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豆瓣好评的文艺片票房疲软,是电影高冷还是观众审美不够?

至于出现这种情况是与国产文艺片的受众情况有关。在国内文艺片一直处于小众的范围之内,不过是电影题材还是导演演员的受众,都不如商业片来的那么广泛。加上文艺片本身在投入上并不是大手笔,因此在宣传方面必然没有太多的投入。

以至于在电影上映后,许多人根本不知道电影的存在。

为什么豆瓣好评的文艺片票房疲软,是电影高冷还是观众审美不够?

其次就电影的故事而言,文艺片通常略显平淡,且没有太过于强烈的戏剧冲突。反而更多的是,导演和一种自我表达。因文艺片可以看成是一部作者化电影,所以在观众沟通上,往往不会考虑观众的认知水准,因此,诸多文艺片拍出来之后,观众买票看完感觉一头雾水,有的甚至中途退场。

为什么豆瓣好评的文艺片票房疲软,是电影高冷还是观众审美不够?

毕竟一部电影好与不好,是每一个观众说的算。比如《地球最后的夜晚》虽然在文艺青年心目中十分有地位,且电影的前期营销也做得十分不错;然而电影投放给大众之后,大众直呼看不懂,是烂片。同样,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之后,更在猫眼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低分。

为什么豆瓣好评的文艺片票房疲软,是电影高冷还是观众审美不够?


当然这一部分也与国内观众的审美有关。电影基础教育在中小学的薄弱,电影审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国内艺术院线的匮乏等等,都造成了文艺片在国内的受众稀少局面。因此要打开艺术片在国内的票房,必须在观众审美层面有大的提升方可。

为什么豆瓣好评的文艺片票房疲软,是电影高冷还是观众审美不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