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为什么在倚天屠龙记的最后评价杨逍年老德薄?

何事男儿不读书


虽还未老,但是却慢慢的感受到,德的威力。年轻时会喜欢锋芒毕露,那样才活的汪洋恣肆,但是后来工作生活多了,就会慢慢发现人生不是那样的。你再有才华,或者做的再好,对于普通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对你无所求的人来说,谁会在乎呢。倒是平时对人的点滴帮助,才会让人铭记。我想这就是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对杨逍年老德薄评价的一针见血之处。杨逍确实个性十足,于我们观众若代入进去,自然讨喜,但是和他同教多年的同事,他的武功文采再好,却未必归心。

杨逍才华武功俱佳,但是个性太过骄傲。五散人上光明顶本为抵抗六大派而来,杨逍深知,而后说不得说道明教诸人不检点之处甚多,杨逍肃然不悦,而后便是说着说着动起了手。虽然杨逍武功高强,使出乾坤大挪移。但是因此而一群人被成昆一举所伤,若非张无忌,明教覆灭之因便在此处。周癫更是对杨逍横挑鼻子竖挑眼,但是周癫真的是不识大体的人么。非也非也,张无忌和三渡比拼内力之时,周癫可是唯一一个以自伤身体去求一个张无忌可能得救的希望。杨逍论武功,论才干,确实有过人之处,比之五散人,四法王实在过之。但是阳顶天即便传了乾坤大挪移,但是却依然立谢逊为副教主。张无忌做教主,虽然没有管理才能,大多需要杨逍辅佐,反而事事顺利,若杨逍自己发号施令,只怕未必能这般顺利。究其原因就是群雄对张无忌归心,或多或少,在光明顶受过无忌恩惠,何况无忌还是一代神医,讲究治病救人。

五散人并非不知道自己武功不如杨逍,平时斗嘴周癫确实好不相让。后来见杨逍陪同攻打三渡金刚佛魔圈,才发现杨逍武功胜过自己太多,平时确是相让的。我们生活中即便见到身边人本事比自己好一点,或者读书时成绩比自己高那么一点点,以为别人不过如此。只有才华能力能够碾压别人之时,方能让人服气。否则带来的更多则是反感,别人以为不过如此,未必便不能做到。杨逍武功虽高,比之四法王未必就能高出多少。和殷天正相约赶往武当山时,虽有相让之嫌,但是却有不分胜败之实。既然不能以才华武功压过别人,便只有依靠德来联合别人啦。

曾国藩曾说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以主之,则近于小人。而是人多不甘以愚人自居,故自命每愿为有才者。世人多不欲与小人为缘分,故观人每好有德者。待人以德,才能让人归心,即便才干不够出众,别人也愿意推举你,维护你。但是恃才傲物者除非做的事真能让人服气,否则只会招来别人的不顺眼罢了。倚天屠龙记中的杨逍就是邪魅狂狷,个人看似有魅力,但是真要一起做事,谁会愿意与之相处呢。

张无忌看似个性不鲜明,其实他所作的一直都是施恩与人,即便是救了人之后差点被人吃掉,也终未悔改,更有不顾性命三掌以救别人。除了他待人以德之外,武功更是出众,天下第一高手之名盛名无虚,所以才能得到群雄归心。而杨逍呢,在三联版中虽然得张无忌教主之位相传,在朱元璋和继任的明教教主相争中,却并没有太多人愿意支持他,何况此为内乱,能躲着皆躲之,杨逍年岁那是已长,而朱却如日中天,实在是年老德薄,杨逍万万不能与立下大功,智谋计策出众能力功劳出众的朱元璋可比。

另类读金庸,戏虐说历史,不一样的视角,带给你不一样的观点。欢迎关注,点评。


白石龙寄居蟹语


金庸先生评价杨逍的这句话,出自三联版小说的最后一回,说杨逍作为明教教主,但因“年老德薄”,已不能再跟朱元璋争夺帝位,让朱元璋最终夺权称帝。不过在新修版小说中,金庸先生却删去了这一段原来的设定,朱元璋在小说中也因此并不是从杨逍手中抢走了帝位。


