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這是王家衛最難看懂的電影。

它和《東邪西毒》里人物多線索雜很像,但它比《東邪西毒》要難理解。

最開始我看得也是雲裡霧裡,看了幾遍後才慢慢有感覺直至非常喜歡。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王家衛的電影,一定要找一個陰天的時間,自己一個人,在家中靜靜欣賞,靜靜品味,才能獲得最大的心靈觸動,帶來更深的思考、自省。

王家衛從前的作品,我都有看,從《重慶森林》到《東邪西毒》到《2046》,一如既往的風格。

所以,對於這部電影的前因後果,我可以串聯起來,彼此映照。那種年華逝去的悲哀、無奈和感慨,也更加得讓人心酸。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2046》用了王家衛近5年時間,我想他的大部分功夫是花在電影的結構上了,也就是考慮每一個圖塊的取捨和位置,這不禁讓人感嘆他的魄力。

也只有他,能把一大串超級明星的魅力,當作佐料一樣,來成全男女主角那顆透涼而又麻木的心靈,也成全他自己。每一個人的故事似乎都可有可無,但又都豐富立體、異彩紛呈。

《2046》是一輛“特慢”列車。它行駛了五年,它是屬於王家衛一個人的火車。延續《花樣年華》,上接《阿飛正傳》,又處處有《重慶森林》及《春光乍洩》的迴響。可以說是王家衛至今為止集大成總結意味最強的一部作品。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1、「2046」與2046列車

王家衛對數字或者時間的偏執幾乎在《2046》中達到了極致。

「2046」這四個數字就像一個謎,它是周慕雲隔壁的房間號碼,是他和蘇麗珍一段回憶中的插曲,是他追尋露露時看到的號碼,同時是他小說中的發生地點,是一列沒有終點的列車。

在《2046》中,周慕雲兩度在黑幕上寫出這樣幾行字:1小時,10小時,100小時,1000小時後,數字強硬地體現著時間的改變。“這個世界上到底有多少東西是永遠不變?”時間的改變嘲笑著承諾的虛假。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就像周慕雲在小說裡寫道:

“「2046」,大致是說一群痴男怨女,千方百計要去一個叫做「2046」的地方。

我儘量寫得香豔離奇,樂而不淫,故事很受歡迎。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麼我要寫未來的故事?其實對我來說,2046不過是一個房間號碼!雖然天馬行空,但是裡面有我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將很多在我生活裡出現的人物都放在故事裡去。

我發現在小說世界裡,才會變得隨心所欲。”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王家衛為何要拍一部2046,2046又是什麼?

2046不是未來,是過去,是一個房間號碼,裡面是周慕雲和蘇麗珍的故事,又或者是王家衛和某某某的故事。每個人都有過最開心的日子,每個人都有一段2046的故事。

這或許就是「2046」。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2046」既不是一個年份,也不是一趟列車,它是一個地方,一個裝著所有人美好東西的地方。

所以大家願意去2046而不願意回來,就像所有人願意美夢永遠不要醒來一樣。

但木村拓哉飾演的Tak從2046回來了,坐在往回開的車廂,在這個出走2046的旅程上療傷。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他要離開2046,或者這個又可以拍一個續集。為什麼離開2046會受傷?為什麼離開2046有人用的時間很長有人用的時間很短?

人們出於需要而相互取暖,但最終卻沒有離開2046。遲鈍的機器人和蘇麗珍2號一樣明白,無論是周慕雲還是Tak,只是出於取暖的需要,而終究沒有出走自己的2046。那也不是他們的愛情。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木村拓哉飾演的Tak說:“2046年,全球密佈著無限延伸的空間鐵路網一列神秘專車定期開往2046的乘客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找回失去的記憶。因為在2046,一切事物永不改變沒有人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因為從來沒有人回來過我是唯一的一個要離開2046,需要多長的時間?”

......

2046的開場,講到的是木村拓哉坐著列車離開2046,但是他一直在離開的途中,永遠沒有真正離開,其實就是承接花樣年華周慕雲離開蘇麗珍。

這裡的木村對應周慕雲,樹洞就是很好的證明,在《花樣年華》結尾出現過。

周慕雲沒法忘記蘇麗珍,沒法忘記那段在2046裡的日子。他想離開,是因為他沒法確定蘇麗珍有沒有真的喜歡他,亦或是多大程度喜歡他。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於是車長說:

“有的人可以毫不費力地離開有的人就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我已想不起我在這列車上待了多久我開始深深地感到寂寞。在我記憶裡,去2046的人很多,從那邊回來的,你還是第一人 可不可以告訴我,你離開2046的原因?”

