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易院士應邀到中信所院士著作館作報告

钱易院士应邀到中信所院士著作馆作报告

3月30日錢易院士報告會在中信所多功能廳舉行

钱易院士应邀到中信所院士著作馆作报告

錢院士作報告

钱易院士应邀到中信所院士著作馆作报告

部分首都高校研究生聽取報告會

钱易院士应邀到中信所院士著作馆作报告

錢院士與部分聽眾一同參觀院士著作館併為院士館題詞

3月30日下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院士應邀為中信所職工、北京化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研究生,作了主題為《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專題報告,中信所信息資源中心副主任楊代慶主持了報告會。

院士報告會由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院士著作館承辦,旨在弘揚院士科學精神,傳播院士科學文化。自2005年以來,院士著作館已成功舉辦了60多場院士報告會,為青年學子搭建一個和院士面對面交流的平臺,啟迪年輕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學子仰院士之德,循院士之行,習院士之學。

錢院士數十年來致力於研究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效、低耗廢水處理新技術,對難降解有機物生物降解特性、處理機理及技術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來致力於推行清潔生產、汙染預防和循環經濟,積極對國家環境決策獻計獻策並參與環境立法工作。

報告會上,錢院士從可持續發展的由來談起,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符合當代人的需求,又不致損害後代人並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錢院士認為與傳統的發展理論相比,可持續發展更注重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必然要從資源推動型發展轉向知識推動型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對我國未來發展有著深遠意義。

錢院士重點講解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和實施途徑。錢院士指出,生態文明是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並列的現實文明形式之一,生態文明提倡環境倫理觀,強調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基礎。生態文明建設要從生產領域、消費領域、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城市和農村天然生態系統保護領域、文化教育領域、法制和管理領域來貫徹。在剛剛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生態文明”被歷史性地寫入莊嚴的憲法。繼寫入黨章後又寫入憲法,正是讓生態文明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的生動體現。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報告會最後,錢院士殷切寄語在場學生,建設美麗中國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同學們紛紛表態,不管以後會走上什麼樣的工作崗位,都要牢記錢院士的教誨,努力做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報告會後,錢院士將自己的著作《錢易學術文集》、《漫漫環保求索路—錢易院士文集》捐贈給院士著作館,與參加報告會的部分學生一同參觀了院士著作館,併為院士館題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