三联版小说结尾,张无忌因遭朱元璋设计,认为义军中的兄弟都背叛了他,为了避免抗元复国大业毁于内部争权,因此留下书信,将教主之位让与杨逍,主动让出了义军的领导权,证明自己无意于帝位。杨逍继任教主之后,朱元璋羽翼已丰,势力庞大,杨逍再也辖制不到他,朱元璋最终彻底摆脱了明教对他的约束,称帝建立了明朝。

后来杨逍虽继任明教教主,但朱元璋羽翼已成,统兵百万之众,杨逍又年老德薄,万万不能与他争帝皇之位了。朱元璋登基之后,反下令严禁明教,将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尽加杀戮。常遇春因病早死,徐达终于不免于难。三联版《倚天屠龙记•终章》

不过小说中金庸先生说杨逍“年老德薄”,这个“德”字,在羽菱君个人看来,指的并不是“德行”。杨逍虽然性格乖张,高傲自负,与明教众兄弟的关系不洽,但这些都是张无忌继任教主之前的事。在张无忌担任教主期间,明教内部出现了空前的团结,之前与杨逍有间隙的蝠王韦一笑和五散人等,都冰释前嫌,重新认识了杨逍的能力和对明教的忠诚与贡献,对杨逍也是充满了敬意。而且杨逍在张无忌的影响之下,他的行事作风也改变了很多,因此他在明教教众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比阳顶天时期年少时的他更高。

韦一笑长叹一声,说道:阳教主将逍遥二仙排名在四大法王之上,确是目光了得。这等高明计谋,什么鹰王、蝠王,都是想不出来的。”《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章》


因此,说杨逍的德行浅薄,由他继任教主,明教中人不认同他的领导地位,是说不过去的。更何况杨逍的教主之位还是张无忌亲传的,张无忌跟阳顶天一样,被明教教众视为明尊降世,他的决策和言行,明教上下必定是毫无异议,然后坚定不移的去执行。其实按字面上的意思,羽菱君个人认为,这个“德”字指的应当是“功德”,就是劳苦功高之意。而且,这个功德指的还不是对于明教教务,而是明教义军的军事。

杨逍对明教是有功的,这个无需否认。不要说当年在阳顶天死后,他独力支撑着明教近三十年的教务,维持着明教内部机构的正常运转,单说他所著的《明教流传中土记》一书,对中土明教起源和发展历史的记载,这样无量的功德,就足以让他晋身明教功臣的荣誉殿堂。但是杨逍对明教有功,对明教旗下义军的军事,却谈不上有多大的贡献。这一点,跟一直在前线领导着义军东征西讨,驱除蒙元光复山河的朱元璋相比,杨逍确实很难说得上德隆望重。

简单来说,就是杨逍在明教总坛教众的心目中对是明教有功的,但在义军百万将士的心目中,对抗元大业却毫无功劳。驱除蒙元之后,建立新政权的领导位置,义军上下自然就不可能拱手相让给杨逍了。


不过,由于并未交代清楚这一点,三联版小说发行之后,让许多读者的心目中,一直认为朱元璋狼子野心,阴险狡猾,是他窃取了张无忌的帝位。这对明太祖的千古功德,也带来一定的毁谤。有鉴于此,金庸先生在新修版的小说中,修改了原来的设定,重新交代了一切。

在新修版小说里,朱元璋设局让张无忌让权的这段情节被全部删掉,改成是在众人推选他称帝时,他自己拒绝了。而且,金庸先生在小说中,明确交代了义军和明教总坛的关系,那就是明教对义军只有表面上的统率关系。

杨逍道:“不管兵革战阵,明教光明干净!”他简略解释:明教义军在各地起事,杀官造反,闹得蒙元手足无措,战阵有成有败,他们既不向总坛禀报,总坛也管不着他们。应天府这支红巾军,素来自行其是,声势壮盛,总坛不能杀了他们的首领,也不能以明教教规予以羁縻约束,只能任其自然。但决不能任由他们来争教主之位,由他们来指挥明教。”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终章》

从杨逍的话就可以看出,明教旗下的义军其实只是名誉上受明教统领的,实际上都是互不干涉,各自为政。义军的发展全是义军首领自己的事,明教的总坛是不过问的,只要不来总坛争夺教主之位就行。