木村拓哉說,“ 每次有人問我為什麼離開2046,我都含糊其詞。

在以前,當一個人心裡有個不可告人的秘密,他會跑到深山裡,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將秘密告訴那個洞,再用泥土封起來,這秘密就沒有人知道。我曾經愛上一個人,後來她走了。

我去2046,是因為我以為她在哪裡等我,但我找不到她,我很想知道她到底喜不喜歡我,但我始終得不到答案。她的答案就像一個秘密,永遠不會有人知道。”

這或許就是2046。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2、王家衛與周慕雲

《2046》講述一個男人的改變。這個男人叫周慕雲,他帶著《阿飛正傳》最後兩分鐘出場的梁朝偉影子,他僅僅憑這兩分鐘毫無對白的表演,就拿到了次年的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獎項。

他比《花樣年華》中的那個男人多了兩撇鬍子。所以無論王家衛是否願意承認,《2046》都是他過去七部電影中所有情緒的匯合,是三部曲中人物繼續的命運和他們沒有講完的故事。

最終,《2046》是王家衛15年來電影的延續,是王家衛對自己懷舊電影的懷舊,也是王家衛十幾年來最大的野心。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與以往王家衛電影不同的是,《2046》試圖通過故事而不是片段和情緒來構建出一個整體,核心是周慕雲與生命中五個女人的糾纏與放棄。

這些企圖完美卻無法完成的愛情表現了王家衛一貫的焦點——愛情、回憶、拒絕、不可能的溝通等等。

就這一點而言,《2046》裡的人物延續了以往王家衛作品中的豐滿個性,同時,故事在邏輯上也基本站得住腳。

就這樣,以時間為序,王家衛電影中曾經出現過的人物,除了周慕雲,分別走到了終點。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很多人以為蘇麗珍是《花樣年華》的角色一直沿用至《2046》,但蘇麗珍最早出現在《阿飛正傳》。因為那一分鐘,蘇麗珍記住了一個叫旭仔的人,那個像沒有腳的小鳥一樣不停地飛的人,蘇麗珍的心跳回憶停留在那一分鐘。

《阿飛正傳》10年後,蘇麗珍出現在《花樣年華》,成為了別人太太,周慕雲住在她的隔壁,身份是別人的丈夫。《花樣年華》說的是暗來明往的出軌,60年代的氣息,只有相同文化背景的觀眾才能明白的含蓄,在結尾,留下了唏噓的遺憾。

4年後《2046》上演,蘇麗珍依然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圖騰,在周慕雲的生命中如影隨形。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有趣的是,從90年的《阿飛正傳》到00年的《花樣年華》再到04年的《2046》,張曼玉一直在扮演蘇麗珍,梁朝偉一直在扮演周慕雲,劉嘉玲一直是露露。

這三部戲用了14年來講一個連續的故事,而我更願意他們的故事一直說下去,沒有結局。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無論結局歡喜與憂愁,都不能讓人滿足,那種欲罷不能的人性可以讓人期待一輩子。

至少現在的我是這樣想。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 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周慕雲問過,蘇麗珍問過,問過之後都沒有答案。

在《花樣年華》中周慕雲沒有帶走蘇麗珍,所以才有了後來的《2046》。

《花樣年華》裡講了一段感情的開始,《2046》講了這段感情的延續。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見了愛情裡的無數可能,也讓我們自知在感情裡奢望著能夠掌控自己常常不過徒勞。 當一段真正的感情結束,那麼之後的感情都不過是它的無數個形式不同但本質一致的翻版,因為不再是那個人,所有的人也都不過是將就而已。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最初的周慕雲並不知道,那苦澀和那疼痛是不會隨著日子的流逝以及距離的遙遠而消失甚至是變淡的。所以他離開香港前往新加坡,他讓不同的女人走進他的生活,陪他度過一個又一個的熱鬧日子。

