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了,有经验的班主任提醒小学阶段别太在意分数,家长更应该在意什么?

君哥视界


关于“分数”这个问题我的态度永远都是——应该重视!

但是,“重视”分数和“唯分数论”是两回事儿!

什么人不重视“分数”?

个人觉得很多人嘴上说“分数不重要”或者如题主所言“别太在意分数”实际上大都是“言不由衷”!

这种事儿一般来说只有如下几种情况的人会这么说:

1、成绩很好的。

生活中说“成绩不重要”的家长大多数实际上是这类情况。而他们之所以这么说不过去国人传统的“谦虚”习惯而已。

别人当着你面这么说要么是谦虚、要么是照顾你的面子、要么就是习惯性的低调而已。

2、成绩太差的。

这种情况如果还说成绩不重要的话,我认为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根本就是在给自己不作为找借口罢了。

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逢人就说“成绩不重要”、“快乐童年”等等。

3、根本孩子就还没上学的或者说跟自己没啥关系的。

就比如题主说的这位“班主任”,别管这位班主任是有经验还是没经验——TA说的这话鬼才会信!

我就不信还有老师不希望自己学生成绩好的!

人家只不过就是安慰安慰那些成绩不好的,另外就是提醒一下成绩好的别骄傲而已!你还真当真了?

“成绩”的背后

不管你是重视成绩还是不重视成绩,有个事实是不会因为你的态度而改变的——成绩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过去孩子的学习情况!

虽然我们不能说分数高低就一定能够反映出孩子学习的全部表现。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平常做的足够好的学生往往考试成绩一定会比较不错的,反之亦然!这说明,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你还不重视,那么极有可能你的孩子会继续保持甚至保持都保持不住现在的成绩——因为谁都知道“基础”不够好,后面出问题的概率就会越大!

有人总是愿意说“好习惯”更重要,的确如此!但是如果你所谓的好习惯如果不能够在成绩上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那么你觉得这是一个好习惯吗?

所以成绩不好的背后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可能是习惯上的,可能是基础上的,可能是作业上的,可能是听讲上的,可能……太多的原因怎会“不重要”呢?

直面成绩,找到不足并且有计划的改善才是关键!而不是一句“成绩不重要”就糊弄过去了。要知道,学习这东西根本就做不了假,而且环环相扣,今朝成绩不好,说明过去学习中有问题,如果不重视,那么未来如何提高?“佛性”学习吗?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我想着重要做到这样几点:

一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做作业不拖拉,不管哪门作业,要能做到写归写,玩归玩,做作业便是做作业,一气呵成,要不然干脆不写。那种貌似在做作业,其实心思不知放在哪儿的最要不得。

二是培养读书、学习的主动性。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需要在什么样的时间内积极主动的完成,而不是靠家长催、老师催,觉得读书似乎是家长的事。甚至有孩子反问家长我为什么要好好读书。我女儿小时候也问我类似的问题。我说妈妈好好工作,挣钱养你,你呢,当然要好好读书。因为工作是我的责任,读书是你的责任。

三是养成孩子喜欢读书、善于钻研的习惯。喜欢读书,会让他们更快地积累知识。小学时候的读书可以包罗万象,,不必限定在什么范围内,开阔他们的眼界。这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谁知道他们将来会从事什么职业呢。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那样学的知识就比别人牢固,不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至于小学生的成绩,真的不必那么纠结。你只需要确定他真的弄懂了就可以了,一次考试失了几分又算什么呢?纠结于这些事的家长,最后都是得到相反的结果。


苏小妮


确实,相对于一个孩子将要面对的十几年求学生涯,小学是最不应该在意分数的一个阶段。

一年级,所有的孩子从同一起跑线起步,看起来都那么懵懂幼稚,几乎没有差别,可是,六年后再看,这些孩子之间已经有了差距,变得那么不同。差距和不同不仅仅是分数,还有习惯、性格、素养等方方面面。


家长要在意培养孩子以下几个方面:

懂得对错,能辨是非,看得清黑白。

孩子生活在自己的小社会里,有自己的圈子。和成人社会一样,形形色色。孩子善于模仿,缺乏判断能力,他会接触到很多未经过过滤的信息,这些要考靠老师和家长的密切关注。一颗小树要想长得直,需要园丁的不断修剪,孩子也一样。