因此,明教义军的壮大和战绩,其实跟总坛的关系并不大,朱元璋的一切都是靠自己打拼而来。张无忌的功德,是消除了明教与中原武林各派的积怨,重新树立了明教的声名,给明教义军的抗元大业排除了舆论的干扰,但就行军打仗的战果来说,他的贡献也不大,这也是他坚决不同意称帝的一个原因。而杨逍与张无忌相比,对义军军事的贡献就更加薄弱了。

在重新理清和交代了明教义军和总坛的关系,洗清了朱元璋窃位的冤屈之后,新修版小说也将评价杨逍“年老德薄”的这段话删去了。毕竟已经不存在朱元璋和杨逍争位这样的事,朱元璋称帝也跟杨逍是否有德关系不大了,杨逍做他的明教教主,朱元璋做他的明朝皇帝,各忙各的,互不干涉。

而且,在新修版小说中,杨逍是否继任了帮主,也还不一定。因为小说中只是说“张无忌料理了教中事务,交代给杨逍、范遥、彭莹玉暂行代理,自己即日要履行诺言,送赵敏前往蒙古,自己也寄迹蒙古,从此不回中土,日后教主一任,必须另择贤能。”杨逍第三十五代教主的身份,极有可能就被金庸先生收回了。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通常意义上讲,“德薄”是指德行浅薄,但是纵观全书,杨逍除了玷污了纪晓芙,其他地方大节无亏。或许相对于书中朱元璋的奸狡巨滑,“德薄才庸”才是对杨逍最中肯的评价。德薄,是指他没有笼络人心的手段,缺乏领袖气质;才庸,是指杨逍毫无建树,白白将革命胜利的果实拱手相让。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今天我试图还原一个在张无忌主角光环下被大大低谷的杨逍。

阳顶天失踪后,杨逍做了什么?

阳顶天失踪后,明教四分五裂,一时间各门各派都想来捋虎须。许多人说,这个锅必须杨逍来背,他没有领导好明教。但仔细想一想,光明左右使,紫白金青四护法,五散人,这些绝顶高手武功不相伯仲,能够聚沙成塔,完全是因为阳顶天这个超然存在的制衡。明教的成员组成很复杂,相互之间没多少情谊,黛绮丝一直说谢逊对她最好,但是见了屠龙刀说翻脸还是翻脸;明教制度松散,殷天正一言不合就反出明教另立山头。当阳顶天失踪后,又没有留下遗言,各方大佬自然谁都不服谁。这种情况下,除了阳顶天复生,和挽狂澜于即颓的开挂张无忌,试问还有谁能使明教走出困境?杨逍在这种情况下退而求其次,固守光明顶,他为了明教不至于分崩离析做了几件事。

一、组建天地风雷四门,这股力量是守卫光明顶最后的屏障。

二、和五散人达成某种约定,间接控制五行旗。

三、对天鹰教实施惩戒,为明教立威。

四、这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改革明教的用人制度,不再对个人武力重度依赖。放手让教众组建军队,不要忘了,朱元璋就是杨逍一手提拔的。


张无忌继任教主后,杨逍表现如何?

张无忌顶着主角光环,抛开武功不谈,充其量就是一个二愣子。杨逍在少室山下指挥五行旗在群雄面前立威,为明教大小事务出谋划策,俨然就是张无忌的主心骨,明教的诸葛亮,说他为明教鞠躬尽瘁也不为过。当义军在各地势如破竹胜利在望,张无忌发现朱元璋有反意要杀他的时候,是杨逍求情。因为杨逍知道张教主心无大志,朱元璋羽翼已丰,明教的目的就是驱除鞑虏,恢复汉人江山,只要这个目的达成,姓张的或者姓朱的做皇帝又有什么分别呢?


有些人不适合做领导,这和才能德行无关。诸葛亮在刘备托孤后不取而代之,一部分是出于忠义,更多的是他知道自己做蜀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可以,但是若要更进一步,只怕人人都会出来反对他。杨逍做不了教主,做不好教主,更做不了皇帝,说白了就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势。时和势,才能造英雄!