然而,《2046》裡一直都是周慕雲和蘇麗珍的故事。

無論周慕雲的生命中出現了多少的女人,無論他的生活中有多少個女子曾經參與其中,他的心一直在為蘇麗珍保留著位置,並在這樣不自覺的保留和堅持中困惑著,孤獨著。雖然他不自知,然而那些女人又怎麼會不明瞭。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3、周慕雲的愛情

王家衛的每一部電影似乎都在講述愛情。

和以往曖昧而不可言說的情感不同,《2046》中圍繞周慕雲發生的愛情種類極其豐富

另一個蘇麗珍2號(黑蜘蛛)對他的解救成了愛情,露露和他在風月場所因為和對方氣質的相互認同發展出隱隱的愛情,白玲和他肉慾糾纏的傷害也是愛情,王靖雯身上的優雅和純真還是愛情。

王家衛影片中的所有這些女人,在面對愛情時比男人更有勇氣更為執著。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2046》中這種盤根錯節的愛情線索引出了大量人物線,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影片的結構和節奏,觀眾的情緒在遠遠沒有落實、集中的時候,所以擔當移情重任的周慕雲就又再次轉向了另一個目標。

在《2046》中羈絆著周慕雲無法前進的是這個男人對一個叫蘇麗珍的有夫之婦的刻骨記憶。

回憶在《2046》裡就成為了周慕雲愛情的主角。在吳哥窟封存自己的秘密之後,周慕雲在新加坡遇到了另一個蘇麗珍,兩個人短暫的感情以周慕雲的離開而告終。

在兩人分手時,周慕雲說:“如果你能放下過去,就回頭來找我。”

而在兩年後,周慕雲循著記憶“回頭”來尋找這個女人的時候才明白,當時的那句話是對自己說的,而即便是在此時,他也只是把這個蘇麗珍(鞏俐)當作了第一個蘇麗珍(張曼玉)的替代。

同樣,舞女露露也是因為對“一隻沒有腳的小鳥”的記憶而不斷找尋替代品,最終卻被嫉妒的張震殺死。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很明顯,這些找不到幸福的人不是活在現實中,而是活在過去,活在自己的夢裡。

所以周慕雲用自己虛構的小說《2047》來編織這樣一個夢:有一個地方叫2046,那裡全是美好的回憶。

在我看來,王家衛的故事總是那麼幾個人在兜兜轉轉,好像是想要把他們的一生說盡,平平靜靜的把在你的面前,去讓我們沒法平靜。

於是在周慕雲離開了蘇麗珍之後他便成了另一個阿飛。這似乎冥冥註定,好多年前的《阿飛正傳》裡,梁朝偉出現在最後的結尾時刻,其中的寓意不覺讓人認為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阿飛,就像蔡健雅的《雙棲動物》,他們說“我愛她,但我更愛自由”。而現在的周慕雲已然成了阿飛,周旋在不同的女人之間,想要感受到曾經的溫存,逢場作戲,不免留下怨女,就像白玲一樣。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周慕雲會不會也坐上2046,想要尋回那些和蘇麗珍一起的時光。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周慕雲看似得到了最後答案.但其實,這個答案在任何一個人的心裡都是不斷迂迴的:到底是對方因為某種原因而反應遲鈍,還是他(她)已心有所屬,或是因為自己過早地放棄了...

這個冥思苦想的過程,就像乘坐通往2046的列車,有的人可以很輕易地放棄那裡.投入新一輪的體驗;有的人厭倦了旅途,卻已經遍體鱗傷;而且其他人永遠不會知道此時此刻你置身何處。

當看到這一步的時候,就會理解王家衛為什麼花了那麼長時間來建構《2046》,對它的剪輯就好像在玩一個拼圖遊戲,手中的圖塊是可變幻的,甚至沒有預定的圖案.調換每個故事的順序,或者剪切任何一個故事的結局,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起初我並不是很喜歡梁朝偉的獨白,但自從《春光乍洩》之後,我喜歡了這種淡淡的陳述,你聽不出喜怒哀樂,他就是單純的陳述。但你能從他的停頓中,感受一切。

