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的压力有多大?

留德华叫兽


大家好!这里是教育观察号,点击关注,和你一起分享教育感悟!


高校青年博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学术追求,在科学探索、知识传承、推动创新方面扮演和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在学习期间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及自身各方面的压力,在倡导给予他们更多关怀的同时,到底是什么压垮了他们?

一、科研压力

博士不同于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是一种系统、规范的学术训练,对于博士培养的要求高于硕士,要求毕业后在某一领域、某一方向形成比较深入的研究,成为一定程度上的专家。这就要求他们不断思考、查阅文献、立足前沿、坚持创新,使得他们不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此外,研究生还要完成导师分配的其它任务,指导硕士、本科毕设、论文审稿等额外的工作。对于毕业,很多学校虽然制定了较为宽松的政策,但是对于导师来说,TOP期刊才具有诱惑力,因此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也是科研压力之一。如果无法顺利毕业,焦虑、烦躁等情绪便会产生,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就有可能走向极端。

二、经济压力

对博士来说,虽然国家在逐渐提高博士生的待遇,但是首先自2014年起博士生就开始收学费了,博士生的工资一般包括国家发放的津贴、学校的补助、导师发放的津贴等几部分组成,2017年中央高校每年国家助学金标准提高至15000元,因各地各校标准不同,即使再加上院校的奖学金、导师发的一部分,对于博士生来说,面对日益上涨的生活成本,这点收入难以维持生活。

其次,读到博士阶段,原来一起学习的伙伴可能已经工作了,结婚生子随份子等人情往来更让囊中羞涩。再有,部分学术期刊的审稿费、版面费等,如果导师经费有限,那就变成自费了,这又是不得不支出的部分。包括博士生在内的人面对物价尤其是房价的上涨,即使入职,初期的收入面对攀升的房价也显得杯水车薪。

三、就业压力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发展速度较快,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仅次于美国,可以说是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最难就业季”年年被媒体提及,就业单位的招聘条件也水涨船高,本科是否是985/211高校、论文成果是否发表在SCI收录的TOP期刊、是否有留学经历等等都限制了博士生的就业,有时女博士更是受到未婚等问题的困扰,找工作时被歧视的现象仍然存在,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焦虑的情绪使得博士生的精神压力持续增加。

四、婚恋压力

不得不说,博士毕业的年龄,其实已经接近30了,家里七大姑八大姨每逢佳节倍着急,但是面对科研及就业的压力,再加上经济基础薄弱,婚恋压力自然不小。。。。。。

其实任何行业都有压力,而博士生是支撑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才能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你身边有在读的博士吗?他们还好吗?


教育观察号


读博的压力的确很大,我是文科博士,拿我们这边举例来说。我觉得读博的压力主要是两个。。

其一,科研压力。

这其实算一句废话,博士研究生当然要做科研,理工科我不好说,文科的压力主要是读文献和发论文,当然最重的压力就是毕业论文,一篇博士毕业论文至少8万字,字数虽然不算多,但质量要求很高。现在教育部越来越打击博士生当中的水货,其重要指标就是博士毕业论文,不好好写的话,不仅自己要遭殃,早晚还会把导师拉下水。

笔者刚来人大的时候,就听师兄讲过,人大清史研究所在我入校那一年有一半的博士毕业生延期,这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现在延期了不仅没有奖学金助学金,学校还不会解决住宿问题,北京的房租大家是知道的。

其二,经济压力。

理工科的博士天天做实验,很是辛苦,但他们收入较高,一个月三千五千,生活经济压力虽有,但比文科生好太多了。文科大多时候就是靠国家发的补助。当然, 好的是大多数高校博士生的奖学金都是全覆盖,所以学费不用担心。说实在的,一个大学生一个月一千多块钱是够用的,但我们这个年纪,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大多已经成家立业,人家一个月的收入是我们的好几倍,而且结婚的时候要随份子。我身边有人一年随份子就要四五千。当然,你如果足够努力足够优秀,奖学金会多得你拿到手软,我们清史研究所就有博士生博士期间靠论文就挣了十多万奖学金,这是一位大神。

还有的同仁说婚恋的压力,笔者觉得这个没多大。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

校园很好,相信大多数走上工作岗位的人都会怀念自己的学生时代,博士研究生是学生时代的最后阶段(当然不是必须有的阶段),走完就算正式完全步入社会了,读博的压力恐怕没有将来成家立业大,尤其是男人们,不知大家怎么认为?


