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馨馨话语


用天鲲号挖沙船将黄河淤泥排到两岸,那么你知道现在的黄河大堤有多高吗?每年清挖泥沙,你知道黄河有多少泥沙吗,两岸要堆多高?


我们知道,黄河是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大的河流,有"一碗水,半碗泥"之称, 黄河的年均输沙量约16亿吨,每立方米的含沙量约35千克,这个数量是多大呢?据说如果筑成宽一米高一米的沙堆,可以绕地球赤道20多圈。

挖泥船天鲲号全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一天昼夜不停排沙近15万吨,一年能吸沙5000多万吨,30艘同时开挖,一天工作8小时。一年挖沙5亿吨,从洛阳往东,黄河泥沙大约有4亿吨淤积在河床上,得需要30多艘挖沙船才能把黄河一年淤沙清理掉,这是理论计算。目前由于黄河近几年干旱少雨或黄土高原治理,河水含沙量逐年再降低,河床淤沙量也再减少。

如果我们把这么泥沙堆积在河流两岸,要堆起多高?黄河年均输沙量达16亿吨,使河床每年平均抬高10厘米,如果我们按照这个计算,我们把黄河一年的泥沙都放在大堤上,大堤长高约10厘米,10年长高1米,我们看看下图开封塔与黄河大堤比较。很显然快要超过开封铁塔,河水在不断抬高,可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实际上,黄河每年淤积的4亿吨泥沙,每年清理掉,工程量是巨大的,要耗费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而且每年都要清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是用我们人类最愚蠢的办法与大自然比赛,与大自然抗争,这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

目前我们是怎么解决黄河泥沙问题呢?根据黄河的水文特征,因势利导,做到水沙协调运转,利用小浪底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在洪水期泄洪,比正常蓄水位低,基本处于畅泻状态,减少泥沙的淤积。

我们还可以让小浪底水库增大蓄水量,而后全面提闸放水,从而在下游制造出“人造洪峰”,由于下泄水量巨大,水流出水库库区时对库底泥沙冲击力巨大,侵蚀作用强,库区泥沙由于强大水流的搬运作用而经由黄河河道注入渤海。下图是入渤海口泥沙沉积状况。

治理黄河,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胜天”,采用蓄清排浑运作方式,利用75.5亿立方米的调沙库容可滞拉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改写了历史上传统的治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创造了治黄史上的奇迹。

当然这么多泥沙,排到渤海里,200年后渤海有可能被淤平,“按下葫芦浮起瓢”,这又出现新的问题,治理黄河我们仍然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题主还说黄河通航问题,黄河径流季节性变化较大,虽然称之为第二大河,径流排在第7名,还比不上黑龙江,西南地区的河流呢,几乎没什么通航能力。


地理纵横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黄河淤泥挖出来排到两岸,既肥沃两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对此科学兴农只能表示呵呵了,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黄河中的泥沙要挖出来,你知道有多少吗?而以母亲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级别的自航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来说,其挖泥土量有多大你知道吗?如果这些大家能够搞明白的话,就不会提出如此“儿戏”般的问题了。

作为目前世界顶级的挖沙船天鲲号,船长140米,宽27.8米,挖深度可达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一天昼夜不停排沙近15万吨,年挖沙量可达5000万吨。

而黄河近些年经过改造之后年入沙量已经大大降低,据可靠消息目前黄河每年依旧会从地表携带大约10厘米厚的沙,总计年入沙量依旧高达2.6亿吨。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如果说考虑到黄河动态变化,泥沙的不断涌入的话,那么单单是黄河进入的沙量就需要同时开动5台天鲲号参与挖沙,并且甚至是不分昼夜的同时工作。而目前我国尚仅有一台天鲲号,而长期即便能够做到拥有了五台天鲲号,依照天鲲号的体量以及黄河的水位深度,当前的天鲲号很有可能被陷入黄河而无法出来。

大家知道目前黄河目前能够同航的位置是非常少的,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黄河淤泥阻塞,黄河水位过低,在夏季从黄河过的时候黄河的部分路段甚至能够看到黄河底部,这样的水位深度要通航天鲲号简直天方夜谭。

对于目前黄河的泥沙,当前也在解决,与其琢磨这么毫无边际的想法,倒不如想一些着实可行的办法,比如说控制黄河泥沙入河量。大家知道黄河泥沙携带朱啊哟来自于黄河上游,因此我们在黄河上游种植植被,减少泥沙入河,以陕西延安段来说,目前水土流失减少了50%,黄河泥沙减少了86%。