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

有一个乐观的孩子是家长的福气,但现实中也常见不快乐的孩子。快乐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心性修为,教给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学会笑对。慢慢地,他会懂得,一个人的快乐、烦恼或痛苦、伤悲,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由观念、态度所决定。

态度向上,习惯优良,专注自控。

等孩子长到初高中,他学习成绩的高低,与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关系密切。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才能造就高能力。



喜欢读书,阅读自觉,能力倍增。

所谓智力,其实就是指阅读能力。任何学科都会以语文能力为基础,而广泛阅读培养出的理解能力能帮助孩子解决许多其他学科的学习障碍。


学会交友,玩伴优秀,共同提高。

如果一个孩子在整个小学阶段有一两个好的小伙伴,共同学习、游戏,共同提高,那真是完美!


青荷诗苑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

首先要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不要对学习抱有厌烦心理,也不要偏科。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发展,而不是为别人去学习。

学习习惯很重要。包括了很多,比坚持课前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记笔记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遇到难题积极思考的习惯;@善于思考并积极提问的习惯,等等。这些都将直接决定孩子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潜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可以让孩子在后期的学习中能学的更轻松,更高效。

具体到每一个科目,

语文方面,阅读很重要,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将直接之后语文成绩的发展。阅读的时候要做好阅读笔记和思考,可以提升知识储备和提高理解能力。最好能养成些日记,如果比较困难,周记也一定要坚持写下去,孩子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写作、练习、思考中,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数学方面,小学数学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是衡量孩子计算能力的关键指标。很多孩子数学成绩不好,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计算能力不过关。小学的数学计算建立在20以内加减运算和乘法口诀之上,必须要很熟练掌握。之后的整数、小数和分数运算都是建立在这之上。数学除过计算,还锻炼和考察孩子的理解、分析、思考、总结能力,虽然这些不是小学重点,但绝对是初高中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需要在小学阶段有意识的去培养。

英语方面,词汇很重要,必须要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多多益善。听力和阅读同样不可忽视,多去听,多去读,养成良好的语感可以让英语学习起来非常轻松。同样,口语练习也不可缺少。


胡老师数学教育


本来不在意成绩,等会要气个半死。

我还从来没见过哪个大领导,哪个大老总整天骂自己孩子成绩不好的呢?

如果骂能解决问题,那你孩子要牛逼死了。

我见过孩子成绩好的,没有哪一个是家庭氛围不好的,孩子回家很舒服。孩子和父母像朋友一样,没有任何忌讳,那才是幸福。

结婚生子为了什么?

每次看到别人家孩子和父母有说有笑的,我就恨嫉妒,因为我见到我的父母,他们总是说,你要学习,你要努力,你要怎么怎么,你这次考多少啊,第几名啊。除了这些几乎很少有别的话。回到家是很舒服,但是和父母在一起就是很别扭。

当然也没有那么夸张。

我现在最有体会的是:孩子总是模仿别人。

模仿父母的说话方式,行为方式,模仿自己喜欢的明星,在模仿中成长,当然不是全部的模仿,是选折性的模仿。

我记得我第一次抽烟,是抽我爷爷的,偷偷抽的,家里没人,我偷偷点一支烟抽。

因为我爷爷和我爸都抽烟。我经常和他们在一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模仿他们,照着他们的样子,装模作样。

为什么这么呛,他们还抽。

我模仿他们喝酒,为什么这么难喝,他们要喝。

我模仿他们说话,模仿他们。

后来我去上大学了,我远离他们了,所有一切,我自己支配,我想干什么干什么,我逐渐有自己的思考,我为什么模仿他们?他们有些事做的也不对,我为什么模仿他们,他们有些事,做的好像是对的。

我很羡慕那些孩子,考试一塌糊涂,回到家里:你干啥玩意儿?你是不在学校捣蛋不好好学习,能不能有点儿出息,你瞧瞧你那损晒,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赶紧麻溜的洗手吃饭去,信不信我抽你


