/一個界面)上建立自己的存在,為您的客戶提供訪問(API 調用)給您的服務器,並下載歌曲,然後去那裡。高枕無憂。錢會從天而降到你的腿上:-)。


硅發佈


很多人對於程序員的印象就是“碼畜”,“碼農”,“碼皇”,整天就知道對著電腦敲代碼,還被打上各種“宅”,“油頭垢面”,“牛仔褲”,“運動鞋”,“電腦包”的各種標籤。連“單身狗”這種標籤最初也是從程序員來的。

還有一種惡趣味的說法,就是程序員是吃年輕飯的,說什麼到三十五歲以後就該換工作了,這都是對程序員的誤解,也是因為對這個行業不瞭解導致的誤解。互聯網發展太快,從身邊的生活環境中就可以感受的到。

以前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說三年河東,三年河西都不足以表達一個“變”字。

很多人都覺得程序員是個高薪行業,但其實它在所有的行業中,也只不過是中等偏上而已。

行業在快速發展,程序員也在快速發展,有時候加班並不一定是在項目著急上線。有些時候是程序員也在學習,學習,學習。現在已經不是精通一門開發語言就能吃上好幾年的時代了,學了c,c++,還要學java和python,學了後端也要熟悉一下前端,懂得了開發,也要學習一下運維吧,偶爾做個總結,也得會excel和ppt吧。

現在不僅要深度也要廣度,不學習,不進步就會被淘汰。

現在人工智能這麼火,會不會以後機器就可以寫代碼,取代程序員的位置?以後“程序員”這個代號會被取代,但是人是不會被取代的,科技在發展,人也在發展。

在不久的將來,如果那時的程序員還是現在的水平,會出現和低薪資水平的從業者的情況,但是大家都在進步,有時候會比你想象的更努力,所以,還是很看好程序員這個職業的。

祝好!


雞蛋卷兒


說起軟件程序員的工作,就是IT計算機編程,開發app軟件,網絡運行,網絡安全大數據平臺。說白了就是電腦面前一坐就是折騰四五個小時,有時還會忘記吃飯,加時加點的工作。

他們的工資可以,通常都高於普通勞務和服務行業工作者。但是他們的付出也是不容易,長長看到他們的工作就是說完成一個小小的任務,可以緩解一下疲勞,一件工作任務沒完成,一個環節沒做好,他們就在電腦前忙碌,知道完成一個環節才肯喘一口氣。對他們來說加班加點是常事,晚上二十二點二十三點以後還在普遍工作,工作量很大。長時間下去,自身活動量少,加上電腦一些電子設備帶來的輻射,很多人都產生了工作職業病,精神萎靡。有時候還會熬夜,累了就在工作位上簡單休息到天亮。雖說他們的月工資一萬左右,有的老員工兩三萬工資,除掉房租,生活費。贊下來也不多,他們付出的精神勞動,比普通職工付出的體力勞動要勞神的多。



而如今普通勞動者用工單位,招工難。勞動者打工,工資不靠譜,很多人紛紛做起了小生意,導致打工者人數越來越少。企業工廠提高工資,也表示用工荒。

所以程序員人數越來越多,工資平平,普通勞動者人數越來越少,勞務工資不斷上漲。這種形式來看,將來軟件程序員比普通勞務工工資也高不了多少


比你高


我是宇文氏,我認為不會,關注我關注更多精彩見解。

程序員門檻相對較高

軟件程序員在短期,也就是二三十年內是不會成為低薪勞動者的,畢竟軟件開發入行門檻至少是大專以上學歷,並且具備邏輯性思維和比較優秀的學習能力。普通行業的朋友想轉行做軟件開發至少得花比入行其他傳統行業的三倍時間去學習。



碼農或將被替代

但是有一點,低層次的程序員將在不久的將來面臨巨大挑戰,因為隨著軟件體系的成熟發展,人工智能的飛快躥動,替代低級程序員的智能機器人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