同时对于黄河泥沙也可以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上游修建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在洪水期泄洪,利用积蓄的水势,在开闸放水之际,利用水势动能冲击下游的泥沙,实现降低淤泥的目的,在平时保证水量正常蓄水位低,基本处于畅泻状态,减少泥沙的淤积。而这也是当前小浪底能够每年清除淤泥的一大原因。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天鲲号绝对是国之重器,是我国成为海洋强国以及制造业强国的标志,甚至天鲲号上还配备了智能大脑。而这种水平,目前还没有其他国家能够超越。天鲲号有着“造岛神器”和“清淤神器”的称号,足见他的能力可能超乎想象。

但黄河的带沙量恐怕更加可怕,古代黄河泛滥,“大禹治水”都知道宜疏不宜堵的道理,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人类只有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过得更好,反其道而行之,只有一条死胡同。而通过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可以通航”这样的想法,我只能说理想很饱满,现实很残酷。

(1)先说说天鲲号。

前些年在天津港服务的亚洲第一高科技,亚洲最牛挖泥船的“天鲸号”的能力就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天鲸号可以每小时将4500立方米的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最远6千米外的地方,妥妥的一个“造岛神器”。而现在天鲸号在天鲲号面前就相当于一个小蝌蚪不值一提。

首先天鲲号的科技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放眼世界也只有天鲲号了,另外天鲲号非常庞大,而天鲲号的挖掘深度也明显更深,达到了35米的挖深,甚至一些海底坚硬的岩石,它都可以轻而易举搞碎挖走。和天鲸号一个明显的对比就是,天鲲号的污泥是可以达到每小时6000立方米海沙等混合物排放到15km以外的。

天鲲号几乎集合了世界制造业最先进的科技,以及全自动化挖泥的智能大脑。所以天鲲号不愧为“世界第一”的称号。

从天鲲号的能力上来看,似乎派它来挖掘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是个不二的选择,但你又知道黄河的带沙能力有多强吗?

(2)说说黄河的淤泥。

黄河目前的悬河到底有多严重呢?以中国最高的悬河开封段为例,黄河长年的河沙淤积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甚至河底都比开封市高出7米,最高的达到10米的超级大悬河,而它的河面宽8公里,大堤高约15米,并且每年还在不断加高。单单从开封段的悬河就可以体会到黄河下游两岸的悬河到底有多牛。

而且从桃花峪到入海口,按照流程768千米来算,每年就有近4亿吨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内,试想一下,本身就悬河淤积的泥沙无限巨大,无限多,而现在每年还有4亿吨新泥沙淤积在黄河河道内。在这种情况下,你让天鲲号日夜不间断的排淤泥,并且派上成百上千台不断排,几乎是很难实现的。

(3)天鲲号将黄河两岸淤泥排到两岸,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即便可以实现,光天鲲号的使用制造的花销都是一笔天文数字,况且天鲲号这样的庞然大物能不能进入黄河悬河之内都是个巨大的问题,资金上的压力也不允许这么做。

而黄河悬河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性的问题,也是一个自然性的问题,靠排淤泥到两岸的想法很大胆,也很不靠谱。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生活在大自然中,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够永生,否则后果真的很难想象。


李阿冰


我来回答一下:

1、首先说不需要天鲲号来做此事。不光说天鲲号目前开不进黄河去,实际上用简单的泥浆泵即可完成此事,高射炮打蚊子,何必动用那大刹器。

2、黄河下游沿岸的人都看到过,黄河河务管理部门早就在干这件事。他们这样做的用处有两个,一是抽取河底泥沙,减低河床高程。二是将水沙灌入黄河堤顶的围堰中,等泥沙沉淀后将清水排出,这样就淤高了堤坝。对于降低河底高程增加两岸堤坝高度来看,用俗话讲是一米顶两米。黄河上抽沙淤地的做法应该早于在海上抽沙造地。而过去加高河堤需要从堤外地上取土,用大量民工顺堤坡向堤顶运土加高加固河堤。

3、青岛海洋大学教授侯国本先生曾经提出过用此方法在黄河两岸淤积更宽的土地,一是减低河床,解决黃河下游的“悬河”问题。二是两岸淤积的土地可建沿黄公路,甚至其它建筑。我有幸聆听过侯先生的此番高论。这里不讨论侯国本教授高论如何,仅以此纪念这位老人。



