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滄桑1800年,重慶磁器口,巴渝第一古鎮至今還像少女楚楚動人


認識重慶磁器口,還是從著名演員張豐毅主演的電視劇《霧都》開始的。在《霧都》裡,跌宕起伏的抗戰劇情和發生在磁器口一代的抗戰故事,讓人對磁器口平添了許多牽掛……那時的磁器口,風起雲湧,不止於一個地理概念。

終於,我走進了下磁器口。這是一個飄雨的早晨,我撐著雨傘在古色古香的磁器口流連,細膩的春雨親吻著我的步履,我用鏡頭和著春雨記錄了這裡的美麗。

對於每一個重慶人來說,如數家珍的除了紅巖的故事之外,還有磁器口的溫婉故事,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厚重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

磁器口古鎮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江畔,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接童家橋,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區3公里。磁器口古鎮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馬鞍山踞其中,左邊金碧山,右邊鳳凰山,三山遙望。

 翻閱磁器口的歷史得知,磁器口古鎮始建於宋代,作為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曾經"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繁盛一時,被讚譽為"小重慶"。1998年磁器口古鎮被國務院確定為重慶市重點保護傳統街,2010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是歷經千年變遷而保存至今的重慶市重點保護傳統街。


 磁器口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重慶曆史文化名城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紅巖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已有1800年的磁器口素有巴渝第一古鎮之稱,保存了較為完整的古建。

古鎮有古樸粗獷的巴渝遺風,有古風猶存的茶館、有歷史傳承的碼頭文化;有佛、道、儒三教並存的九宮十八廟;有正氣凜然的紅巖志士抗戰遺址;有獨具特色的川劇清唱、火龍表演,有工藝獨特、品種繁多的傳統旅遊產品,有享譽四方的毛血旺、千張皮、椒鹽花生等飲食三寶。

在抗日戰爭時期省立教育學院在磁器口辦學時,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吳宓在這裡任教,除傳道授業、著書立說之外,偶爾也會到鎮中心的茶館去坐坐,一邊品茶,一邊與茶客擺擺"龍門陣",瞭解民情與社會。


現磁器口古鎮開發了榨油、抽絲、製糖、捏麵人、川戲等傳統表演項目和各種傳統小吃、茶館等,每年春節舉辦的磁器口廟會是古鎮最具特色的傳統活動,吸引數萬市民前往參與,是距重慶主城區最近的古鎮景觀,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傳統文化歷史街區,其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吸引力,海內外每年前來參觀、旅遊的賓客達300餘萬人次。

  千年磁器口是巴渝民俗文化旅遊圈,磁器口古鎮是沙磁文化發源之地,與津(江津)沙(白沙)文化區、成都金牛文化區、北碚文化區並列為中國大後方四大文化區之一。

每年磁器口古鎮都會以傳統佳節為主線,大力挖掘具有鮮明傳統民俗地域特色和豐厚歷史文化積澱的紅巖文化、陪都文化、沙磁文化及巴渝文化,積極組織籌辦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的文化傳承活動。

新春佳節有"春聯寫民生、祝福進萬家"現場創作暨展示活動;清明時分有"磁器口文化藝術交流活動",讓遊客品茗香茶、欣賞川劇變臉和茶藝表演;端午時分舉辦"我們的節日·重慶磁器口端午日"活動,讓廣大市民和外國友人一起包粽子、許平安、賜黃酒,賞民樂,感受傳統歷史文化的魅力。

七夕節有"相約古鎮、緣定今生";中秋團、國慶長假也會舉辦"傳承歷史記憶·尋訪古鎮老字號"等活動,通過多項活動的成功舉辦,讓磁器口這個千年古鎮作為"重慶的縮影",使當地的傳統歷史文化有效的的一傳承、彰顯和發揚。


《紅巖》小說中的"華子良",更是家喻戶曉,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動的足跡。據老人們講,華子良經常到鎮上買菜,擔鹽巴,挑醬油,買完東西就走,老輩人都見過,而且與地下黨接頭的地點便在磁器口的一棟穿逗房子裡,只是說不清是那一棟了,這更增添了古鎮神秘色彩。

春雨淅瀝,遊人如織的磁器口人來人往,人們選擇著自己喜愛的物品,然後從磁器口帶向四面八方。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欣欣向榮的磁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