基本的crud的業務代碼必將不需要人來處理,而高級的性能調優工程師,架構師等仍然不可替代,甚至是更加具備競爭力,因為一個公司也難求一個非常懂業務又擅長技術的架構師。

宇文氏習慣性寄語:到了程序員成為低薪的那一天,我想人類一個是到了一個空前的文明盛世了。


極客宇文氏


近日正在讀吳軍的《見識》,說一下讀書的感受。

低薪勞動者的困境在於:重複且無創造性的工作,而這種工作又佔用了他大部分精力和時間,讓勞動者無法提高自己,從而一直困在當前,而且隨時面臨被取代的風險。

其實,程序員聽著是技術密集型的行業,但是,程序員也分三六九等。吳軍提出過五級工程師的概念,最低一級的五級工程師能夠獨立完成自己的任務。程序員其實也算是工程師,那麼這麼一說,有多少程序員達到了五級工程師水平?

很多程序員自稱碼農,當然,會自嘲的程序員肯定是好程序員,但是,碼農這個詞,確實反映出了程序員行業中一些只會寫寫代碼的人。

當GitHub,CSDN上充滿著大量代碼,當python庫越來越充實,當市面上3個月程序員速成班越來越多,只會寫代碼,真的還有技術含量嗎?

隨著人工智能的進一步推進,在未來,程序員的分化必將越發明顯。優秀的程序員們可以優化算法,可以開發全新的框架,而不入流的程序員,只能拾人牙慧,日復一日的敲代碼。當編程向低齡普及,互聯網產業的日漸飽和,低級程序員的競爭也會愈加激烈。這種情況,已經和低薪勞動者差不多了。


雪鴻70


1.與所有行業一樣,二八定律是存在開發人員之中,涉及水平、薪資。

2.互聯網的虛熱,造成了此行業開發人員薪資的虛高。十多年持繼至今,讓新人沒趕上、老手在還債!

3.水平中間的人員極少,現在是高手極少,大量初級人員堆積!企業的急功近利,幾乎沒有沉澱形成,往往大家在拼體力,剛有積累,年齡已大,即刻就被企業拋棄啦!所以三十多點主動轉崗的現象比比皆是。

4.現在大家都基本會開車,但出租車沒有消失!但其收入遠遠不如從前,道理同樣適應用開發行業。


足底三釘


當然不會了!

低薪勞動者靠的是體力,而軟件程序員靠的是腦力。兩者是有區別的。

對於低薪勞動者來說:

在人工智能這樣強勢發展下,很多職業都岌岌可危,工作人員也是隨時擔心自己被淘汰。如果智能時代真的來臨,我們也不用太擔心,人是一個適應能力非常強的物種,機器只是代替的機械性的勞動,但最後的操控權還是在人類的手中,沒了一些重複性的機械勞動,還會衍生出更多新的崗位。

對於程序員來說:

作為一個腦力勞動者,如果自己不把自己當做腦力勞動者,那隨時可能會被淘汰。所謂的腦力勞動者,不是機械性的守著自己的技術,每天干一成不變的活,而是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術庫,跟隨時代發展,學習必要的技能,確保自己一直在學習,就不會被淘汰。

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需要的程序員還是很多的,甚至有一些非互聯網公司也同樣需要程序員,所以在短期內,不斷學習的程序員會越來越受歡迎,而不是走下坡路。

之所以題主會有這樣的疑問,應該是看到今年很多公司都在裁員吧,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擔憂。其實裁員每年都會發生,企業不是慈善機構,需要盈利,需要收支平衡,如果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薪資,自然是要被首刀的。

再這樣一個形勢下,自己不主動走出舒適圈,那就會被推著走出舒適圈,前者還有選擇權,後者完全被動。所以,面對這樣的形式,我們有的應該是危機意識,先主動走出舒適圈,找到更多的選擇,而不是怨天尤人、杞人憂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