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


自1860年代起,上海英商筹备兴建铁路。租界位于黄浦江畔,而吴淞地处黄浦江注入长江口;黄浦江河道狭小,行船不便,尤其是外商的大货轮。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吴淞成为一个合适的港口,它与上海租界处于黄浦江的同一边,筑路不用跨江修桥,相距也仅12英里,比沿黄浦江行船距离更近。英商认为这条铁路能在上海市中心和吴淞停泊港之间建立起迅速的陆路交通,方便货物及人员的来往运输。

1866年,英美商人通过英国驻上海领事威妥玛,以黄浦江淤塞,大型船只未能停靠上海、起货不便为由,向清政府总理衙门施压,议请准许修建由吴淞至上海的铁路,以便船只泊于吴淞,再以陆路通上海,然而总理衙门没有批准。


经过多次请求不果之后,英美商人决定“先斩后奏”。同治十一年(1872年),美国驻上海副领事奥立维·布拉特福发起修建一条从吴淞码头到上海的窄轨铁路,并获多家英国工商团体参与,未经中方同意就在上海成立了“吴淞道路公司”。

他们向上海道台沈秉成呈交了征地报告,诡称公司要修筑一条从上海市区通往吴淞的“寻常马路”。沈秉成因太平军进攻上海时,洋人保护上海有功;且又没说是修建铁路,难以直接拒绝。上海县贴出告示,宣布“吴淞道路公司”有权建造适用于车辆通行的道路。

1875年,上海英商怡和(Jardine & Matheson)以“修路”为名,取得修建“吴淞路”的准許。同年十月,从英国聘请摩利臣 (G.J. Morrison )为吴淞路公司工程师。1876年1月起开始铺轨,到了2月14日首次试车。

数千名的当地人围观“火车”试行,上海道台冯俊光得知消息方知上当,于是下令英商暂停兴建铁路,以便请旨再议。一个月后,英商以未闻答复,继续余下的工程。同年4月,建造工程完工。7月1日,吴淞铁路正式通车,并举行了庆祝酒会。

吴淞路长约9英里(15公里),采用30英寸(0.762米)轨距,钢轨每米重13公斤。路线上有桥梁十五座,水沟二十处。铁路讯号使用指针式电报进行站间闭塞。一个月后,一名行人在8月3日被火车轧死。当地人群起阻止火车开行。

最后,英国商人和满清官员达成协议,铁路由清政府以二十八万五千两白银购回;1877年10月20日,,清政府付清所有款项,最后一班火车亦于当日下午开出。铁路移交予清政府后,路轨即被拆除。至12月18日,铁路路轨全部拆除。【吴淞铁路,1876年。摄影:理查德·克里斯托弗·拉皮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