如牛23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天鲲号是我国刚研发出来的最强大的清除淤泥神器。我们常说一碗黄河水有半碗沙,因为黄河中含有大量的淤泥给沿河居住的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所以很多人试想如果用天鲲号将黄河中的淤泥全部排到黄河的两岸的话,不仅可以肥沃了两岸的庄稼,还能解决地上悬河的危险,那么这个设想可以实现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天鲲号有多么的厉害。天鲲号全称为天鲲号铰吸挖泥船,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天鲲号主要用来挖沙用的。天鲲号吃水6.5米,最大挖深为35米,一小时就可以挖泥6000立方米,所以天鲲号还享有造岛神器的美称。黄河中水含有大量的泥沙,近几年更是因为黄土高原很多植被被破坏,导致黄河从黄土高原经过时会附带很多泥沙导致黄河下游多个河段出现黄河水泛滥的危险,在天鲲号问世以后,便有很多人设想如果用天鲲号将黄河水中的淤泥清除干净,便可以解决黄河中存在的泥沙问题,那么这样做真的可靠吗?

这个设想虽然很好,但是成功率却为0。黄河是出了名的地上悬河,也就是黄河河底要比地面高很多,最具典型的就是黄河的开封河段,黄河河底要足足高出开封市7米,甚至在一些河段河底要比地面高出近10米的高度。之所以河底会高出地面这么多,就是因为淤泥所造成的,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想如果用天鲲号将开封河段的淤泥清掉不就好了嘛?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每年黄河都会从地面携带近10公分厚的泥沙,也就是2.6亿吨,还不算已经沉淀在河底的泥沙,而一台天鲲号日也不休挖淤泥一年可挖5000万吨,也就是需要5年鲲号才可以将一年的淤泥挖掉,那么几百年沉淀下来的淤泥要多少台天鲲号一同工作才能搞定呢?不敢想象。

除了以上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很多黄河河段因为淤泥太厚,根本进不了大船。黄河在青海贵德段、甘肃大部、中卫、壶口、三门峡、济南等河段因为河水深浅不一、多个河段尚未通航,所以只有黄河下游很小的一段可以行天鲲号如此大的船舶。

其实天鲲号的制造并不是为了清理黄河中的淤泥,而是还有它更大的使命,天鲲号的制造开销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只让天鲲号长年累月去清理黄河中的淤泥,那简直就是大材小用。所以要想减少黄河水中的泥沙含量,个人觉得还是要减少黄河每年从上游携带的泥沙才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


悠悠乡村路


首先黄河水量太少,天鲲号根本无法在黄河航行。

其次采取抽沙的办法,根本不需要天鲲号这样的大国重器,用大型水泵就能解决问题了,现在黄河大堤的修补,实际上就是用大型水泵完成的。

第三,单纯用水泵抽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基本上抽走多少,还会淤积多少。

要解决黄河地上悬河的问题,关键是控制上游来沙量,只要控制住上游来沙量,地上悬河自然不会继续增高,再通过汛期清水冲刷河道,地上悬河才能逐渐降低。

以黄河流域现在的用水量,黄河实现通航是不可能的。即使解决了地上悬河问题,黄河的流量,也不足以支持通航。能保证全年不断流,就已经很不错了。


胡杨书屋


看了好多回答,结果基本有两个:第一,天鲲号确实很先进很牛x。第二,黄河泥沙实在太多工程量太浩大清淤不切实际。

但就我看来目前黄河作为一条悬河它有很大的优势,清淤了反而优势不再了。黄河横穿整个华北平原,高高的河床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优势,沿黄河两岸的大量农田依靠黄河自然的高度差实现河水自流灌溉,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同时也减少了沿岸农民农业生产中对地下水的开采保持地下水位,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

这时有人不禁就要说了,悬河存在决堤泛滥的风险,对两岸居民存在巨大威胁。本人经常到黄河边去,决堤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要忘了我们是基建狂魔如今的黄河大堤已经不是古代那种堤埂了,黄河大堤上面大多数地方都是汽车双向两条车道宽阔的地方可以四车并行。即便是出现了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决堤了的情况,处理起来也绝对不会出现像98年那样人民子弟兵手挽手堵缺口、肩挑背扛运沙袋的情况了,以当今中国的工程机械实力随便调几百台挖掘机过去缺口就堵上了。