文史工作坊


博士期间有为了赶 paper deadline三天只睡10小时的 但那都不是事 这样的通宵甚至感觉是幸福的 至少你有明确的目标付诸实践并且马上看得到产出 读博最令人绝望的是确定清晰的科研小方向之前那段漫长时光 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人指导、一个人匍匐前进

甚至不知道前方是否是条死胡同 迈出这第一步对于一般人来说非常艰难


且听我娓娓道来


在美国读硕士的时候
每门课平均每周一个作业的due + 3周一次考试的due
几乎每次due都要熬夜到俩三点

这样的频率是每周2-3次


渡过了那段熬夜的“光辉”岁月
终于再也不用上课可以读博安心搞科研了
还跳槽到了高福利且养人的欧洲

谁知“噩梦”才刚刚开始


在这里读博我签的是工作合同

高薪(30-40w人民币)并且和所有其他工作一样享受30天带薪年假


第一年拿着高薪老板又放羊,很潇洒地混了一年
第二年温水煮青蛙因为科研没有任何进展开始焦虑能否按时毕业
第二年年底因为玛丽居里项目去到意大利IBM实习
倒是那里的研究员和教授带我步上科研的正轨
终于刚入门学会了解决一个应用类科研项目的具体流程

顺便点上了第一点OR技能点


一晃7个月过去了
因为做的交叉学科课题(OR+AI)

意大利提出的方案(OR)对于(AI)不work

可解决的问题size非常小因此毫无实际价值
水篇方法论的paper是没有问题的

但我的人格告诉自己:keep on going and solve some real-world problems


科研刚有“起步”便再次陷入瓶颈
回到德国后老板因为是OR的继续放羊AI
眼看三年的合同已经过去俩年

别说毕业连第一篇paper的影子还没看到


第三年因为玛丽居里项目去到法国访问
那里的俩个教授还是OR的
提出的方案虽然对于解决AI依旧无效

倒也又增加了一项OR技能点(找工作神器)


阴差阳错地听了一个AI教授的报告
与之交流并邀请我去他学习进一步详谈
想不到这竟成为我博士阶段的转折点
他的AI方法一下就提高了%几万的效率
不禁感叹隔行如隔山
要解决AI问题还得使用AI的方法呐

咦,为啥之前没人告诉我这个道理捏?


于是在博士三年合同还剩下5个月的时候
我机缘巧合之下被法国教授带入门AI
之前的俩年半纯粹点了俩点OR技能点

前2.5年的工作最后没有一丁点放进博士论文


故事就讲到这里
之后老板给我延了一年半的合同
期间点了几点AI技能点以及尝试投了几篇paper
在四年半的时候提交了博士论文
并于俩个月后顺利通过答辩

成为一名德国的Dr. rer. nat.


现在德国一家汽车集团从事自动驾驶的AI算法
年假还是30天
每周工作40小时
周一到周四早晨9:00-14:00必须在岗
周五早晨9:00-12:00必须在岗
其他时间随意,刷卡计时(弹性工作制)
超出的时间可以换作假期或者money
自此从来没有加班一说
过上了朝八晚七(或六)的“幸福生活”
总结:
  1. 不要指望老板手把手指导你科研项目
  2. 如果从事交叉学科一定尽快跳出自己以往的舒适区
  3. 与君一席话胜搞俩年科研
  4. 认清自己--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或者有缘分做学术
  5. 技能点对于工业界找工作非常有帮助
  6. 工业界也可以搞“科研”
P.S.:
  1. 我很敬重我的老板,他给了我全职合同并让我学会了独立“科研”能力
  2. 读博时候的假期从来没计算过用了多少
  3. 很庆幸申请的俩个博后拒了我,让我进入工业界
如果读博可以重来

或许现在的我可以先找五年前的我坐下来好好地谈谈

【DIY叫兽】全球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私人订制|专家联合咨询


留德华叫兽


其实说到读博压力有多大,就像问工作的人有没有压力一样,根据自身情况,自身专业有所不同,我根据自己工科博士说点自己观点。

压力肯定是有的,来自各个方面:

1.家庭压力;毕竟读博的年纪差不多30来岁了,而我们的同伴差不多孩子都快上小学了,此时家长着急啊,盼着我们早点毕业,结婚、生子,可能就会忽略我们的科研压力。

2.导师、学校的压力;现在高校对博士毕业要求还是很高的,工科基本上得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比如我们要求至少1篇一区,或影响因子6.0以上,才能达到毕业要求,但是导师的要求基本是学校要求的一倍。这个可以理解,毕竟没有这些要求,读博也就没有意义了,不能将自己几年的研究成果写成文章或专利发表,就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么。

3.社会压力;现在博士越来越多,所以社会工作对博士的要求也就更高了。现在国内很多高校对博士进入高校工作的要求是三年聘期,给你副教授待遇,三年内,你拿不到基金,又没有发表文章,就得走人,就是所谓的“非升即走”。

当然女博士的压力更大一些,首先身体方面受打压能力就不如男生,然后还要面临结婚生子,年龄越大,生育后的身体恢复越慢,就像好多高校女老师,生孩子前是女神,等生了孩子,一看就像大妈似的,所以30多生娃的女生真的很辛苦。今天正好借此节日向女生道一声节日快乐!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不能代表全部人,谢谢!


校园范小二


就怕看这些东西 祝天下博士都顺利毕业 国家给予重视


祈盼48932051


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人他们最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