乱世邪刀


杨逍“年老德薄”这话说的并不准确,年轻的时候,杨逍就没什么人缘。

在小说第19章《祸起萧墙破金汤》里,金庸讲了明教高手之间的往事。从这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首先是青翼蝠王韦一笑寒毒发作,抓住了殷天正的孙女殷离。但是因为他是鹰白眉的孙女,韦一笑宁可寒毒发作,也不喝殷离的血,差点冻死。

五散人之一的周颠日常和韦一笑不对付,但仍然舍命相助,差点死了。紧接着说不得到了,周颠说:“要不把乾坤袋里的张无忌拿给韦一笑喝血?”结果说不得表示:不行,张无忌对五行旗、天鹰教有恩,不行。

好吧,于是说不得、冷谦、彭颖玉开始合力治疗韦一笑。

中间有一个插曲,周颠随手给了铁冠道人一个嘴巴,打掉了他几颗牙齿。但铁冠道人表示:留着力气杀敌人呗,咱俩就算了。

可以看到,四法王和五散人之间的关系真的是纯内部矛盾,在六大派面前,大家同仇敌忾。

然而,这几个人见了杨逍,几个人却争起了明教领导权的问题:

“杨逍,你不愿推选教主,这用心难道我周颠不知道么?明教没有教主,便以你光明左使为尊。哼哼,可是啊,你职位虽然最高,旁人不听你的号令,又有何用?你调得动五行旗么?四大护教法王肯服你指挥么?我们五散人更是闲云野鹤,没当你光明左使者是甚么东西!”

为此大家直接打了一架,差点在六大派进攻之前团灭。

然而,杨逍也并非不称职,比如他的著作《明教流传中土记》就是非常重要的明教作品。但是杨逍这个人生性孤傲,就是懒得解释,以至于和大家误会越来越深。

这个误会直到张无忌带杨逍攻打金刚伏魔圈的时候,周颠才意识到:原来杨逍老贼之前一直让着我。

所以杨逍这个性格,根本当不了领导。

正因为此,殷天正离开光明顶成立天鹰教、五散人不问明教事情多年。杨逍一个人苦撑局面,但是大家居然就不领情。

所以杨逍这个人,就叫:幼年德薄、少年德薄、青年德薄、中年德薄、年老德薄。

说到底就是人太骄傲了,把别人都不当回事罢了。


酒骑风


其原文是这样写道

张无忌一去,朱元璋便命廖永忠将韩林儿沉入河中浸死。这一箭双雕之计,竟是不露破绽。后来杨逍虽继任明教教主,但朱元璋羽翼已成,统兵百万之众,杨逍又年老德薄,万万不能与他争帝皇之位了。

这处使用年老德薄并非说杨逍老了还做龌龊事,指的是杨逍年纪大了后威望不如以前,号召力也是力不从心了。君子以德服人,杨逍自身洒脱并具有人格魅力,但杨逍能做到用自己的德行征服他人,这点从围攻光明顶时他们还内讧就可以看出来。


王的青春


这样才能切换回正史啊,不然按照小说情节朱元璋只是一个凤阳分坛坛主,皇帝哪轮得到他啊


道上都叫我浩哥


因为金庸是作者,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s木桑


一看就没好好看小说,祸起萧墙破金汤那一回,光明顶上蝠王,五散人都不服杨逍,互撕才被成昆有机可乘,这几个人都不服他,还怎么号令大军?


漆黑的太阳与血色之月


年老德薄这话也算合理,德薄不是说品德,而是功德。说白了,是指在整个反元战争中的功绩不够。而且,杨逍无子,有继承人的问题,下面的人是不可能追随这样的领袖的。


tony51849757


所谓年老德薄,不过是薄情寡恩的一种隐晦说法而已,因为人老了容易猜忌别人,再加上大权在握,很容易大肆杀戮,说两个例子吧,汉武帝,晚年搞了个巫蛊案,把亲儿子兼接班人都灭了,朱元璋,杀戮功臣,能带兵打仗的全杀光,结果儿子篡了孙子的皇位。杨逍不像张无忌有对明教存亡续绝的大功,恢复江山也没有朱元璋的成绩,要想压制众人,也只有大开杀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