那如果百年过后黄河高的太离谱了怎么办呢?这个也并不困难,以那个时候的实力想必人工挖掘一条新的河道给黄河重新安排一条新路线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了吧。


无疆2027


当然可行,治理黄河应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应象清理下水道一样把所有淤泥全部捞出并再挖深,把黄打走成另一条长江。再造中国黄全水道,到时黄河两端就会出现类似“重庆”“上海”这样的城市。延河两岸会出现众多明星城市,对工业,农业,旅游观光,都是重太利好。追根塑源的把黄河淤泥挡在域外之处,再用捞上的淤泥拉到樓兰改造当地土质,开展当地生态建设,(设想能开挖红旗河从楼兰经过),这样又繁荣了大西北不毛之地。让所有荒漠之地变成塞上江南。如果我们的国家有决心是能做到这一点的,总比改造火星要实际吧。呼呀大家再呼呀。


今天安好1


不错,能有这个想法真的不错,值得点赞!不过呢需要注意个问题,先看看地底下有没有古迹文物,千万千万不能看个表面,也不能探个几米十几米的,得使劲往下探,怎么也得三十米五十米的,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离河一公里远还是几公里远的地方,用鲲鹏号吸取黄河泥沙堆积另一条并行大坝,接下来的事交给黄河水就行了,至于具体如何执行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专科生就解决了,用不着咱。

当然这么做的好处太多了,多到想一想就蹦出好多的念头来,咱只说大些的,比如后世可能没机会挖掘的古迹文物这一下子就见到了,什么二里岗殷墟的遗迹都不算个事,那些吐糟夏商和断代等等问题的内外鸭鸭们彻底扁了嘴,有谁敢说不可能呢?整个华北平原的形成黄河功不可没,不信你往下百十来米挖挖,挖下去总会挖出多少万年前的珊瑚来,当然只挖个米大的洞找到玉化了的珊瑚需要运气,最好是顺洞下去后四面挖,肯定发大财,提醒的是千万做好顶板啊。

再比如现在看起来黄河大坝弄得很结实,可设计的时候也是挡百年的,它能给咱挡个五千年的大洪水吗?挡不住的,你不能再让好不容易定居在河南的犹太后裔再次弄个2.0版的独木方舟吧?

再再比如,黄河中上游再怎么水土保持,黄河水也不可能成了纯净水是不?千米以上的泥土还会到下游来,不可能相反,也就是说你愿意不愿意,你怎么的疏通河道加固大坝,下游的泥沙总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千年万年的平均移个几米十来米的不在话下,这么多的沙土往哪搁呢?以往的办法是大多填了渤海,而今呢渤海从地图上看,怎么看怎么不像海,到是越来越像一个黄水泡子了,当然也不是没影响,北方地区越来越干旱。所以老不能这么下去,总不能填满了渤海填黄海,填满了黄海填东海,最后让北方内陆数亿人民移居到东部直至南韩日本吧?真这么等下去,咱还造啥99造啥辽宁号啊,省下钱冲着棒子和倭瓜造大坝得了,造他个几千几万年的,让棒子和倭瓜就那么的看越来越近的天河水,天天做噩梦,百年吓不死万年吓不死吗?即便吓不死终究也得淹死吧?即便剩些淹不死也得下西太喂王八吧?嗯?有这么大的仇吗?所以呀最好的办法是沿河开始逐渐的往高了垫,垫他个华北平原若干米高,垫他个太平盛世万万年,什么五千年还是一万年的大洪水,随便来,什么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个三五米,有何惧哉?边说三五米,三五千米咱也不怕,大不了在喜马拉雅山上都共和了,哈哈当然这不可能,纯属意淫。


手机用户67029711400


谢谢你的问题。河道疏浚在水力学上是个好主意,也有好办法,特别是类似天骏这样的大型机械,开创了河流疏导施工的新纪元。河流疏浚施工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河道自然边坡的稳定问题,针对黄河下游河南段的地上河状况,如果采用挖深河道的做法,在有效降低河流水平面高程的同时,又带来了河流两岸自然边坡的不稳定和受水流冲刷问题,就是说你一边在下挖,河岸又一边在坍塌,不仅不会带来理想的降低河道标高的效果,又破坏了现实河床的垮塌,终究会形成另外一个河流两岸水动力和河床的相对平衡状态。严重时,可能破坏目前的河床安全。管窥之见,欢迎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