所有出現在周慕雲生命中的女人都不過是蘇麗珍的替代品。

他在他們的身上找到了蘇麗珍的影子,抓住了重返過去的救命稻草。那裡寄託著他放不下的情感,保存著他難於抽離的靈魂。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花樣年華》中,周慕雲問蘇麗珍:“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

蘇麗珍選擇了拒絕。於是周慕雲藏起了一個秘密,他跑到深山裡,找了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將秘密告訴那個洞,再用泥土封起來,周慕雲的這個秘密沒有人知道。我們只知道他的這個秘密離不開“拒絕”這個主題,藏起了這個秘密,就意味著選擇放棄。

同樣的,白玲面對著自己所追尋的東西也選擇了放棄,因為她被周慕雲拒絕了。而另外一個蘇麗珍也用了一種婉轉地方法拒絕了周慕雲。

每個去2046的人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找回失去的記憶,因為在2046,一切都不會改變。

也沒有人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因為去過的人,沒有一個回來過。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4、王家衛的獨樹一幟

《花樣年華》中張曼玉的旗袍、狹小的鄰里關係、狹窄的弄堂、昏暗的街燈和街邊的餛飩擔子被《2046》中更為宏大的上海情緒掩蓋。但事實上,我們看到的這一切既不是舊上海,也不是香港,更佳驗證了這是王家衛的夢想

影片的攝影、美術和置景都完美呈現出喧囂而落寞、溫暖而傷感的懷舊氛圍,對這種過往情緒的唯美還原凸現出王家衛對舊時傳統文化的瞭解和駕馭能力,而這在目前的中國,幾乎無人能及。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我也說過很多次,王家衛的電影是超前的,對於我,我需要用10年的時間沉澱來回頭再看他的電影。《2046》的總結在最後由周慕雲娓娓道來:

愛情是有時間性的,認識得太早或太晚都是不行的。如果我在另一個時間或者空間遇上她,可能結局會不一樣。

這個道理與“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是同一個意思,但王家衛用2個小時的《2046》來表達他的理解。愛上王家衛也是,在我想象力最旺盛的時候,我遇上了《重慶森林》,但當時比這部電影上映晚了5年。

看了很多遍《2046》,不知道要說些什麼或要寫些什麼,只是有一種難以名狀的痛一直纏繞在心頭。在這場電影裡彷彿每一個角色都像是自己。愛著、傷害著、寂寞著、欺騙著、執著著、冷淡著如此種種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以前的人會找一個樹洞把自己的秘密說進去。”《2046》就是以木村的這段旁白開始的。

在王家衛的電影中,讓愛情變成不可能的原因,除了無法放棄的回憶就是溝通的不可能。周慕雲選擇了一個樹洞來訴說秘密,而在未來,木村拓哉對一個女機器人一遍遍說出同樣的話語時,卻得不到任何回應。這已經成了一個無法擺脫的宿命——而回憶本身就是如此。

王家衛在《2046》中,幾乎把自己以前所有作品的人物、故事、結構、甚至細節、臺詞等都重溫了一遍,讓他的暖昧來了一次空前的總彙,以至讓喜歡他的人對它愛得死去活來。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而他呈現出來的《2046》,雖然用含蓄別緻的鏡頭語言、亦真亦幻的場景、不同情懷的音樂再加上樑朝偉極其細緻的表演及眾多女明星的光彩為觀眾創造了這樣一個世界:

一個萎靡作家的生活點滴和他對愛情的不斷思考。

在這個世界裡,每一個觀眾得到的答案都是不確定的。而從另一方面來講,對愛情不確定的解答和未知的未來卻都有一個確定的前提,那就是你已經永遠失去了那個真正愛過的人。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2046》無疑是一個悲劇,絢麗的愛情拼圖最後卻讓人們眼前一片蒼白,正如片尾周慕雲獨自坐在車中的那個黑白鏡頭。只是這些讓人熟悉的想哭。

所以,2046是什麼?

一個門牌號碼、一部小說、一班列車、一個年代還是一段回憶…而周慕雲與每一個女人的故事,卻是在傾訴曾經的愛情,所以才會像第一次的愛情那樣沒有結果。

用10年的沉澱來換《2046》,它憑什麼成為王家衛15年來最好電影?

2046,離開還是歸去?人在旅途,沒有決定,沒有歸屬,沒有答案...

或許,這才是我們喜歡王家衛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