方里远


你好,我是心理专家柏燕谊。有任何心理困惑,您可以关注公众号“柏燕谊”,回复“线上咨询”,即可参与专业咨询师一对一的线上咨询。

以下是对该问题的解答:


通常情况下,刚入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会对考试和分数有着非常敏锐的直觉。

虽然他们还是一帮没啥逻辑思维的小孩子,不懂得大道理,但貌似考试分数好,就是很厉害的样子。这就像妈妈最漂亮或者爸爸力气最大一样,是闪亮的勋章,是要和别人比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越是低年级的孩子,就越是为了获得表扬、好分数这些表浅的、外部的因素去学习。越是高年级的孩子,就越是为了获得自信、荣耀、能力这些深层次的、抽象的意义去学习。

可见,当孩子已经很重视分数的时候,家长还对孩子施加压力,孩子想不拉肚子都难了。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让孩子身体出现病症,当压力进一步增大,孩子的心理也难以承受时,就会出现心理上的病症,还会为了躲避这些痛苦而逃学、离家出走。

因此,如果孩子因为考试出现了焦虑现象,家长首先要想的是如何调整自己:

是我影响孩子了吗?我太紧张了吗?

是我督促孩子,让他太紧张了吗?

是我没和孩子解释好原因,让他紧张了吗?

只要家长能调整自己,进而调整孩子的状态,孩子的紧张就有可能消除大半。如果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产生了身心疾病,那么就需要去专门的机构或者医院求助了。

如果小学阶段,孩子就开始对考试感到焦虑,那么,随着学业的增加,年龄的增长,孩子对考试的焦虑不会消减,反而会变得更加严重。

反过来说,其实在这个时候,就是帮助孩子克服考试焦虑的最佳时期。


如果您有婚姻、育儿、情感、个人、职场等心理方面的困扰,或是想要通过心理学来改善、提升生活,可以关注公众号“柏燕谊”。也可以在公众号“柏燕谊”,回复“线上咨询”,进行专业咨询师一对一的线上咨询。


柏燕谊心理咨询师


如果家长注意到了以上三点,你的孩子在校就是好学生,在家就是好孩子,在社会就是好公民。若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31908473230乡村声音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感谢,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

又到一年期末考试,发成绩单的日子,几家欢喜,几家愁,让我们认真思考思考。优秀的小学班主任都知道,很多小孩,小学考试成绩非常好,但到了中学,成绩非常不理想,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相反,另一些小孩,小学成绩一般,但到了中学以后成绩反而越来越好。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就是学习能力的积累。



小学考试的内容和题目相对比较肤浅,然后到了初中科目和难度的提升,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很难提升。


小学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小孩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习惯,然而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什么都没有提高阅读能力更重要。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成绩上升潜力无穷。老师们要提醒家长,一定抓住这一阶段的宝贵时机,发展好孩子的阅读能力。


但是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两个因素,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

寒假了,家长抽空多陪小孩,有计划的有目的阅读,比只看成绩,只强调成绩要强多了。

〔君哥不一样的视界,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


君哥视界


1.应该重视学生非智力能力(习惯)的培养

(通俗地说就是好习惯的养成:朗读习惯,背诵习惯,书写习惯,思考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教学的开展。习惯从何而来呢:“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2.智力思考能力的培养

(以前小学教育有个误区:认为抓好习惯,其他都可以忽略。实际上,习惯属于非智力因素,可以强制养成。而智力因素则不然:智力不去开发,思路不去拓展训练,大脑就会荒芜。)

3.有了良好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形成,学生的成绩自然而然就会优秀。


文画教师


确实,小学的分数不是很重要。考好了不能沾沾自喜,因为不一定真的是好,如果考得不好,重视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平时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学习水平。期末考试是经过大量复习,练习之后进行的,平时学习能力不强的孩子最后也能取得非常棒的成绩,跟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看不出差别。如果家长以为分数一样就跟别的孩子学习一样好,那就被分数蒙蔽了。如果从此放松对孩子的管理,那就是更大的失误。小学阶段的成绩,如果很差,说明真的就很差了,老师经过大量复习也无力回天,需提高警惕,提示家长下学期更应该关注孩子平时的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